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國皇帝,劉秀為什麼不新建國號,還認漢元帝為皇考呢?

2021-01-11 騰訊網

劉秀為繼位蠻拼的,和漢宣帝劉病已一樣,連親爹都不「認」了。為什麼不和大宋開國皇帝劉裕一樣,另建國號,反而以「漢」為國號,冒認皇考,做繼位皇帝呢?

漢世祖劉秀

大漢的國號是個金字招牌。

不僅是漢光武帝劉秀以漢為國號,幾乎所有的劉姓的開國皇帝,無一不是以漢為國號的,像漢烈祖劉備的季漢(蜀漢)、漢高祖劉龑的南漢等、就匈奴族的光文皇帝劉淵、沙陀族的劉暠、劉崇哥兒倆也湊熱鬧。劉淵、劉暠的廟號都是漢高祖,不過劉淵是漢趙,劉暠是後漢。和劉秀廟號相同的劉崇,也是北漢的開國皇帝。

大漢這個國號真是個金字招牌。我統計了一下,中國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大大小小的政權大約15個。不要說不姓劉的漢人,就是不姓劉的少數民族也紛紛以漢為國號。比如東晉十六國氐人李雄所建立的成漢;鮮卑族侯骨萬景(也就是侯景)鬧得「侯景之亂」,建立的國號也是漢;中唐時期的節度使朱泚,學著侯景、安祿山、史思明什麼的,鬧了個朱泚之亂,他的國號後來改為漢;和朱元璋爭雄天下的梟雄陳友諒(本姓謝)所建立的政權也是漢,他的廟號也是漢高祖等等。

大漢國號

這些外人甚至外族都用得起大漢這個國號,劉秀更用得起。像劉備、劉龑是不是劉邦的後裔還有待於考證,但劉秀是正兒八經的劉邦後裔。大漢這個國號對劉秀而言,不僅是個金字招牌,更是一個無形資產。劉秀就是靠著大漢這個金字招牌,延攬英雄,務悅民心,榮登大寶,一統天下的。

大漢這個國號不僅是劉秀的金字招牌,更是無形資產。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處處以劉皇叔自居。而在三國的歷史上,劉備則以漢室宗親自居。這就是自我包裝,抬高身價,結交豪傑,收穫民心的法寶。劉備向劉秀學習並且達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使一個賣草鞋的平民,經過數十年的打拼,以垂暮之年,開創了蜀漢基業。劉備是個賣草鞋的,我們印象中的劉秀也不過是個種地的。其實,並非如此,劉秀種地時愛勞動。雖然他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但因為是庶出的庶出的庶出,到了他這一輩兒,基本上和平民無疑了。和平民無異,但不意味著他們就是平民。劉秀依然是金枝玉葉,當地名門豪族,絕對稱得上是豪強。用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話來說,種地的劉秀收留殺人越貨的亡命之徒,官府都是不敢過問的。

漢光武帝劉秀

在反對王莽改制的浪潮中,各路義軍興起,劉秀和他的哥哥劉縯打出旗號就是「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這裡的高度當然就是漢高祖劉邦,當然劉邦正視的廟號漢太祖。它們以漢高祖劉邦的子孫自居,並以恢復大漢基業為目標,來聚攏人心,從而實現他們的改朝換代的理想。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就連劉秀的大哥劉縯也死於更始帝劉玄之手。

劉秀稱帝時,和李淵的環境差不多,基本上還處於一個群雄逐鹿的狀態。劉秀為了一統江山,就不能捨棄大漢這一金字招牌。即使他一統天下後,也依然需要這一招牌,這一無形資產,更何況他如果捨棄大漢這一國號。就會給人言而無信的感覺,也就是失去了正統性。他為了進一步凸顯自己的正統性,連親爹也不「認」了。

劉秀為什麼是繼位而不是開業呢?

對於一個開國皇帝而言,建立新的國號,駕崩後在歷史上能留下一個某太祖或者某高祖的廟號,無疑是常規操作。還有一種常規操作就是,做為開國皇帝要建立七廟。自己是皇帝,自己的父親、祖父、曾祖、高祖也被追尊為皇帝。就連一代女皇武則天,也追尊自己的父親為周太祖皇帝。可靠著自己的打拼而得天下的劉秀,並沒有追尊自己的父親劉欽為皇帝。不僅如此,他還以漢元帝劉奭為皇考。什麼是皇考呢?有個成語叫如喪考妣,考是喪父,妣是喪母。皇考就是死去的皇帝父親,就是說他認劉奭為父,成為了漢宣帝的孫子,漢成帝的弟弟。不過他這個弟弟也太小了點吧,他可比溫柔鄉鄉長漢成帝的小了足足46歲。

劉秀譜系與西漢皇帝世系

只要確保正統性,年齡不是問題,輩分也不是問題。漢宣帝劉詢不以劉進為正統皇考,而以漢昭帝為皇考。漢昭帝是劉進的父親劉據的幼弟,漢宣帝算是過繼給了漢昭帝劉弗陵,這不是差輩了嗎?劉秀和漢元帝雖然不差輩兒,但年齡也太懸殊了。然而,這事也不怪劉秀。哪個當皇帝的兒子,不想著尊自己的生父為皇考呢?後來的嘉靖皇帝為了這「大禮儀」,鬧得沸沸揚揚,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贏了。劉秀成為開國皇帝之後,同樣的想尊自己的生父劉欽為正統皇考。可遭到了大臣們的牴觸,大臣們也是為劉秀考慮。劉秀只好過繼給漢元帝,才能確保劉秀即位的正統性。這個性質就和漢宣帝過繼給漢昭帝劉弗陵是一個道理。劉秀為了東漢的正統性,把開國改成了繼位,成為了駕崩多年的漢元帝的接班人。而他的生父劉欽這個正式皇考,只能在別處建廟,這對劉秀而言是一個很痛苦的選擇,卻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兩漢開國皇帝和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劉邦和劉秀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是中華第五王朝——漢朝的實際開創者,也是西漢、東漢、季漢(存疑)諸代皇帝的直系祖先,他以及他的後裔,統治了中華大地超過四百年的時間,炎黃子孫中「漢族」的民族稱謂,也來源於他所創立的王朝國號,從這一點上來說,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是我們中華疆域凝聚成型、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屹立東方大地數千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最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從未殺過一個功臣,還厚待不共戴天的仇人
    據《後漢書》記載,在稱帝後的第17個年頭,劉秀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章陵(即舂陵鄉,東漢建立後升為章陵縣,今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祭祖,並設宴招待家鄉父老。席間,觥籌交錯、語笑喧譁,劉秀的七大姑八大姨們喝得有些高,漸漸地控制不住自己的嘴,竟然拿當朝皇帝開起了玩笑。
  • 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作為20世紀以來新世紀新青年的代表,我們很幸運能生活在經濟騰飛、文化昌明、政治廉潔的和平年代。回顧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每一個王朝的更替都有屬於它的獨一無二的緣由,究其原因無非是皇帝的暴政或者外來敵患的侵略等等。
  • 楊堅原姓普六茹,李淵曾名大野淵,隋唐開國皇帝姓氏為何如此古怪
    有人聽到一定會連連搖頭: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李淵是唐朝開國皇帝,他們都是漢族人,怎麼會有個如此古怪的名字,跟日本名字一樣? 其實他們的名字跟日本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倒是跟鮮卑族有關。
  • 古代唯一用自己姓氏作國號的皇帝,現成南方大姓,是你的姓嗎?
    韋莊曾經說過: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建立了政權之後,很多執權者最先考慮的事情就是要改國號,這是標誌著一個執權者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一個標誌。而我國歷史當中有一位皇帝,被稱之為是古代最懶的皇帝。
  • 南漢開國皇帝為自己造了一個新詞:「」,意思很霸氣
    在這些割據中,南漢開國皇帝劉焉稱帝後,像唐朝武則天為自己造新詞「zhào」一樣,也為自己造新詞「yn」,改名劉。劉氏(889-942)原名劉巖,又名劉志。祖籍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後遷嶺南,南海王侯亮,節度使劉寅之弟清海(今廣州)。911年,劉寅病逝。劉氏繼任官職和軍職,成為嶺南地區的實際控制人。後來,劉氏逐漸消滅了嶺南的割據村落。
  • 「執金吾」是什麼的官職,以至於成為劉秀早年的人生目標?
    原標題:「執金吾」是什麼的官職,以至於成為劉秀早年的人生目標?在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算是一個「另類」。相比較其他從小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開國皇帝,劉秀早年的人生理想只是「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顯得比較「沒有志氣」。
  • 劉秀河北定基,登基後一統天下,開啟東漢盛世
    劉秀河北定基,登基後一統天下,開啟東漢盛世大家對於漢代這個朝代都有一些了解,也知道漢的開國皇帝是高祖,因為是開國所以叫做高祖,但是漢也不是只有這一個朝代,為什麼要分成東漢和西漢呢,就是因為在東漢和西漢之間,其實還有一個朝代,但是因為這個朝代存在的時間特別的短,也因為這個朝代的領導者上位不是特別光明
  • 東漢開國功臣也有二十八星宿,為什麼幾乎沒有一個出名的?
    然而,說起東漢的開國功臣,恐怕很多人就說不出來了。為什麼劉秀手下的開國功勳幾乎沒有一個出名的?其實任何一個新建王朝,都不可能沒有功臣,哪個牛人能夠憑一己之力建立一個王朝啊?這是不可能的。對於東漢來說,也不可能。劉秀手下也有一幫子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文臣武將,這就是在東漢建立過程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員大將。
  • 王姓是全國第一大姓,古代真的沒有出現姓王的皇帝嗎?
    從秦始皇以後的大一統王朝裡,漢朝皇帝姓劉,西晉東晉皇帝姓司馬,隋朝皇帝姓楊,唐朝皇帝姓李,宋朝皇帝姓趙,元朝皇帝姓孛兒只斤,明朝皇帝姓朱,清朝皇帝姓愛新覺羅……裡面還真沒有一個王朝的皇帝姓王。 然而,如果我們把目光稍微看遠一點,發現在歷史的長河裡,依然出現了王姓皇帝的身影。他們的數量雖然稱不上如過江之鯽,卻也絕非鳳毛麟角。
  • 雄才大略不亞於秦皇漢武的光武帝劉秀創下哪些巔峰紀錄?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其雄才大略不亞於秦皇漢武。他於公元前5年出生於濟陽,公元57年駕崩於洛陽,卒年62歲,創下哪些巔峰紀錄? (一)從起兵到稱帝只用了3年時間 劉秀原本是皇室之後,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到了劉秀的父親劉欽這一輩,已遞降為濟陽縣縣令了。
  • 東漢時期劉秀手下的武將誰最厲害?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雖然放在各色野史裡,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開國團隊,存在感十分低調。但哪怕放在中國軍事史上,這個團隊也堪稱名將薈萃。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更選出其中最傑出的二十八位武將,將其畫像供入洛陽南宮雲臺閣,史稱「雲臺二十八將」。每張面孔背後,都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沙場歲月。
  • 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趙朝,古代王朝以什麼依據來取名?
    唐朝開國皇帝是唐高祖李淵,宋朝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這兩個朝代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呢? 相信這個疑問,應該是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腦子中偶爾靈光一現的疑問,那麼古代王朝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王朝呢,是以什麼為命名依據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說一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直接以開國皇帝姓命名的情況。
  • 劉秀,從一介布衣到大漢中興之主的歷程
    當時劉秀他們的這支起義部隊和別的起義部隊還不太一樣,他的這支部隊都是以他們家鄉周邊的劉家子弟為核心建立的,一家老小、兄弟姐妹都在軍中,都一起上戰場。戰鬥的時候,劉秀騎著大黃牛,衝在最前面,雖然他們裝備簡陋,但在南陽附近卻接二連三地打了幾場大勝仗。後來,他們在一個叫做小長安聚的小城鎮附近遇到了王莽的主力部隊,劉秀他們被打得落荒而逃,許多家族親戚都死在了戰鬥中。
  • 古代唯一沒有缺點的皇帝,不殺一位開國功臣,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點,更別說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了,作為帝王,他們的錯誤很少有人敢於指出來,從夏朝開始算,中國一共歷經了20個朝代,而這些朝代的開國皇帝,往往沒少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殺功臣,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後殺文種,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滅韓信英布,隋文帝楊堅殺了梁士彥與宇文忻、劉昉,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因為胡惟庸案
  • 南宋開國皇帝趙構一生飄搖,卻為何評價不高?
    宋高宗趙構要怎麼去評價呢?這麼說吧,把趙構放在開國皇帝裡,倒數是肯定的,但放在四百多人裡,前一百名估計是有的,我不論人品,因為跟帝王講人品,那麼朱棣能排進倒數。,我也不想洗白,但盲目黑一個人真沒意思。首先,罵趙構殺嶽飛的人,通常沒有意識到,為什麼會有嶽飛這個人?
  •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字文叔,南陽人,東漢開國皇帝。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綠林、赤眉等多支農民軍起義,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乘勢起兵,加入綠林軍,並在昆陽城外大破王莽42萬徵討大軍,扭轉了整個革命形勢。後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滅亡。
  • 劉秀建立東漢前,為什麼綠林軍和赤眉軍建立的政權都失敗了?
    原本名氣最大的當屬劉演,可他屬革命沒成功就被人殺害;雖然弟弟劉秀笑到了最後,但劉秀所建立的政權性質,已經不是農民階層,在他的陣營中,知識分子和豪族勢力色彩太過明顯。劉秀建立東漢之前,綠林軍和赤眉軍相繼登上歷史舞臺,雖然時間短暫,但作為流民起義能建立農民政權已屬不易。可兩個政權都是曇花一現,很快就結束了。為什麼呢?
  • 《延禧攻略》乾隆口中的皇考和皇瑪法是什麼意思?指的又是誰呢?
    看古裝劇除了娛樂打發時間以外,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學到一些自己平時並不怎麼關注的冷門知識,即使是《延禧攻略》這樣戲說式的宮廷劇也不例外。劇中聶遠扮演的乾隆皇帝就曾經提起過兩個稱呼,「皇考」和「皇瑪法」,那麼你知道這兩個稱呼指的是誰嗎?
  • 濮議背後的權鬥:宋英宗不惜與太后翻臉,也要追封父親「皇考」
    二,韓琦、歐陽修等則主張稱濮王為「皇考」。皇考,在古代並不特指皇帝對先皇的尊稱,也可指對死去的父親尊稱。按照禮法,既然宋英宗已經過繼給了宋仁宗,就不能再認濮王為父。否則,仁宗遺孀曹太后的身份就很尷尬,就變成了濮皇趙允讓弟妹、英宗嬸娘,不再是英宗母后。曹太后是知曉其中利害關係,自然是堅決反對,而宋英宗卻想了個辦法,以退為進,帶著高皇后一起向曹太后認錯,事後三人並一起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