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構建黃渤海斑海豹海洋保護地網絡項目在盤錦啟動
近日,構建黃渤海斑海豹海洋保護地網絡項目啟動會議在斑海豹棲息重點區域盤錦召開。該項目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小額贈款計劃、聯合國項目事務署、黃海大海洋生態系二期項目辦支持啟動運行。
-
自然資源部《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
自然資源部權威發文《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落實《自然資源部關於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規範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
-
突出海洋自然保護地的整體性規劃
作者:廣西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黃中顯 《「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今後一個時期內指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性、關鍵性文件,需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現實問題為導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維護海洋生態安全,謀求海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效應。
-
碧海長灘書錦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護地管理和...
由於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進入海洋,使黃河口成為許多海洋生物與鳥類的棲息地、產卵地和索餌育幼場。2005年初秋,正在開展《東營市海岸帶綜合管理規劃》調研的張朝暉博士來到黃河口。無際的蘆葦蕩,靜謐流淌的黃河悠然地匯入大海,猶如一位慈祥的母親,默默地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生靈。
-
海洋環境保護
沿海環境保護部門按照法律規定,定期對本地海洋環境的重點汙染源及熱點問題進行聯合執法檢查,發現問題進行解決。 1986年,環渤海地區建立了由天津、山東、河北,遼寧三省一市及其17個省轄市環境保護部門共同組成的環渤海環境保護協作組,編制了「環渤海地區海洋環境保護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區域性的海洋環保協作組織。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釋義-第二章 海洋環境監督管理
我國實行海洋功能區劃的目的,一是為制定全國海洋開發戰略、政策和規劃創造條件;二是宏觀指導全國的海洋開發活動,建立良好的開發秩序,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和空間,發揮其綜合效益,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三是協調各海洋產業、沿海各地區之間在海洋開發利用活動中的關係,為加強和實施海洋綜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四是為保護海洋環境,確定海洋水質類型,維持良好的海洋生態系統提供依據;五是為實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提供客觀依據
-
地質八隊提交的《秦皇島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階段...
近日,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對河北省沿海三市提交的「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與任務研究報告及「四個在哪裡」清單等階段性成果進行了審查,地質八隊編制的階段性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階段性成果獲評為「優秀」,為沿海三市中最優。
-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開展珊瑚礁白化應急監測 保護「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礁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場所,同時也被認為是異常敏感的生態系統之一。2020年8月,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礁白化現象。珊瑚礁因何出現白化?影響究竟有多大?其後,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迅速組織監測隊伍開展了應急監測。
-
香港規劃署提4改善方針15項目旺角購物區大翻新
人民網5月24日電 為提升旺角購物區整體的吸引力及改善行人環境,香港規劃署去年2月委聘顧問進行研究後,提出一系列改善計劃。大綱涵蓋4個改善方針,整個項目橫跨登打士街至太子道西一段彌敦道,佔地58公頃。
-
中國海洋大學開建西海岸校區!校長解密新校區建設原因及規劃定位
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奠基—全景航拍 通訊員 吳濤 攝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表示,中國海洋大學作為國家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中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因海而興、因海而強。為更加便捷地支撐海洋科研教學工作的開展,學校一直希望能建一個瀕臨海濱的校園,對海的渴望與需求不言而喻。在青島市及西海岸新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經過慎重的研究論證,決定在古鎮口融合創新區建設新校區。
-
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海洋研學工作研討會在...
12月5日,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海洋研學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現場根據中國海洋學會章程,依照中國海洋學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及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等,其中當選的23家委員單位、32名委員在隨後召開的首次研討會上
-
海口如意島控制性詳細規劃出爐,有夢幻深海5D體驗、海洋水族館等...
為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要求,我局組織控規編制單位對《海南省海口市如意島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了修編。為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和市民的意見和建議,現按程序進行公示。1、公示時間:30個工作日(2019年7月2日至8月12日)。2、公示地點: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http://zzgj.haikou.gov.cn/)。
-
走進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天團」為15戶家庭 講述海洋...
保俶北路上的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二所」),很多在城西生活的人經常會路過,卻並不清楚它到底是做什麼的。這裡有一群科學家常年致力於探索海洋的奧秘,他們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到海洋環境變化、海洋汙染、颱風形成原因等科學知識。
-
從海洋委員會的成立看臺當局環境政策的演進
當極端氣候變成世界各國各地年復一年、從冬天到夏天,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解決旱災和水災的系統性危機,每年6月5日聯合國的「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以及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 Day),在今年也格外顯得有意義。
-
深圳海洋新城全新規劃沙盤首度亮相,將打造360度親水超級碼頭
包括藍色總部基地、大數據中心、海洋研究所、藍色孵化器等在內的中歐藍色產業園,和超級碼頭、海洋博物館、圖書館等設施的基本架構已現雛形。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二所城市設計總監任蓮志向南都記者介紹,海洋新城7個方面做到了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獨特之處。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此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明確了生態環境部的職責就是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價、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政問責,明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裁判員」和「運動員」,形成「一主多輔」格局,即生態環境部統一監督管理,有關職能部門、地方黨委政府、行業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將有效解決生態環境保護「九龍治水」,尤其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五龍治海」的問題。
-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揭牌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近日在廣州揭牌。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主要依託單位,協同其他優勢單位共建,著力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科技難題。
-
臺灣成立「海洋委員會」相關情況
(一)職責「海委會」職責包括海洋政策和法律制訂、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域與海岸安全、海洋文化與教育、海洋科學研究與 科技發展、海洋人才培養、國際海洋合作等。 陳陽益在中山大學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專心研究黑潮發電計劃,其主持研發的世界第一套利用黑潮潮流能的深海發電試驗系統於 2017年7 月底於屏東鵝鑾鼻海域實測成功。從其專業背景分析,其未來可能會負責組建「海洋研究院」。(四)下屬機構「海委會」次級機關包括「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和「海洋研究院」。
-
河北:定期評價海洋環境質量 加強海洋環境管理
中國海洋報訊 近日,《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出臺,提出自2013年2月1日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評價海洋環境質量,發布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和專項通報,加強對海洋災害、海洋環境汙染事故的監測、監視、預警、預報和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