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鋪陳「環境美」底色 延伸全面小康力度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蘇州:鋪陳「環境美」底色,延伸全面小康力度

  在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進程中,蘇州把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質量」當作一幅「雙面繡」來精工細作,實現了「經濟強」和「環境美」的和諧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水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打通生態保護的「堵點」和「痛點」,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文明之基、綠色發展之路,傾心守護好詩意棲居的「魚米之鄉」。

  系統科學治理讓萬頃碧波激蕩「東方水城」

  12月20日上午,一場「2021迎新年短程馬拉松賽」在張家港灣的江堤舉行,寒冷的江風擋不住人們的健身熱情,一張張笑臉被定格在終點的鏡頭裡。

  這裡曾經遍布碼頭和養殖場、工廠,環境堪憂。為解決「臨江不見江、近水難親水」問題,去年9月,「張家港灣」生態提升工程啟動實施,徹底改變過去化工圍江、砂石圍江、碼頭圍江的亂象,將沿江9公裡生產岸線全面調整為生態岸線。站在江堤之上,眼前是溼地、觀景臺、草地、防護林,遠處高高聳立的鋼結構「魚簍」,已然成為江岸蝶變最好的見證。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蘇州用實際行動為長江「美顏」。3年來,蘇州關停沿江三市250家化工企業,位於長江幹流1公裡範圍內的化工生產企業減至55家,一處處溼地沿岸鋪開。踏上常熟「鐵黃沙」江灘,大片蘆葦叢在江風的吹拂下沙沙作響,寬闊的江面之中,2萬畝沙土變良田;走進太倉七丫口郊野溼地公園,水上森林、綠色廊道、溼生花海、金色田園……共同構成太倉港區居民生態休閒好去處。

  水是蘇州的靈魂,更是蘇州的命脈。除了滔滔大江東去,353個50畝以上湖泊、2萬多條河道相互交織,加上佔全市總面積36.6%的水域,讓蘇州成為當之無愧的「東方水城」。以「一江兩湖兩河」為重點,蘇州從2008年以來,累計實施「十大類」治太工程項目 5400多個,投資約710多億元;2016年起,蘇州啟動運河堤防加固工程,總投資73億元,通過堤防加固、環境整治,建設大運河文化帶蘇州段提供高標準基礎設施;讓水城再現往日面貌,2017年至2018年,蘇州先後出臺《關於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的實施方案》與《關於深化湖長制工作的實施方案》,全市河湖建立起市、縣、鎮、村四級河長體系。一系列舉措之下,蘇州的水環境悄然發生改變。

  天堂之美在於太湖美。2018年,按照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對太湖水環境治理的精神,蘇州全面拆除圍網養殖。圍網拆除後,又在全省率先啟動大水面大閘蟹「人放天養」計劃,設置15萬畝「人放天養」生態修復區。為了「太湖永續」,今年,太湖又迎來全面禁捕退捕。人與湖的互動,在進退之間留下「魚翔淺底,水清岸綠」的最美印記。

  天堂之美還在於古城美。位於蘇州古城的軸心的平江路,是蘇州知名的歷史文化旅遊街區,平江河兩岸住戶、店鋪林立,遊人如織。因為部分商家、遊客環保意識不強,向河內亂扔垃圾、亂倒汙水等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平江河的水環境和遊客遊覽體驗。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全省率先引入智慧水務系統的地區,平江河視頻監控攝像系統可以全天24小時進行定點信息採集,實現實時推送,進行有效監管取證。」蘇州市水務局局長陳習慶說,2016年起,蘇州開始推行數位化水務創新,基於實際情況,政府規劃引入智慧水務平臺,基於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信息技術,以「智慧驅動、精準治理」為理念,通過構建感知與仿真、決策與預警、調度與控制三大核心能力,實現感知全天候、業務全覆蓋、監控全過程,建設以科學治水、精準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為核心的「智水蘇州」智慧水利水務樣板。

  系統科學治理,讓一城碧波回來了。目前,全市國、省考斷面水質優III比例逐年提升並達到考核要求,城鎮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長江蘇州段及42條支流水質全部達III類以上,蘇州「東方水城」日益散發出迷人的韻味。

  建立保護機制城市化高地守牢「綠色屏障」

  11月26日,江蘇省林業局傳來消息,經國家林草局推薦,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以創新的行業管理,被國家林草局推薦入圍「生態中國溼地保護示範獎」,成為目前全國僅有的捧得此獎的9個城市之一。

  在城市化發展高地建起「溼地之城」,突顯了蘇州這座天堂之城在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的價值取捨——寧可犧牲GDP,也不能毀了「魚米之鄉」這塊「金字招牌」!2012年底,蘇州出臺《關於進一步保護和發展農業「四個百萬畝」的實施意見》,把發展「水稻、水產、園藝、林地」四大項任務作為硬性指標分配落實,為「魚米之鄉」生態安全築起一道屏障。

  如今,「四個百萬畝」已成為蘇州優化生態環境的重要資源、彰顯「魚米之鄉」特色的重要載體。在此基礎上,蘇州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對覆蓋城鄉的生態系統進行大升級,並在全國最早探索生態補償辦法。早在2010年,蘇州就建立耕地保護專項資金,按每畝不低於400元標準予以補償。

  2013年,蘇州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對列為「四個百萬畝」的水稻田進行全覆蓋生態補償。2014年5月,蘇州市人大制定頒布《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成為全國首部關於生態補償的地方性法規。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引導措施,蘇州變得越來越「綠」,到2019年底,全市陸地森林覆蓋率達30%。

  蘇州堅持在生態修復中,不斷摸索生態環境敏感區的發展之路。為了扭轉環太湖地區長期以來發展受限造成的經濟相對薄弱局面,去年底,《蘇州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規劃》重磅發布。根據《規劃》,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金庭兩鎮及周邊太湖水域被劃定為實驗區建設主體範圍。一年來,蘇州市排定涵蓋生態保育、生態治理、民生保障和產業發展的4大類97個項目已落地,總投資約180億元。這一重磅舉措,加快推進了太湖生態資源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化。

  除了讓山更青水更綠,蘇州還致力天更藍。今年3月,蘇州創新推出全省首個以鄉鎮(街道)為獎懲對象的空氣品質補償機制,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鄉鎮(街道)補償金600萬元,讓好空氣能換「真金白銀」成為現實。

  「排名發布之前,各鄉鎮(街道)點位長都會收到預警信息,各鄉鎮大氣汙染防治的自覺性、主動性空前高漲。」蘇州高新區生態環境局管理處負責人祝妍華說,目前,高新區已啟動三輪補償,蘇州科技城(東渚街道)由於空氣品質好,已獲得區內其他三個街道180萬元的總補償。

  瞄準生態宜居,蘇州傾力繪出生態環境的「大寫意」,致力於繪好城鄉人居環境的「工筆畫」。2015年以來,蘇州投資70億元,在全域啟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為全市4792個村莊、近30萬農戶生活汙水「接管」。2019年,全市生活汙水處理能力達到362萬噸/日,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97.8%,今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蘇州崑山、太倉兩地成功入選,佔到全省三分之一。城鄉展現新顏值,一幅秀麗清雅的江南水鄉新圖卷徐徐展開。

  踐行綠色發展全面彰顯「魚米之鄉」吸引力

  相城區北橋街道石橋村曾是有名的「塑料村」,靠著塑料回收,村裡相關企業最多時達200多家,在富口袋的同時,也帶來相當程度的環境汙染。村民陸蘇根曾是村裡有名的「塑料大戶」,高峰時,僅其一家企業年產塑料粒子就達2000多噸。

  「說實話,以前環境比較髒亂差,一進村就感到有氣味。後來區裡實行三年淘汰行動計劃,像我們這樣的塑料廠,一下子淘汰了250多家。」面對轉型,陸蘇根沒有停步。汙染產業不能搞了,那就發展綠色產業。於是,他把目光投向「多肉」種植,並帶動村民一起致富。隨著種植規模越來越大,村裡特地為這門綠色產業籌劃了種植基地。從「塑料村」轉型成「生態村」,大家看在眼裡,美在心頭。

  以保護促轉型,以轉型增效益,蘇州大地上演著一幕幕以「生態綠」換取發展「含金量」的新故事。

  「部分低端低效產業關掉後,碳排放、氮磷排放等指標可以餘出來,分給生物醫藥企業,同時政策上也會有更多傾斜。」太倉市生物醫藥產業園負責人王建宏說,園區計劃從2020年開始,用三年時間,建設100萬平方米載體,形成100億元產值,帶來200億元有效投入,集聚200家優質企業。

  在蘇州工業園區,金螳螂金浦九號蘇州設計小鎮是國內處於領先的藝術設計創意小鎮,其原址是被中央環保督察組督辦的家具廠,如今完成從「製造」到「智造」的蝶變。

  在崑山,2018年5月對原崑山啟發電氣廠廠區內的「散亂汙」「三合一」企業開展專項整治清理,重新規劃引進了一批智能裝備製造、精密器件集成、通訊設備研發的新興科技企業入園發展。其中,崑山佰奧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月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由髒亂差變身鄉村「綠富美」、「散亂汙」蛻變成特色商業街、廢舊廠區釋放新產能帶動營收增長、城中村改造提城市「氣質」、舊住宅區改造增小區「顏值」、黑臭河道變成生態美麗河湖……最近幾年,蘇州全市上下堅定扛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刮骨療毒的勇氣,主動揭短亮醜、動真碰硬,鐵腕治理、鐵面問責,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高標準整改;一大批落後產能被淘汰退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一大批「散亂汙」企業(作坊)被大力整治,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2017-2019年連續三年獲得省級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年度考核排名第一,實現「三連冠」。

  打好生態基底,蘇州謀求在更大格局中展現綠色擔當和綠色作為。全長40.8公裡的太浦河吳江段,是長三角和太湖流域重要的「生態廊道」和「洩洪通道」,涉及面積900多平方公裡。目前,太浦河南北兩岸正在重新種植綠化,櫻花和桂花的栽種,將讓太浦河沿岸成為附近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原先的港口碼頭,也正在被改建為觀光瞭望臺。

  處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C位」的吳江區,從2018年起,對太浦河沿線實施綜合整治,關停取締沿線「散亂汙」近2000家,關停兩岸1公裡範圍內高汙染的14個化工企業,完成73家印染企業整治提升,淘汰噴水織機2.3萬臺。通過建立跨區域(青浦、嘉善、吳江)協同治水機制,太浦河水質穩定保持III類水提升到II 類,實現了為上海金澤、浙江嘉善安全供水向優質供水的轉變,成為高標準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治水典型。

  蘇州從更大的保護中得到更多驚喜。從「國家環保模範城」,到「全國生態示範區」「國家生態市」,再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蘇州的發展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連續四年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中國大陸宜居城市首位,並榮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獎、李光耀世界城市獎。詩意棲居的「魚米之鄉」,為蘇州這座全面開啟現代化的城市,源源不斷帶來別樣的吸引力。

(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揚州繪就小康圖景:凸顯生態底色 景區實現化工企業「清零」
    12月23日,揚州舉行「聚力強富美高,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景區專場。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23日電 (記者 崔佳明)良好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當日,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力強富美高,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景區專場。會上,胡曉峰從著力提升產業層次,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宜居品質更加突出;持續推動汙染防治,生態優勢更加彰顯;不斷加大民生投入,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四個方面介紹近年來景區在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高質量發展,以及今年以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
  • 讓全面小康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2021年01月17日 07:35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蔣秋 李鴻寬 編輯:羅珊珊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強力推動打好三大攻堅戰——讓全面小康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廣西新聞網
  • 生態環境部部長赴浙江、江蘇、山東三省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6月6日至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帶隊赴浙江湖州,江蘇徐州,山東淄博、濱州和東營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強調,要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確保如期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成色,不辜負黨中央的重託和人民群眾的期盼。三天三省五地,黃潤秋先後就水、大氣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監管以及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調研。
  • 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全面奔小康」知識大賽頒獎典禮暨城市探索...
    王伯伯平凡而又閃光的人生折射了一段上海在實現小康的道路上的歷史變遷。2020年12月26日,由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聯合主辦,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和「心城市」承辦的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全面奔小康」知識大賽頒獎典禮暨城市探索邀請賽在滬舉行。85名市民分為17支隊伍,沿著主辦方設置的四條代表如王伯伯一樣的四位普通市民的人生軌跡,沉浸式體驗普通市民的小康人生路。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丨丁俊榮:做好小康路上的百姓參謀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為全面展現人大代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使命擔當,「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人大發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特別策劃「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活動,面向全省五級人大代表徵集相關稿件,並將擇優精選100篇同步推出。今天推出第四十四篇,敬請關注!
  • 再接再厲擦亮最美底色
    隨著北京大氣環境的穩步改善,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也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十三五」這5年,堪稱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的5年。這種顯而易見的改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幹出來的,是通過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治理,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一微克一微克拼出來的。事實上,北京大氣環境改善,只是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一個典型案例。
  • 揚州生態科技新城小康圖景:「長在花園中的高鐵站」
    3日,揚州舉行「聚力強富美高,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科技新城專場。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3日電 (記者 崔佳明)揚州生態科技新城鐵腕「治汙」,昔日「髒亂差」變成「綠淨美」,藍天碧水淨土業已成為新城的「最亮標識」。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整體目標,我國發展不平衡,城鄉、區域、人群之間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二是把握好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的關係。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衡量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既要看量化指標,也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和現實獲得感。在科學評估進展狀況的基礎上,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進行認真梳理。
  • 石柱:「交通 」助力邁向全面小康
    走進石柱,但見青山綠水之間,一條條寬闊、平坦、整潔的道路四通八達,不斷延伸到城鎮和鄉村,構成了綠色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路暢業興,縱橫便捷的道路交通網不僅打通了該縣經濟大動脈,也讓群眾實實在在體會到了方便和快捷。
  • 溫州明年將推100個「大建大美」重點項目
    摘要:12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辦「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民生部門專場第四場,會上市文明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 「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系列報導
  • 牢記講話於心 貫徹兩會精神於實踐 決勝攻堅全面小康社會——王曉梅
    為此全省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重中之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以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走好龍江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之路。
  • 護佑青山綠水彰顯法治底色 ---通化中院探索環境資源審判新路徑
    護佑青山綠水彰顯法治底色 ---通化中院探索環境資源審判新路徑 2020-11-20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答現實問號 打磨蘇州樣本
    蘇州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最早印證「小康構想」之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勾畫現代化目標」之地,如今還肩負著服務好國家發展戰略、為現代化建設探路的時代責任。因此,作為地方黨報的理論月刊,一方面要原汁原味地宣傳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另一方面,要「學思踐悟」,在探索和實踐中勇於回答好現實之問,不斷提煉蘇州經驗、打磨蘇州樣本。「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
  • 把握好三個關係,辯證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問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的重要裡程碑。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關論述中指出,「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同時也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
  • 「築堡壘」奔小康 小社區裡有大文章
    搶抓中雲街道從傳統農村治理向城市管理的轉型先機、開發區從傳統小農戶種植向大面積機械種植的轉型契機,社區借鑑南京、蘇州等蘇南涉農社區的先進發展經驗,引進股份合作社等發展模式,在2013年、2014年先後組建了「西諸朝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勝利農機合作社」,逐步承包街道主次幹道、無物管小區的各類保潔服務工作,中雲及周邊區域的春秋農機耕收工作,隨著近年業務量增加,社區經濟實力也如芝麻開花一般——節節高。
  • 浙江重現詩畫江南底色
    據統計,截至目前,浙江省1.1萬公裡垃圾河、黑河、臭河,實現由「髒」到「淨」的轉變;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又實現由「淨」到「清」的轉變;建設省級、市級美麗河湖180條(個),河流長944公裡。  「浙江開始重現詩畫江南的底色。」 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副主任、水利廳副廳長楊炯說。
  • 【全面小康 幸福延邊】脫貧攻堅「黑牡丹」!汪清桃源小木耳託起...
    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感受「十三五」成就、展望「十四五」遠景,州委網信辦於2020年12月22—24日組織開展「全面小康 幸福延邊」2020網絡媒體延邊行活動,新華社客戶端、央廣國際在線、中國新聞社、人民網、新華網、吉林日報、彩練新聞、中國彩虹網、新浪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中央和省州媒體走進琿春市
  • 2020年註定的不平凡:從疫情到武漢封城,從全面小康到嫦娥奔月
    同樣的在這一年,我們也完成了歷史的壯舉:全民脫貧攻堅順利完成,中華民族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偉大復興又向前跨了一大步。以及在這一年,我們也共同見證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奔月,在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的同時也將中國人的太空夢繼續延伸。因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大事件,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平凡的我們也因創造了不平凡的事跡而被寫進史冊。
  •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鮮明底色
    我市被生態環境部評為2019年度空氣品質改善十佳城市。水汙染防治考核等次連年進位,巢湖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巢湖水質由2015年劣Ⅴ類好轉為Ⅳ類,全市15個國考水質斷面全面達標,「母親河」南淝河迎來治理「拐點」。土壤防治穩步推進,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環湖十大溼地建設初見成效,林長制改革全省率先。
  • 到2020年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8年01月26日 10:21:26來源:都市快報記者 潘傑   昨天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杭州隆重開幕,省長袁家軍向大會做了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