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不被認可,高曉松遭到質疑:原生家庭的鍋,讓誰背?

2021-01-14 木霖大叔

01NO.1

今天,有讀者跟我說:

「大叔,我快撐不下去了,

不管我做什麼在他們眼裡都是錯的,我到底應該怎麼做啊?」

她的無助跟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但又無可奈何,因為我們改變不了父母。

電影《墊底辣妹》裡有一句臺詞: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是,你不行!」

多少人曾被這句話打擊過。

明明只想學一門技藝,可他們卻說:

「就你這腦子?別浪費時間了」

他們總能用一句話把你擊退,而你也正好放棄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圓桌派》說過: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非常簡單,只要生一個孩子就好了」

這句話聽起來很幽默,可人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嚮往的生活》裡,宋丹丹看到別人家的小孩都在幫大家做早餐,而自己的小孩卻沒有動手幫忙,

就破口大罵:

「我生了一個廢物。你啥都不會,看看大家」

但當巴圖幫忙生火時,宋丹丹卻說他笨手笨腳的,弄髒了自己的飯。

當一個人做也錯,不做也錯的時候,他到底應該怎麼辦?

當家長穿上皇帝的衣裳,就開始了絕對正確的政策,因為沒有人敢違抗。

可他們永遠不知道打擊一個人,會給人造成多麼巨大的傷害。

02NO.2

《十三邀》裡,姜文說了自己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高二上學期,他從學渣逆襲成學霸,考了全班第一。

他拿成績單回家,父親輕蔑地說了一句:

「瞎貓碰上死耗子」

姜文的童年,一直活在父親的「差評」當中,就連母親也是如此。

第二件事是他考上了中戲,興衝衝地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連看都沒看就把通知書扔在一邊,對他說:

「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姜文就失落地去洗衣服了。

他沒想到自己考上了中戲,卻沒有人為他喝彩。

無論他怎麼努力去討好父母,都得不到他們的認可。

姜文說:我平常是一個不自信的人。

經常被打擊的人,怎麼可能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面對原生家庭,高曉松也有過同樣的經歷。

高曉松在參加《奇葩大會》時,訴說了自己對原生家庭的不滿。

在他高三那年,他跟母親說自己想要成為一名作家。

母親輕蔑地對高曉松說:「就你,還想當作家?」

今後,每當高曉松提起筆,就會想起母親說的這句話。

他時常在心裡想:

「算了吧,或許我真的不是這塊料」

母親的質疑,讓他變得懷疑自己。

當一個人經常受到別人的質疑和打擊時,就會變得懷疑自己。

我們會在心裡想:

可能我真的不行(懷疑)......他們說得對,我真的很沒用(認同)......我就是個沒用的人(確信)。

漸漸的,我們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失去進取的欲望,而這原因只有一條:

「既然我做不好,那我何必還要去做呢」

前兩天,跟朋友在咖啡廳寫短視頻腳本。

從一開始她態度就很消極,不想動腦,總是敷衍了事。

原因是她一開始就沒想過自己會把這個任務做好,我跟她說:

「別總是懷疑自己,用心做一定可以做好的」

她也糾結,她也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可是就是沒有那股幹勁。

後來她問我:「為什麼我每次還沒開始做事,就會懷疑自己做不好?」

「批評教育的鍋」我說。

被父母打擊慣了的人,會陷入極度的自我否定當中。

就連別人沒有及時回復微信,都會懷疑別人是不是討厭她。

長時間處在貶低、打擊的語言暴力中,變得自卑、敏感、焦慮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03NO.3

教育片《語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傷害》裡,一名6歲少年犯在看守所裡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爸媽在我12歲時離婚了,我媽每天罵我,經常讓我去死。

我爸媽天天說我沒用,說我是個廢物。

從來都沒誇過我,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

他們總是說我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我強;

他們總是對我說:「你怎麼不去死!」

在這種氛圍下成長的孩子,心裡怎麼會健康。

他們聽到的都是髒話,感受到的都是負能量,他們人能不悲觀嗎?

但偏偏家長們鼓勵我們一定要樂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

只要我們表現出消極情緒,都會認為是矯情。

可這能夠做到嗎?根本不可能,有那也是裝出來的。

前兩天讀者跟我說:

「我已經試過所有方法來療愈自己,可還是不行。

我好想有個人在我發病時,抱著我,一個眼神就懂,

而不是冷言冷語。」

這句話的重點在最後一句:冷言冷語。

她曾告訴過父母自己的狀態,自己有抑鬱症的事實,可換來的都是冷言冷語:

「他們嘲笑我、說我做作、說我矯情、說我心太小了」

不被理解已經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比這更糟糕的是嘲笑和不屑。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叫做:

「被父母罵得想自殺是種什麼體驗?」

有一個高贊回答:

「在我傷心難過得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

倘若有一天,他們真離去了,我想罪過還會是他們背。

因為矯情是種病,下了標籤就不能被撕下的絕症,它深刻在某些人的心中。

我們都在歌頌拯救世界的英雄,因為他們拯救了無數生命。

他們的確很偉大,也該被歌頌。

但在這個時代,單純的拯救一條人命並不能解決想死的問題。

拯救跳樓的人很簡單,但想拯救他的心卻很難,因為一個人只要有決心,他會想盡一切辦法達到。

我們救下的可能是具軀殼,因為心死了什麼都死了,救人也要救心。

關於拯救世界的事情,我想要從教育做起。

木霖大叔:一個溫暖、有趣、三觀極正的大叔,陪伴你度過所有不開心的時光。

#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大#

相關焦點

  • 高曉松與父親的恩怨情結,原生家庭的痛,要用一生去治癒
    幸運的人,原生家庭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用來治癒原生家庭。」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有的人成年後為了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常常陷入自我厭惡,甚至導致整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改變而影響一生……011988年高曉松考入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但後來退學,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預備班學習。
  • 高曉松沒有問過爸爸問題:原生家庭的痛,多半是父母沒有好好溝通
    高曉松是一個不少朋友都特別喜歡的一個明星,可是這樣一個明星卻有著一個並不快樂的童年,在某一期的電視節目上他就曾經揭露了自己原生家庭對於自己的影響,並表示自己從記事以來沒有問過父親一個問題,特別是父親對於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貫穿了他人生當中最為重要的二三十年時光。
  • 出生高知家庭的高曉松,父親逝後從不祭奠,遺產全歸後媽
    近些年許多深刻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都很受歡迎,有一個叫做"原生家庭"的詞出現在大家面前,這幾年這個詞語經常被大家提起並且討論,許多文章也以這個為題材給許多的人進行心理上的療愈,慢慢地許多人都意識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
  • 都說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一生,那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
    個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你未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很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真正認識自己。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會體現在這個人生命的所有方面,最重大的影響在於對家庭和婚姻的認識,以及對幸福的定義和感知能力。
  • 楊紫「哭訴」原生家庭: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
    現實中,幾乎任何職業都需要考試和培訓,而唯獨做父母這麼重要的身份卻不需要,什麼人都可以做,而作為孩子,根本無法選擇誰來做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還無法逃離。你我的幸與不幸,也許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了。
  • 高曉松的家族逆天,可是為什麼他選擇不祭奠父親,不繼承遺產呢?
    高曉松:「我媽是清華校花,我爸是清華學生會的文藝部長。我爸當年利用工作關係接近了我媽,而我媽又喜歡長得帥的,所以就……」近日,高曉松坦言,父親去世後,自己和妹妹從未祭奠過父親。父子倆20年來說的話不超過20句。自從父親二婚後,他們就幾乎不來往了。
  • 細品浪姐們的放縱與逆襲:誰說姐的人生,要由原生家庭說了算?
    曾經被排擠被質疑,也不影響她對自己的高度認可。「追她的人,可排到了法國呢。」寬容,得以使她走出童年的陰霾,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誰說拿了爛牌,就一定要破罐子破摔呢?誰也不知道,一出生會拿著什麼牌,童年收穫的會是愛還是恨。常有人把失意的人生歸結於童年的不幸,但你看看姐姐們,她們何以脫離原生家庭的束縛,擁有乘風破浪的力量?執著於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傷害和控制,是一種鬥爭。
  • 高曉松老師:他平常跟同學比著不上自習,背地裡偷偷學到十二點
    在你的身邊有看似陪著你玩,其實背地裡偷偷的學習的人嗎?對於高曉松,相信大家肯定是再熟悉不過了,名副其實的才子,除了顯示器,其他的都是高配。對於高曉松的才華,大家可以說是有目共睹。1994年,黃小茂通過沈慶找到了高曉松,經高曉松同意後由大地唱片公司出版《校園民謠I》合輯,高曉松也因此正式進入音樂圈。專輯中由高曉松作詞、作曲,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獲199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最受歡迎節目一等獎。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阿里音樂集團,高曉松加盟阿里音樂,出任董事長。
  • 原生家庭裡,需要被原諒的是誰?
    我每每看到小白貓窩在我身邊睡的天塌下來都跟它無關的德行,再看看眼神裡始終透著憂傷的小白狗,心裡都會感慨,原來早年的傷害也不必然會影響誰的一生啊。我在原生家庭的角度曾治癒過不少案例,案主會由衷的感慨「幸好有生之年能從這個沼澤裡拔出來!」「很幸運!真是不幸中的萬幸!」「終於可以好好的活一回自己的人生了!」
  • 高曉松:我沒問過我爸一個問題,原生家庭的痛,源於無法好好溝通
    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對原生家庭的不滿,不自知地影響著我。尤其是我跟我父親之間極為不好的關係,確實導致我年輕的時候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問題。在某一期《奇葩大會》上,高曉松首次披露了原生家庭尤其是父親對於自己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之深遠,直接貫穿了他人生的二三十年。高曉松年輕的時候玩搖滾,曾經隻身出走廈門去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以青春愛情之名,掩蓋原生家庭的傷害
    因為綠子母親不喜歡做飯導致她家長期吃外賣,受不了外賣的綠子從初中三年級開始便照著食譜做飯,並無師自通地喜歡上了做飯且做得很地道,但依然沒有獲得家人的支持,綠子為了買一個理想的煎蛋鍋,可以在三個月只穿一副乳罩,只為將另一副乳罩的錢節省出來買煎蛋鍋。
  • 高曉松從不祭奠父親,遺產全給後媽,父子關係冰冷如同季羨林父子
    高曉松與父親不和已不是什麼新鮮新聞,高曉松說在父親眼裡他是家族的恥辱,一直到父親去世,高曉松也沒能和他和解,父親對於高曉松的影響是巨大的,他認為他現在對於家庭的一些看法與現在自己的一些處事方式都是因為父親影響至今的。
  • 高曉松首談父子關係,哪個成年人不是帶著童年的傷
    原生家庭是帆,你自己是風,能決定你去哪兒的,從來不是帆,而是風。作者:木木(富書籤約作者)01在近期的 《奇葩大會》上,高曉松首次對外談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他稱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特別是對父子關係的不滿,以至於自己在前二十年,過得都特別個性十足,很不討喜,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 原生家庭是什麼?
    隨著心理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更多的人熟知(雖然不全是正確的認知,但是畢竟要有個過程),「原生家庭」的概念深入人心。原生家庭是什麼?我做個類比你就知道了:「原生家庭關係,原生親戚關係,原生親家關係」,「原生班級關係,原生年級關係,原生學校關係」,「原生小組關係,原生部門關係,原生公司關係」。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包括原生家庭在內的各種關係,其實都是「原生環境」關係。在職場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學校被PUA,是你太弱了。在家庭被PUA,同樣是你太弱了。
  • 高曉松說碩士在他家基本算文盲,最可氣的是:他說的還沒啥毛病
    總的來說,高曉松一家可以說是名門了,不但家中都是高等的知識分子,而且和清華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和淵源,在各自領域中都有著非凡的成就和威望,和家庭成員比起來,高曉松的清華學歷的確是不能拿出來炫耀的,碩士學位在他們家還真是最低標準,說是文盲有點開玩笑了,但是由此可見他們一家學歷都不低。
  •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時間:2020-04-02 17:05   來源:美一下女性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原生家庭什麼意思? 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會聽到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兩種術語,分別代表的家庭情況是不一樣的,其中原生家庭什麼意思呢?
  • 《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讓美女穿上美麗的衣服
    和《色|戒》不同,《太陽》不在故事的推進上跌宕人心,但電影中的每個細節都會博得一部分人的喝彩。有外國記者稱這是一部奇異的電影,說儘管他們不甚理解那個時代的中國,但依然覺得《太陽》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威尼斯當地時間昨天晚間,姜文帶著主演周韻、陳衝、孔維、房祖名踏上了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紅毯。姜文自信至美的畫面和音樂不會搶走故事的風頭,「就像我看到一個美女,也不會吝嗇得不肯讓她穿美麗的衣服。」
  • 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成為人生自己的主人
    在破碎家庭裡成長的藍特兒,原生家庭生活中不受重視,對母親充滿不解與恨意。在學校內被同學周洋戲弄,她從高中退學轉學進入藝校。隨著轉校她來到全新的環境,結識了後來的摯友——短髮「假小子」向文飛,同時在顧老師的指引下突破自我尋找理想,最終與世界和解,完成自我的蛻變與成長。列夫•託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 家庭背景驚人,兩婚兩離要自由,高曉松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高高在上的高曉松高曉松骨子裡帶著不屑一顧的高傲,這一切要源於他的高高在上的家世。高曉松說他是他們家譜中混的最差、學歷最低的人。這一點也不假。外公是深圳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外婆是力學博士,是錢學森的前輩。舅舅是科學家,連繼父也是清華大學畢業的。
  • 心理學:遠嫁的姑娘,如果原生家庭過得好,誰會義無反顧遠嫁?
    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許多人覺得,原生家庭對自己沒有影響。 而忽略了一件事,人是環境的產物。 每天耳濡目染,久而久之難免不被潛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