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古代文人最後的精神家園

2021-01-11 阿壩如水蓮子

何為田園詩,指歌詠田園生活與田園風光的詩歌,它多以農村景物和農民、 牧人、漁夫等的勞動為題材。但是,它不是以揭露或者表達現實生活中農民、牧人和漁夫的疾苦為目的,而是在紛繁動蕩的世俗的人世間找一個最後的淨土,一個精神家園的詩歌 。從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體後,唐宋等詩歌中的田園詩便主要變成了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

第一、歸園田居·其一

晉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這首詩是陶淵明的田園詩的代表作,也是田園詩的開山之作。詩一開始就表達了他的理想,這就是他從小就養成習慣,不流俗,不從世俗的習慣,不喜歡在官場上混。他的本性是熱愛山野生活的。可是,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在官場上打拼,誤落塵世的網中,度過了三十年歲月,要是其他人,找就泡油膩了,可是,他就像被鳥籠羈絆的鳥兒思念舊日的山林,又像困於水池中的魚兒嚮往曾經生活的深淵。

於是,終於在有一天,他離開了官場,回鄉了。在山野間開荒種地,置辦宅基地十多畝,蓋起八九間草房,當然,這十多畝和八九間都是虛數,都是很多的意思。在房屋後邊種植柳樹和榆樹,在堂屋前栽種桃樹和李樹。這樣的環境簡直詩意盎然,羨煞居住在電梯公寓的現代人。

陶淵明可不是在深山無人的地方,他的家就在遠離鬧市的村莊裡,每天早晨依稀看得見炊煙升起的地方,有人家居住,感受到村子的溫暖。只聽到深深的巷子中狗叫聲,還有桑樹巔上的雞鳴。家家戶戶的屋裡廳堂都整潔乾淨,而且都有空閒的房屋。居住環境不要太好了啊。過去的生活就像長久居住在憋屈的籠子裡一樣壓抑,鬱悶,如今終於返回了自然。

作者先表達他的理想,再敘述他來到鄉村後置辦房屋田產,開始過舒適愜意的農村生活,再從視覺著墨,若隱若現,若有若無,在極素淡的景象中,顯出山村的寧靜;後兩句改從聽覺下筆,狗吠雞鳴,遠近高低,寂無人聲,進一步反襯出鄉間的安謐。這種精微的描寫,又似乎毫不經意,好象信手拈來,與全篇組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從而深刻地反映出作者脫離官場之後,那種輕鬆愉快、悠然自得的心情。

第二、歸園田居·其三

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一開始就寫他在南山下種豆,只是,詩人種豆都是隨性而為,因此,豆子田裡草長滿了,豆苗卻是稀疏地點綴著。老陶同學,不帶這樣的吧,你是種豆還是鬧著玩,如果農民伯伯,早就哭了。(連梭羅在瓦爾登湖邊都不敢這樣種豆)。可是,我們陶老頭不是懶啊,你看他依然和其他農民一樣,清晨就跑到田裡忙碌,直到晚上月亮升起了,才扛著鋤頭回家,而且,興致很高的。不知多少農民伯伯對他說過:「陶先生,你地裡的草都長得很高了。」他肯定說:「知道了,我覺得草還是很好看的,而且可以割回家餵牛。」(感情我們陶先生是想讓草和豆苗和平共處啊,不忍心鋤掉雜草)。

要說陶先生興致很高,你看,他關注到狹長的田埂上,雜草茂盛,露水打溼他的衣裳。可是,衣裳打溼了不要緊,只要能夠過著不違背自己心願的生活。前六句情真境美,給人以享受,引人去遐想。之所以如此,恰恰因為詩人歸耕的志願閃耀著理想的光輝。因而,結尾二句才點明主旨: 不違此志願,一切何足惜。全詩塑造的則是躬耕園田、潔身守志的詩人自我形象。

第三、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詩寫田園生活閒適,農村裡的人們樸實美好善良,他們準備好雞鴨魚肉,準備好黃澄澄的小米飯,邀請他到他們家做客。只見村子邊長滿綠樹,將村子合圍起來,青山在外邊斜斜地展現出來,打開窗戶,面對著一個大曬場。一邊喝酒,一邊聽村子裡的老人擺談農村裡栽桑養蠶,種麻漬麻的事情,感覺特別親切,他還與村子裡的人約定,等到重陽節那天,他還會來這裡,觀賞菊花。作者用大巧若拙的手筆,描畫了詩人隱居鹿門時應邀赴田家作客的過程,表現了對真摯友情的讚美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寫得深衷淺貌,語短情長,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味,是一首久負盛譽的田園詩。

第四、渭川田家

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描寫初夏傍晚農村生活的實景,充滿了「田園牧歌」的情調。太陽已經西斜,落日的餘暉照著村落。大大小小的深巷中牛羊成群結隊的歸來,村中的老翁拄著拐杖,站在柴門前,等候著外出放牧牛羊,即將歸來的兒孫。院子裡,雞雛在覓食,田野裡麥苗剛剛抽穗揚花,田邊的桑樹枝葉稀疏,因為採桑女們忙著採桑葉餵春蠶,春蠶吃飽了桑葉在簸籮裡靜靜地臥著。種田人扛著鋤頭回家來了,他們互相打招呼,言語那麼親切。我真的很羨慕此時祥和安寧的日子,可是卻只能悵然地吟誦詩經中《式微》的句子。整首詩充滿了濃鬱生活氣息的農村晚景,洋溢著令人陶醉的詩情畫意。

第五、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李白這首詩寫他在月夜到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怪不得李白喜歡旅遊,他的朋友遍天下啊,在桃花潭有汪倫,在終南山有一位叫斛斯的隱士招待他。

傍晚,他下碧綠的終南山,山上的明月隨著他歸去,他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只見蒼茫一片,青翠的山林掩映在幽深之處。他漫步山林,見到斛斯,兩人攜手,到斛斯隱居之處,一個孩子打開荊棘編成的柴門,迎接他進家裡。這裡的環境太幽靜,一條幽深的小路通向竹林深處,樹上的青蘿拂過他的衣裳。然而,室內卻是歡聲笑語不斷,大家喝著美酒聊天。他們唱著歌,歌聲悠長,伴隨著山野的松濤和清風。一曲唱完,似乎銀河的星星都變得稀少。我醉了,你還在歡樂,但我們都陶醉在山野裡,人世的機巧之心,一掃而空。

此詩寫景如畫,景物清麗明秀;言情婉轉,人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情與景,人與境渾然一體。意境清幽恬靜而又帶有飄逸之氣。與陶淵明的詩相比,陶詩恬淡,而此詩在恬淡中又不乏逸氣和仙氣。詩中的「共揮」、「長歌」、「陶然」形象都有「謫仙」的豪放飄逸的個性在。

《鄉村四月》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四月,山崗原野滿是翠綠,綠樹綠草,綠莊稼,河水一片白茫茫,映照著白雲滿布的天空。子規聲聲啼叫,就像在催人布穀。春雨綿綿,煙雨茫茫,鄉村四月,人們都在忙碌地種莊稼,沒有什麼閒人,他們採了桑葉餵春蠶,又馬上下田去插秧。

這首詩突出了鄉村四月(今樂清市淡溪鎮)的勞動繁忙。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讚美,也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的喜愛,對勞動生活的讚美之情,因此,翁卷有鄉村詩人的美稱。翁卷揮墨了一幅農民豐富、繁忙的鄉村田園生活了,從而襯託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而農民們雖然忙,但卻沒有愁苦和傷感,也沒有控訴誰。這就是田園詩的不同之處。

四時田園雜興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對比白居易的《觀刈麥》和李紳的《憫農》這一類揭露現實不公平,表達對農民疾苦的關切的現實主義詩歌。這些田園詩將痛苦的田園生活過濾,只描寫田園生活的舒適寧靜祥和的一面,表達他們對世俗生活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相關焦點

  • 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與個性
    [摘要]古代文人的酒文化現象,與當時的社會現狀、人文環境,以及個人際遇是分不開的。用通俗的話來說,玩情調,彰顯個性。 範曾《飲中八仙圖》(圖源網絡)古代文人嗜酒,是不爭的事實。與酒結緣一生,儘管有悲喜愁苦諸味雜陳,卻從飲酒中體味生活的樂趣,追尋文化的品味。
  • 為什麼古代文人多喜「號」
    從起名到用字,皆有學問,尤其是古代。一般來說:名,代表的是人的標誌和符號;字,則是古代成年人的正式稱謂。現在的人們似乎「名」與「字」合二為一了,不再講究這些!古代的知識分子,也就是那些文人們,除有「名」有「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別名,那就是「號」。而這號,不同於一般對他人的泛稱,也不是他號,而是自號,有著特別的涵義。在內容上,號和名之間不需要有什麼某種聯繫。那麼,號是什麼呢?
  • 陶淵明田園詩的三重境界
    陶淵明開創的田園詩不只是文學意義上的一個詩歌流派,更是文化意義上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現實意義上的一種理想生存方式的詩意表現。他的田園詩存在著三重境界:現實人生的生存境界、詩意人生的理想境界和詩歌藝術的審美境界。陶淵明的田園,是士人離開仕途俸祿,也能安身立命的場所。其實,這個場所並不奇特,古人也早有暗示。
  • 古代文人如何過春節?無邊春色入畫來!
    《青綠山水春遊圖》(清)蘇六朋    古代畫家筆下的春天  本次展覽以春天百花盛開、奇花異草清供案頭、農夫春耕放牧、文人雅士遊春雅集等題材的明清繪畫,力圖從風俗、風物、風景等方面,展現古代畫家筆下生意盎然的春天。
  •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不僅僅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提到田園生活,大家一定會想到陶淵明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人們把這首詩當成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其實,只要分析一下就會知道,田園生活聽上去很美好,但是要付出辛苦勞作,肯定會存在很多現實困難。對於只會讀書的文人來講,讓他們拿起鋤頭,每天在田間耕種。
  • 壹字讀書會|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香事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香文化歷史的國度,用香傳統在古代文人雅士之間廣為盛行,現代人卻對香文化的緣起、沿襲、製作和藥用等知之甚少。香在古代文人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有著怎樣千古流傳的故事呢?吳清在壹字讀書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用香一則防遭蟲咬,二則頤養性情用香貫穿了整部中華古代文明史。在古代,人們無法擁有像現代一樣舒適的居住條件,需要經常面對自然環境中一些惡劣的狀況,比如蚊蟲和瘴氣等。兩宋期間被流放到海南島的官員,比如宋代詩人蘇軾、宰相丁謂,均因受不了當地的蚊蟲叮咬和瘧疾不幸去世。在這種情況下,古人發明了很多用香的方法。
  • 古代文人駕照指南:騎馬C1,騎驢C2
    但是,雖然驢不會說話,但依然有文人不同意柳宗元這一派的觀點,硬是要把驢包裝成具有文人仙氣的動物,有且只有一種用途:坐騎。據說李白失意時曾騎驢遊華陰縣,縣宰認不得他,他也不報姓名,只說「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
  • 別急著說你畫的是文人畫,先來看看文人畫的九大境界!
    文徵明《雨餘春樹圖》十七世紀時的董其昌代表著文人畫發展的最後一個階段。他之所以提倡文人畫的動機實也與當時的特定文化環境息息相關。較早時文徵間所發動的那種含蓄內斂、優雅而精謹的文人畫風,至此期不僅已在文化界中取得壓倒性的勢力,甚至可說有點泛濫之虞。連一般的職業畫師也都取法這種文人式的風格。
  • 那些令人驚豔的古代文人雅稱
    文人的別稱,是文人生平的一個小小縮影,這些別稱或代表著他們的性格、或代表著他們的文章風格、或濃縮著他們的信仰、或代表著他們的外貌······ 關於文人的別稱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這些文人的別稱,你是否全知曉?
  • 解碼宜居宜養的完美家園
    所謂原鄉,原初之鄉,本原之鄉,是人們時刻追尋的完美家園:既是現實生活中的家園,也是精神上的歸依。「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字「還」流露出中國人時刻回歸家園的願望。在高樓拔地而起的鋼筋森林裡,多少人期盼著回歸原鄉:外可以賞山水、耕田園,內可以憩庭院、享天倫。放眼國內旅居市場,堪稱「原鄉」的項目,少之又少,正是基於此,榮盛康旅「一品原鄉」應運而生。
  • 李白酒醉後的一首詩,吃了麻雀的閉門羹,最後10字卻豪放而曠達
    也是從魏晉開始,文人有了創作的自覺意識,開始主動的去思考看似虛無縹緲的人生。思考的盡頭,逃不過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所以一種消極的觀點就是在這世上及時行樂,短短幾十年,眨眼的時間就過去了,不應該辜負時光。這樣的思想演變到後來,變成了一種出世的哲學。人們以人生如夢為藉口,想要忘掉塵俗的一切,寄身山水田園之中,享受真實的生活與生命。
  • 文人畫的現實意義(名師談藝)
    曉風漫捲嶺頭雲(中國畫)  陳玉圃   中國古代文人以詩書入畫文人畫講究筆墨情趣和詩書畫印綜合修養的傳統、畫格簡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諧仁愛的審美理想,在當下依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之趙孟頫,作為「吳興八俊」之一,不僅書畫兼擅,還是元代文人畫領袖人物,其在文人畫理論上的重要建樹,於中國美術史更是影響深遠,從其書畫作品、理論,可以管窺文人畫的發展脈絡以及精神內涵,澤被當下中國畫的發展。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把孤獨寫絕了
    所以唐詩非常的偉大,而且唐詩的類型也是極其豐富,從初唐一直到晚唐,不知出了多少的詩人,他們就像是夜空裡的繁星,極其的燦爛,照亮了當時那個時代,也照亮了我們這些後人,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提升了我們的內在精神。那麼說起唐詩,有一位詩人是不得不提,他便是李白,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還被後世稱為「詩仙」,他寫過了無數優美的詩作,並且是各類繁多,什麼樣的題材都有。
  • 古代詩人畫家遊山玩水,除汲取創作靈感外,還因為歸隱情結!
    古代借宿寺中最為常見,僧人也熱情,估計看到這一行人氣勢不凡,文人裝扮,於是就說寺裡的「古壁佛畫好」,並拿來火把,領客人去觀看。」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餐食已經備好,床也鋪好,連蓆子都拂拭乾淨了。寺僧的熱情好客,賓主感情的融洽,也都得到了形象的體現。
  • 中國古代貓咪的美稱,中華田園貓的優點你又知道多少
    【中國古代貓咪的美稱,中華田園貓的優點你又知道多少】屬於啊啊啊康呀原創作品,禁止一切搬運,抄襲,編稿等行為,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哦。古代貓咪美稱大家都知道,中華田園貓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狸花貓,橘貓,三色貓以及白貓等,但是在古代時貓咪的品類名稱可就跟現在不一樣了,比如:橘貓叫做金被銀床,金絲虎。黑貓加白叫做烏雲蓋雪。純白的色貓叫做赤玉霄飛練,黑色的貓咪叫做玄貓。
  • 誰說古人求愛都含蓄,這首詩有點「厚臉皮」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就詩詞來說,古時的文人雅士的詩詞風格大多內斂或者豪放,有春花雪月也有詩和遠方,有亡國之痛,思念之切,也有愛情的甜蜜和香甜。我想和你一同坐在船裡,從船口望那一點紫色的小山」直抒胸臆的愛慕溢於言表,就是這種直截了當加上鍥而不捨的精神,才,最終才抱得美人歸,很多時候,直接一點可能比含蓄更有用。
  • 原來古代的文人也熱愛吹口哨
    原來古代的文人也熱愛吹口哨少年輕狂時,有一陣子迷上了吹口哨,整天琢磨怎麼能吹得更響,而且能吹出一些曲子,偶爾博得女孩回眸,頗為得意。但這種雅興,不久就被一個撿廢品的獨眼流浪漢打消了:他吹的口哨不僅音域極寬,而且音準很好,有金屬感。
  • 守護三江源地區精神家園
    這些依山臨水而建的村落,不僅是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現實載體,還承載著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文化藝術創造,是三江源地區精神家園的現實載體。《宣言》倡議,發揚玉樹重建家園的精神,銘記生態報國的責任,勇擔玉樹發展的使命。保護三江源地區民族傳統村落,為藏區傳統村落保護樹一個典範,為藏區人文生態和諧揚一面旗幟,為世代生活在如詩田園中的藏族人民耕一片民生福田。  據了解,此次會議是在中國西部召開的最大規模的傳統村落保護會議。
  • 千古文人俠客夢——15句寫劍的霸氣古詩詞,講述詩人的劍膽琴心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空前絕後的文學高峰。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劍」的意象不得不提。從詩仙李白的仗劍江湖到王昌齡的邊塞烽煙,古代文人一路霸氣不止,劍嘯長虹。中國文人的劍氣,不僅流淌在古詩詞中,還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
  • 蟬: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既是文人的高潔心態,也是價值取向
    同時,蟬意象在不同的層面上,分別折射出中國文人的各種心態:高潔心態、避禍心態、超脫心態等等,而這些折射在作品中的心態,最後外化為文人們各異的人格和價值取向。而蟬意象所表現的價值取向,則是詠蟬詩吟詠內容從蟬之聲擴展到蟬之品格的演變,所體現的是蟬意象由感性情感層面到理性道德層面再到非理性超脫層面的價值建構。同時,在中國儒家、道家這樣典型的文化類型下,蟬意象也有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