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啊Q精神在遙遠的幾千年前就錯在呢?
中國古代朝代以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主,皇權專制導致社會形成了政治階級,只有皇帝利益代表國家利益,皇帝意志作為政策法律的核心,這樣似乎皇帝就脫離政治法律經濟束縛,所以像阿Q這樣被臣僚階級的「精神勝利法」和普通人民狂妄自大,欺軟怕硬的性格所統治無處不在,可見如今我們改革開放以後能夠可持續穩定發展社會,廢除封建君主專制是多麼偉大,是啊!而真正在中國實現廢除君主專制制度統治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土地不再淪為地主所有,實行平均地權制度,人民真正意義上得到了自由。而為新中國成立創造條件的最大動力是辛亥革命的失敗,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適時出現,如果五四新文化運動晚了幾年或者幾十年才出現,那麼當時的中國應該已經被阿Q精神所麻木而完全淪為殖民地
,也就沒有了中國21世紀的領土與政權的統一,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一項比較徹底的革命,讓當時的國民性得到改造,民主共和真正深入農民的思想中,所以需要無產階級參與已經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真理。得民者得天下!
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根本原因就是幾乎全部農民參與革命,所以革命勝利就是順理成章了!這就是民族團結自由。廢除奴隸制般的統治是多麼可貴,人們不再愚昧無知而走向科學!
我們來回顧下魯迅《阿Q正傳》的內容以及偉大的歷史意義。小說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描述了舊中國病態國民性。當時的中國人已經無法正視事件,
用隱瞞欺騙,造出詭異的逃路,而自以為是正路。怯弱而又巧滑的人物性格便是最好的印證!小說中阿Q其實是一個國民的濃縮體的代表,也是小說內涵的偉大之處。別忘了阿Q是一個男人,卻沒有當家做主的權利,連姓名也沒有權利,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是如此的讓人憤懣,20世紀初的人們比起古代有些阿Q性格受害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小說中的阿Q似乎永遠沉睡著,他所生活的「未莊」這個農村根本沒有給他帶來任何自由而是無知愚昧、迫害、麻木,認為世界本來就是如此。阿Q是一個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的人,一個原本平窮沒有文化的平民卻狂妄自大,欺軟怕硬,時不時找人打架,打不過就討好強者,「君子動口不動手」,他好賭博卻有一次福光高照,贏了很多銀錢,可就是一眨眼的混戰,自己的銀子就沒了,而且還被人踢了幾腳,受了尼姑的誘惑去戲弄趙太爺的傭人卻遭人懲罰挨打,失去了戀愛婚姻的權利。最後他貌似覺醒想給世人帶來希望,卻被人抓去殺頭,被關進牢房時,他一無所知,卻又有點麻木不仁,感覺自己也沒受多大的苦楚,當叫他籤字,他因不識字而被要求畫圈,卻畫了個瓜,他卻認為只有孫子才能畫好,可是最後在槍聲中被殺害,留下的卻是永遠的阿Q精神。
在新中國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或許這就是阿Q精神的教訓吧。在古代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人們之間的人際關係比較複雜,急功近利,利益至上,愚昧無知,這樣的現象層出不窮,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前的就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一個「新」與「舊」之間的差距可謂太多,農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地主不再是農民生活中的罪人,有了參政議政的權利,無產階級真正地站起來了!
或許有的人說阿Q精神21世紀已經不多見,可是誰又有想過個人性格的塑造,這就是阿Q精神的動力。學習中我們要學做三好學生,生活中要像個雷鋒同志,這就是精神文明。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形成新型的思想體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為物質文明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以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以及智力支持,滲透在整個物質文明建設中,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做一個謙虛好學,思想先進的懂科學的現代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毛主席的經典話語,你若違背,這就是阿Q精神,是啊!所以21世紀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的影響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