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300問:5、做人絕不要「不三不四」

2021-01-08 發現國學太美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說「這個人不三不四」,「最好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等日常習慣用語,「不三不四」好像也成了那些不幹正事,遊手好閒社會人的代名詞。其實「不三不四」來自於對易經中爻的解讀,實際的意義更加圓融。中國人在潛移默化中使用著易經的金句名言,所以易經對國人思想文化影響甚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不三不四」在易經中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不三不四」是易經中爻的處境顯現

易經每卦都有六爻,分別從下往上畫起,下三畫屬於上爻,後三畫屬於下爻,而三四爻分別位於上爻的最後一個爻和下爻最開始的一個爻,這兩個位置在易經中往往處於較為危險或者動蕩的狀態。比如乾卦中第三爻: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君子整日努力振作精神,夜晚也謹慎言行,這樣即使遇到危險也不受傷害,事物處於發展的第三階段,已經位於上爻之終,繼續努力就可能進入下爻發展階段,這時需要特別小心謹慎,注重自身言行及外界局勢,否則將功虧一簣。所以在這個位置的人實際處於較為危險的態勢。而乾卦第四爻:或躍在淵,無咎。意思是或者一躍而上或落在深淵,則沒有傷害。第四階段屬於下爻開始,可以說闖過第三爻的危險,進入全新的開始和階段,因處於下爻發展初期,可上可下關鍵階段,慎言慎行可上,疏忽大意則下,所以處於此位置之人也是非常危險。日常中所形容一個人的「不三不四」,實際是在形容這個人很危險,應儘量少與之來往。

二、「不三不四」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如何體現的

為了更好說明「不三不四」的實際涵義,舉例:比如拿職場發展軌跡來說,初入職場和社會的新人在經過潛龍勿用的努力學習和提升之後,工作能力逐漸得到領導重視,來到第三爻的位置,職位得以高升,有了施展抱負的平臺的機會,如果得意忘形則可能跌落谷底,重新潛龍勿用,如果慎言慎行則繼續得以重用,甚至會迎來事業嶄新階段,此時進入第四爻,此時的態勢因立足不穩變得不安定,獲得聚光燈和掌聲的同時,遭到羨慕嫉妒恨也是必然,如果不懂應對環境的複雜變換之法,更加努力,則有跌落深淵之險,不得不慎之又慎。所以人生或職場處於「不三不四」階段時應該懂得易經陰陽之理,了解機遇和危機共存,人生才能披荊斬棘、逢兇化吉。

相關焦點

  • 醜八怪、不三不四是怎麼成為髒話的?那些數字髒話背後的二三事②
    揚州八怪這些人在當時所謂的正統畫派眼裡一是做人不合時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畫我從我法、推陳出新。所以被蔑成為「醜八怪」。不三不四=伏羲八卦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不幹正事的小混混。對於「不三不四」的猜測有很多,出現過的古文作品也很多,我們一一簡化分析。《易經》說:有學者認為,該詞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思想,易經的每個卦都分6個爻,俗稱6爻卦。六爻每兩爻一組配三才,即初爻與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與上爻為天。
  • 有多少人能說清「不三不四」的真正含義?這些傳統文化丟了太可惜
    一、「不三不四」的出處「不三不四」這個成語,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出現,在施耐庵的《水滸全傳》第七回裡,「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也出現過「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所以,不三不四這個成語在中國應該有很悠久的歷史,那個時候這不三不四就成為中國人的口語了,最起碼始於元末明初。
  • 詞語「不三不四」的歷史由來,原來有這樣的故事,你知道嗎?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很多的詞語都有著一定的歷史典故,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不三不四」的來源。「不三不四」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易經,易經每個卦象分6個爻,這也是6爻卦象,他意味著事情發展的6個階段。而三爻和四爻處是6爻的中心點,而它們在易經中代表的是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形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既不在大道之上,又不在正道之中,所以不三不四所指的是,脫離了正常的軌道,也指不顧正業。史書上記載「不三不四」這個詞出現最早的時期是明代的《水滸全傳》,在《水滸全傳》第七回中:「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後期在清代的《儒林外史》第三回也見過:「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
  • 易經告誡:做人,別在這四件事上唉聲嘆氣,會倒黴的,別不信
    故宮就是按照《易經》卦理來設計,蘊含精密數學原理,歷經600年風吹雨打,依然金碧輝煌;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是來自《易經》;最近的研究更表明,《易經》的每一卦,都是一首詩,文學、美學價值,完全不亞於《詩經》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周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 易經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做這3件事,要警惕
    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 不懂就問:當年「不三不四」的他們如今在NBA可都是香餑餑!
    拉馬爾·奧多姆01「不三不四」曾尷尬NBA在四季分明的年代對於「不三不四」的球員並不友好。彼時的NBA對於3號位、4號位以及5號位的球員都有明確的要求。一般來說,每支球隊都有一位負責頂防、護筐、搶籃板的5號位球員。當然,如果這名5號位球員具備低位單打的能力,那麼在進攻端球隊也會圍繞這名球員建隊,這也是傳統中鋒最吃香的年代。對於4號位的球員來說,當時的NBA非常看重肢體對抗。所以,4號位的球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輔佐5號位球員,幫助中鋒防守、卡位、搶籃板。
  • 《易經》:人的命運在自己手裡,悟透這5個道理,讓你功成名就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首」。這樣一部對於中國人最為重要的典籍,將人的修養修行及處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應對策略講到了極致。我匯總了易經智慧的5個道理,懂得這幾個道理的人,最容易改變命運,也將最好命。
  • 易經建議: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含義的
    《周易》有三條原則: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第一個人:放高利貸的人在這個年紀,我們必須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知道如何低頭,用我們的成熟和穩重,腳踏實地地做我們的工作或事業。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雖然現在這個社會易經沒有了將相的稱謂,但《易經》依舊備受追捧。它作為群經之首,是諸子百家的思想啟蒙,也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文化的神經。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
  • 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
    《易經》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典籍,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易經》被認為是迷信的佔卜書,但其實它闡述的是變化之理,適合人們多變的日常生活。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第一件事:面對生存問題時,要放下尊嚴。
  • 易經能教會我們什麼道理?最後一個是做人的根本
    在中國文化發展了幾千年的歷史中,《易經》一直被稱為「團體經典之首和道路之源」。 《易經》代表了中華文化的至高智慧,它是包羅萬象的,而且知識太多,不適合認真研究,學習和應用。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我們必須迅速發展壯大自己。因此,學習這三種智慧可以幫助你獲得豐收。一、做事通融、懂得謙卑《易經》的第64個卦中,有一個大卦。
  • 易經:這3種傷害過我們的人,不要再心軟原諒了,躲得遠遠地才好
    易經:這3種傷害過我們的人,不要再心軟原諒了,躲得遠遠地才好但是,有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道歉都能等來一句沒關係,也不是所有的惡人都值得你去原諒, 而對我們自己而言, 也沒有必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心理不爽。
  • 《易經》:人的命運在自己手中,看看這5句話,你可能會有所變化
    《易經》中國的曠世奇書,有上千年的歷史,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譽為"三玄之冠"、"萬經之首"!《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在《易經》的智慧中,有這樣5個道理,如果能領悟,最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會最好命。
  • 鬼怕《易經》,為何南師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
    但不可否認,《易經》在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定位。既然是民間有流傳,鬼怕《易經》,但是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假如真的有鬼的存在,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南師的這個說法就是在害人?還是說有別的......有鬼只是一種猜測,老賈認為世上是沒有鬼的,鬼只是人性醜惡所展現的一面。
  • 《易經》中最特殊的一卦:謙卦
    說謙卦是《易經》中最特殊的一卦是因為兩點。首先,謙卦,是《易經》中唯一一個六爻非吉則利的卦象。這在其它卦象中是沒有的現象。其次,謙卦,也是《易經》唯一一個同時談及天道、地道、鬼道、人道的卦象。在這裡說明一下,讀《易經》時,在看到鬼、神之類的字詞時,不要用現在的理解去理解。因為之前就說過《易經》是一部包含理、術、數的哲學書籍,所謂鬼神,在當時的年代裡著書立說時用來代表某一類特定現象的概括名詞而已。就像人、動物、植物、風、雨、雷、電等等,只是代表某類事物和現象的代名詞而已。所以,不要看不懂就說是迷信,不知道就說不科學!說得好像自己多懂科學似的,啥也不是。
  • 《易經》揭示成功的定律: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易經》是一部累積筮佔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被稱作「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不單單是唯有佔卜算命之道,在其中為人處世,及其人的一生中存在的任何事,都可以在《易經》中找到答案。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鑄就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日咱們要討論的是《易經》中的「錢多不住東廂房,無錢不與娘家忙」。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 易經勸你:「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所以,做人再有本事,誇耀炫富的話也不要說,說了,不免會給自己招災惹禍。第二句話:傷人自負的話,不要說。人,都是有自負心的。很多人在自己很有本事的時分,往往會得意忘形,不知所以。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要記住,傷人自負的話,不要說,說了 ,不免會給自己招災惹禍。第三句話:撩撥異性的話,不要說。老百姓常常說:「溫飽思淫慾」,講的便是一個人日子過得好的時分,往往就會在情色方面想入非非了。
  • 《易經》乾卦三爻告訴了我們什麼?
    易經乾卦九三爻: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我們知道古代是沒有標點的,具體怎麼加標點也都不一樣,所以小編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了。首先這句話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君子終日乾乾。知道「乾乾」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
  • 《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領悟這5個道理,讓人生越來越順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曾仕強丨《易經的智慧》合集(144集全)
    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這64個哲理,就形成了64個感悟,64個感悟回答了人生64個怎麼辦 易經的智慧 。易經的智慧64卦為我們的生活解惑,減壓。  第一感悟:養精蓄銳把握機會學會定位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