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危險了!雅魯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一大盆冷水已懸在印度人頭上

2021-01-11 中國氣象愛好者

據媒體消息稱,10月17日凌晨,我國西藏自治區米林縣派鎮加拉村附近的雅魯藏布江峽谷發生山體滑坡,山體滑坡產生的堰塞體堵塞了雅魯藏布江的河道,在雅魯藏布江峽谷裡形成一個堰塞湖。由於雅魯藏布江目前流量不小,堰塞湖一小時蓄水800萬立方米左右,10月18日上午堰塞湖總水量達到3億立方米左右。

此次滑坡主要是因為雅魯藏布江左岸山體出現滑坡導致,滑坡體長度約300米,寬度約150米。據相關消息稱,由於堰塞湖水面快速上漲,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量明顯減少,已經開始淹沒當地沿岸地區,部分公路已被上漲的湖水吞沒。

前兩天,金沙江上的堰塞湖問題才剛剛解除危機,雅魯藏布江上又出來了一個堰塞湖,最近這種問題怎麼會如此頻繁?這和天氣有著很大關係——最近10天,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西藏南部和雲南等地降水顯著偏多,雅魯藏布江和金沙江流域一線降水偏多50%或一倍以上,偏多的雨水很容易誘發山體滑坡,也加大河流流量更容易快速形成堰塞湖。

巧合的是,這次雅魯藏布江上出現的堰塞湖恰好就在它的支流易貢藏布附近,我國近年來最著名的堰塞湖災害就在易貢藏布上誕生——2000年4月9日易貢藏布下遊的扎木龍巴峰發生滑坡,滑坡的規模異常巨大,土方量高達3億立方米,相當於大自然在6分鐘內完成了11座三峽大壩的澆築方量。巨量物質徹底阻塞了河道,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形成了一個巨型堰塞湖,蓄水量超過30億立方米。儘管人民解放軍在堰塞體形成後加速開挖洩洪渠,但堰塞體過於巨大,在兩個月後無法承受巨量湖水的壓力而潰決,狂瀉的洪水沿著易貢藏布峽谷呼嘯而下灌入雅魯藏布江,下遊河水水位瞬間暴漲40-50米、最大流量達每秒12.4萬立方米,是98年長江最大洪峰的兩倍。整個下遊所有的基礎設施全部被毀,洪水從我國衝到了印度,影響近千公裡。

雅魯藏布江此次滑坡規模沒有易貢滑坡那麼驚人,坡體大概寬150米,長300米,高度120米。但因為這一帶是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山谷地形對於堰塞湖的洪水有峽谷收束作用,這會加劇河谷內的洪水,當然,最嚴重的還是下遊——過了墨脫後,很快就將進入到印度境內,從世界屋脊的高山變成平原,雖然河道拓寬了,但對於這種洪水而言,堤壩形同虛設,會產生極其嚴重的威脅。

對於我國來說,這一帶最危險的當屬林芝地區,尤其是墨脫一線,但這一帶人口密度小,轉移安置群眾難度不算特別大。但對於印度來說,這就是高懸於印度頭頂上的一盆冷水——尤其是河流下遊的印度平原地區人口稠密,洪水突然衝下來並且泛濫後果非常危險。這盆冷水什麼時候迎頭倒下,還難以預料。

目前西藏林芝地區已高度重視,正在迅速組織危險地域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相關焦點

  • 雅魯藏布江是恆河的支流嗎?
    無論按世界標準,還是按亞洲標準,恆河的長度都顯得短了些,不過恆河在印度的地位卻是非常崇高的。恆河流域面積約105萬平方公裡,其中95萬平方公裡位於印度境內,約佔印度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這片土地以衝積土和熱帶黑土為主,不僅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印度斯坦地區的中心,人口非常稠密。所以印度人對恆河有著很深的感情,並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宗教上的崇拜。
  • 能覆蓋1.5個印度地區?印媒:中國以天氣控制系統威脅印度
    近日,我國發布了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關於擴大氣候變化系統的計劃,具體內容說的是,到2025年,形成一個完善可靠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降雨、降雪的作業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裡以上
  • 印度部長稱未發現中國分流雅魯藏布江
    環球網記者郭文靜報導,日前,有印度地方官員表示,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的中下遊的流量驟減,立即引發印度輿論猜測造成這一變化與中國有關。但印度水資源部長帕萬·庫馬爾·班薩爾(Pawan Kumar Bansal)5月21日在印度聯邦上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未收到有關中國分流雅魯藏布江的正式報告,並稱印度一直對此保持著長期觀察和警惕。
  • 發源於中國,流入印度的三條河流
    南亞地區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多個國家,其中印度面積最大,海拔較低,因此有三條發源於我國的河流,流入了印度。第一條,雅魯藏布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傑馬央宗冰川,源流稱傑馬央宗曲,過桑木張後稱馬泉河,過薩嘎始稱雅魯藏布江。
  • 四川甘孜丹巴爆發泥石流形成堰塞湖,2人失聯
    截至17日9時,當地已累計疏散5000餘戶2萬餘人,已成功救援14人,2人失聯。丹巴縣防辦上報,險情發生後,壅塞體以上形成100萬立方米堰塞湖,回水區域近1公裡長。至17日4時,壅塞體已經部分過流(河道部分恢復下洩能力)。 小金川河為大渡河左岸一級支流,此前的監測顯示,小金川河流量500立方米/秒。
  • 雅魯藏布江有多猛?
    圖/圖蟲創意 在兩大山脈的雪峰之間,數條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細流交織出一張疏散的水網;水流逐漸聚攏在一起,形成了一條河流,這便是「岡仁波齊四大聖河」之一的馬泉河(雅魯藏布江上遊段的名字)。這裡河谷寬闊,水清且淺,靜靜流淌,甚至翻不出一點小浪花,完全沒有下遊的兇猛模樣。
  • 丹巴縣發生泥石流形成堰塞湖,1人失聯
    6月17日,記者從甘孜州政府新聞辦獲悉,6月17日凌晨3點20分許,丹巴縣半扇門鎮梅龍溝發生泥石流,阻斷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造成G350爛水灣段道路中斷
  • 十年之變3 堰塞湖之變:一抹羌紅跨兩岸 堰塞湖內玫瑰香
    5·12特大地震,共形成35處較大的堰塞湖。其中,位於北川老縣城上遊的唐家山堰塞湖庫容最大、危險最高。對於北川人、洩流搶險隊員、安全評估專家級代表、水利工程人員來說,唐家山堰塞湖這6個字將永久銘記。唐家山如今的變化如何?
  • 中國連修8座水壩引起印度不安,事實的真相是這樣的
    印度作為上遊國家,有權對西部三河進行諸如灌溉、發電等用途的開發與使用,但不得對影響巴方正常用水。但這事可還沒完,2016年雙方水爭端再起,但那時的巴基斯坦已不再勢單力薄,用印度的話說,巴基斯坦的好大哥來幫它「出頭」了,那就是中國。
  • 「羌紅」飄過「5·12」最大堰塞湖 唐家山特大橋獻禮十九大
    10餘分鐘後,單肋和主拱融為一體,大橋主拱正式合龍,宛如一條美麗的羌紅,飄飛在碧水小心潺潺的唐家山堰塞湖上。唐家山堰塞湖,是「5·12」特大地震時形成的災區最大堰塞湖,曾被稱為懸在綿陽市頭頂的一把「利劍」。9年多之後,堰塞湖經過治理,排除了安全隱患,成為北川任禹路(北川曲山鎮任家坪村至禹裡鎮)上一道風景。
  • 到訪中國的印度人評價:中國城市比印度發達,但有一點比不上印度
    不過曾有位到訪中國的印度人評價:中國城市的環境雖然要比他們國家好很多,廁所也乾淨,但有一個行業比不上印度,那就是製藥產業。  印度的人口有13億,但其中有近3億人處於非常貧困的狀態。由於社會存在嚴格的種姓制度,國家財富集中於極少數人的手中,所以很多印度人只能住在腌臢不堪的貧民窟裡。  這樣的經濟環境直接導致了其國民素質低下,在一些貧困地區,女性晚上八點後一般就待在家裡不再出門,否則很容易遭受侵害。
  • 印度大媽童心未泯,邊做菜邊過家家,你知道印度人怎麼吃螃蟹嗎?
    世界上有發展好的國家,也就有發展的不好的國家,比如印度這個國家發展就非常的慢。雖然人口可以跟中國比擬,但是其他方面是完全不能比的。雖然如此,印度人感覺起來還是蠻幸福的,可能這就是窮國有窮國的幸福方式。今天小吳要說的,那就是印度農村是怎麼做螃蟹吃的。可以看到一位大媽直接抓來了一盆的螃蟹,然後清洗乾淨,不得不說這水龍頭也是非常古老了。
  • 卡齊蘭加老虎保護區,是雅魯藏布江的孩子,是生物多樣性的天堂
    初衷只是對雅魯藏布江的好奇,眾所周知印度對我國屢次侵犯騷擾,我們呢,就在國境內雅魯藏布江的上遊規劃了幾個大型水利工程,發電量可達長江三峽的4倍以上,這下三哥就炸毛了!雅魯藏布江是印度東北部幾個邦的生命線,也是很多著名國家公園的「親爸爸」,這事兒呢讓我一小破民認真看起了地圖。
  • 印度人用樹枝刷牙,還有專門刮舌苔的工具,遊客在印度找不到廁所
    印度人用樹枝刷牙,還有專門刮舌苔的工具,遊客在印度找不到廁所印度人的潔淨方式印度人對水有一種聖潔的感情,他們發誓時,往往愛說「以於捧著恆河水為證」。這已形成了印度人的一種習慣。很早的時候,印度人就有刷牙的習慣。古代文獻記載,印度人用一種叫「尼姆樹」的樹枝作牙刷來刷牙。這種樹枝味苦,具有殺菌、消毒作用,並能在口中起泡沫。現在在印度鄉村採用這種方式刷牙極其普遍。印度教徒有刮舌苔的習慣,一般人家中必有專門刮舌苔的工具,用金屬製成的,每天早上用這種工具大刮特刮舌苔,他們認為舌苔是不乾淨的。
  • 印度是中國的好鄰居還是壞鄰居? 聽印度人吐槽
    《環球時報》記者赴印前,對印度做了不少功課,也知道在網絡上有許多關於印度的「神話」,最讓記者感興趣的是印度的全民免費醫療——病患無論貧富均能得到治療,且由政府埋單。來到印度後發現,這的確是真的,免費醫療早已寫入印度憲法。但更大的現實是,多數印度人生病時首先想到的並非政府出資的公立醫院。
  • 印度乾旱,嚴重缺水,為何不用海水淡化?印度人:我們都是直接喝
    不過印度人對於這些問題似乎並不在意,除了這些問題外,印度還面臨著嚴重的乾旱問題,他們也是接近熱帶,地緣的問題,導致印度國內很多地方都面臨著用水的問題。這些年印度的經濟條件也沒有那麼好,國內的貧富差距相當大,乾旱問題就顯得更加嚴重,在很多印度的村莊城市裡面,水資源都是非常珍貴的,甚至有很多地方,都沒有辦法讓每個人都用上水,更多就是大家集中起來一起用水。
  • 中國首型幹預天氣無人機首飛,印度擔憂:中國會用氣象武器對我們
    為何印度又稱這是為了對付他們的「利器」?據悉,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甘霖-Ⅰ展示了大氣探測、防除冰、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所有性能穩定。而甘霖-Ⅰ是在翼龍-2無人機的基礎上改制的,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進行人工幹預天氣作業,這種操作在世界上也是首創。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採集大氣數據、遠距離氣象探測、增雨催化劑播撒,還能進行防除冰、複雜氣象環境下作業的能力。
  •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航天不如印度?美國專家:反駁你使我很痛苦!
    我們國家已經從一開始的科技弱國,成長為現在的科技強國,基本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發展的,能夠達到現在這個地步已是一個非常傲人的成績了,而且現在中國國內的科研人才也是越來越多,各項科技均衡地發展,將中國的科技水平不斷推進。
  • 中國首型幹預天氣無人機首飛,印度擔憂:中國會用氣象武器對付我們
    為何印度又稱這是為了對付他們的「利器」? 據悉,在整個飛行過程中,甘霖-Ⅰ展示了大氣探測、防除冰、催化劑播撒等功能,所有性能穩定。而甘霖-Ⅰ是在翼龍-2無人機的基礎上改制的,是我國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進行人工幹預天氣作業,這種操作在世界上也是首創。
  • 印度「國寶」鑽石「光之山」,為何戴在英國女王的頭上?
    這事兒必須先從鑽石的發明說起。據史料記載,人類最早發現鑽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古印度生長著一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正好0.2克。由於鑽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印度人就使用這種叫「克拉」的樹籽作為鑽石的重量單位。在古印度的傳說中,是亞歷山大大帝率先發現了出產鑽石的山谷。後來,印度人在一座叫克拉的礦山裡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鑽石原石,重達800克拉。最初,印度的工匠將它磨成玫瑰型,重191克拉(186.5舊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