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樹下木明爺講朝鮮戰場故事

2020-11-25 中華民間文藝

村邊長著一棵老槐樹,碩大的樹冠枝繁葉茂,像巨傘穩穩地撐在那裡,經受寒暑和風雨的洗禮。村裡老人講,他們小時候,百歲樹齡的老槐樹枝兒已有臉盆粗了,是村裡的「脈樹」了。村人迷信,孩子病了就認老槐樹做幹爺爺,再給孩子取些帶「槐」字的名字,女孩叫槐花、槐玲,男孩叫槐林、山槐等。孩子一天天長大身體好起來,女孩子出落得亭亭玉立,漂亮標緻;男孩子一個個虎背熊腰,健壯如牛,人們對老槐樹肅然起敬。逢年過節,老太太們在老槐樹下燃香醮表,磕頭作揖,念念有詞,祈禱一番。我愛老槐樹,她的身邊灑滿了我少年時的喜怒哀樂和我的夢我的歌,還有抖落的多少動人的傳說。

初夏,槐花盛開,花香四溢。蜜蜂嗡嗡叫著匆匆採蜜,鳥兒們聚集在樹上忙碌地做窩、孵卵。樹下是孩子們的樂園,下午放學,大家不約而同地奔向樹蔭下做遊戲,或交流當天聽來的故事。蜂聲、鳥聲和孩子的歡笑聲匯成了歡快的交響樂。

盛夏,老槐樹下自然成了人們納涼閒聊的好地方。女人們竊竊私語,是些兒女情長的私話;男人們或躺在那裡閉目養神,或成對兒下棋納方;孩子們像蝴蝶一樣飛來竄去更熱鬧了。記得我們稍大些的孩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聽木明爺爺講故事了。木明爺爺年輕時家裡窮,1947年的冬天,他去城裡給父親買藥,半路被幾個國民黨兵拉去當了兵。春節前第一次打仗,成了解放軍的俘虜。他覺得解放軍對人好,就留下當了解放軍戰士。

1951年,部隊開赴朝鮮戰場,在一次激戰中,木明爺失去了左腿,就復員回家。國家每月給些生活費,弟弟一家照顧木明爺的起居。起初,木明爺拄著雙拐,後來國家給他裝了假肢,能走路了,要給生產隊餵牛,就當上了牛倌。每到閒暇,木明爺拖著咯吱咯吱作響的假肢來到老槐樹下,笑哈哈地和人打了招呼,坐下來給我們講戰鬥故事。我們幼小的心靈裡,非常讚賞他當了解放軍,佩服他英勇負傷,打心裡把他敬為英雄。只是木明爺從不提負傷的事,我們怎麼問他都不說,總有些遺憾。

一天,我們幾個夥伴在老槐樹下寫作業,木明爺一瘸一拐地走來,那特殊的咯吱聲伴著笑聲:「喲,都忙著吶!」一個同伴噘著嘴賭氣似的說:「不講你負傷的事,我們就不理你了。」「噢,那我今天可要講了。」一聽木明爺這句話,我們撂下作業,齊唰唰地圍過去。木明爺卻顯得非常嚴肅,輕輕搖了搖頭說:「那是1952年春天,我們打了一天一夜的仗,到第二天早晨,陣地上剩下了5個戰友。撫摸戰友的屍體,5個人流著淚,誰也哭不出聲來。這時,一大批美國兵湧上來,我們來不及開槍,只聽戰友喊了聲『我們都完蛋吧』。我抱著一個美國兵順著身後的山崖滾了下去,腦袋嗡嗡響了幾聲,眼前一片紅亮,接著漆黑一片,什麼感覺都消失了。不知過了多久醒來了,渾身動彈不了,努力回想發生的一切,什麼都想不起來,慢慢轉了一下頭,發現緊挨著我躺著一個美國兵,似乎還沒有醒來。我想喊,嗓子象冒煙一樣喊不出一點聲音。過了一會兒,美國兵也醒了,我也清醒了許多。

美國兵看著我吃力地笑了一下,艱難地朝我豎了一下大拇指,我憤怒地盯了他一眼,轉過頭不理他。心裡那個恨啊,真想撲上去掐死他,可是身子怎麼也動不了。突然聽美國兵悉悉嗦嗦有些動靜,看著美國兵手裡捏著幾顆水果糖費力地遞給我,不知什麼原因,我竟伸手接住了。「你怎麼能要美國佬的東西呢?」我聽了顯得很氣憤。木明爺停住話頭,臉上掛著兩行淚花。「後來呢?」幾個夥伴急著問。「後來,我被送進了戰地醫院。」木明爺擦了把淚水繼續說:「我的左腿摔斷的時間太長,只好鋸掉了,總算保住了這條命。」木明爺顯得很沉重。「你把糖吃了嗎?」「唉,腿斷了,走不了路,打不了仗,我成天哭。有位女護士對我很好,一有空就來勸我,安慰我。慢慢地,我心裡平靜了,想通了。

有一天,我拿出那幾顆水果糖,給了那位護士,她高興地接住了,一看上面的字,立即警覺地問我糖是哪來的,我說是和我一起滾下崖的美國兵給的,護士氣憤地把糖扔進了垃圾桶,罵了我一聲『混蛋』。我感到非常委屈,想辯解,不知怎麼說,坐在床上哭了起來。這時,進來兩位首長,聽了我的事,一位首長摸了摸我的頭,和藹認真地說:『小同志,你沒有錯。戰爭是殘酷的,人性是偉大的。』我也不懂得什麼意思,但這兩句話我至今記著。」結果知道了,我們幾個夥伴嘀咕了一陣,誰也不懂首長那句話的意思,都覺得女護士做得對。從此,我們再也不纏木明爺講故事了。

後來我上了大學,慢慢也懂世事了。一次,無意間讀了蘇聯作家的短篇小說《第四十一個》,蘇聯女紅軍戰士在押解德國兵回駐地途中,突遇風浪,船毀人亡,只剩下女紅軍戰士和德軍少尉。倆人漂流在一個荒島上,為了生存,共同努力,並產生了戀情。後來他們得救了,德國少尉趁機逃脫,女紅軍戰士憤怒舉槍,德軍少尉終於成了死於她槍口下的第四十一個入侵者。故事曲折動人,使我對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突然覺得木明爺是多麼有情有義的人,還有那位給他糖果的美國兵,在生命攸關的時刻,豎起大拇指誇讚自己的敵人,這實際是對生命的禮讚。我為當年對水明爺忿忿不平地質問而羞愧。「戰爭是殘酷的,人性是偉大的。」那位部隊首長的話,我現在總算理解了。

今年春天回到家鄉,鄉親們說木明爺去年冬天去世了。彌留時,木明爺看著滿屋子的人,清楚地說:「我抱著跳崖的美國人在等我。」這也許是木明爺惦記了一生的人和事。可以想像,在抱敵人跳崖的那一瞬間,木明爺心裡充滿著仇恨;美國兵由衷地向他豎起大拇指,給他糖果後,木明爺思想肯定有了變化。

一陣花香撲鼻而來,循風信步,不覺來到老槐樹下。發現樹幹更粗壯了,綠色的嫩芽晶瑩剔透。古樹依舊,兒時的嬉鬧歡樂仿佛昨日,只是再沒有木明爺講故事了。凝望著曾經朝夕相處的老槐樹,忘不了用槐花和白雲編織的思念,眼睛有些溼潤了。

作者簡介:楊文軍,畢業於漢中師範學院中文系,曾任高中語文教師,後調入人民銀行工作。喜歡閱讀和寫作,有多篇專業文章在省級內刊上發表。散文曾發表於《西部金融》及《南方周末》。本文來自《洋縣作家協會》公眾號。

審核:故園之雪 編輯:李 東

相關焦點

  • 屋前的老槐樹與勃勃生機的新槐花
    小時候老家的院落旁,總有幾棵老槐樹,俗語有云「門前種棵槐,財運自然來。」夏天人們喜歡在鬱鬱蔥蔥的老槐樹下納涼,傍晚手裡拿著老蒲扇,吹著習習晚風,三五位老者坐在老槐樹下儻儻而談,一群孩子們在樹旁玩耍,歸來的農人們借著夕陽的餘暉在樹下吃晚飯。
  • 一次性發射16枚炮彈,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感嘆:有它直掀敵人老巢
    韓戰爆發以後,朝鮮在美國以及韓國軍隊的進攻下眼看快戰敗了,於是向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發起求救訊號,加上那時候美國再三騷擾我國東北地區,我國在經過考慮以後也是選擇了參戰。另一方面蘇聯也表示會為我國提供武器資源上的援助,在這些武器中,喀秋莎火箭炮是表現最突出的大火力武器之一。
  • 朝鮮戰場上,宋時輪將軍改變作戰計劃,收縮兵力,全殲北極熊兵團
    隨著朝鮮半島的局勢逐漸惡化,我國的志願軍在彭老總的帶領下,入朝參戰,起初美國認為新中國剛剛成立,沒有這個氣魄和能力來參與到韓戰中,直到被重創的時候,才知道中國志願軍已經來到朝鮮戰場。面對美軍的大規模反撲,彭老總意識到此時的志願軍兵力存在嚴重的不足,於是緊急從國內調來第九兵團前來支援,而第九兵團的司令員正是我們熟悉的宋時輪將軍,接到命令後第九兵團迅速北上入朝,但是由於準備得不充分,導致戰士們沒有攜帶足夠的禦寒衣物,即將趕赴朝鮮戰場,當時的東北軍區副司令趕忙抽調冬裝,給第九兵團的戰士們帶上,雖然有限,但是總比沒有強。
  • 韓戰戰場原址內,韓國發現更多志願軍遺骸,青山忠骨願英雄早日...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韓聯社10月29日報導,今年以來,韓國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內,陸續發現數百枚遺骸,這些遺骸是在韓戰中陣亡的士兵,同時發現的還有數千枚包括中國志願軍和美軍部隊使用的遺物。韓國軍方在今年4月20日在朝韓邊界的箭頭嶺上恢復了排雷和挖掘行動,該項行動從2019年啟動,但在去年冬季曾中斷了數月。
  • 芭芭拉·德米克 記錄朝鮮的死與生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芭芭拉說,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個關於朝鮮的故事,後來寫書時,她決定用美蘭和她前男友(在書裡,他被稱為俊相)的愛情故事來串聯全書。「因為我不只想寫朝鮮的死,還想寫它的生。我想告訴讀者,朝鮮人不是你刻板印象裡的閱兵式上的機器人,而是一個個真實的人,他們也會笑,也會哭,所以當然也會彼此相愛。」
  • 九旬抗美援朝汽車兵憶戰場:那是出生入死的「飛馳人生」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21日電 題:九旬抗美援朝汽車兵憶戰場:那是出生入死的「飛馳人生」中新網記者 張瑋「對我來說,那是一段出生入死的『飛馳人生』。」21日,「90後」抗美援朝志願軍趙文路向記者提起在朝鮮戰場的6年如是說。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曉蕾姐姐講歷史故事
    每周一三五,來聽一段故事,了解一段中國歷史吧。 聽曉蕾姐姐給你講故事吧: 點擊播放聲音 往期故事,請見文末 他下令,將河流上遊的堤壩挖開,洪水一下子湧到了戰場。水深一丈多高,交戰雙方的士兵全部被淹沒,死傷無數。劉黑闥全軍覆滅,只剩下幾百騎向北逃入突厥。 於是,唐朝平定了中原,基本完成了統一。 可是,北方強大的突厥,不甘心就這樣讓唐朝統一了。突厥收留了劉黑闥,並不斷出兵入侵唐朝。
  • 韓戰中,韓軍隊眼裡的中國志願軍:天兵天將
    戰爭初期,朝鮮軍隊佔據上風,一度進軍到韓國的漢城,這時美國與其他國家組建了「聯合國軍」開始幫助韓國,並且不斷騷擾我國邊境,為此我國決定派兵支援朝鮮,保衛領土,打擊美國霸權主義,抗美援朝戰爭就此開始。整個韓戰分為五個階段,讓李奇微表示中國人民志願軍是韓國人眼中「天兵天將」的橫城反擊戰就發生在第四階段中。
  • 韓國與朝鮮間的痛,被韓國人拍成了經典電影
    曾經,朝鮮半島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韓戰後,為了便於當時參加韓戰停戰協議的中國軍隊代表找尋,臨時用木板在當地搭起了一個酒館兼小雜貨鋪,並懸掛了用漢字書寫的「板門店」進行標識。從此,這個小村莊就被命名為板門店。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板門店的揚名,就在於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在這裡籤字。
  • 範弗利特:志願軍的老對手,獨子戰死朝鮮,本人更被志願軍打離職
    李奇微在沃克出車禍之後,火線上任,成為了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隨後麥克阿瑟離職,他成為了"聯合國軍"總司令,在他的帶領下,"聯合國軍"扭轉了在朝鮮戰場上的頹勢,給志願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而範弗利特則是在李奇微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之後,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的將領,他上任時期,正好趕上第五次戰役,他在戰役期間,動用數額巨大的彈藥量,大膽穿插,給志願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 韓戰老兵:齊射後,敵陣地基本沒活物
    而喀秋莎火箭炮除了在二戰戰場留下豐功偉績的一頁外,在朝鮮戰場上也是大顯神威。朝鮮半島戰爭中,我軍的軍事裝備和敵方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尤其是美國,其強大的制海權、制空權都讓我軍在戰鬥過程中吃了不少的虧,哪怕是陸軍,美軍也有著裝甲車、坦克、重炮等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我軍在對比下弱點就非常明顯,那便是火力不足。
  • 「灰鷹」---朝鮮半島捕食者
    在朝鮮半島,有一款攻擊型無人機備受矚目,甚至遠在中國東海島嶼地區的中國臺灣省早在10年前也對其垂涎欲滴。回歸正題,為什麼我們說MQ-1C「灰鷹」是朝鮮半島的捕食者呢,因為MQ-1C「灰鷹」原本發展自MQ-1「捕食者」,是原型機的放大+增程版本,屬於世界一流的戰術攻擊無人機,是美國陸軍最為偏愛的戰術無人機就是該型。
  • 朝鮮大閱兵有多少門道你沒看出來?
    【觀察者網綜合】世界各國關注的朝鮮閱兵結束後,各大新聞社發布的高清照片陸續出現。通過這些清晰照片,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席亞洲與讀者共同細品這次朝鮮閱兵式細節。,很可能朝鮮已有樣彈,根據樣彈製作了這個模型用來展示與中國的東風-31相比,朝鮮的「山寨版」飛彈長度更長,但直徑更小,表明朝鮮仍未掌握大直徑固體燃料發動機技術,只能用直徑較小的殼體朝鮮使用的卡車拖頭比東-31的拖頭小一些,表明飛彈本身也比東-31小一圈,因此其射程可能也要打折扣,可能在5000-7000公裡,有可能威脅到夏威夷和阿拉斯加。
  • 韓國英文叫南朝鮮,朝鮮叫北朝鮮,中文為什麼卻叫韓國、朝鮮?
    英語中,韓國的英文名叫做south Korea(南朝鮮),朝鮮的英文名叫做north Korea(北朝鮮)。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為啥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韓國和朝鮮呢?194年建立,稱為衛滿朝鮮。後西漢武帝時期,漢軍徵服衛滿朝鮮,設立郡縣,此時的朝鮮是歸屬漢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公元4世紀,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央政府對朝鮮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高句麗率先在鴨綠江江畔崛起。隨後高句麗向北方發展,控制了現吉林省南部地區。後在洛東江畔崛起了新羅,在朝鮮半島崛起了百濟,與之前的高句麗並存,稱為朝鮮的「三國」。
  • 託爾金:我想對世界,講一個故事
    小時候,我要用很長時間,才能睡著…那年頭,工作累,收入低,家務多,筋疲力盡的父母,沒時間坐在床頭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夜深人靜,我望著天花板的光影斑駁,那是我的睡前故事:影子有時候會變成妖魔鬼怪,有時候會化作刀槍劍戟,有時候又是千裡走單騎的關雲長…對於想像力過剩的孩子來說,萬事萬物,都是故事。1893年,南非,布隆泉。
  • 啃野果吃老鼠,獨自在朝鮮山區流浪36天後,美軍少將師長成了俘虜
    1950年8月25日,朝鮮大田,美軍「榻榻米師」少將師長威廉.費舍.迪安成為戰俘!他也是韓戰中,被中朝聯軍俘虜的美軍中軍銜最高的。駐日美軍第24步兵師自從駐紮日本以後,戰鬥力迅速下滑,韓戰爆發後,麥克阿瑟把這支曾經的英雄部隊派到了朝鮮,估計麥克阿瑟無論如何都不會料到,他的這個決定讓美軍顏面盡失!
  • 朝鮮半島的戰爭,中朝兩國的共同勝利,為何結局卻截然不同?
    而此前迅猛的北朝鮮軍隊已經一度將南朝鮮軍隊打到退縮回朝鮮半島的東南部洛東江一帶,但是由於自身物資和實力的不足,北朝鮮由於戰線的縱深拉長,進攻勢頭也略顯不足。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繞後包圍北朝鮮軍隊,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北朝鮮人民軍隊徹底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局。
  • 影評|《金剛川》同一個故事講三遍?就是這樣才好看!
    但她問,為什麼一個故事要講三遍,很多內容不都是重複的嗎?或許,這種代表了很多觀眾的感受,《金剛川》的故事太過簡單並且還重複。不過我覺得《金剛川》最有創意的地方,就在此。《金剛川》取材於真實的戰役。故事以李九霄看到的,聽到的和所經歷的為主線。在這十幾個小時中,他遭遇了敵方遠程炮彈的襲擊,在山頭看到了敵方空軍的肆虐,炮兵張譯、吳京的慘烈反擊。從地理位置上講,這是一 種俯視整個戰場的視角,使得整個畫面以宏觀大場面為主,對橋面、空中和炮兵發生的事情是遠遠看個大概。
  • 荔灣區沙面小學開學第一課 聽革命前輩講紅色故事
    荔灣區沙面小學開學第一課 聽革命前輩講紅色故事 2020-09-11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媒體:新英語課本顯現朝鮮開放跡象(圖)
    朝鮮從不吝惜對美國的批判。在朝鮮媒體上,「美帝國主義」是一個永恆的批判對象。教科書上更是如此,韓國首爾大學一名學者曾經報告說,就連朝鮮的數學教科書都不忘順帶罵一下「美國帝國主義雜種」。  但日前傳出的消息或許說明,這種情況正在局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