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菜和泡菜,為何中國人愛了千年依然不厭煩

2020-11-29 澎湃新聞

原創 史軍 中國烹飪雜誌 收錄於話題#植物學家的鍋23個

東北的酸菜、江南的梅乾菜、四川的泡菜,在吸足了時間的香氣之後,醃菜和泡菜綻放出誘人的滋味。不管是酸菜汆白肉,還是梅乾菜扣肉,抑或是泡菜炒雞雜,都會把那些已經被大魚大肉「麻痺」掉的味蕾重新推向興奮點。

近些年,對於醃菜和泡菜的爭論也不曾停止過。中國人為何執著於製作醃製的蔬菜?醃菜和泡菜吸引人的特殊風味究竟從何而來?其中究竟有沒有亞硝酸鹽?吃多少才不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風險?

我們不妨跟著植物學家史軍,去翻一翻醃泡菜的罈子,追尋這種古老技藝的前世今生。

文/史軍

圖/張洋 江梅娟

養心酸菜

不得已而為之的儲藏方法

毫無疑問,醃製蔬菜的出現與中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有密切關係。四季分明的季風氣候不僅讓我們能感受春華秋實的喜悅和激動,更促使我們開動腦筋去忍受寒冬的考驗。如何為漫長的冬季準備充足的食物,一直是我們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商周時期開始,利用醃製和發酵技術來儲存蔬菜就成了中國人的重要生活技能。在周禮中記載了「七菹(音zū)」,菹就是將蔬菜加鹽進行發酵儲存的方法。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醃製的蔬菜種類就更為豐富了。《齊民要術》記載了20多種醃製蔬菜的配方,並且還分出鹹菹和淡菹兩種截然不同的醃製方法。南北朝時期,今天醃菜的雛形都出現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已經出現了混合醃菜,比如苦筍和紫菜混合醃製的苦筍紫菜菹,胡芹和小蒜組合的胡芹小蒜菹。在醃製蔬菜中添加多種香料的做法也開始流行,蔥、蒜、芥子、胡芫、胡芹子、花椒、生薑、橘皮以及醬、醋、豉等都會被添加到醃菜當中。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各地的醃製蔬菜發生了一些變化,並且吸納了辣椒之類的外來蔬菜,但是其基本形態在1400多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變化過。

不可或缺的微生物

醃製蔬菜為什麼能夠長期儲存?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因為在醃製的時候加入了鹽水和各種香辛料。因為通過滲透作用,鹽可以抑制各種微生物的生長,所以蔬菜得以長時間保存。

貴州菜市場裡的泡蘿蔔

實際上,要想長時間保存蔬菜,還真需要微生物繁殖,其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更是功不可沒。在傳統的醃製工藝中,發揮作用的其實是蔬菜表面攜帶的乳酸菌。乳酸菌並不是一種微生物,而是一大類代謝產生乳酸的微生物,包括乳桿菌屬、腸球菌屬、明串珠菌屬和乳球菌屬的成員。泡菜罈子、鹹菜甕就是它們表演的舞臺。雖然不同地域之間、不同的醃菜種類利用的微生物存在一些差異,但基本模式都是類似的。

首先出場的是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它是啟動整個發酵過程的領航員,隨後糞腸球菌、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玉米乳桿菌出現並參與發酵,讓泡菜水越來越酸。最後出場的是植物乳桿菌和乾酪乳桿菌,在它們的努力下,泡菜罈子裡的乳酸濃度又上了一個臺階。這種高酸性的環境不僅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長,也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長,泡菜的發酵過程就到此終止。正因如此,醃製好的泡菜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

泡菜罈、醃菜缸裡都有啥

有趣的是,雖然今天市場上的蔬菜讓人眼花繚亂,不斷有新品種出現,但是醃菜缸裡的食材品種卻一直都很穩定。常見的泡菜原料包括以下幾個家族的成員。

貴州有各種各樣的醃菜和泡菜。

比如十字花科家族的大白菜、芥菜、蘿蔔等。有意思的是,醃製梅乾菜的雪裡蕻、醃製雲南傣味醃菜的大葉芥、製作榨菜的莖瘤芥,以及四川泡菜用的兒菜,實際上都屬於芥菜家族。只不過雪裡蕻和大葉芥偏重於吃葉子,莖瘤芥偏重於吃膨大的莖,至於兒菜就是專門吃芽的芥菜了。還有一種不常見的醃菜原料,那就是蔓菁(蕪菁),一般出現在某些特定的醃製大頭菜中。

石蒜科家族的典型代表包括大蒜、藠頭和韭菜花。大蒜西漢時期才傳入中原,很快就加入了醃製蔬菜的隊伍。藠頭和韭菜則是原產於中原的蔬菜,韭菜生長能力超強,一直在中國蔬菜界佔據一席之地;藠頭則融合了蔥和蒜的特徵,模樣像大蒜,但內部構造倒是像蔥頭,又被稱為小蒜。

豆科的豇豆也是泡菜的主力,長長的像繩子一樣的豆莢是它們的識別特徵。醃製後的豇豆是肉末酸豆角必不可少的原料。

傘形科的胡蘿蔔是四川泡菜的主力成員。相比於同一家族的香菜,胡蘿蔔的氣味堪稱溫和。在泡菜罈子裡,通常與捲心菜配合,以脆爽的口感取勝。

酢辣椒土豬臘肉非常下飯。

茄科的辣椒也是泡菜中的新秀,不僅僅是以整根的形態出現在四川泡菜中,還以辣椒麵(香辛料)的形式出現在各種芥菜類醃菜當中,或者乾脆成為鮮爽剁椒的主角。辣椒中的辣椒素可提供乳酸菌發酵的充足糖分,讓這種來自南美洲的果實成為中國醃菜不可或缺的成員。

塞進醃菜缸的蔬菜部位形態大小各不相同,一個很重要的共同特徵就是其中有足夠糖分,包括蔗糖和葡萄糖等。乳酸菌利用這些糖類物質進行發酵,進而產生乳酸和相關的風味物質。如果缺乏糖類物質,那麼發酵就無法進行。

醃菜香氣的秘密

醃菜和泡菜的酸爽味道來自於乳酸菌發酵產生的乳酸,以及其他微生物產生的醋酸。乳酸的酸味更為柔和,刺激性也更弱一些。在乳酸、醋酸和乙醇長時間共存的條件下,還會相互作用產生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這是醃菜和泡菜中主要的酯類物質。這些帶有花果香氣的物質,本身就是很多植物花朵和果實用來吸引動物幫忙的氣味信號,被人類喜歡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雲南的賓川酸菜燜紅豆黑皮子少不了酸菜。

除了酸味,醃菜和泡菜還有特別的鮮味,來自於蛋白質發酵分解產生的胺基酸。雖然白菜、蘿蔔、雪裡蕻這類蔬菜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但就是這佔總重量0.6%至0.9%的蛋白質提供了重要的鮮味來源。穀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分解產生的主要胺基酸,為泡菜增加了特別的口味。

當然,酸菜的特殊滋味不僅僅來源於乳酸菌和酵母菌,還來自蔬菜本身。如十字花科植物中含有異硫氰酸鹽,這種物質擁有特殊的芥末氣味,在酶的作用下會分解產生獨特的氣味。蔥蒜類植物則因蒜氨酸類物質產生特殊氣味,通過蒜氨酸酶的作用,醃製過程中會分解產生各種有刺激性氣味的化學物質,比如二甲基二硫醚和丙烯基二硫醚。這也為糖蒜、韭菜花等醃製蔬菜提供了獨特的風味。

酸味物質、胺基酸和各種特別的揮發性物質共同組成了醃製蔬菜的風味體系,這也是醃菜下飯的一個重要因素。

吃醃菜和泡菜安全嗎

醃菜和泡菜確實存在亞硝酸超標的風險,但只要其完全熟成,其中的亞硝酸鹽就會降低到比較安全的水平。這種變化是如何產生的呢?

不管是白菜、雪裡蕻,還是蘿蔔,體內都儲存了大量的硝酸鹽。這是因為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氮元素,因為合成蛋白質和葉綠素都需要氮元素,而土壤裡的氮元素通常是以硝酸鹽的形態存在的。植物會把吸收進來的硝酸鹽轉化為還原態的銨,並讓其參與到植物體內的化學合成反應中。

春江水暖桃花鍋加入酸蘿蔔、酸豆角等,酸鮮味濃。

在醃菜和泡菜的時候,這些儲存在植物體內的硝酸鹽就會被微生物轉化為亞硝酸鹽,所以在醃菜和泡菜初期,罈子裡的亞硝酸鹽含量會持續上升。到了醃製中後期,亞硝酸鹽又會被乳酸菌逐漸分解,並最終降低到安全的水平。

當然,不同的蔬菜原料和醃製條件對於亞硝酸鹽含量都有影響,所以一定要選擇合格的產品,並且控制食用總量。

醃菜中還有救命菌

時至今日,隨著蔬菜栽培技術以及物流運輸的發展,我們對醃菜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小,但是醃菜和泡菜中的微生物卻展現出越來越重要的潛力。

如腸膜明串珠菌的莢膜物質葡聚糖,是生產代血漿的主要成分——右旋糖酐的原料,具有維持血液滲透壓和增加血溶量的作用。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腸膜明串珠菌可以利用蔗糖大量繁殖,從而成為代血漿的重要原料。毫不誇張的說,腸膜明串珠菌是泡菜罈子裡鑽出來的救命菌。

與此同時,研究醃菜和泡菜中的微生物群落,對於我們理解微生物生態、有效調節人體內部和體表的微生物環境,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2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做菹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到,一壇小小的泡菜居然能改變人類的生活。泡菜罈子裡發酵的不僅僅是美味,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

以上內容節選自《中國烹飪》2020年11月刊,歡迎轉發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校對|予津

責編|江梅娟

原標題:《醃菜和泡菜,為何中國人愛了千年依然不厭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泡菜罈子裡醃的不是菜,是生活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瀰漫著一種過日子的滋味那也是醃菜的滋味前段時間一條#韓國大白菜飆漲至62元一顆#的熱搜成功地引起了人們對大白菜和泡菜的注意「齏酸菜」如今的醃菜帝國「菜」丁興旺,種類繁多在實際生活當中,泡菜、鹹菜、醬菜、酸菜等稱呼經常混用,按照醃料的不同可以劃分出泡菜、鹽漬菜和醬漬菜三大類其中泡菜是用低鹽水浸泡密封
  • 李子柒做泡菜被韓網友圍攻,難道泡菜是韓國發明?韓國館長發話了
    菹(同義字葅)念zū,是酸菜和醃菜的意思,這意味著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會用蔬菜和鹽巴製作泡菜,而那個時代的朝鮮半島還屬於箕子朝鮮時代。據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製作泡菜的敘述,可見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就有製作泡菜的歷史。泡菜的製作工藝,是我國悠久而精湛的烹飪技術遺產之一。而算上詩經的記述,中國泡菜文明史:距今至少2000年。那時候的朝鮮半島文明還是中原人帶過去的。
  • 這野菜酷似蟲子,做泡菜是一絕,營養不輸人參,出口日本成高端菜
    一般來說,春季是農村裡吃野菜的好季節,因為不少野草都是吃嫩莖葉,嫩芽之類的,但實際上總有一些例外,它們在夏季的時候依然很受歡迎,就如馬齒莧,在夏季就很適合吃,清熱解暑。當然,除了馬齒莧以外,在夏季還有一些野菜也是不錯的,比如薄荷、夏枯草、益母草等都很適合夏季。
  • 「泡菜」又雙叒讓韓國網友炸鍋,究竟是誰不講武德?
    幾天後 韓國教授徐坰德致函百度百科 就「泡菜」詞條中 「韓國泡菜源於中國」這一表述表示抗議 近日 #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 又上熱搜
  • 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堅稱泡菜是韓國的,簡直賊喊捉賊
    李子柒做泡菜遭韓國網友圍攻,堅稱泡菜是韓國的,簡直賊喊捉賊最近,李子柒新一期的視頻中,用蘿蔔的一生完結了自己的《一生系列》,這一期中除了介紹到蘿蔔的生長過程,她還介紹了中國人在冬天的風俗習慣,比如大雪醃菜小雪醃肉,所以我們看到了臘肉、蘿蔔和白菜的醃製方法,同樣是極美的子柒和極美的畫風
  • 李子柒做泡菜,韓國人跳腳,中國網友:眾所周知,韓國是宇宙起源
    看了李子柒的視頻之後好像胃口都變高了,她的視頻裡給我們呈現出的中國傳統文化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又讓我們做出了深刻的了解,她每天那田園詩一般的生活,叫無數人都心馳神往。
  • 外刊速讀|中韓泡菜口水戰,學學「吵架」的英語
    本月早些時候,國際標準化組織公布了泡菜開發、運輸和儲存的新規定。……據《環球時報》報導,這是「以中國主導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 國際標準制定是好事呀,為什麼韓國要和中國爭。先別急,先了解下背景知識。什麼是泡菜呢?
  • 為什麼泡菜缸裡種花容易?為什麼會咯咯作響?媽媽,一個動作
    夏天為什麼泡菜罈子容易開花,為什麼有時候裡面會發出汩汩聲?泡菜開花後還能吃嗎?我教你一招三天。天氣很熱,要吃新鮮油膩的美味泡菜,在乾燥炎熱的早晨,你沒有食慾,你可以吃一些泡菜,包子和油條,你不必在廚房裡流汗,還是酸的,這是夏天最好的食物。
  • 中國人的鹹菜宇宙,可不止有泡菜
    如果你上網查,會發現很多人告訴你:貢菜不是萵筍做的!這話對也不對,製作貢菜用的萵筍和平時我們常見的萵筍實則是一個物種的兩個品種,爭論這個話題就像爭論菠蘿和鳳梨到底是不是一個東西一樣,結論如何完全取決於你的衡量標準如何。比起菜用的萵筍,做貢菜的「貢菜」更細長、碧綠,製作時剝去外皮、去掉內芯、切作三稜長條,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晾曬就成了深綠、乾脆的貢菜乾。
  • 5種泡菜、醃菜的配方和做法,開胃爽口,簡單實用
    先將黃瓜洗乾淨控幹水,然後再把它切成兩條用粗鹽抹均勻,再把它壓實,面上用乾淨的大石頭壓住,然後在醃製3到4天之後,再把黃瓜撈出來,瀝乾鹽水,再把醃製的缸洗淨擦乾,把瀝乾後的黃瓜和甜麵醬攪拌均勻放進去把蓋子蓋上,等待十天就可以吃了。第二個是酸白菜,準備好食材,五千克白菜,100克辣椒,500克鹽,250克生薑,一千克米醋。
  • 現在農村醃菜為什麼裝好缸後蓋上一層塑料膜了呢,作用是什麼?
    導語:現在農村醃菜為什麼裝好缸後蓋上一層塑料膜了呢,作用是什麼?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朝曦說三農」,朝曦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
  • 韓國泡菜文化:「用母愛醃製出親情」
    據新華社信息電 韓國人從小到大,上至總統,下至百姓,一日三餐都不離泡菜。據統計,韓國每人每年要吃掉35公斤的泡菜,許多人更是餐餐吃泡菜。韓國人為何如此鍾情泡菜呢?  中韓的泡菜淵源  韓國的泡菜文化裡,有著深厚的中國儒家文化痕跡。
  • 「小雪醃菜 萬菜可醃」醃出溫暖的 「私家味道」
    對於北方人來說,許多人記憶中冬天的味道往往是從醃菜開始的。   俗語道:「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對於北方人來說,許多人記憶中冬天的味道往往是從醃菜開始的。我們從小看著媽媽醃菜,鹹菜缸裡裝滿了味蕾的記憶。經過時間歷練的醃菜,在寒冬裡依然給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鮮。
  • 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誕生 韓國:不適用韓國泡菜
    近日,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誕生的消息引發熱議。對此,韓聯社29日報導稱,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據報導,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稱,此次國際標準的制定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泡菜成為Kimchi(韓國泡菜)的國際標準。
  • 韓國為何總搶中國傳統文化?韓國人有多自卑?一切得從一盤泡菜開始...
    1月3日,一位叫張軍的中國人上傳了兩張泡菜的照片,並且強調是自己親手製造,而且自己的同事吃了都說好,誇他手藝好。 韓國網民們錯將中國人製作的泡菜當成"韓國泡菜",並且還要感謝張軍為韓國美食免費推廣,部分虛榮心強的韓國網民甚至妄稱"韓國才是古代儒家文化圈的主導者,中國只是附庸者"。 此事之所以引起熱議,一方面是因為韓國人對泡菜情有獨鍾,將吃泡菜當成家常便飯。另一方面則是韓國人心理有問題,他們在文化上表現得極其自卑,而且虛榮心又非常強。
  • 泡菜的起源刨根問底!究竟是中國還是韓國?
    此前韓國MBC電視臺在某個節目中報導:「中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很有可能是高麗人」,隨後,韓國中央日報以及其他韓國媒體也紛紛轉載報導。近幾年,韓國不斷地對很多中國發祥的文化和中國歷史偉人宣稱其為「韓國起源」。從中秋節和中國的神話開始,直至熊貓和中國古代四大美人,韓國都宣稱發源於韓國。
  • 新型乳酸菌改寫泡菜「命運」
    本報見習記者 王慶「中國泡菜城」四川省眉山市的顯著位置佇立著一座雕塑,其最外環形似醃製泡菜的罈子。這一形象包涵了泡菜的傳統性:無需複雜的設備和工藝,家家戶戶都可製作。然而,傳統的製作方法也限制了泡菜的對外推廣。
  • 李子柒因製作泡菜,被韓國網友圍攻,非說泡菜是韓國的,搞笑吧?
    凡是中國文化,他們還用的,都成了他們的,而他們不用的才是所謂中國文化,我算了算,他們這樣認知下,留給中國文化不多了,就算不用得過幾年也可能出個學者考證這是從韓國傳過來的,趕緊當中國一個省吧,他們的主張只有成為中國才能實現。看到的第一條韓語評論就是中國人連這也要偷嗎,然後後面罵了一句我看不太懂的髒話,從發音來看應該就是很難聽的話,有很多的贊。
  • 醃製泡菜的做法,向韓國婆婆請教的秘方,做法簡單,開胃又下飯
    說到韓國,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泡菜,因為在韓國泡菜可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基本上每餐都可以看見泡菜的身影,尤其是用泡菜做出來的美食也是非常可口的,想必很多人在韓劇裡面看見,一般韓國泡菜都是自己在家做的,而且他們醃製泡茶的方法和咱們國家製作醃菜的方法完全不一樣,看著他們吃的津津有味,有很多吃貨朋友也是非常的嘴饞,那么正宗的韓國泡菜到底是怎麼製作的呢!
  • 韓國:我們有泡菜,日本:我們有生魚片,墨西哥:雞肉卷是中國的
    中國泡菜因為關於泡菜,在世界上唯有中國的涪陵榨菜,法國的酸黃瓜和德國的甜酸甘藍這三者被譽為三大泡菜,韓國他們的泡菜壓根就上不了榜,再者說了,韓國泡菜就是從我們這裡學過去的,我們泡菜醃製的時候,他們還沒有這「技藝」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