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人民網
本文轉自:浙二眼科中心
從醫40載,仍活躍於醫學科研一線,浙江大學附屬二院眼科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國際眼科理事會常務理事,亞太眼科學會中國區負責人——姚克,是我國白內障手術技術發展的親歷人,也是中國眼科飛速發展的見證人。
姚克教授
11月19日至22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五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於廈門召開。作為見證者同時也是親身參與者,會議期間,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姚克接受專訪,講述了中國眼科飛速發展的故事。
1
三大眼部疾病治療需求增長 加速眼病治療技術發展
每個人的視覺和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眼部健康在人體健康中佔有重要地位。
姚克表示,目前,在我國有1.12個億的白內障患者,僅有300至400萬白內障患者得到救治,這是眼部疾病當中,致盲第一位的原因;其次,近視眼患者人數最多,我國近視眼患者約7億人,總體近視率已達到54%,小學生發生率約40%,高中生近視率達80%;再次,患者人數排名第二的是乾眼症,全國統計有3億人。也就是說,不考慮重疊發病的話,三大眼病患者的總人數就已超過 10 億。
另一方面,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眼科疾病治療的需求不斷增長,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這也給眼科發展提供了一個快速成長的機會。
「眼科實際上是最小的科室,卻可以說是整個醫學領域,尤其是臨床醫學領域裡面是發展最快的科室」,姚克介紹說,「不僅我們浙江大學附屬二院,現在很多醫院的眼科都是最大的科室了」。
2
「曾經,國外不缺醫生,但中國缺」
1988年,姚克頂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第一位自主培養的眼科博士」的光環,獲得眼科醫生首批出國留學的機會。他被錄取為博士後,到當時國際上最好的眼科院校之一,瑞士巴塞爾大學眼科醫院工作。
1990年,瑞士留學與導師合影
「看到規模這麼大的眼科醫院,還有這麼多的先進設備,我被刺激到了。」姚克回憶到,「那時候國內醫院的視野儀還是手動的,那些先進的設備儀器可以說是想都不敢想。」
據姚克介紹,那時,國內眼科發展剛剛起步,不僅醫學設備落後,人才也非常緊缺,這讓他深刻意識到中國眼科與國外先進醫學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
就在那時,夢想在他的心底生了根,要讓中國也能擁有國際上最先進的眼科設備和儀器,還要建立一所更大、更寬敞的眼科醫院,為眼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就醫環境。
回憶起1990年毅然回國的決定,他的答案很樸素——「我覺得國外不缺醫生,但中國缺」。
3
「如今,中國先進的眼科技術,已位居世界前列」
時間前進至1997年,在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新模式的大環境下,浙醫二院擇優引進外資,合作成立「浙二眼科中心」,得以購進價值數千萬的醫療設備。
1997年,成立初期的浙二眼科中心門診樓
而今,中國眼科的現狀已經全然不同,我國眼科在臨床、科研和教學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比如白內障手術領域,通過姚克推動並參與的5次革新,實現白內障手術從12毫米大切口,到如今的僅1.5~2毫米的切口,進入了飛秒雷射「無刀時代」。據介紹,由姚克和浙二眼科承擔並完成的國家和浙江省重大「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也實現了在浙江率先基本實現縣級醫院即可完成「超乳白內障手術」。對於患者來說,不斷精進的手術技術,也從讓他們能夠看得見,變成看得清,再到看得舒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