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令和」是哪來的? 網友:咋不叫「永和」?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佩珊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日本公布新年號「令和」。這一年號取自日本古籍《萬葉集》,象徵著追求和平、充滿希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願望。

  即將代替「平成」的「令和」是日本繼「大化」之後的第248個年號,新年號將於5月1日新天皇即位後開始使用。以往,日本年號絕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古代經典著作,這是日本首次不從中國古籍中選取年號。

  

  資料圖:當地時間4月1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

  安倍:「令和」包含了追求和平的願望

  1日上午11點40分左右,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手舉用墨書寫的新年號「令和」在電視上亮相。

  年號是日本的一種紀年法,從公元645年日本大化革新時開始使用,新年號「令和」,是日本自「大化」以來第248個年號,也是日本首次不在中國古籍中選取年號。

  關於這個年號的寓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發布會上表示:

  「『令和』選自1200多年前的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集《萬葉集》,這部詩歌集既收錄了天皇、皇族和貴族的詩詞,同時也收錄了一般市民和農民的詩詞,體現了日本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和美麗的大自然。」

  他還表示,「梅花之歌」象徵著日本的精神,寒冷的冬天過去,溫和的春天就要來臨。所以,這個新年號包含了追求和平、充滿希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願望。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4年11月6日,日本東京,天皇明仁,皇后美智子、皇太子德仁等皇室成員一同出席秋季皇家遊園會。

  「令和」還是源自中國古籍? 專家:無直接聯繫

  日本新年號「令和」一出,我國網友表示,「咋不叫永和啊 ? 我還以為他們要賣豆漿油條了呢。」

  

  還有網友稱,「令和這兩個字,我第一反應是令妃娘娘。」,「感謝日本傳承華夏文明」。

  

  

  不過,最顯著的還是有網友認為,漢代張衡的《歸田賦》中有「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懷疑日本的新年號還是來源於中國古籍。

  據悉,張衡的《歸田賦》創作於公元138年,而日本《萬葉集》收錄的多數為奈良時代(710-794)的詩歌。二者相差500多年。「令和」來源於《歸田賦》嗎?

  對此,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與北京大學教授王新生均表示,二者無直接關係。

  周永生表示,中日古代文化具有相通性,日本《萬葉集》和其他一些古典文化可能確實吸收了中國古典文化,但並不能說「令和」出自《歸田賦》。

  王新生則表示,古代日本文化基本上都來自於中國文化,我們看到的日本古典文化,都能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找到它的影子。但單就「令和」而言,與張衡的詩歌不存在直接聯繫。

  

  資料圖:2016年8月8日,日本明仁天皇通過視頻表達了作為象徵天皇關於公務的想法,顯示出欲實現生前退位的強烈願望。

  日本如何選定年號?

  日本政府此前就年號選定程序召開會議。大致來說,新年號的產生經歷了選方案,專家討論,匯總給首相,內閣會議討論、由官房長公布的一系列流程。

  首先,菅義偉聽取了內閣法制局長官橫畠裕介的意見,選定了數個新年號方案。

  而後,4月1日早上9點半的專家討論會上,各路專家對這些方案提出意見。到場專家據稱包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以及「直木獎」得獎作家林真理子。

  

  資料圖:日本現任明仁天皇將在4月30日「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5月1日即位新天皇,當日零時開始正式啟用新年號「令和」。

  討論會結束後,菅義偉把專家討論結果向安倍匯報。後經內閣會議討論後決定,由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公布。

  據悉,上次1989年公布年號為「平成」時,也是由時任官房長的小淵惠三宣布,他手舉用墨書寫的新年號出現在電視上,成為經典一幕。

  入選詞彙有何要求?

  日媒此前報導稱,挑選新年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需使用常用漢字,每一個字筆劃最多12到15劃、開頭的羅馬拼音不使用M(明治)T(大正)S(昭和)H(平成)。

  儘可能避免使用民間自辦票選的前幾個年號、避免使用廣泛被使用在人名上的文字、不使用和大企業相同的名稱等。

  需符合日本國民理想的良善意義、2個漢字、易寫、易讀、至今未曾使用為年號或諡號、一般生活中不會使用。

  

  資料圖:報導稱,日本新年號典出自《萬葉集》,系日本典籍,這是日本年號首次未使用中國典籍。

  據資料,日本此前247個年號裡,「永」字的使用率最高,根據日媒的盤點,使用次數超過15次的漢字為:

  「永」=29次

  「元」、「天」=27次

  「治」=21次

  「応」(應)=20次

  「正」、「長」(長)、「文」、「和」=19次

  「安」=17次

  「延」、「暦」(歷)=16次

  「寬」(寬)、「德」、「保」=15次

  事實上,這247個年號中可追溯紀錄的絕大部分典故都取自中國古代經典著作。

  其中,從中國的《尚書》中取字的有37次;其次是《詩經》,一共15次。近期的「平成」和「昭和」,引用的就是尚書裡的「地平天成」以及「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資料圖:日本新年號「令和」

  民眾對漢字「和」的呼聲最高

  新年號公布前,日本民間掀起了一股猜年號的熱潮。多家企業推出競猜獎勵機制,猜中者可獲得包括沐浴券、商品券、陳年日本酒等各式獎勵。

  而在眾多猜測之中,漢字「和」的呼聲最高,新年號「令和」則「滿足」了民眾的呼籲。

  據悉,三菱電機BUILDING TECHNO-SERVICE公司2018年12月的民調顯示,希望出現的漢字中「和」最多,為135人。之後為「安」(95人)和「幸」(51人)。

  民調還顯示,日本民眾的這些猜測,也反映了他們「希望通過和平使世界的紐帶擴展」、「讓下一代能繼續安全安心的生活」的美好希冀。

  

相關焦點

  • 日本新年號「令和」公布英文譯名 與柚子社黃油主題曲同名
    日本於4月1日公布了新年號「令和」,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令和」自公布起就迅速成為熱詞。其官方英譯為「Beautiful Harmony」,然而谷歌第一條結果就是柚子社的一款黃油的主題曲……
  • 日本新年號「令和」英文怎麼說?外務省給出官方翻譯
    日本新年號「令和」,用英語怎麼說?日本外務省給出了官方英文翻譯:「Beautiful Harmony」,意為「美好而和諧」。日本《每日新聞》3日報導稱,日本外務省當天就新年號「令和」向外國媒體公布了官方英文翻譯:「Beautiful Harmony」。目前,外務省已就此事向日本各駐外使館做出了相應傳達,並和相關國際媒體也進行了單獨的說明。
  • 早安·世界|日本海獅揮毫「書寫」新年號「令和」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日,日本橫濱,一隻海獅「書寫」新年號「令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中午在首相官邸正式公布,代替目前平成年號的新年號為「令和」。當地時間2019年4月1日,智利聖地牙哥,總統皮涅拉與來訪的博爾特一同做他標誌性的動作。
  • 日本新年號「令和」在日語裡究竟怎麼讀?
    (圖片來自朝日新聞網站) 「可以自由發音」,但是…… 4月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公布新年號時,將重音放在了詞頭。隨後發表講話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將重音放在了詞頭(與「明治」一樣,即1調)。日本J-CAST News就此問題進行了採訪。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 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而永和豆漿的誕生,居然還跟上海有些淵源。「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原來不是一家人?而臺灣最有名的永和豆漿老店,居然也不叫「永和豆漿」?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1 | 永和,原來是一個地名?
  • 日本畫師志島創作的年號男子擬人化作品:大正,昭和,平成和令和
    日本天皇的年號文字,均出自於中國包含「四書五經」在內的77部古代文獻,從"大化"到"平成"的247個年號中,其中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書》,達36次!日本畫師創作的大正、昭和、平成和令和四個年號男子擬人化作品,你最喜歡哪一個弟弟呢?
  • 永和豆漿官微回應:傳統永和豆漿屬於山寨手段
    昨日,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回復網友,「在海南省暫未授予任何門店」,頓時引起網友一片譁然,原來海南傳統永和豆漿非臺灣永和豆漿。海南傳統永和豆漿的logo及餐具。(南海網記者劉嘉珮攝)  logo、菜單、餐具不一樣  8日,記者走進海口傳統永和豆漿海甸島分店,看到店裡牆面上掛著「海南省著名商標」、「海南省餐飲酒店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企業知名字號」等榮譽匾牌,另一邊也以「海口美蘭傳統永和餐飲有限公司」的名字獲得稅務登記證、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 今天日本網友感嘆:「果然還是逃不出中國的掌心啊 」
    今天,日本終於公布了將於5月1日新任天皇即位後啟用的新「年號」:令和。可尷尬的是,即便日本官方宣稱這是日本歷史上首個源於日本古籍的年號,而非以往那樣是源自中國的古籍,眾多日本網民卻很快發現,這日本人絞盡腦汁想出的新「年號」,就猶如那孫悟空一般,還是飛不出中國文化的「五指山」……為啥這麼說呢?咱先再簡單回顧一下這「令和」的年號是怎麼來的吧。
  • 走,去感受日本的新年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是用農曆的,新年也是過農曆,日本飛鳥時代的推古天皇從中國唐朝引進當時的農曆元嘉歷,並且仿效中國過節的習俗,包括春節、端午等。明治維新時日本開始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各方面開始效仿西方國家,農曆也被公曆代替,所以如今的元旦就是日本的新年。所以,我們也因此有了十來天的假期。
  • 地鐵23號線再次進入視野!站點位置明朗!永和和蘿峰村民盼望有戲?
    地鐵23號線似乎一直是永和居民和蘿峰本地村民的「心病」,早前有市民諮詢過12345關於23號線的事,不過得到的卻是不怎麼美好的回覆:官方回覆:我處經辦人於11月21日17:50告知市民,根據國務院2016年2月批覆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軌道交通二十三號線工程自京溪南方醫院至官湖
  • 日本「廢掉」的三十年落幕,有頹廢有焦慮還有中二熱血
    日本,終於還是告別了平成。今天官宣的新年號「令和」,將於5月1日起施行。關於日本新年號的猜想,奇葩的日本民眾就沒斷過貢獻「沙雕年號」。比如之前的熱門選項「永和」,就被中國網友親切地稱為「豆漿之國」;在一份對女子高中生的採訪中,日本男子組合「嵐」,甚至「珍珠奶茶」都高居前列。
  • 永和智控資產抵押質押信披違規 董事長曹德蒞收警示函
    上述公司主要資產被質押及抵押事項未進行臨時公告,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時情形。  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三條和第三十條的規定。公司董事長曹德蒞、總經理鮮中東、董事會秘書劉傑對上述行為負有主要責任。
  • 廣州成交量最高的板塊,為什麼是永和?
    其次,作為一個剛需板塊,大多數置業永和的人群都是價格敏感型購房者。永和板塊相對比較近廣州中心區,且置業成本較低,於是,不少預算不足的購房者想要留在廣州,在不考慮離市中心更遠的從化的情況下,紛紛把目光轉至於此。不難看出,即使是在增城這樣的房價窪地,永和板塊仍佔有價格優勢。永和板塊火熱,是否意味著購房者能閉眼入?未必。
  • 「永和豆漿」悄然變身「永積豆漿」 並非「山寨」
    近日有微博網友發博稱,蘭州街頭原名為「臺灣永和豆漿大王」的店鋪將門頭上的「和」字悄然加上兩點後變身為「臺灣永積豆漿大王」,許多細心的市民也發現了這一變化。「永積豆漿是山寨永和豆漿吧?」不少網友和市民對此提出了質疑。而永積豆漿相關負責人則回應稱,「只是將名稱改變,產品並沒有變化,也並不是山寨永和豆漿。」
  • 永和豆漿把青島永和豆漿告了,索賠總額100萬元,結果…
    青島「永和豆漿」辯稱,上海弘奇永和公司依法享有商標權的商標是「稻草人」圖形、「YON HO」字母和「永和豆漿」文字三部分搭配而形成的組合商標,而非「永和豆漿」四個字。「永和豆漿」中的「永和」為地名,「豆漿」為商品通用名稱,「永和豆漿」系自然自發形成,並非上海弘奇永和公司創造,類似的稱呼還有「蘭州拉麵」「滄口鍋貼」等。
  • 這些國外的入侵物種,你幫忙消滅過哪幾種?網友:它是來搞笑的吧
    外來物種在國外一直都是一個比較麻煩的東西,他們為了清理這些外來物種,甚至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別好,但是對於入侵中國的一些物種,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小龍蝦,很多網友都說這個入侵物種是來搞笑的,現在小龍蝦都只能靠人工養殖才能在我國生存下去,小龍蝦這個就不必說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幫過忙的,這些國外的入侵物種,你幫忙消滅過哪幾種?網友:它是來搞笑的吧!非洲大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屬於瑪瑙螺科瑪瑙螺屬,的確產於非洲,更精確一點說,是東非。
  • 煙臺永和豆漿被投訴煎蛋裡有五條蛆 (圖)
    刁先生和妻子是大連人,因工作關係,經常往返於大連、煙臺兩地。跟往常一樣,8月22號早晨,刁先生和妻子來到位於芝罘區青年路上的永和豆漿,花38塊錢點了兩碗面,可這頓飯卻吃出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刁先生和妻子吃出異物的事情是否屬實,記者聯繫了永和豆漿青年路店。
  • 鬥魚史上最憋屈皇帝,DNF永和戰神大龍貓
    說起打開龍貓,那就不提到他的師傅旭旭寶寶。就由小編來給大家一一道來!和多數踏入遊戲行業的主播一樣,在現實中有著自己的工作與事業,而接觸DNF這款遊戲的時候也只是單純出於娛樂的目的,所以相比一些遊戲大神來說,大龍貓的遊戲之路就顯得有點籍籍無名。不過,起點低並不代表著成就低,受到旭旭寶寶的感染,大龍貓也開始了他的逐夢之路,沒有好裝備,咋就玩技術,雖說沒有走上職業的道路,但拿來吊打旭旭寶寶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2020新年快樂!看看世界各國咋慶祝新年
    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一的,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從漢武帝起,規定陰曆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後,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 熱門綜藝上女藝人朋友的小狗因為叫日本式名字被懟了…
    在節目中,張度練見到了居住在濟州島的大學時期社團朋友,和朋友一起拔胡蘿蔔後品嘗勞動果實。隨後,度練姐姐也和朋友的愛犬一起玩耍,海邊散步的模樣也吸引了觀眾的視線。但小狗的名字叫春樹,聽上去像是日本名字…於是從一些網友指出「狗狗是珍島犬,但為什麼起了日本式名字」,由此引發了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