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除夕春節起源:古人祭祀「貓神」求保佑

2020-12-05 環球網

2015年2月18日晚,正值中國羊年春節的除夕夜,湖南鳳凰古城迎春燈會起亮,極具特色的各式花燈爭奇鬥豔。五光十色的「夜鳳凰」璀璨迷人,遊客陶醉其中。 楊華峰 攝

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上官雲)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除夕佳節,也是人們闔家團聚,其樂融融吃年夜飯的日子。近日,學者、民俗研究專家段寶林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除夕、春節的來源與上古臘祭習俗有關,「除夕夜還要祭祖、吃團圓飯,喝守歲酒,表現這種團圓、感恩的思想」。

起源:與上古臘祭習俗有關

除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的晚上,因常在農曆臘月三十,故一般又稱該日為年三十。由於曆法原因,除夕有時也在臘月二十九。

「說到除夕春節的起源問題,這與上古時期的"臘祭"有關,在《禮記》中有所記載。」段寶林介紹,顧名思義,所謂「臘祭」,舉行時間在年終臘月,早在堯舜時代便已出現,「人們要祭祀百神,感謝它們的保佑,並祈求來年仍能風調雨順」。

段寶林提到的「百神」包含各式各樣的神:天神、農神……甚至還有「貓神」與「老虎神」。他笑著說,這是因為,過去人們認為老鼠吃糧食,貓能捕鼠,而老虎能吃掉破壞莊稼的野豬,「這才最終讓人們獲得了豐收」。

「祭祀百神是非常熱鬧的,要唱歌跳舞。有一首當時的唱辭保留了下來,叫做《伊耆氏臘辭》,大概有四句話,內容就是希望昆蟲不要危害農作物等等。」段寶林告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除夕與春節的內涵不斷豐富,至少已經有了三四千年歷史。

2015年2月18日晚,正值中國羊年春節的除夕夜,湖南鳳凰古城迎春燈會起亮,極具特色的各式花燈爭奇鬥豔。五光十色的「夜鳳凰」璀璨迷人,遊客陶醉其中。 楊華峰 攝

習俗:除夕祭祖、吃餃子 年夜飯各地不同

如段寶林所說,在豐富多樣的除夕年俗中,「吃年夜飯」算得上過年期間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他表示,人們會在除夕這一天吃餃子,「相關記錄在唐宋之後就有了;此外,全家人還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喝守歲酒,表示團聚、感恩的思想」。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年夜飯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其中,北京的年夜飯較具特色。

「當一家人共享年夜飯時,一定少不了那幾道家庭特色菜。米粉肉、豆醬、芥末堆、拌梨絲等,更是北京人年夜飯的必選項目。」對此,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認為,正是這種家庭菜手藝,成了凝聚一家人的無形紐帶。

除了吃年夜飯,我國民間在除夕還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甚至要一直吃到深夜。段寶林表示,除此之外,人們還會在除夕這一天祭祖,「這也有表示感恩的意思」。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毛採。
  • 龍江非遺——薩滿祭祀年味濃
    薩滿祭祀,作為我們中國最古老之一的一種祭祀方式,具有非常濃鬱的民族特色,也是一種特別珍貴的信仰民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 薩滿文化起源於滿族,薩滿祭祀分火祭,學祭,等多種祭祀形式。
  • 古人也叫「春節」嗎?過年在古代另有稱呼,其起源也多種多樣
    ,我國古代也不例外,而在自然崇拜現象十分嚴重的時期,祭祀活動與制定天文曆法體系是我國先祖十分重要的工作,春節也就由此誕生出萌芽。 古人對自然十分崇拜 古人以農業為根本,因此表示時光流轉與氣候變化的天文曆法知識便成為古人十分看重的一件事情
  • 「除夕」、「春節」原來是這樣由來的
    除夕中國農曆的除夕就是一年後最後一天的夜晚,「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即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癆之鬼」。這就是除夕的由來,它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是西晉處的《風土記》等書。在我國民間,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等。
  • 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的來歷簡短20字30字50字150字左右
    除夕馬上就到了,作為一年最後一天,人們在這一天會有許多傳統習俗會做,大家都知道除夕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但是為什麼會有除夕這個節日呢?除夕的來歷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除夕由來起源的簡單介紹。除夕的由來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春節又被稱為新年,它是由上古「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的一種風俗節日。從古代文明角度來講,春節的起源其實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一種蘊含著古老文明與文化的節日。
  • 大話過年丨從中國新年看春節的文化起源和內涵
    2020年的春節已經邁著轟隆隆的腳步到來,外面到處購物的場所人頭攢動,喧囂異常,家裡也是除塵換新,一派忙亂的景象,大家都被這繁忙與熱情感染,也許很少思考我們為什麼會對春節會抱有如此的熱情,以及春節背後的起源的文化內涵。
  • 民間的祭祀食俗!祭祀天地日月需要什麼供品?其實心誠即可
    祖宗雖遠,祭祀不得不誠」。古人對祭祀活動是十分重視的,與讀書傳承文明同等重視。古時,人們無法認識風、雪、雷、閃電、地震、蟲災、日蝕、月蝕等自然現象,難揭其奧秘,攝於其威,於是只能跪地祭拜。祭祀活動說到底是人們表達對先人或神靈的一種懷念與感恩之情,《禮記·祭法》有「有天下者,祭百神」的記載,足見古代人祭典活動之多和重要程度。
  • 「春節」的由來跟起源時間
    至於「旦」的解釋,古人在《說文解字》裡面對「旦」作了詳細的說明,「旦」者:「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所以古人將新年的第一個早晨,正月的第一個早晨,稱之為「元旦」或「正旦」「春節」代替「元旦」成為新年的第一天並不古老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採用西方曆法,將「西曆」「元旦」的名稱定為西曆每年一月一日,將中國農曆正月定為「正月」但一般來說,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府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使用世界通用的公曆
  • 我們究竟為啥要過春節?兩種起源,你會更相信哪一種?
    春節這個詞最早來源於三千多年前的東漢時期,人們將其定義為寒冬和暖春的分界點,喻為新的一年的開始。而關於春節這個堪稱是中國第一重要節日的起源,至今主要分為兩種觀點,我個人是比較偏信第二種觀點的。第一種觀點:春節與「年」的傳說有關。
  •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傳統習俗又有哪些呢?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 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春節要怎麼放假
    2021年春節是2月12號,農曆時間是正月初一,星期五。 2020年除夕時間是2月11日,大年三十,星期四。 2021年   原標題: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春節要怎麼放假     馬上要到年末了,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2021年春節在什麼時候?春節要怎麼放假?
  • 春節起源於何時?它原來的名字叫「元日」?
    春節,指農曆除夕和正月初一。但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往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的祭灶開始算起,-直到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第大節, 具體起源於何時呢?
  • 我的起源斑馬樂園春節活動匯總 你準備好了嗎
    最近玩我的起源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斑馬樂園春節活動應該怎麼玩?針對這個問題,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帶來了這篇文章,如果你也想要了解的話,那麼就跟著小編我一起來看看吧。《我的起源》藏寶地怕卡神石在哪裡:http://news.candou.com/898621.shtml我的起源斑馬樂園春節活動怎麼玩活動時間:1月23日
  • 鼠年說春節,春節起源小考
    由於這一夜吉兇未卜,因此年夜飯置辦得很豐盛,用餐前要先祭祀祖先,祈求上天保佑全家平安地度過年關。吃完晚飯,一家人也不敢熄燈睡覺,而要圍坐在一起說話壯膽。天亮之後,人們才陸陸續續打開家門燃放爆竹,互相慶賀沒有被「年」吃掉。實際上,「年」的產生與農耕生活十分密切,剛開始時是指莊稼的一個生長周期。中國古代曆法很早就把這樣一個時間周期定為三百六十天。
  • 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怎麼來的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面對即將來臨的春節,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事宜,尤其是外出工作、學習的人們也陸續回到了家裡。春節裡除夕這一天是人們格外重視的一天,那麼,除夕是怎麼來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 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除夕吃年夜飯的寓意及講究禁忌
    北方很多家庭除夕這邊是吃餃子的,那麼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除夕要吃餃子呢?除夕吃年夜飯有什麼講究嗎?小編整理了除夕吃年夜飯的講究及禁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除夕的寓意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農曆年三十,也稱「除夕」。按照習俗,除了菜餚外,南方要吃年糕,北方要吃餃子。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2017-01-28 00:18:1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貪官緣何求神佛保佑
    做了壞事又怕受到懲罰,張改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神佛對她的保佑上。據調查組查明,她到商州工作不久就大搞封建迷信活動,整日痴迷於燒香拜佛、佔卜問卦,以求得神佛保佑自己健康平安、官運亨通。為了打動神佛,以求得保佑,張改萍還以開發佛教旅遊為名,專門請外地寺廟的僧侶來到商州區。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掩護內心的恐慌,她還親自組織並參加「開光」、「灌頂」、「天供」等活動。
  • 《清嘉錄》告訴你兩百年前如何過春節
    幸好,中國的古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從一本名叫《清嘉錄》的清代筆記裡,今天的人們依舊可以想像出兩百年前中國人過年的熱鬧景象。雖說嚴格意義上的春節要從大年初一開始,但每一年的歲月輪迴從作為「月窮歲盡之日」的除夕就開始了。所謂「除夕」自然是春節前一天,俗稱「大年夜」。有「大」自然有「小」。根據《清嘉錄》的記載,蘇州人將除夕的前一天「謂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只不過這個說法流傳不廣,地處蘇州市區稍微往南的吳江,就是「以臘月二十四夜為小除夕」,與當時浙江杭州的風俗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