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淺談愛情三角理論—構成愛情的3個要素

2021-01-11 騰訊網

What is love? 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大家,一定對這個問題深感興趣。愛情這個詞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種不同的模樣,如果我們都不知道愛情是什麼,那麼又怎能找到真愛呢?如果情侶之間對愛情的定義不一致,那麼又如何給予對方所渴望的愛呢?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各位,不妨花幾分鐘時間認識一下心理學上一個比較有名的愛情理論。

愛情三角論是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協會羅伯特.史坦伯格教授在1986年發表的一個理論。在愛情三角論中,羅伯特把愛情比喻為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端分別由親密(intimacy)、 激情(passion)、 承諾(commitment)這三大元素構成。

激情

首先定義一下這三大元素。不難理解,激情是兩人之間互相吸引,是愛情中浪漫感覺的來源。不過除了我們一般認識的性吸引力外,羅伯特對激情還包括了人其他原始的欲望,例如依賴、照顧、支配、服從、甚至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等。情人之間獨有的化學作用產生了這種愛情獨有的激情元素。

羅伯特形容愛情裡的激情像一種令人上癮的物質(像咖啡因),一開始你未必需要它,但是嘗試它後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愉悅感,然後會更渴望並增加這種感覺。在形成習慣後,我們可能不會像最初一樣得到強烈的愉悅感,但是我們會繼續追求激情或者咖啡因,以防止停用後的不良反應。

親密

至於親密元素是愛情中兩人構成緊密聯繫的原因。當愛情中擁有足夠親密,你會希望對方幸福、重視對方、在需要的時候依靠對方、互相理解和溝通等。親密反映了一個人在愛情裡的情感付出,與激情不同,親密元素並不容易被察覺。例如我們容易察覺自己被某人吸引,但是我們很難發現或是定義情侶之間由於親密而帶來的信任或是溫暖的感覺。例如,一些夫妻未必平日非常恩愛,但是離婚或是喪偶帶來的負面情緒比想像中多,就是因為戀愛關係中的親密元素有時並不明顯。 羅伯特提議我們可以透過短暫的分離(所謂小別勝新婚),或是轉變平日生活的規律(例如一起去旅行),從而藉此感受和評核彼此的親密元素。

承諾

三種愛情元素對於不同階段的愛情的重要性並不同,激情是開展一段短期的戀愛關係的決定因素,但是承諾是長期關係不可缺少的。承諾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關係的承諾,例如在短期戀愛中確認彼此的戀愛關係,或是在長期關係中作出婚姻的承諾,與對方一起過下半生。同樣地,我們也不容易察覺之間對一段感情付出的承諾/責任(commitment),直至我們對感情的承諾受到其他事情動搖。

不同類型的愛情

這三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類型的愛情,例如只有激情會產生短暫而熱烈的迷戀式愛情(infatuated love),只有承諾的政治婚姻會產生空洞式愛情(empty love),也有隻有親密元素的喜歡式愛情(liking/friendship)。只有親密和承諾的是友伴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只有激情和親密的是浪漫式愛情(romantic love),只 有激情和承諾的是愚蠢式愛情(fatuous love)。大多數人理想中擁有三種元素的便是完美式愛情(consummate love)。另外,愛情三角論中指出兩個人對愛情期望的三角形越一致,兩人的感情就越幸福。

經營愛情的方法

除了要找到自己期望的愛情類型外,愛情三角論也提供了一些經營戀愛關係的小貼士。羅伯特認為激情是愛情三元素裡面最難保持的一種,因為激情是最不受意識控制的一種,也最容易成為習慣而激情變淡。

他建議我們可以找出戀愛關係裡兩人各自的需要,保持彼此的需求在戀愛關係裡得到滿足,然後嘗試滿足那些被忽視的需求。

我們難以控制愛情中的激情元素,例如不少人重視情侶兩人之間要有feel,但是讓人有feel的原因可以千奇八怪。

相反,我們較能控制親密元素和承諾元素。要為對方投入多少感情和責任,這些都是我們較易控制的。上面提到維持親密的方法是要在兩人的關係裡保持一些轉變和變化,透過旅行或轉變生活規律(例如發展新的共同興趣),我們可以為愛情帶來活力,讓平淡的愛情增添更多的親密。

最後,承諾是最受我們控制的。要維持對彼此的承諾,雙方都需要重視戀愛關係在生命中的位置,儘量以戀愛關係為先,並且儘可能在關係中尋找到最多的快樂。

不過說來簡單,在現實裡要保持三種元素並存的完美式愛情實在不是一件易事,希望大家透過了解心理學上一些對愛情的理論,早日找到自己的真愛吧!

相關焦點

  • 愛情心理學:揭示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是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心理學家也參與其中,比如sten伯格。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對愛情的研究有哪些吧!一、依附文體理論依戀理論是關於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尋求接近另一個人的心理傾向。人們在場時感到安全,不在場時感到焦慮。有兩種類型的附著樣式:三種附著樣式和四種附著樣式。
  • 大學生關於愛情心理的建構和理論
    Rubin是對愛情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第一人,他指出愛情是指心裡總是想著所愛的人,並成功地將愛情和喜歡做了區分。從綜述可以看出,國外對於愛情的研究總體上具有4個突出特點:觀念突破在先,由點及面拓展,側重實證檢驗,注重理論提煉。這些都是我國心理學界開展愛情研究的必要借鑑。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的建立男女之間成為情侶、夫妻,是因為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由此關係轉化為親密關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承諾。激情是一種強烈渴望跟對方結合的狀態,即男女之間見到彼此,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相處時候會有興奮的體驗。
  • 從《愛情與靈藥》看愛情三角論模型:激情、親密和承諾
    第三階段,承諾:今後,他開始"痛改前非",決心給女主角一個永遠不離不棄的愛情承諾,他開始拒絕和其它女人接觸,開始為了女主角認真工作。電影中一共融會貫通了愛情的三個要素,這三大要素分別是:激情、親密、承諾。接下來,我們將主要來剖析這個愛情的三角模型。
  • 用心理學識別男女關係真相,用理論武裝自己,就能覓到美好愛情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講男女關係的心理學書籍《愛人、情人和怪人》。一說到男女關係,是不是就想到了啪啪?這可不是一本色情書,也不是性愛教育書,而是把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的理論和發現,糅合在一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別出心裁的從進化的角度,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男歡女愛。
  • 《墨菲定律》中10句愛情理論,看穿對方內心,真不愧是心理學
    墨菲定律其實是一種心理學,它是愛德華 墨菲在偶然間發現的,當時,他們的小組正在做一個實驗,因為在這個實驗中出現了一小點差錯,所以導致結果也就錯了,當時他就直接得出結論稱,但凡一件事情有出錯的概率,只要是這個概率大於零,那麼它就一定會發生,後來墨菲定律,便運用到了心理學上,讓很多人,產生了更多的信任感。
  • 愛情有8種類型|心理測試區分愛、喜歡和生理上的愛
    為此,我們查閱了相關的心理學文獻,分析了心理學歷史上一些經典的愛情理論,總結出了什麼是「愛情」,找到了「真愛」的定義。並且,通過查閱文獻,我們找到了一份經典的專業心理學測試,能幫助我們有效地區分真愛、喜歡和生理上的愛。
  • 愛情三角形理論來解答
    在我們形形色色的愛情旅途中,有的人初初見時恍如驚鴻,電閃雷鳴,可是越是熾熱的關係越是經不起歲月的考驗,不是我錯過你,就是你別了我。王曉曼談了3年的男朋友,分手後相親了一個女孩,沒想到第二個月他們就結婚了,年底他們的孩子就出生了。王曉曼掐指算了算,好傢夥,就在相親的第一個月大概這孩子就懷上了。
  • 愛情誕生的奧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創造」愛情
    1986年斯滕伯格提出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認定激情、親密和承諾作為愛情的三原色。1.愛的開端——激情Passion。激情可以喚醒一個人的身體,每段戀情的開始,都是我們的身體本能先有反應:心跳加快,臉上害羞的紅色,身體不自主的靠近。這種強烈的感覺像是身體的渦輪,任誰也攔不住。
  • 因為這個愛情理論
    在我們形形色色的愛情旅途中,有的人初初見時恍如驚鴻,電閃雷鳴,可是越是熾熱的關係越是經不起歲月的考驗,不是我錯過你,就是你別了我。王曉曼談了3年的男朋友,分手後相親了一個女孩,沒想到第二個月他們就結婚了,年底他們的孩子就出生了。王曉曼掐指算了算,好傢夥,就在相親的第一個月大概這孩子就懷上了。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 討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Fisher的愛情神經生理理論Fisher的愛情觀則是完全建立在神經生理基礎之上。她認為愛情即性驅力,背後有三個神經生理系統,用以建立、維持婚戀關係。男女性驅力的水平受睪丸酮水平的影響,與之有關的腦區是下丘腦和杏仁核。吸引和迷戀的行為與大腦獎勵系統的多巴胺活動水平有關。婚戀中的依戀、相互照顧陪伴,則與伏隔核的後葉催產素活動水平、腹側蒼白球的後葉加壓素活動水平有關。
  • 心理學:太認真的愛情,是對兩個人的傷害
    愛情能不能太認真?愛情可以認真,但不能太認真 。太認真的愛情,要麼是對愛情太苛刻,擠兌愛情;要麼是太以愛情為中心,讓愛情壓力太大,生無可戀。顯然,弱者的愛情是後者。太以愛情為中心。太以愛情為中心,往往是沒有自我的中心。這個沒有自我的中心,或許是在自我認同層面沒有形成中心,或者是在關係層面沒有形成中心。1.自我認同層面沒有形成自己認可的自我認同,沒有自己認同的、致力的目標和努力追求。
  • 心理學:與愛人共處,被「愛情」誤導,難獲幸福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董事長,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另一半內心醜陋的一面,認知兩性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解析情侶、夫妻問題,以便於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增添彼此之間的幸福感
  • 心理學:這三種人,在愛情中從不被珍惜,最終輸得一敗塗地
    在兩性心理學中,跟男性的心理需求不大一樣,女性最大的心理需求是心理上的安全感,這也是女性容易被花言巧語牽著走的原因。但事實上,真正能夠保證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心理學中有一種人格叫做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體現在,愛情中的當事人往往對另一半的的要求唯唯諾諾,在與另一半的相處過程中表現得戰戰兢兢,一味的滿足另一半的要求而喪失自己的原則。
  • 推薦兩類書,心理學和愛情與兩性關係類,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幾本書,一類是心理學,一類關於是愛情與兩性關係的。這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在大家讀了這些書之後,也能有所收穫。心理學:《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雖然這本書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並不影響它的觀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立竿見影。
  • 音樂人王小帥原創單曲《我和你和他》 展示愛情中複雜的三角關係
    音樂人王小帥個人全新原創單曲《我和你和他》吉他版本正式上線,講訴我和你、你和他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那些關於愛情中的三角關係,也許有一個人成全,會好過三個人的糾結吧,因為不是所有的遇見都是有始有終的,從相遇、相知、相愛、相爭到相離,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軌跡或是如常循環往復…構成愛情中每個人都會存在的靜謐真實的情緒濃度。
  • 愛情心理學:當女生有以下表現,說明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你
    愛情心理學:當女生有以下表現,說明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你愛情,自古至今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有了愛情,人類才會是最高級的動物。愛情是門心理學,當我們恰好碰到了愛情,心中就如沐春風,各種心情交加,正所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曾經有個問題是這樣問的「世界上最難掩蓋的三件事是什麼?」
  • 愛情依戀理論給你答案!
    文/學乃身之寶愛情具有不確定性,這是我們都了解的常識。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接受分手呢?他們會因為一次分手而失去理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來威脅對方不要分手。其原因和愛情依戀理論有關。依戀,最早指的是嬰兒對特定個體的積極反應,其最大的功能是給嬰兒提供一種安全感。
  • 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在第幾層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