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日訊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開展協同創新,融入工業網際網路。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正在為新目標發起攻關。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裡,一臺大型軌道吊一年就能運行兩萬多公裡,收集、分析這些數據,不僅能用於設備的狀態監測和健康診斷,更重要的是可以制定行業標準,讓先進的技術走出青島港。
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成員李永翠說:「我們在向全智能化升級,而且探索一些新的工藝模式,把我們已經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能推廣應用到我們碼頭以外的其他碼頭或者其他行業裡面。」
自動化碼頭建設難度大、成本高、收益慢,在國外就是高投入、低產出的「奢侈品」。從立項之初,連鋼團隊就明確,青島港要做的不是複製一個「貴族碼頭」,而是要做一個可推廣、可商業化運營的「平民碼頭」。自動導引車是自動化碼頭的中樞,負責貨櫃裝卸的拖運工作,這個項目就由李永翠牽頭負責。
李永翠回憶說:「2016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的設備都已經陸續開始上岸了,系統那時候差距還特別大,有幾輛自動導引車,要共同訪問這個公共區域的時候出現相互等待,生產就處於停滯狀態了,我們解決了一種『鎖』又會出來新的『鎖』。」
山東港口青島港新前灣貨櫃碼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欒寶波說:「事關項目成敗,當時班子裡面連鋼說了一句話,做不成我第一個跳海。」
破釜沉舟,李永翠和同事們用7個多月,分析了上萬條工作日誌,從中歸納了十幾種「死鎖」類型,最終成功「解鎖」。將核心技術牢牢握在自己手裡,隨著碼頭二期、三期加速推進,華為、中車、中國聯通、航天科技等一批國內頂尖企業也加入進來,聯合攻關,集成創新。
山東港口集團高級別專家 「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說:「我們所採用的這些技術路線,就要不斷跟著技術發展來同步提升。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我們作為實驗田、孵化器,應該承擔起這個方面的責任使命。」
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貨櫃碼頭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說:「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多少年流傳了這麼一句話,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奉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犧牲,這已經是我們山東港口青島港人的一種信念,激勵著我們這麼多年更加努力地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工作幹到極致。」
閃電新聞記者 劉洋 鞏勝義 青島臺 王勵 李鑫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