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是遠古時期商族的發源地。商族是一個偉大的氏族,在我國歷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對商族的研究便成了學者們的一大興趣。其中對「商」字的研究也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商」字是怎麼來的?它又有怎樣的寓意呢?
學者王寧《原始天文學與夏商文化的起源》說,「商」字源於玄鳥。《詩經·商頌》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在史書上一說是燕,一說是鳳。燕子的說法佔傳統優勢。戰國時大詩人屈原在說到商族的起源時,在《天問》中這樣提問;「玄鳥致貽,女何喜?」而在《離騷》中說:「有娀之佚女……鳳凰既受詒兮, 恐高辛之先我」。前面說是燕子,後面說是鳳凰,可見屈原認為玄鳥就是鳳凰。中國的第一部辭典、最終成書於西漢的《爾雅》就把鳳凰和燕子看為一體,認為鳳凰就是燕子。玄鳥是商族的圖騰,起初是凡鳥燕子,後來經過不斷的渲染、神化,變成了虛構的神鳥鳳凰。「商」和鳳凰圖騰又有什麼關聯呢?不妨找出甲骨文中的「鳳」字和「商」字來比較。鳳(鳳的繁體)字的下部是鳥身的象形,上部是鳳鳥頭上的冠羽。商字的上部也是鳳鳥頭上的冠羽;下部有兩種寫法,一種帶口字,一種不帶。不帶口的,好像是祭祀用的臺子,帶口的是祭祀的臺子加上念念有詞的嘴巴。根據鳳字創造出來的商字,表達的應該是在祭祀臺子的上面擺置著神聖的鳳凰的形象,人們念念有詞的祭祀著鳳凰,於是商成為族名。這寄託著商人對父系祖先玄鳥的尊崇和感激,表達商人對平安美好未來的嚮往,宣揚著商人的神聖和強大。
又有學者認為,「商」字為大火星的象形字。《左傳·襄公九年》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在我國古代則稱之為「大火」或「大辰」。早在遠古時期,生活在黃河中下遊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就逐漸認識和掌握了大火星宿的出沒運行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以便正確地安排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正如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所說:「對於這些古代最早的農民來說,春季或生長季節的來臨等這種知識乃是生產上急切所需要的。對於華北尤其如此,那兒的冬季更長、更冷。當公元前二至三千年時,天蠍座的中央部分,包括心宿二——中國的『火星』(按:此星古名『火』或『大火』)——約於春分昏見,這成為一個大的時節。一個特任的官吏守望著這個星宿在東方地平線的出現。」這個「特任的官吏」就是古代所稱作的「火正」。帝嚳的兒子閼伯曾被封於商丘為「火正」,以觀測和祭祀大火星宿而著稱於世,他所觀測和祭祀大火星宿的地方,就稱作為「商丘」。先民們對於「大火」的出現奉為神靈,對它舉行隆重的祭祀。古商字的上部,單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像火的形狀,當為大火星宿的象形,有時又加上兩個星的符號,足以證明它應是大火星宿的象形。可見商字本字當是在高臺祭壇上置以大火星宿之形,是個會意字,顯示在高臺上祭祀大火星宿的形象。
也有學者認為「商」字為「子」在「岡」上的商族。《史記》記載,商的始祖契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賜姓「子」。「商」字的甲骨文體,上從「子」,下從「丘」。上部的「子」字很像玄鳥頭上的鳥冠;下部為丘崗之地或穴居之形。上部的「子」和下部的「丘」合在一起,意思是居住在丘崗之上的子姓氏族部落,稱為商族。
另有學者認為「商」字下部為器物底座或貨架之形,上部「子」像架上置物之形;貨架上放置著貨物,會意為做買賣。商先公相土發明了馬車,王亥發明了牛車,王亥開創了商族人對外貿易的先河。「商」字的結構與商族人開創經商先河的歷史相符。「商」為做買賣的象形字。
還有學者認為「商」為商先祖高辛氏的會意字。甲骨卜辭中的「商」字的寫法,上部即高辛的「辛」。帝嚳高辛氏是商始祖契的父親、商族人的先族,如此造字體現了對商先祖的敬重與紀念。
專家們從不同角度來說「商」的寓意,都不無道理。這充分說明了商文化含義之豐富,同時也說明了商丘就是商族的發源地、商族先公們的主要經營地,也是中國商業文化的發祥地。
文/劉秀森
策劃:劉玉傑
編輯:張書豪 審核:吳孝海
【來源:商丘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