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如何綜合防控黃顙魚腹水病(大肚子病)?

2020-11-22 騰訊網

黃顙魚腹水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在養殖過程中十分常見,發病快、死亡率高,從苗種到成魚均會患此病,已經成為制約黃顙魚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病的黃顙魚會在水層表面離群獨遊、打轉,攝食量減少,腹部脹氣,肛門紅腫,體表粘液增多,解剖會發現病魚腹腔裡淤積大量的血水。而且黃顙魚得了腹水病後體質虛弱,很容易受到寄生蟲感染,繼發寄生蟲病。

目前正值季節交替、天氣變化不定,也是病害高發的季節,那麼造成黃顙魚出現腹水病的原因有哪些?

1、病原微生物因素

隨著池塘底質有機物逐漸的積累,導致水質逐漸變差,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感染魚體,使機體組織受損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腔內液體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血液中的血漿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腹腔形成腹水。

2、殺蟲殺菌藥物刺激

殺蟲殺菌藥物刺激本來就大,同時消殺類化學藥物對水體菌藻破壞也大,改變了池塘原有的生態環境,魚很容易應激。在後期,藥物毒性降解過後,池塘又會繁殖出大量的單細胞綠藻,使水體酸鹼度飆升,導致魚的腸道酸鹼失衡,引發腸胃疾病。

3、投餵過量

餵料太多,或者餵料不均勻,黃骨魚吃料過猛,飼料在腸道內來不及消化並發酵,導致腸炎腹水病的發生。

黃顙魚腹水病發病快、死亡率高,治療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細緻的管理,應該做到早發現早處理,而不應等到上了魚車後才知道死魚的嚴重性。

1、定期改底淨水

池底的淤泥往往是病原菌的「溫床」,在開始新的一輪養殖周期之前,一定要做好清塘、清淤的工作,在養殖中也要經常潑灑微生物製劑淨水,也有助於降解池塘中的殘餌和淤泥中的有害物質。

2、定期消毒,抑制有害菌

定期用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殺菌消毒,消毒劑建議使用性狀較為溫和的碘製劑,以免對魚群造成應激反應。

3、合理投喂,注意肝膽腸胃的保護

在餵料前要多注意天氣的變化,陰雨天合理控料;正常天氣情況下注意早晚投料比例,增加上午的投料量,降低晚上的投料量。在飼料中要定期拌餵多維+乳酸菌和膽汁酸,促進消化,防止飼料在腸內堆積發酵。

4、定期使用樂暢桉樹精油進行防控

定期用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殺菌消毒,同時拌料內服樂暢桉樹精油,既能抑制病菌,又能驅除寄生蟲。樂暢是由澳洲進口的天然多苞桉樹精油製成,天然具有抗蟲抑菌的作用,能夠抑制弧菌、嗜水氣單胞菌等有害菌的繁衍,促進有益菌的繁殖,減少細菌感染的可能,從而降低腹水病的發病率;並且樂暢桉樹精油的成分是安全無毒的,不影響魚的攝食和生長,不汙染水質,可以長期安全添加。

當魚群發生疾病時,治療需要耗費時間、藥物、人工和金錢,增加了養殖消耗和成本,還會降低產量、延長養殖周期。所以我們要提高防控意識,做好養殖管理,減少疾病發生。

文章來源龍昌動保,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黃顙魚腹水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辦法你都清楚嗎?
    細菌感染引起的腹水病、裂頭病、爛鰓病、潰瘍病等是黃顙魚養殖中最令人頭疼、危害最為嚴重的一類疾病,特別是黃顙魚腹水病和裂頭病,是影響成活率的最主要疾病。今天我們先來分析黃顙魚腹水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 及時安全有效防控,解決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問題!
    春天來了,氣溫和水溫不斷上升,各種病原生物活動加強,在黃顙魚養殖過程中,容易感染的小瓜蟲病,也是這幾年一直困擾各位養殖朋友的難題。黃顙魚在感染小瓜蟲後,我們常常採取各種治療措施,然而,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收效甚微。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情況?要如何進行寄生蟲的防治?
  • 黃顙魚小瓜蟲病治療起來不再是難題,用它?
    隨著黃顙魚養殖的病害頻發,寄生蟲病已嚴重危害黃顙魚的生長,尤其是小瓜蟲和車輪蟲,其中小瓜蟲正在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瓶頸。小瓜蟲主要爆發於冬季和春季低水溫期,病情嚴重時,全身布滿小白點,體表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好像身上撒了一層鹽的結晶,且粗糙不平,鏡檢會發現鰓部和皮膚有大量粘液,可見大量小瓜蟲,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 黃顙魚車輪蟲病防不勝防,你還在用傳統殺蟲藥嗎?
    最近幾年,黃顙魚的養殖密度不斷增加,病害問題也日益嚴重,尤其是車輪蟲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劇,前段時間有養殖戶反應塘口爆發大規模的車輪蟲病,死亡率高達80%以上,給養殖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 雜交黃顙魚小瓜蟲病防治方法
    雜交黃顙魚小瓜蟲病防治方法出處:水產養殖與流通 作者:紀非魚整理 水產養殖網 2017-10-25 23:21:00   小瓜蟲病,又稱白點病,屬於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凹口科、小瓜蟲屬。    近期,有客戶反映,養的雜交黃顙魚爆發了多起小瓜蟲病疫情,雜交黃顙魚對水溫也是比較敏感。然而,在採取了治療措施之後,治療效果卻因施藥時的天氣氣溫變化出現了較大差異,這種差異是由小瓜蟲繁殖周期的特性導致的。爆發條件    小瓜蟲在水溫15~25℃易發,水溫上下波動小瓜蟲繁殖,不耐低溫10℃以下自動死亡,個別30℃也有發生。
  • 黃顙魚突然漲價,是驚喜還是驚嚇? - 綜合資訊 中國水產...
    在過去的2020年,黃顙魚養殖可以說是比較坎坷,價格也如過山車般跌宕,而病害則有點如丈二的和尚讓人摸不著腦。  進入2020年以來,黃顙魚行情仿佛「開掛」一般,一路高歌猛進,強勢上漲。到了4月上旬才有少量苗種供應,本想著年底黃顙魚會有一波高價的行情,孰料來了個大翻車。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國內黃顙魚養殖量增加了30%左右,其中單單廣東地區就增加了20%左右,湖北、浙江、廣西、湖南等主產區也增加了10%-20%。  2020年上半年黃顙魚高價的背後,其導火索還是病害。
  • 學會這幾種方法,尤其是最後一種,黃顙魚小瓜蟲將不再是煩惱!
    隨著黃顙魚養殖的病害頻發,寄生蟲病已嚴重危害黃顙魚的生長,尤其是小瓜蟲和車輪蟲,其中小瓜蟲正在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瓶頸。小瓜蟲主要爆發於冬季和春季低水溫期,病情嚴重時,全身布滿小白點,體表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好像身上撒了一層鹽的結晶,且粗糙不平,鏡檢會發現鰓部和皮膚有大量粘液,可見大量小瓜蟲,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 很多黃顙魚朋友每年因為小瓜蟲損失嚴重,那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
    黃顙魚因其營養價值較高,具備較高經濟價值及市場潛力,養殖區域遍布全國各地。但由於黃顙魚自身屬於無鱗魚,沒有鱗片保護魚體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蝕和養殖過程中管理疏漏、養殖密度增大等原因而導致黃顙魚病害時常發生, 給養殖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小瓜蟲病更是令養殖戶們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 湖北瓦氏黃顙魚養殖技術
    病魚池用過的工具須經消毒後才能使用,以免交叉感染及魚病擴散。2.魚種培育①魚種培育池。瓦氏黃顙魚魚種培育池的面積不宜過大,以1-3畝為宜,要求靠近水源且水源充足,清鮮無汙染,池塘配置增氧機。在池塘搭設餌料臺,材料採用竹蓆、草蓆、彩條布等物,每畝池塘餌料臺的面積約6-8m 2 ,將餌料臺用竹樁或木樁固定在離池底約10-20cm處。
  • 過去幾年黃顙魚養殖量不斷增加,2018年挑戰與機遇並存!
    西南地區可上市的黃顙魚也偏多,四川眉山樂山邛崍地區黃顙魚價格過去一周跌價五毛錢,報價10.5元/斤。湖北荊州宜昌一帶最近賣魚也很多,荊州的池塘魚供應充足,宜昌的枝江地區池塘魚賣的比較多,枝江5寸黃顙魚塘口收購價格大概在9.5-10元/斤,6寸的塘口收購價格大概在10-10.5元/斤。七月下旬,受天氣影響,各種的病害也開始多了,大肚子病、爆頭病等病害增多了。
  • 黃顙魚養殖與黃顙魚苗價格
    4、魚病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在食場掛袋、掛簍,對飼料、水體、食場、工具等進行藥物消毒,並採取外用藥物與內服藥物相結合等方法予以預防,發現魚病及早治療。黃顙魚養殖技術:  黃顙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我國優質名貴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 黃顙魚養殖熱 提高黃顙魚飼料利用率淺析
    黃顙魚養殖熱 提高黃顙魚飼料利用率淺析2011-04-18 10:5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527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黃顙魚養殖時要嚴格除雜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殺滅野雜魚,減少爭食對象,又可殺滅水體致病因子,改善水質,使黃顙魚有一個良好的攝食生長環境
  • 為啥雜交黃顙魚感染小瓜蟲會死亡量較大?
    2017年初,更有個別養殖雜交黃顙魚的魚塘,感染了小瓜蟲,致雜交黃顙魚全軍覆沒,養殖戶血本無歸!為何雜交黃顙魚感染小瓜蟲會死亡率這麼大?下面,我們詳細認識一下小瓜蟲,看看如何有效防治小瓜蟲!什麼是小瓜蟲小瓜蟲病,又稱白點病,屬於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凹口科、小瓜蟲屬。
  • 商販給黃顙魚染色?什麼顏色的黃顙魚最好?
    最近一個視頻在網上熱傳,哈爾濱的一個黑心商販用不明液體給養殖的黃顙魚上色。由於顏色發黃的黃顙魚被誤認為是野生江魚,很多人覺得野生魚營養好,因此賣價更高且更好賣。這種液體是什麼?哪種顏色的黃顙魚最好呢?
  • 西安市未央區迎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覆審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記者 張毅偉) 8月1日-2日,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慢病中心主任周脈耕帶隊的國家評估組一行6人,對未央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工作進行覆核評審。國家評估組通過聽取匯報、訪談交流、查閱資料和現場考察等形式,對未央區五年多來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和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和詳細覆審。評估組首先對未央區政策完善、環境支持、體系整合、健康教育與促進、慢性病全程管理、監測評估、創新引領等方面進行了資料查閱。
  • 牛傳染性結節疹病防控
    金宇生物作為國內動物疫病防控、疫苗生產的領先企業也非常關注結節疹病。包括發病以後採集病料分析,流行病學調查以及防控,還有疫苗應用普及等方面正在開展一系列工作。近幾十年來感染人類的新疾病中,大約70%來自動物。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說,隨著人口和食品供應鏈的增長,疾病的跨越傳播變得越來越容易。比如愛滋病、禽流感、SARS和新冠肺炎。因此,人與動物要和諧生存。
  • 小瓜蟲病防控新局面:傳統中醫藥學理論之根發出的魚病防控新苗
    小瓜蟲病防控新局面:傳統中醫藥學理論之根發出的魚病防控新苗2018-03-03 15:05:00  水產養殖網在病害防控領域,已經走到了需要反思指導思想的境地。我們應該有信心堅信:中國特色的水產養殖,必然由中國人自己找到有中國特色的病害防控之路。你我都可能成為其中一員。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彭開松教授從事水產藥物藥理學和病理學研究多年,在中醫藥防治魚病方面有著獨到見解,並成功運用「中藥內服預防」方法打破以往「外用潑灑」治療小瓜蟲病的模式。
  • 治療錦鯉腹水病的個人經驗
    腹水病是因為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或者吞食了帶刺的食物而傷及內臟造成內臟細菌感染造成腐爛。錦鯉腹水病的初期表現錦鯉只失去平衡,腹部慢慢一天比一天脹大。甚至可能令魚只喪失食慾。  那麼下面我給大家講解一下我拯救錦鯉的方法。我是分為兩個時期來做的。    一:前期時的治療方法:  1.換水,升溫(30度以上),加千分之五的鹽。
  • 野生黃顙魚更好嗎?
    最近一個視頻在網上熱傳:哈爾濱一個黑心商販用不明液體給養殖的嘎哈魚(學名「黃顙魚」)上色。視頻中介紹說,很多人覺得野生魚營養價值高,顏色發黃的黃顙魚常被認為是野生魚,賣價更高且更好賣。事實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