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副總裁劉娜:基因科技迎來快速發展期 低成本企業將佔領高地

2021-01-12 同花順財經

  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此次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會議期間,華大基因(300676)副總裁劉娜接受搜狐等媒體訪問。華大基因主要通過基因檢測、質譜檢測、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組學大數據技術手段,為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社會衛生組織等提供研究服務和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

  新冠疫情發生後,華大基因成為國內首批獲批核酸檢測試劑盒的公司,並打造應急檢測平臺「火眼」實驗室,助力一線疫情防控。

  今年前三季度,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67.52億元,同比增長225.82%;實現歸母淨利潤27.05億元,同比增長901.68%。

  以下為訪談實錄:

  問:能否介紹一下華大基因目前的經營狀況?

  劉娜:華大基因今年以來主營業務取得長足發展,我們的常規業務在疫情爆發之初受到一定影響,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常規業務迅速恢復過來,在腫瘤疾病、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方面,還有精準醫學的整體解決方案方面得到了大幅增長。截止到第三季度,營收實現225%的增長,利潤同比實現了9倍的增長。

  問:目前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劉娜:基因科技是一個前沿的黑科技,我們的基因技術主要用於精準醫學方面。什麼是精準醫學?精準醫學最主要的特點是將遺傳信息,也就是基因信息納入診療的新興方法。基因科技可以在出生缺陷防控、腫瘤精準防控、傳染感染的防控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現在國家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華大基因從生育健康、腫瘤防控、傳染感染防控等方面提供很好的技術支持。

  問:咱們的產業是否會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

  劉娜:如果說2015年之前,我想這個影響是非常巨大的。2013年華大基因收購了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之後,我們擁有了這個領域的核心工具測序儀的生產能力。因而在今天看來,我認為中美關係的影響對華大基因來說是比較小的。近幾年來,華大基因已經在產業積澱上實現了上遊測序儀和配套試劑的自主可控,並且將業務覆蓋至基因全產業鏈。同時我們也在持續深入研究海外市場的政策與環境,完善海外業務的應急預案,儘可能降低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公司經營帶來的潛在不利影響。在降低和防範國際關係緊張等情況對公司影響方面,我們已經有了應對的「三部曲」:第一步進行試劑盒的出口,第二步進行精準醫學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輸出,第三步投資設廠紮根當地。

  問:未來三到五年基因產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劉娜:大家知道,這次的新冠疫情讓中國人和全球大眾都知道了什麼是核酸檢測,樹立起大眾對於核酸檢測的正確認知,也讓大眾更多了解到基因技術產業。這一趨勢下,企業未來如果有能力持續降低檢測成本,將非常具有競爭力,這樣的企業在全球市場上也會佔有一席之地。我認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能夠將高科技產品和服務成本持續降低的企業才能夠抓住基因產業快速發展的機會。

  問:您對於女性健康這方面很關注,在宮頸癌、乳腺癌方面做了一些專項工作,請問現在的進展如何?

  劉娜:感謝對女性健康的關注,華大基因已經在女性健康特別是兩癌防控方面持續堅守了12年,我們之前一直在做宮頸癌的防控工作。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關注到世界衛生組織發起了消除宮頸癌威脅的全球號召和倡議,什麼叫消除宮頸癌?宮頸癌的發病率降低到4/10萬就代表消除了,中國的宮頸癌發病率超過10/10萬,各地不太一樣。我們一直致力於女性宮頸癌的防控工作,近期我們協同新的合作夥伴開展乳腺癌的智能篩查,乳腺癌還是中國女性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希望新的技術推出能夠讓更多女性實現兩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推動女性遠離乳腺癌及宮頸癌。

  除此之外,關注女性生殖健康方面,還包括推進女性的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科學研究進展。我們還會在科研方面持續發力,希望推出一張卡片可以實現女性多癌防控的目標。

  問:您剛剛提到精準醫學,華大基因是如何推動精準醫學落地的?

  劉娜:剛才我也講了,精準醫學大家提得很多,但實際上精準醫學最大的特點是將遺傳信息納入診療的新型方法。以前我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都是用常規的方法,吃藥的也是按照說明書吃藥。現在的基因技術已經能夠通過檢測你的遺傳信息,指導你的精準用藥,比如腫瘤靶向藥並不適合每個人,還有劑量方面也是一樣。我們在推動精準醫學落地的時候,一方面服務醫院、服務患者,還有一方面是跟各級政府進行民生項目合作,如基因健康篩查的民生項目。「健康中國」這樣一個大目標對華大基因更大範圍地推廣民生項目、普惠大眾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華大堅持「持續低價惠民」的原則,在全國各地繼續開拓新的基因健康篩查民生項目,並完成了百萬級檢測自動化平臺搭建。

  目前,華大基因開展的民生項目已經覆蓋了全國20餘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民生項目篩查人次已累計達到970餘萬次。我們會繼續以大民生、大科學為導向,不斷地升級現有平臺,將現有民生檢測項目的執行經驗落實到更多的出生缺陷、感染病以及腫瘤防控工作之中,助力各地醫療系統逐步形成精準醫學網絡,並促進健康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普及,讓大部分人群都能夠使用。

  此外,我們也在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進行C端的科普和推廣,希望沒有時間去醫院和機構進行檢查的人群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獲得可以居家自取樣的基因技術。我們主要通過政府、醫院、企業、個人消費者等多個渠道來進行技術普及。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hmg

相關焦點

  • 香港科大與深圳華大基因將合作成立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新華社香港8月2日電(記者 張雅詩)香港科技大學2日宣布,該校將與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基因合作設立研究中心,為新一代基因序列及研究工作構建平臺,致力開拓具深遠影響的新型醫療診斷和治療方法。  香港科大表示,研究中心將致力促進生物科技與工程學的互利合作,解決醫療保健、保育和環境等問題,以改善人類生活。
  •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領導到湖南漢壽考察貨櫃養殖項目示範...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領導到湖南漢壽考察貨櫃養殖項目示範基地2016-07-06 16:04:00   羅先東(右二),楊昶(右三)陪同龍嶽華(左二)一行考察養殖環境7月2日,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學院院長龍嶽華
  • 科技抗疫: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如何實踐平戰結合?
    來源:證券時報緊跟「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目標的指引,依託自主可控的核心工具與技術、快速高效的反應能力和高質量人才隊伍的支撐,華大為全國乃至全球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深圳力量」、「中國技術」,多項疫情防控成果獲得世衛組織、國家主管部門及國內外媒體的高度肯定。
  • 華大基因 「火眼」實驗室抗疫項目獲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近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主辦的「2020人民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暨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抗疫項目獲「年度案例獎」。武漢「火眼」實驗室(受訪者供圖)科技抗疫,義無反顧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人心。破解疫情困局,精準檢測與診斷和臨床搶救具有同等重要性。華大基因憑藉其久經考驗的科技隊伍和自主產權技術平臺,率先確定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研製出檢測試劑盒,成為國家衛健委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英特爾、聯想攜手華大基因 加速新冠病毒基因組分析英特爾、聯想以及華大基因宣布,三家公司正攜手加快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分析。來自英特爾及聯想的專業技術與生命科學專家將通力合作,為華大基因的研究人員提供全新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計算資源,進一步提升其基因測序工具的分析能力,更高效地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特性。
  • 基因產業戰:中國基因技術的尷尬
    在華大基因總部所處的深圳市,副市長唐傑告訴記者,2013年,深圳市政府決定由深圳市生物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給予為期三年3000萬元的支持,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納入醫保範圍。  據山東濟寧市市長梅永紅介紹,濟寧目前也已經與華大基因展開合作,不僅是唐氏症候群檢測項目,還將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婦女宮頸癌等4種疾病的基因檢測納入十大民生工程。
  • 基因測序產業:被低估的生化巨人
    制度反而成為國內基因測序技術發展的最大不確定性。基因測序技術在中國尚未取得臨床體外診斷應用許可,尚處於試點期。今年2月9日,國家藥監總局和衛生計生委叫停了基因測序的臨床應用,但緊接著3月6日,衛生計生委又迅速開放了臨床應用試點,政府態度出現明顯改變,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 華大基因上半年扣非淨利增長超800% 持續研發助力釋放增長潛力
    在業績增長的同時,華大基因上半年的盈利質量亦十分出色。報告期內,華大基因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20.38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760%,表明公司當期營收和利潤增長「含金量」較高。截至報告期末,華大基因的貨幣資金儲備達到了31.12億元,償債能力顯著提升。堅實的資產增幅與資金儲備也為公司未來擴大業務規模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中美貿易戰波及基因行業 在美開展業務的基因企業或受影響
    作為一家明星民族企業,華為雲計算在基因行業也有不少的合作夥伴。不曾想,中美貿易戰的戰火,也能因為這一種連結對基因行業造成影響。近日,兩位美國參議員表示,將收集更多的信息對與中國基因企業有合作並接受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CMS)支付的美國服務商進行調查。
  • 華大基因董事長:我們的員工不允許有缺陷,必須活到100歲
    近些年,生物醫藥「高科技」「高成長」的特性,讓華大基因等公司屢受資本追捧,華大基因更是得到紅杉、軟銀等知名機構的投資。而除了行業火熱,華大基因語出驚人的高層也是華大一抹亮色。汪董事長多年前就宣稱,「活到100歲是有可能的,信的跟我來」,所以活到100歲在華大基因還真是個「小目標」;此外,公司高層尹燁2017年曾贊成「喝王老吉可以延長10%的壽命」。
  • 華大基因:生命時代開啟,基因工程發展超「摩爾定律」 | 新浪C+
    編者按:本文是華大基因副總裁朱巖梅在新浪這條綠色線就是人類基因組下降圖,華大基因跟這條線非常有淵源。前一個就是華大基因的成立,我們在1999年成立,就是為了代表中國參與這樣一個人類基因組計劃。到了第二個時點,就是華大基因離開北京,我們叫天高皇帝遠,去了最創新、最包容、最容納奇形怪狀的城市,我們去了深圳。然後就帶來了我們在之後的幾年佔到全球40%的數據產出量,因為我們就是把ATCG變成了0101。
  • 華大基因BGI Online負責人金鑫主講:基因大數據的起源、現狀與未來...
    本次公開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掘金志欄目邀請了華大基因研發中心副總監金鑫,帶來《基因大數據簡史——起源、現狀和未來》的主題演講。嘉賓介紹:華大股份研發中心副總監、BGI Online平臺負責人金鑫,華大基因的青年科學家。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該疫苗在國內的 I期臨床研究計劃將在華山醫院開展,華山醫院I期臨床中心主任張菁、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是此次申報臨床試驗的兩位研究者。相達生物創新液相核酸提取技術可大幅提升基因突變檢測率相達生物創新液相核酸提取技術最新研究成果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網絡年會II上進行了報告展示。
  • 華大基因掌舵人汪建:世界歸根到底屬於活得長的人
    如何消褪廣大中小投資者對於華大基因的質疑,如何處理好公司長遠使命與投資人的關係,如何將宏大願景轉換為切實可行的商業方案,這些命題都考驗著汪建和華大基因。 誕生於1999年的華大基因,長期在爭議中前行。在讚譽者眼裡,它是「生物界的騰訊」,是A股最亮的未來之星;而在看空者眼裡,它僅僅是披著生物高科技概念的「富士康」。 當高新生物概念開始興起之際,汪建和華大基因撞上了時代的風口。在過去五年時間中,包括紅杉、軟銀、雲鋒基金、光大控股在內的50家投資方,通過關聯、非關聯的方式入股華大旗下的華大科技、華大醫學共計72.15億元。
  • 知名藥企創始人被捕,或因偷運人類基因惹的禍?|華大基因|金斯瑞|...
    11月22日晚間,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斯瑞)發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章方良已於11月20日被鎮江海關緝私局逮捕,原因為涉嫌走私中國法律進出口規定禁止的貨物。這並不是章方良的負面消息首次出現在公司公告裡。2020年9月17日,鎮江海關緝私部門對其南京和鎮江辦公室進行檢查。
  • 子公司擬上科創板 華大基因來「造勢」?
    僅從聲明來看,華大基因完全將此事撇得一乾二淨,稱自己沒做任何違法的事;但從胚胎幹細胞、核酸測序、技術效率,以及安全性評估等字眼來看,有財經人士認為,華大基因好像又在「炫技」。要知道,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是一項顛覆性技術,這對於逆轉癌細胞,開創癌症治療新途徑有很大作用。
  • 2020中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大會
    響應國家號召,繼續推進且實行該項政策,2015年,發展基因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基因檢測技術被列入「新型健康技術惠民工程」。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提出醫療健康領域需加快發展合成生物和再生醫學技術,包括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基因檢測能力覆蓋50%以上出生人口的目標。國家「精準醫療」「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均把基因檢測列為重點發展產業。
  • 華大基因、藥明康德、復旦附屬華山...
    10月25日下午,華大基因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回應稱,公司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高度重視此事,並第一時間快速推進了整改工作,對相關合作的資質要求、合作流程、效果評價均進行了重新規範和全面整改。經對核查、現場驗收後,科技部已批准華大基因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
  • 華大戰「疫」槍再擦亮,基因科技助力決勝武漢保衛戰
    無論是精準檢測技術效能的快速提升,還是多地「火眼」實驗室的陸續建成,華大用成立20年來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戰疫提供更大力量。破解疫情困局,實現精準快速檢測1月14日,華大基因宣布完成新冠病毒成品試劑盒的全部研製工作。
  • 華大基因(300676.SZ):華大因源製造的兩項「三聯檢」產品完成CE認證
    華大基因(300676.SZ):華大因源製造的兩項「三聯檢」產品完成CE認證 2020-09-23 18:52:48 來源: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