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敖漢旗崖沙燕燕巢。 李富 攝
中新網赤峰6月16日電 題:崖壁上的「建築師」:內蒙古深溝絕壁引數萬隻燕子築巢
作者 烏婭娜 李富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敖潤蘇莫蘇木東側的深溝絕壁上,密密麻麻的燕巢排列整齊,數萬隻燕子在天空中飛舞盤旋。
16日,記者站在深溝絕壁的邊緣可以看到,10多米高的砂石和黑土斷面上,一排排拳頭大小的燕巢清晰可見,不時有覓食而歸的燕子停在巢口附近。在方圓幾千米的幾個相連的大沙坑斷壁上,有數萬個排列整齊的燕巢。
記者從赤峰市野生動物保護中心了解到,這種燕子名為崖沙燕,生活於沼澤尤其是有沙灘的河流,主要棲息於溝壑陡壁、山地巖石帶。通常營巢於河流或湖泊岸邊沙質懸崖上,由雌雄成鳥輪流在沙質懸崖峭壁上用嘴鑿洞為巢,巢呈水平坑道狀,深度為0.5至1.3米,因此也被稱為「崖壁建築師」。
圖為崖沙燕在深溝絕壁上棲息。 李富 攝
據介紹,崖沙燕的落戶與當地生態環境的變好有很大關係。
敖漢旗敖潤蘇莫蘇木蘇木達(蘇木達,相當於鄉長)鮑亞利介紹道:「我們蘇木加強了生態建設,為野生動物棲息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上萬隻崖沙燕在我們蘇木築巢,這是綠色生態的回報,也是對我們生態建設的肯定,我們十分珍惜崖沙燕在這裡安家落戶。」
記者了解到,當地截止到目前已建設了幾千畝草場,圍封了上千畝的林地,對河流進行了治理和保護,並種植了上千畝的水稻,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崖沙燕提供了豐富的食源:蚊、蠅等昆蟲是燕子的主食。燕子捕捉農作物害蟲,對於農業增產豐收也有益處。
敖漢旗森林公安局副政委孫志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森林公安機關也對當地崖沙燕的棲息地進行了保護,樹立永久性棲息地宣傳標牌,防止出現人為破壞崖沙燕的行為。
圖為民警樹立崖沙燕棲息地宣傳標牌。 李富 攝
「燕子在蒙古族文化中寓意吉祥,很多民間藝人、說書藝人和一些民諺中都有記錄與燕子有關的故事,在蒙古族刺繡和剪紙中,也有燕子的形象出現。所以燕子在當地人心中有吉祥、和平的象徵。」敖漢旗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吳謖介紹道。
內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田彥國介紹,在內蒙古赤峰市夏家店下層文化彩陶中,有很多燕子圖案,其造型優美,生動活潑,在以後的壁畫中也是經常見到的,可見燕子對於42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影響深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