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國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這樣一句話,深得我心: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無奇。
就如同這薑母鴨,普普通通,它卻是人間的至美之味。
這是廈門的一個城中村,幾條不寬的街道縱橫交錯,街上卻人潮湧動,熙熙攘攘;街道兩旁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店。一個逼仄的小店立於一個十字路口邊,一塊小小的招牌,上面寫著「灌口薑母鴨」。
店老闆是一對年輕的夫妻,30來歲的樣子。每天上午,卷閘門一拉,七八個砂鍋往灶上一列,夫妻兩個就開始忙乎起來。老闆開始把鴨大卸八塊,老闆娘調味,配料。
不一會,砂鍋在灶上氤氳嫋嫋,一份沁人心脾的香味緩緩溢出,彌散了半條街。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美食家蔡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每到一地,必要逛一下當地的菜市場,那裡是城市裡最市井,最真實的地方。
而這小店林立的城中村,這窄窄的街道,亦是城市中最市井,最真實的地方——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一)
廈門是一個旅遊城市,遊人如織,大家往往會流連於當地的海鮮,或者一些名小吃:沙茶麵、花生湯、土筍凍……其實,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廈門其實是一個吃鴨的城市。
廈門與鴨有關的美食,除了薑母鴨,還有冬鴨粉、番鴨面線、燻鴨、鴨肉粥等等,花樣繁多,琳琅滿目。
薑母鴨這道美食,歷史由來已久。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記載,這道菜原為宮廷御膳,首創者為商代名醫吳仲,他用麻油、燒酒再加上姜燉煮鴨肉,湯汁鮮香味鮮,甘甜中微帶辛辣,食之可以提氣養神,令人血氣通順,因而這道菜被視為是滋養進補的聖品。
後來,這道菜的做法流入民間,在閩臺兩地廣為流傳。閩臺兩地薑母鴨的製法中,又以廈門地區最為正宗,於是薑母鴨便有了「廈門一寶,閩臺一絕」,「廈門第一鴨」的美譽。
「薑母鴨」是「姜」加「母鴨」嗎?不是的,廈門人將三年以上的老薑稱為「薑母」,篤信它有驅寒祛溼之效。而用老薑和番鴨結合而烹製的美食,自然便被稱之為「薑母鴨」了。
(二)
一道好的美食,好的原料是關鍵。
正番鴨就是製作薑母鴨的絕好材料,「風華正茂」的青年正番鴨,肌肉均勻,肥瘦相宜,口感極佳。
廈門氣候炎熱潮溼,而鴨肉涼補溫和,祛溼活血,所以備受廈門人的推崇,再加上廈門靠海,可以在海水裡放養鴨子,番鴨的飼養條件可謂是得天獨厚。
製作薑母鴨之前,必須要讓正番鴨的血水排淨,這正是製作薑母鴨過程中保持絕佳口感的關鍵。
姜呢?當然是三年的老薑了,切片後,明黃色的老薑一片片被晾置在空氣中,水分被風逐漸帶走,老薑的脈絡更顯清晰;薑黃素被濃縮在薑片中,積蓄能量,蓄勢待發。
烹製的器皿同樣重要。烹飪薑母鴨需要在傳統砂鍋中完成,一鴨一鍋,砂鍋有著微小的細孔,煮燉過程中,受熱均勻,能讓鍋中的鴨子和薑母、麻油等調料更好地相互浸潤,水乳交融。
(三)
在砂鍋中置入薑母,放入切好的鴨塊,配好麻油、老抽、米酒等各味調料,爐火燃起,薑母鴨便將在這砂鍋中完成了它妙曼無雙的神奇美味轉換之旅。
同樣是美食家的蘇東坡,發明了名菜「東坡肉」,他對烹製豬肉時的火候控制頗有心得,在他的《豬肉頌》中有這樣的話: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薑母鴨,對火力的把握就更顯重要了,火候過了焦苦, 火候未到不酥。
在霧氣升騰的店門口,老闆有條不紊地處理著,時間的把握拿捏得恰到好處。在他的嫻熟的揭蓋、合蓋,大火轉小火的操作中,鍋內的薑母和調料親密融合,環繞在鴨肉周圍,在高溫下溫柔地融入鴨肉的纖維之中。
於是薑母鴨變得越發細緻柔嫩,慢慢透出了誘人的「焦糖色」,厚重濃鬱的香味,氤氳、彌散、飄遠。
經過高溫淬鍊過的薑母鴨,入口焦香濃鬱,溫潤可口:它混合了鴨油和麻油的香,鴨肉的腥味被薑母一掃而盡,只餘下醇厚和鮮香;薑母的辛辣也已完全消失,浸染上了鴨肉的醇美,只剩下了耐嚼的質感和微微的甘甜。
梁實秋在《燒鴨》裡說過,在北平吃燒鴨,照例有一碗滴出來的油,有一副鴨架裝。鴨油可以蒸蛋羹,鴨架裝可以熬白菜,也可以煮湯打滷。這就是所謂的「一鴨多吃」。
薑母鴨雖然沒有這樣的噱頭,但是鍋底的薑片,卻也是絕美的美味,幾片薑片下肚,可以讓你從胃裡暖到全身,所以薑母鴨的食用特別適合在秋冬季。
薑母鴨往往料厚而味重,因此和米飯是絕配。油潤醇香的鴨肉飽滿鮮酥,嚼勁十足的薑片甘辛兼備,就在你大快朵頤之際,一大碗米飯就這樣悄然見底了。
(四)
要吃薑母鴨,那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了,即使是在廈門的小巷中也深藏著薑母鴨的身影。小小的一個店,毫不起眼,躲在小巷一隅,幾張桌,幾隻凳,簡單得甚至有些寒磣,可是薑母鴨的味道卻是地道之極。
如果你要找名氣大些的,也有好去處——灌頂薑母鴨,名氣響噹噹的薑母鴨小店,堪稱廈門薑母鴨界的老字號,安安靜靜地開了幾十年。近幾年,搬到華僑博物館旁的小巷子裡了,依舊的安安靜靜,毫不張揚。
這家店的薑母鴨溫潤肥厚,味道略微輕柔。大約是店家重清新的口味,所以口感上相對清淡一些吧。
你要口味重一些的,你可以選擇好德萊薑母鴨,這家店在中山公園東門外的小巷裡。這家店的薑母鴨味道偏厚重,薑母微微有點衝,味道非常勁道,廣受好評。據說,這家的薑母鴨還曾上過美食紀錄片。
如果你是遊客,遊覽完廈門的美景,想回家帶一些薑母鴨,饋贈給親友,這也簡單,超市裡有真空包裝的,老字號的兩個牌子有銀祥和鷺珍;口感都非常不錯,一袋約400克左右,價格也不貴,40塊左右的樣子。
(五)
《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這樣一句話:
儘管一日三餐,幾乎成為人類共同的飲食制度,同樣的飯食在中國,卻變幻出不同的生活節奏,塑造出各異的人生感受。
《紅樓夢》裡有一道菜餚,也許很多人都知道——茄鯗,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在榮國府宴請劉姥姥,劉姥姥吃了這道菜,讚嘆不已,但後來得知它的烹製之法繁複精緻,嚇了一大跳,驚嘆道:「倒得十來只雞來配它,怪道這個味兒。」
精緻如茄鯗的美味佳餚,山珍海味,固然味美,卻始終抵不過家人親手做的一頓家常便飯;人世浮沉,繁華退卻,我們才發現,其實粗茶淡飯才是人間至美:一把米,一瓢水,幾顆紅豆,慢慢煮著,飄出人間幸福的味道。
而簡單的半隻薑母鴨,幾碟蔬菜,一碗米飯,一盞清茶,亦是人間最暢快舒爽的享受。
蕭伯納說過: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對美食的熱愛真切。而對食物的熱愛的人,更是對生活熱愛的人,因為——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