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範、合理使用植物精油是非常安全的,但不宜僅僅因為植物精油是天然的就隨意向使用者宣稱沒有任何潛在的風險和副作用。當今,基於植物精油的芳香療法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特別是近期國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燻蒸芳香中藥、佩戴中藥香囊以及艾灸等被推薦及早介入,並取得了很好防治效果,這更引起了普通民眾的關注和未來潛在的龐大消費群體。所有使用精油的人都必須知道最為基本的安全注意事項和禁忌,避免使用不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風險。
1、植物精油不同使用方式的安全性
(1)口服精油有些人認為精油是危險的,千萬不要口服;有些人讓病人口服精油認為沒有問題。法國的芳香療法,醫生可以給病人每天口服三到四次精油軟膠囊(每個膠囊含有三到四滴精油稀釋在基礎油裡),用於治療感染或慢性疾病,雖然幾乎沒有副反應報導,但口服給產生毒副作用的可能風險比其他使用方式大。大多數以這種方式使用精油的法國醫生都是與細菌學家和藥劑師一起協作指導使用的。長期口服精油可能導致慢性毒性,但吸入或局部使用精油不太可能導致慢性毒性。已有一些通常主要涉及兒童口服精油中毒的實例報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共濟失調、神志不清、抽搐和昏迷(Patel & Wiggins 1980, Burfield 2001)。所以,除了國家食品添加劑法規允許食品添加的植物精油或者植物可食、可藥(口服藥)部位提取的植物精油,筆者不建議其它植物精油推薦給普通人群口服。
(2)皮膚局部塗抹精油英國的芳香療法側重於用基礎油將植物精油稀釋到5%以下用於皮膚塗抹以及按摩,主要用於身心放鬆和緩解壓力,有時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但幾乎沒有出現這種方式使用精油的毒副作用報導。但大多數植物精油在未經稀釋的情況下直接使用在皮膚上是十分危險的,特別是酚類、醛類成分含量高的精油,否則出現刺激、過敏和光毒性不良反應。法國使用富含酚類的精油治療感染時高度稀釋才使用。Guba(2000)建議,如果一定需要高濃度或未稀釋的精油,可以使用90%的無皮膚刺激性精油和10%的酚類精油混合。
(3)嗅聞吸入精油Jellinek(1999)認為由於精油中物質的濃度以蒸汽狀態進入人體,因此其用量比通常的藥理學應用模式要少,並且減少了全身副作用的可能性。吸入精油不太可能產生毒性反應。假設,如果一個人被限制在一個不通風的房間裡,溫度非常高,精油不斷擴散,直到空氣飽和,就會發生毒性反應。然而,這種情況的影響更像是窒息而不是對精油的反應。
2、植物精油製品伴隨物的安全性問題
芳香療法所指的植物精油絕大多數是傳統、經典的水蒸汽常壓蒸餾法提取的可揮發的油溶性成分的混合物。所以,對於採用其它精油製取工藝以及調配以後的精油產品,嚴格來講不是「純淨」精油,而是植物精油製品。植物精油製品中除了「純淨」精油,還可能包括芳香植物原料油脂及其它油溶性物質、溶劑萃取物、溶劑殘留、稀釋用的基礎油或溶劑等伴隨物,有時候這些伴隨物在植物精油製品中含量可高達90%以上,如基礎油。所以,在使用時必須結合考慮這些伴隨物對植物精油製品功效和安全性影響。如果使用純精油,可以避免伴隨物許多不良反應,如嗅聞吸入芳香。溶劑殘留也可能存在潛在不良反應以及被摻假或摻雜的精油可能造成的危害。然而,不能完全排除對純的、未摻雜的精油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這些不良反應可能發生在已經接受多種藥物治療或有過敏傾向的患者身上。斑貼試驗可以很好地檢測並避免這些反應。也有一些精油,如果使用未稀釋會引起皮膚刺激。貼片測試可以用來避免皮膚反應,如刺激和敏感性,並建議所有潛在的危險患者使用。
3、植物精油與藥物的相互反應
一些脂溶性非離子化藥物可在肝臟中完全再吸收,使其變得更溶於水,更容易在尿液中排洩。吸入或局部使用的精油不會經過肝臟的這一階段代謝。因為它們是脂溶性的,精油中的成分很容易進入大腦,這些成分通過血流運輸也很容易到達腎臟。所以,精油口服可能影響其它藥物的肝臟代謝。大多數微溶於水的藥物可與血漿白蛋白非特異性結合,植物精油進入血液也一樣可發生類似結合作用從而與藥物在安全性、藥理方面發生相互影響。然而,Tisserand和Balacs(1995)指出,由於精油的用量與傳統藥物相比很小,即使是口服,也不太可能影響大多數傳統藥理學的治療作用。
某些精油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反應。如一些精油可能會增強藥物的療效,一些精油可能會在細胞水平上產生幹擾,降低藥物的有效性。眾所周知,精油的一些成分可促進藥物透皮或局部吸收而提高藥物療效,如桉油精廣泛應用於外用製劑和鼻腔噴霧劑。 依蘭依蘭精油可使5-氟尿嘧啶的皮膚吸收增加7倍(Williams& Barry 1989);藍桉樹精油提高鏈黴素、異煙肼和磺胺酮在結核分枝桿菌中的活性(Kufferath& Mundualgo 1954;Guillemain等人1989);谷桉和藍桉樹精油油中的1,8-桉葉素顯著降低了戊巴比妥效應和劑量相關的對大鼠肝臟酶活性的影響(Jori etal . 1969)。
總體而言,植物精油在公共領域的應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科學合理使用精油是安全的,毒副作用問題是較為少見的。但是,植物精油的用量大大超過口服、局部使用或吸入芳香療法的正常用量時,是不安全的。也許我們需要的是大量的常識。任何東西,即使是水,如果攝入太多都是有害的。精油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於合成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且一般不嚴重。植物精油是很好的東西,但是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過敏—即使是用無處不在的薰衣草。
本公眾號「極客無教授」目前主要圍繞「微膠囊技術」和「香精香料」兩大主題推出系列專題推文。專題推文作者主要分享自己30年來在微膠囊技術和20年來在天然香料方面的研究以及近年來關於「芳香療法」的親身探索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