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某文章中引用佛家的觀點——「眾生是未來的佛,佛是過往的眾生」,這個觀點剛發表出去,便引發很多讀者的熱議。
甚至還有一些讀者私信問我,既然眾生是佛,那為何自己苦苦修行,卻依舊遲遲不能成佛呢?
對於網友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學佛本不易,成佛更是艱難,它需要內因外援相輔相成——外援是堅持參悟佛法,借用佛法來完成修行的升華;內因則是我們自己要身具慧命善根,心靈需被淨化,消除自身業障,不被其外物幹擾和束縛。
佛雖然是眾生,是凡人,但他更是一個 「覺悟者」,正如佛家所言:
佛陀之覺者有三,其一正覺,對一切法相如實了覺;其二遍覺,自己有所覺悟,也要普法於眾生,讓眾生得道;其三圓覺,即要對世間萬般法門真理都能有深刻的覺悟,以達到自身修行圓滿的境界。
做到這三點,方可修成佛道,印證菩提。
然而覺悟不是說來就來的,覺悟的關鍵還在於本心的修煉。之所以說人人具有佛性,卻又難以成為佛,就是因為內心修煉還未達到層次,無法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
再說具體一點,即內心被八種業障所纏縛,故而導致修行舉步維艱,難成無上佛道。
下面我說詳細說說「業障纏身」的人,具備的8個特點,對照一下,你中了幾個,學會有效去化解。
01無慚和無愧
所謂無慚無愧,是指心中沒有羞愧感,不懂得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慚愧。
佛家有云:「見慚恥人,當願眾生。具慚恥行,藏護諸根。」
意思是說,人要知道慚愧感和羞恥心,犯錯之後要有對不起他人,對不起天地父母的羞愧意識,而不是盲目自大,對外界的評判置之不理。
一個人如果不知廉恥,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沒有一點道德約束,這種人勢必很難有自我懺悔的行為。
他們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就容易逐漸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不能通曉事理,甚至還有可能誤入歧途。這種人,也就不會有什麼覺悟可言了。
02嫉
嫉,顧名思義,就是嫉妒。
嫉妒對於人的修行而言,同樣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當一個人對他人的利好,產生嫉妒心理時,往往也會因嫉妒心作祟,弄得自己面目全非。
他們會一門心思,放在損害別人利益上,忽略自己的精進,這種行為,對人的覺悟進步是有非常大的惡劣影響的。
尤其當這種心理根深蒂固的時候,也是一個人福運功德損毀最嚴重的時候,若此時不能及時醒悟,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精進、發展自我一事上。
不僅討不到好處,和他人結下仇恨惡緣,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導致自己停滯不前,修為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