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諾獎CRISPR技術體內靶向癌細胞

2020-11-28 騰訊網

導語:FO靶向方法可能為選擇性消除癌細胞開闢了新的視野。

儘管我們已經在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癌症仍然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900多萬人的死亡。事實上,關於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和分子疾病機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因組編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其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對癌症生物學的認識,並促進新的臨床前模型,以及更有效和定向的治療策略的發展,以消除癌細胞。

不同於其他遺傳性疾病,癌症的發展涉及多個基因突變,很明顯,靶向單一基因往往不足以消除癌細胞。然而,許多類型的癌症都依賴於單一致癌事件的存在,其可以通過解除下遊分子和(外延)遺傳程序重新編程細胞,並啟動腫瘤的發生。這就是所謂的融合致癌基因(Fusion oncogenes,FOs)的情況,其是染色體重排導致的兩個基因的編碼序列的框內融合產生的嵌合基因。

FOs在許多癌症類型中很常見,是腫瘤發展的強大驅動力。由於它們的表達對癌細胞具有排他性,並且在FO驅動的癌症中,它們的消除會誘導細胞凋亡,因此FOs是有吸引力的治療靶點。

CRISPR/Cas9為基礎的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組編輯,並可以在基因組的任何所需位置產生有針對性的斷裂,為治療性基因編輯開闢了新的視野。最近的一項開創性研究利用HDR修復途徑,在前列腺和肝癌細胞系的患者特異性FO位點插入自殺基因。雖然該方法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其具有一個極低的編輯效率(1-10%),限制了這一策略的實用性。

最近,基於CRISPR/Cas9技術,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簡單、高效和非患者特異性的基因編輯策略,通過靶向參與重排的基因的兩個內含子,允許在癌細胞中特異性地強力破壞FO。

作為其潛力的概念證明,研究人員進一步證明,基於內含子的轉錄因子或酪氨酸激酶FO的靶向在體內模型中可以降低腫瘤負擔/死亡率。這裡提出的FO靶向方法可能為選擇性消除癌細胞開闢了新的視野。

原始出處:

M. Martinez-Lage et al. In vivo CRISPR/Cas9 targeting of fusion oncogenes for selective elimination of cancer cel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以永久摧毀癌細胞,不再複製
    為了研究使用該技術治療癌症的可行性,研究人員選擇了兩種最致命的癌症:成膠質細胞瘤和轉移性卵巢癌。膠質母細胞瘤是最激進的腦癌類型,診斷後的預期壽命為15個月,五年生存率僅為3%。體外005(鼠GBM)和OV8(人卵巢癌)細胞的治療基因組編輯腦內注射針對PLK1的CRISPR-LNP(sgPLK1-cLNPs)進入侵襲性原位膠質母細胞瘤可在體內進行多達70%的基因編輯,從而導致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生長50%,並提高生存率30%。為了達到擴散的腫瘤,還對cLNPs進行了工程設計以用於抗體靶向遞送。
  • 金斯瑞解讀|CRISPR/Cas9系統可以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
    CRISPR本身是指原核生物基因組內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該序列衍生的RNA可引導蛋白質結合特定DNA片段,從而引起目標DNA上的雙鏈斷裂,以達到準確有效地編輯生命體內的部分基因的目的。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謂是生命科學領域熱手可熱的投資風口,有人將其形容為生命科學中的規則改變者。
  • 樂土投資CRISPR醫藥公司創始人榮獲諾獎
    過去十年,基因編輯是最引人注目的前沿技術之一,已經產生了數家上市公司。截止發稿(美國東部時間7號上午11點),借著諾獎的東風,該股自開盤已經上漲了近10%,市值達到67.4億美元。對比一下,該領域另外一家著名公司,與諾獎失之交臂的張鋒教授創辦的Editas公司,雖然今天也因為此消息而漲了5%,市值仍然只有18.9億美元,僅有CRISPR醫藥公司的約四分之一。
  • ...經改進靶向毒性RNA的CRISPR-Cas9有望治療強直性肌營養不良I型
    CRISPR-Cas9是一種越來越多地用於校正導致各種疾病的基因(DNA)缺陷的技術。幾年前,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改變了這種技術的作用方向:用一種他們稱之為RNA靶向Cas9(RNA-targeting Cas9, RCas9)的方法來修飾RNA。
  • 高彩霞:CRISPR技術獲獎「絕對不意外」
    作為開展CRISPR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前沿研究的一名科學家,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高彩霞時常在國際會議上與兩位獲獎者碰面、交流。得知獲獎消息,她第一時間就給兩人寫Email祝賀。   「CRISPR技術獲得諾獎絕對不意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高彩霞表示,「自誕生之日起,大家都期待著它能獲獎,這是眾望所歸的事情,是早晚的事情。」
  • 孤兒藥周報 | 默沙東靶向諾獎信號通路抗腫瘤小分子療法
    上周FDA共頒發11項孤兒藥資格,其中Oncternal Therapeutics研發的單克隆抗體cirmtuzumab斬獲2項孤兒藥資格,默沙東(MSD)靶向氧感知通路的新型抗腫瘤小分子療法、地中海貧血RNAi療法等紛紛上榜,今天這篇文章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為大家一一分享。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等的興起極大地改善了癌症反應,降低了藥物毒性和不想反應。然而,大多數類型癌症的高復發率和耐藥性的發展促使我們不斷開發新的治療方式。值得注意的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從原理上可以永久破壞腫瘤生存基因,從而克服傳統癌症療法的重複劑量限制,提高治療效果。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內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為了探索cLNPs在癌症中進行基因組編輯的潛力,研究人員使用sgPLK1-cLNPs處理了兩種侵襲性和難治療的癌症的癌細胞系:膠質母細胞瘤和轉移性卵巢癌。結果發現該基因編輯可有效地破壞PLK1基因,在兩種癌細胞中編輯率可達84%和91%,處理48小時後兩種癌細胞系均出現了細胞周期停滯和死亡,並且經治療相關劑量全身給藥實驗確保了L8-cLNPs不存在毒性或免疫原性。
  • Nat Commun:I型CRISPR系統用於「切割」-「粘貼」基因
    大多數現代基因編輯技術都依賴於CRISPR技術。從本質上講,CRISPR相關蛋白(Cas)可以定向到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在那裡它們可以精確切割DNA。通過提供模板,當修復DNA斷裂時,細胞可以仿照模板進行複製,從而完全消除有缺陷的DNA區域或引入新的DNA。
  • 安美生物創始CEO秦濤參觀考察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諾獎實驗室
    2020年9月17日,受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諾獎實驗室,神經與腫瘤研究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沒有副作用,用這種方法治療的癌細胞將永遠不會再活躍起來。Cas9的分子剪刀切斷癌細胞的DNA,從而中和它,永久阻止複製。」為了研究使用這項技術治療癌症的可行性,Peer教授和他的團隊選擇了兩種最致命的癌症:膠質母細胞瘤和轉移性卵巢癌。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侵襲性最強的腦癌,診斷後預期壽命為15個月,5年生存率僅為3%。
  • 張新峰:「諾獎效應」僅是一顆「速效救心丸」?
    文|張新峰  85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開啟了諾獎之旅。北京時間12月7日晚,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屠呦呦用中文發表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演講。10日,她還將出席頒獎典禮,實現中國大陸科學家諾獎零的突破。
  •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堅持就有成功的可能
    「偉哥之父」費裡德·穆拉德  諾獎獲得者「偉哥之父」鄭大開講  他說:拿諾獎跟創業一樣,堅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  「諾貝爾獎主題月活動」啟幕,還有5位諾獎得主要來鄭州昨日上午,被譽為「偉哥之父」的費裡德·穆拉德教授(1998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走進鄭州大學,以《NO和CGMP信號通路的發現及其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為題,與400餘位師生分享他的科研歷程和最新成果。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
  • 從淘寶爆款到諾獎同款小鼠,科研圈也沒落下~
    相信大家前段時間都被諾獎刷過屏,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小威廉 G 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有傳言,用了諾獎同款,就可以順利發高分,這到底是真是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氧感知通路是什麼?
  • Nat Commun:氯硝柳胺等SKP2抑制劑在體外降低MERS-CoV冠狀病毒複製...
    不過,SKP2抑制劑不能直接靶向MERS病毒。因此,Müller博士預計它們的使用會降低耐藥性出現的風險。Müller博士說,「但是,SKP2抑制劑在用作藥物之前需要進行體內測試。此外,由於即使已經批准的藥物也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必須適當評估它們在體內使用的風險和收益。」
  • 靶向治療,為何有的患者不起作用?腫瘤專家提醒,可能與基因有關
    靶向治療的優越性:生物飛彈,精準治療 靶向治療,就是讓靶向藥物識別腫瘤細胞的致癌位點,並與其結合,從而阻止腫瘤細胞增殖,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的治療方式。 如果把清除癌細胞的過程比作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不僅有敵人(癌細胞),還有隊友(正常細胞)。
  • 科學家用納米大小的銅化合物成功殺死老鼠體內癌細胞 沒有副作用且...
    科學家用納米大小的銅化合物成功殺死老鼠體內癌細胞 沒有副作用且未復發  Emma Chou • 2020-01-10 16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他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每年都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但村上春樹本人卻稱,自己寫作的動力來自於讀者而非獎項。無緣諾獎的知名作家並不是只有村上春樹一個。曾有媒體統計過,在過往的百年歲月中,許多文學大師與諾獎失之交臂:包括列夫·託爾斯泰、易卜生、卡夫卡、契訶夫等等。「據我的觀察,讀者越追棒的,諾獎越不會考慮。
  • 口服螢光劑,讓癌細胞發光,被標記!此技術已在狗身上驗證成功!
    手術是治療癌症不可或缺的方式,而執行手術時需要精準切除癌細胞並儘可能保留健康組織。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UPenn)科學家正致力找尋更好的方法,他們展示如何利用螢光染劑讓狗的乳癌細胞顯色,並提及希望將此方法應用於人類,以提升手術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