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脫貧攻堅偉大工程戰場上,她們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戰士,她們的感人故事,奏響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新時代強音!
巧家縣中寨鄉綠康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秀知的致富故事
走進海拔2300米的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中寨鄉巖腳村,一提起今年38歲的付秀知,無論男女老少都蹺起大拇指誇她是女承父業的養牛「高手」,還帶動不少身邊的貧困戶一起致富。 付秀知自畢業後,一直在中寨鄉巖腳村經營飼料和獸藥,收入還不錯。「父親付書銘是巖腳村連任36年的老支書,很受群眾愛戴。」付秀知介紹說,父親考慮到巖腳村沒有什麼產業支柱,而家家戶戶都喜歡養殖,巖腳村又有廣闊的草山,他就想成立合作社,讓村民「抱團取暖」。
付書銘開始走家串戶,與村民談他的想法,共同餵養,集中銷售。2013年4月,付書銘最終有了自己的合作社——綠康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5戶村民加入合作社,流轉草山900多畝,把5家所有的牛羊集中餵養、銷售。 然而,好景不長。2015年7月,他突然生病去世。 付書銘在世時,叮囑女兒:姑娘,我們這地方窮,大家的日子不好過,你要立志,好好學習種養殖知識,將來好壯大我們的合作社,想辦法帶領更多的村民們共同致富。
剛接過合作社的擔子不久,就出現牛感冒現象,付秀知請來鄉農業綜合服務站技術人員醫治。還買來《牛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規模化肉牛場科學建設與生產管理》《農作物秸稈養牛手冊》等養牛書籍學習,提升業務能力。 通過三四個月的學習,付秀知發現,一到冬季,沒有牛圈,牛不僅容易生病,生長也緩慢。於是,她決定建牛圈,擴大養牛規模。2015年12月底,付秀知開始建牛圈、買牛。這時資金鍊出現斷裂,去貸款,沒有抵押,銀行不貸款。得知付秀知的情況後,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300萬元,購買了200頭牛,還修建了2000平方米牛圈。2016年,合作社有肉牛近300頭,96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65戶。2017年,流轉草山2萬多畝,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104戶385人。
「沒加入合作社前,我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加入合作社後,僅是給合作社打工每個月我們夫妻倆就有5000元的收入。」村民周忠芬感激地說,現在我們家已經脫貧了,而且在家門口打工,不僅掙了錢還照顧了老人和孩子。41歲的村民付書蘭,自己和丈夫都不認字,也沒去外面打過工,「在家種地只夠吃的,沒什麼錢用」。自從2015年加入合作社後,土地全部流轉給合作社,還可以給合作社打工,一年下來,一家人能掙7萬多元。 如今,在付秀知帶領下,全村已有20多戶貧困戶退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還帶動了60多名留守婦女共同致富。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市婦聯
原標題:《巾幗扶貧故事 | 巧家綠康生態養殖合作社付秀知:女承父業的養牛「高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