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的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自然不會說話,卻時時教導著我們。我想,接受這種啟發,最好的方式就是到大自然中去吧。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自然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曉語就為大家分享《獼猴與我》的作者徐仁修老師在深圳圖書館帶來的「兒童自然教育的意義與使命」主題講座筆記。講座裡他與自然的故事,個個妙趣橫生,卻又蘊含深意。
為了生存的一個故事
你們知道鵪鶉怎麼躲避天敵嗎?很多鷹特別喜歡吃鵪鶉,鵪鶉過空曠馬路的時候尤其危險,它為了讓天敵不知道它是鵪鶉,就要偽裝,偽裝成什麼呢?
樹葉。它搖來搖去,進兩步退兩步,像被風吹的樹葉一樣。起初我一直在想,你幹嘛不趕快跑過去,後來我知道,如果這樣,它還沒有跑過去就被抓走了,所以它這樣走的時候,老鷹一看這是樹葉而已,就不會注意。
真實的自然體驗無法取代
所有的東西你沒有看見以前,它都是符號。大自然不是看這些知識就夠了。你看我拍一個猴子,拍了兩年半,跟它混在一起,所以我才可以寫一本書。每次猴王在我面前經過的時候,那個眼神充滿了輕蔑同情的眼光,我看它的眼光就知道,它會覺得這個動物爬樹也不會爬,走路又那麼慢,活著真是奇蹟啊。我是它眼中的奇蹟動物。」
我講的兒童自然教育的意義與使命,因為我帶過很多小朋友,我在蠻荒跟原始民族在一起之後才知道,自然跟我們所有的細胞身體都連接在一起,而且可以開創你未來更多的東西。
愛是天地最重要的力量
有一個小孩子從小是孤兒,很小被丟在孤兒院,以前的教會都會幫你,可是因為很忙,太多,所以那個孩子一直沒有什麼人抱他,哭也沒有人理他,他沒有病,有一天就死掉了,檢查不出任何的病,就是孩子不想活了,沒有愛。
愛是天地最重要的力量。你看,種子它生長要往哪裡走?朝陽光的地方去,陽光給地球能量,那個就是愛。所以它才能夠製造養分開始成長,最後有一天長成大樹,好大。在兒童時候,我們播下的種子,播下的愛,在他日慢慢會發芽,會長大。有一天這棵大樹可以遮蔭,會開花,然後結果,結果的時候會貢獻很多的果實。
大自然因互助而共榮
大自然裡面所有的繁榮,都是因為互助。一個生命,從種子到最後開花結果,這所有的過程沒有辦法獨立完成,大家要互相幫忙。它也幫忙很多其他的生命,它的樹葉讓毛毛蟲吃,毛毛蟲長大變蝴蝶,又幫大樹傳花授粉,結了果子,又讓其他鳥幫吃,到其他地方去。
你可以去自然裡面觀察這些美好的互助,不要只學到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那自然就完全失去意義。自然不是知識的,自然是要你發現生命的奧秘都在自然裡面。因為你認識了自然,經歷自然,所以從自然中可以延伸很多想像,很多美好的東西。
脫離物質的綁架,去認識自己
你有了手機,跟人家在上面都是廢話連篇,跟你的朋友坐在對面吃飯,兩個人沒有講話,都在滑手機。所以你會發現,手機和網絡讓我們把遠方的朋友連接了,可是把最前面的朋友推遠了。所以我們越來越莫名其妙的是,人類已經被它自己發明的物質綁架、操縱了,我們怎麼會搞到這個樣子?
你把手機一天忘記帶了,你會怎麼樣?你也沒有死掉,而且快樂得很,而且你會看到你的同學們每個人都在低頭,所以你記住,他要是低頭掉水溝裡了,你要幫忙把他拉起來。
要開始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身體是怎麼來的。都是從父母親來的,父母親又是從他的父母親來的。人類今天的生活其實沒有多久,人類有農業社會定居不到一萬年,可是我們的祖先曾經在大自然裡面將近五十萬年到一百萬年,在大自然裡面幹嘛?到處遊獵覓食。
因為我們的祖先是這樣的,所以到現在我們的細胞還是蠻荒時期祖先給我們的細胞,一模一樣,我們對於蠻荒是非常熟悉的。所以你會發現,你很懷念蠻荒時代的大自然。
我們的味覺細胞保持著最多原始的感覺。我們的味覺細胞在蠻荒時代是救我們的,你一吃覺得是澀的不能吃,這是苦的不能吃,什麼東西好的?甜的,甜的是能量,它會讓你透過這個找出適合你生命生存的東西。蠻荒時期我們需要鹽分,所以大象會舔氯化鈉的巖石,那個鹽巴是非常淡的,每天都要來舔,都是為了生存。還有新鮮的蛋白質。我們的嘴巴就在找這三種,但是現在吃得太多了,最後都毒害了我們。
所以我們要節制自己,因為我們仍然是那個蠻荒的味覺細胞。所以認識我們的基因非常的重要。
為孩子寫進好的基因
生下來的時候,很多的動物基因都已經寫好了,只有人類的基因是空白的。所以你要寫好的程式進去,所以這時候媽媽非常重要,要有智慧。
所有的昆蟲從小出生都是孤兒,沒有看過爸爸,沒有看過媽媽,沒有人教它,但是為什麼它懂得這樣?因為它的基因程式都寫好了。
可是高等動物從小開始,你看小猴子,跟著媽媽,它花很多時間去玩,在玩的過程中是在鍛鍊各種身體的發展,無論肌肉反應、走路、奔跑,它就是在玩的當中,你看它那麼小,很危險,但是媽媽都在旁邊,有危險把它拉回來,媽媽很重要,全世界靈長類動物都是媽媽帶,除了人類。媽媽最好在很小的時候開始到上學以前,多點時間給孩子愛,教孩子。
先天上遺傳給孩子的東西就是謀生,怎麼保護自己,它決定我們的視覺,不要學習。我們的祖先在蠻荒中最大的敵人就是兩個,一個就是毒蛇,一個就是老虎,因為在中國很多以前是被老虎吃掉的,我們對貓科動物警覺性很強,看到蛇都會往後退,這都是警覺性的。
小朋友第一次摸到蛇,他好驚訝,他覺得蛇好漂亮,好涼快,好乾淨,克服那個恐懼。當你真正觸摸過它,了解過它的時候,蛇什麼時候會咬人?就是你踩到它的時候。因為你一踩到它,很痛,所以它咬你是讓你趕快放開,不是把毒液就注射進去,很多時候是幹咬。你了解蛇就知道,蛇在什麼狀況咬人,什麼時候是有毒的,而不只是一個概念。要在孩子童年的經驗裡,植入最好的基因。
看見自然的美
我們要帶小朋友去看每種生命的美,最難的不是知識,最難的是欣賞美。欣賞對小朋友是最可貴的,因為懂得欣賞的人才會有想像力,有想像力才有創造力,而一個孩子有創造力,你就不用擔心這個孩子了。
比如,雪是很奇特的,是固體,也可以是氣體、液體,很了不起。變成氣體,變成雲,也是水;彩虹也是水。空中的水又變成雨下來了,雨有的流到江河,有的蒸發到太空。水運動可以變成這麼漂亮,停下來也可以這麼漂亮。
水完美嗎?水的完美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質,你很難想像得到,100度的水比90度的水要輕,溫度越降就會越重,密度越來越高;到了4度,水變得最重會沉到底下去。為什麼4度最重,3度又開始浮起來了?
上蒼的設計偉大就在這裡,4度是魚可以生存的溫度,上面可以結冰,這些結冰又是可以隔開溫度的,上面零下30度,下面可以保持4度,所以鑿冰還可以釣魚。連水都可以這麼完美,你就知道你的生命可以多麼完美。
上蒼設計的所有東西都是完美的。它就在我們的眼前用無窮的變化告訴我們世界的美。你會不會欣賞?
為孩子的精彩人生打下基礎
我們的生活如此汲汲營營,忙忙碌碌,幾乎都忘了問問自己生命是來這個地球做什麼?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好像所有我們做的,只為了求生存。如果是,你這樣繼續忙碌下去有意義嗎?想想你求生存的最後是怎樣?你還不是死了!
所以由生到死這段活著的時間必有更高更重要的意義,那是什麼呢?那是每個人應就自己的直覺與天賦,去定自己人生的意義。其實,幾乎每個人都希望這段生命,這個人生之旅可以過得很精彩。
精彩有許多種,但對很多人來說,希望能有豐富的創造力去創造美好的事或物,這是普世的價值。創造力是人類相當珍貴而獨有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也就是要把這種能力的程序在童年時寫進基因裡,怎麼寫?
創造是創建尚未成形出現的事或物,那是需要靠想像力。一個想像力豐富的人才會有創造力,所以,培養創造力先要培養想像力。但,想像力又如何培養呢?
想像力是來自欣賞,例如葛羅飛在欣賞美國浩瀚的大峽谷之餘,靠著想像用音符來表現,所以有了《大峽谷組曲》。
想像故鄉山水的壯麗,捷克的史麥塔納在我的祖國交響詩中,譜出《莫兒道河》的動人樂章而名垂樂史。
李白欣賞三峽的壯麗,又為自己的冤屈得伸,於是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詩《早發白帝城》。
蘇東坡欣賞明月普照,用想像力想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與人生的悲歡離合,於是創作了傳頌千年的《水調歌頭》。
文學家、藝術家、音樂家、發明家、科學家都是從欣賞事與物中湧起深深的感受,發揮了無限的想像力而創造出了不起的作品。所以孩子要從小培養他的欣賞能力,長大之後就來不及了。進入荒野欣賞自然的美好神奇,以及閱讀文學藝術是通往想像力的兩條大路。
大自然的壯麗動人心弦,你會想用畫筆來描繪,或用音樂來禪述,你可能更想用詩來歌頌……人類從鳥類豔麗的羽毛,蝶與花的多彩多姿,從昆蟲不可思議的造型,魚以及野獸的線條中,汲取想像,成為創作的靈感。
因此,做父母、做老師的有義務引導孩子到野地裡做自然觀察,看自然的連續劇,聽自然講故事,欣賞噪鶥的演唱,彩蝶的翩翩起舞。去發現野地各角落的生物,發掘各種生物的武功或特技,去體驗四季變化的美妙,日夜動物出沒的差異,潮汐漲落的力量……
大自然會在孩子的基因裡寫入博愛、浪漫與熱情,讓孩子有無窮的生命力,以及無限的想像力,這樣的孩子一生要不精彩不快樂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