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衛生健康局「十三五」系列報導之扶貧篇
2016年,湛江市衛生健康局作為牽頭單位與市科協、市實驗中學掛點雷州市覃鬥鎮下海村開展扶貧工作。該村下轄6個自然村,現建檔立卡貧困戶168戶532人。
五年來,市衛生健康局探貧根、建機制、紓民困、抓落實,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毅力和決心,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扶貧工作,於2019年12月實現下海村168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達到平均11028.99元,達到100%脫貧,獲得湛江市2019年度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
傳承接力棒 答好扶貧卷
致力「三保障」 守底線民生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重要途徑。為控輟保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市衛健局走訪調查,駐村工作隊積極與鎮、村配合,多次到有關部門聯繫,並為貧困學生辦理助學金申請。目前,全村沒有一名適齡兒童因家庭經濟等原因輟學,就讀率100%。
安居才能樂業,下海村原有51戶村民住在危房,每當遇到颱風等均要組織村民幫忙轉移到村文化樓暫住。從2017年至2019年底,市衛生健康局駐村工作隊做了大量的深入調查、現場核實、拍照取證、代理申報等工作,申請了危房改造專項資金,共幫助下海村貧困戶危房改造51戶(含五保戶15戶),改造完成率100%。
下海村傍海而建,基本上沒耕地;村集體經濟乏力;弱病殘者多;偏居一隅,信息閉塞;公共衛生條件差,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
該局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委會為貧困戶辦理大病救助申請手續。目前在鎮級衛生院住院報銷比例達85%以上,在縣級達75%以上,全村沒一戶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貧困戶姚香被檢查出患有血液病,有因病返貧跡象。駐村工作隊積極幫助申報大病救助,依法為其2個小孩按最高標準申領低保。
健康新擔當 築牢「保護牆」
當好健康「守門人」,為村民送健康,保幸福。2016年以來,市衛生健康局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優勢,圍繞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織密兜底保障防線。
該局以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抓手,積極配合覃鬥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廣泛發動村民積極參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以慢性病患者、60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孕產婦、0—6歲的兒童等重點健康管理人群、貧困戶家庭為重點,根據家庭成員的實際個體情況確定服務包,和村民籤訂服務協議,確定服務內容、方式、頻次、期限等項目,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籤訂服務協議,籤約率100%。發動35-64歲的婦女參加「兩癌」篩查,覆蓋率100%。
為改善當地就醫環境,該局不斷加強村醫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在市、縣兩級衛生部門指導幫扶下,下海村重新建設1間標準化村衛生站,按標準配備醫療衛生設施,規範化管理,解決村民就醫「最後一公裡」問題,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改善了農村醫療環境。
此外,2019年至今,在市衛生健康局的幫扶下,下海村現已整修村路路基12公裡,清理各類垃圾、雜草共計10萬噸,整治汙水塘2個,清理汙水約1000立方米,拆除亂搭亂建房屋76座約3800平方米,圍牆1100米,建立垃圾集中收集點1個,累計使用經費約230萬元。
為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該局為下海村撥付10萬元修建公共廁所1座,全村的環境衛生面貌進一步得到提升。
行動踐初心 擔當顯使命
「融進去,當村民的朋友。」駐村工作組組長羅家龍暢談這幾年扶貧工作的感受時說,「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必須與村民打成一片,當知心朋友,村民才能吐實情,講真話,配合你的工作。走家串戶已是家常便飯,有時還邊幫幹活邊聊天,習慣了。」
奔忙在田間地頭,用辛苦和汗水澆灌希望。數年時間,羅家龍的臉和手臂曬得黑黑的,白T恤黑短褲,一雙皮拖鞋,根本看不出是市直單位的副科長。扶貧幹部的辛勤付出,當地群眾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羅家龍說,「群眾心裡都有一桿秤,是真心為他們做實事的,他們會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的。」
改造村道時,全村男女老少齊出動,有的幫不上忙,就送水打掃衛生等,沒一個閒著。由於交通不便,村民不懂相關的政策和程序,工作隊員都是耐心解釋,併到有關部門積極協調。有時一件小事要跑多個部門,「只要能辦成,多跑幾趟,值!」
【來源:湛江市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