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麗莎傳統建築營造與裝飾技藝 榮獲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2021-01-16 中國青年網

  7月27日,原李鴻章故居上海市丁香花園內又添一件令人矚目的事:上海雲麗莎藝術裝飾設技公司榮獲《傳統建築營造與裝飾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單位的稱號,而創始人正是在此「苦心看守」花園18年的香港商人陳錦。香港著名愛國商人司徒玉蓮親臨現場祝賀。

  據了解,陳錦自從成功整體修繕了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上海《馬勒別墅》之後,他深感傳承、弘揚傳統建築是我們這一代人應有的責任和使命:18年來帶領自己團隊的幾十人默默耕耘,用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中國的瑰寶。他說作為中國人,有責任把中國古代建築的神奇與魅力再次展現出來。同時也要讓「藝術產生大經濟」,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和發揚光大。

  陳錦先生說:「目前,我們正在不辭辛勞地收集全世界各種風格、各種形態的花紋圖案,分類存檔學習參考,已建立了我們的《藝典》,建成了電子資料庫和1萬多件實物形態模型。我的目標是做10萬件或者100萬件,吸引全世界的設計師成為我們的會員,共同分享這些珍貴的資料,我們要成為全世界設計師的總後勤。今後,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繼而申請國家級、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題。」陳文

相關焦點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其歷史可追溯到中國夏商代,廣泛應用在金銀器、青銅器,其浮雕、立雕、鏤、鏨刻等幾十種手法和技藝運用在各種佛像、佛塔和佛教用品、蒙藏民族日用品、金銀銅鍛鏨鑲嵌製品,以及建築構件、雲南少數民族飾品、大型雕塑和浮雕壁畫等產品上,彰顯設計風格,表現工藝內涵,使產品造型生動,肌理豐富。2007年,金屬鍛鏨工藝被北京市西城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同仁堂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凌關勝)近日,北京同仁堂等單位申報的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獲批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2月3日,國務院正式公布,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目錄中,作為中醫藥製作技藝,北京同仁堂、天津達仁堂和山西廣譽遠的安宮牛黃丸的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目錄擴展項目名錄的傳統醫藥項下,將受到國家的保護和利用。
  • 蒙古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漲知識了!
    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 蒙古包營造技藝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比較與解讀
    (二)非物質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方式      文化遺產包括兩部分:文化和文化產物,其存在既有物質方式,也有非物質方式。文化產物,如古代建築、器具、字畫等等,固然是以物質方式存在。文化的存在方式則顯得複雜多樣。如中國的傳統文化,大部分通過書籍這一物質方式得以保留和傳承,而民歌、民間故事等則依賴眾口代代相傳而得以保留。
  • 四種美食 擬列入漳州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公示的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廣受漳州市民喜愛的漳州手抓面、漳州豬蹄面、漳州滷味、漳州麵粉棗這4種小吃的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頗受期待。據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林銘煌介紹,這4項小吃技藝都具有百年歷史,也都經歷了師徒口授身教的傳承,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早的風味,並且有著廣泛且深厚的群眾基礎,申報非遺能更好地對這些傳統小吃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並將它們做大做強,下一步這4種傳統小吃製作技藝還將申報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亮麗多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
    今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大會在鄭州文化館舉行。大會通過了各項議程,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陳朝鋒當選為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是由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學者、志願者和民間熱心人士、社會團體等組成的群眾性文化公益組織。協會成立後將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十六字方針,在鄭州市非遺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和弘揚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激活非遺發展新動能,為鄭州非遺保護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 為「泛亞」添彩 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展啟幕
    一個個來自民間的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藝術家,用他們平凡的雙手製作了一件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書寫」了一段段「草根」傳奇,成為「2010滇池泛亞文化藝術節」的一大亮點。    雲南刺繡    獨具特色的文化奇葩    「現在做一副秀活,短則20天,長則半年,便宜點的也要幾百元,像我身上這套服飾要賣五六千元呢。
  • 宜興市利永紫砂獲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
    原標題:利永紫砂獲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   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評定工作結果,全省共有8家單位獲此殊榮,宜興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成為本次無錫市唯一的入選企業。
  • 玉林市博白雜技等10項目入列廣西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記者 廖源 攝)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入列的項目共152項,主要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領域。玉林市博白雜技等10項目榜上有名。
  • 澳門回歸20周年丨你了解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這一天正是我國第6個「文化遺產日」,這一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開始實施的第一年,活動的舉辦意義重大。此次活動也是在澳門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包括展覽、演出和傳承人展示等內容。
  •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嘛?——北京(第一彈)
    關於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們了解的有多少,知道我國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共有多少項嗎?自己的家鄉又有多少項?接下來的幾篇我將依據相關資料,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一個詳細的介紹與歸納,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豐富的,現如今一共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共十項,一共有1372項,子項有3145項,從今天開始將依據省份對我國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分門別類的介紹。
  • 利川這些好吃的居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都吃過嗎……
    >其中還有不少的美食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楊天正精心為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了一份「甜蜜」的禮物。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傳統戲曲|剪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陽澄湖大閘蟹|風箏|揚州
    崑曲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作為人類口述意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崑曲被稱為百花園中的蘭花,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主要流行於江蘇,浙江,上海,北京,湖南等地區。代表作有琵琶記,牡丹亭,長生殿,水滸記等。揚州剪紙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揚州剪紙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宋時期就有剪紙報春的習俗。
  • 馬洛亞:從甘蔗種植園裡的黑奴音樂到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與啟示(四卷)》,曹德明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5月24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上海聯合發布了《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與啟示(四卷)》。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馬洛亞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其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下文節選自《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與啟示》「歐洲與美洲卷(上)」,澎湃新聞經出版社授權刊發,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 鼻通堂非物質文化遺產鼻炎老店 頑固性鼻炎首選
    到底市面上的鼻炎館哪家是正宗非物質文化遺產,哪些是跟風炒作者呢?鼻通堂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了源自山東扈氏中醫世家世代傳承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扈氏鼻炎膏」的製作技藝,最早可溯源至明朝萬曆年間。此鼻炎膏製作工藝在2009年被獲評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魯證字(2009)232號】,成為政府保護項目,此秘方膏劑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多年來,國家文化部門給予此項目扶持資金,大力保護傳承技藝,是真金不怕火煉的鼻通堂非物質文化遺產。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