11月22日晚間,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斯瑞)發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章方良已於11月20日被鎮江海關緝私局逮捕,原因為涉嫌走私中國法律進出口規定禁止的貨物。
這並不是章方良的負面消息首次出現在公司公告裡。2020年9月17日,鎮江海關緝私部門對其南京和鎮江辦公室進行檢查。隨後,金斯瑞發布公告稱,章方良在調查中被「監視居住」,公司另有四名員工被拘留訊問。
「涉嫌走私中國法律進出口規定禁止的貨物」,究竟指的是何物?鎮江海關並未明確,但有業內輿論認為,極有可能與金斯瑞所從事的基因序列研究有關,章方良被捕事件或涉及人類遺傳資源違規利用。
對於上述疑問,健康界向金斯瑞詢問「這次調查的原因是不是跟人類遺傳資源有關係?」金瑞斯回應:「截止目前,調查機關並未給出具體調查的信息與結論,公司並沒有收到任何官方信息表明公司是否是被調查的主體。」
前董事長被捕或涉及基因監管
在此前媒體報導中,金斯瑞被稱之為「全球基因合成之王」。所謂基因合成,就是人工合成出人類想要的基因序列,然後把新的基因序列放到細胞中去,使其變成人類所需要的抗體、蛋白等特定用途產品,基因合成是生物醫藥、生命科學的基礎。
另據此前金斯瑞集團首席戰略官朱力介紹,金斯瑞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供應商,客戶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5700多家製藥、生物技術公司以及科研機構,是基因技術行業的「隱形冠軍」。
金斯瑞在基因合成方面的市場地位,凸顯其在國家基因研究中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這也是目前官方加大監管力度的一個重點原因,因為一旦這些基因數據被洩露到境外,後果不堪設想。
深圳一位從事基因合成的研究人士向健康界解釋:「生物技術不純粹是技術問題,如果臨床研究和應用不當,產生的隱私保護、生物安全、社會倫理等問題,會涉及公共安全。」他認為,就製藥領域來說,規範化是當務之急。比如部分罕見病基因,只在某些特定人種裡存在,如果管理不當,理論上可據此開發生物武器。
對於基因監管,科技部辦公廳曾在2019年年底發布《關於開展全國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許可管理專項檢查有關工作的通知》稱,將對有關單位在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及研究開發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檢查範圍包括開展相關活動的行為主體,重點對曾受科技部行政處罰、開展活動較多和申報事項通過率較低的單位。
在11月23日的一份聲明中,金斯瑞聲稱:章方良和其他人並未受到正式指控,而且除了章方良之外,也並無其他人被逮捕。
基因違規出境受罰已有先例
雖然金斯瑞前董事長走私被捕事件是否涉及基因監管暫時未獲證實,但在金斯瑞之前,國內已經有多家中外藥企,也曾因此受到處罰。
2018年10月24日,科技部官網首次發布6條人類遺傳資源相關處罰信息,涉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華大基因、藥明康德、昆皓睿誠、廈門艾德生物、阿斯利康6家單位,原因包括違規利用人類遺傳資源開展超出審批範圍的科研活動,以及違規將人類遺傳資源攜帶出境。
其中,華大基因的案例發生在2015年。當時華大科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前者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科技部對此的行政處罰是,停止該項研究、銷毀尚未出境的遺傳資源材料及研究數據,停止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整改驗收合格後,再行開展。
在2016年藥明康德的案例中,蘇州藥明康德公司未經許可,將5165份人類遺傳資源(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處罰方式同樣是警告,沒收、銷毀該項目中人類遺傳資源材料,暫停涉及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的國際合作和出境活動的申請,驗收合格後恢復。
在本次事件中,如果金斯瑞被有關方面認定違反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出境規定,恐也免不了遭受相應處罰。醫藥行業分析師、深圳中金華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濤對健康界表示,金斯瑞所受的處罰要根據公司涉事嚴重程度來定。參考2018年主要以行政處罰為主,大部分是停止研究工作的執行、銷毀研究工作數據、整改後驗收合格才能重新開展等。「這種處罰對金斯瑞這種研髮型企業影響非常大,除業務停罷、公司整頓外,其涉案或者有洩露中國人類遺傳信息的研發數據,可能都將被強制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