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基因組序列出爐揭秘緣由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小龍蝦基因組序列出爐揭秘緣由

  一個新物種如何在短時間內崛起,基因組測序可以提供線索。英國《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報告了美洲龍紋螯蝦的基因組序列,有助於揭示這種單性繁殖的動物,如何在短短20年間就從德國寵物貿易的寵兒,變為馬達加斯加的強大入侵生物。

  美洲龍紋螯蝦在上世紀90年代首次被發現。據資料稱,幾隻生活在德國水族館的北美龍紋螯蝦獲得第三組完整的染色體時,美洲龍紋螯蝦便誕生了。而大多數有性繁殖動物只有兩組染色體,一組來自父本,一組來自母本。從那時起,龍紋螯蝦從圈養環境散布到全世界的淡水生態系統,而且似乎特別適應馬達加斯加。

  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團隊此次對11隻美洲龍紋螯蝦(一些來自野外,一些來自寵物貿易)和一些龍紋螯蝦及另一種親緣物種的個體基因組進行測序。他們證實,所有美洲龍紋螯蝦個體在遺傳學上幾乎相同,從物種出現以來只發生了幾處變異。他們還發現一組染色體比其他兩組更獨特,這意味著該物種是兩隻有遠親關係的龍紋螯蝦個體的後代。根據在馬達加斯加野外捕捉到的個體,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10年裡,美洲龍紋螯蝦的數量在當地翻了100倍,估計現在有上百萬隻個體。

  這些結果首次提供了一種十足目甲殼動物(該類群包括蟹、龍蝦、蝦)的基因組序列,以及一個新物種如何在短時間內崛起的線索。此外,研究強調了這種侵略性物種在馬達加斯加迅速傳播,給當地物種和淡水生態系統帶來的潛在危害。

(責編:張歌、曹昆)

推薦閱讀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詳細】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詳細】

相關焦點

  • Nature:最早馬的基因組序列被確定
    一個低覆蓋率的基因組序列草圖已從在加拿大育空地區一處永久凍土地點挖掘出的一件馬骨獲得,時間在距今大約560,000 至780,000年前。這是迄今所確定的最早的基因組序列。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與一匹「晚更新世」馬的基因組序列草圖、五個現代家馬品種的基因組序列草圖、一匹Przewalski馬和一頭驢的基因組序列草圖進行了對比。
  • 老廣喜歡的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記者黎旭陽攝石斑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記者黃茜 通訊員王麗霞)「老廣」喜歡吃的石斑魚,藏著怎樣的生命奧秘?昨日,中山大學和華大基因在中大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
    史上最全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問世 將為育種開闢新途徑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在一項對全球小麥生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10+基因組計劃中,
  • 《自然》雜誌發表腸道沙門氏菌兩種變體基因組序列
    本期《自然》雜誌發表了腸道沙門氏菌兩種變體的完整基因組序列。Servovar Typhi(或S. typhi)是傷寒的致病原因,serovar Typhimurium LT2 (S. typhimurium)可讓人患腸胃炎。
  • 海膽基因組序列與人類基因組有極高的相似程度
    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9日報告說,他們繪製出了海膽的基因組序列草圖。基因分析顯示,這一無脊椎動物的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程度高得出乎意料。  由美國貝勒大學醫學院領導的「海膽基因組測序項目」小組的科學家們報告說,他們的基因測序對象是一種雄性加利福尼亞紫海膽。研究顯示,這種紫海膽含有超過8.14億個鹼基對,科學家總共辨認出了它的2.33萬個基因,其中有7077個基因與人類「共享」。海膽作為一種無脊椎動物,外貌與人類相去甚遠,基因組卻與人類如此相似,令科學家們驚詫不已。
  •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2020-12-0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發布首個海洋生物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首張貝類
    新華網青島7月31日電(記者張旭東徐冰)中國科學家31日在青島宣布,他們繪製完成了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中國首次發布海洋生物的全基因組序列,也是世界上首張貝類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項目首席科學家張國範介紹說,根據繪製成功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發現牡蠣基因組由8億個鹼基對組成,大約包含2萬個基因,基因組數據支持了海洋低等生物具有高度遺傳多樣性的結論。據張國範介紹,牡蠣全基因組序列的完成對牡蠣養殖和減少牡蠣所帶來的海洋生物汙損具有重要應用價值,而且也標誌著基於短序列的高雜合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 遊隼和獵隼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
    2011年12月16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艾恩市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獵鷹節上,來自英國、中國和阿拉伯的研究人員聯合宣布遊隼和獵隼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該研究成果對遊隼和獵隼的起源、進化及其它生物學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對挽救和保護遊隼和獵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2014-09-23 12: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瀏覽量: 1201 次 我要評論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牽頭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成為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標誌著鯉科魚類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解析和遺傳選育研究全面進入基因組時代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解釋說,由於現代鳥類在早期快速形成物種,擴張的時間很短,物種間單個基因的水平上沒有演化出足夠多的序列差異,因此僅用少量的DNA序列很難提供足夠的信號確定物種間的親緣關係。另外,由於許多物種可以演化出類似的形態或行為,這為利用解剖學和行為學特徵進行物種樹構建製造了許多障礙。 為了解決現代鳥類分化時間及其之間關係的問題,研究人員決定採用全基因組DNA序列來推斷鳥類物種樹。
  • 中外學者破譯香菜基因組序列並搭建數據共享平臺—新聞—科學網
    對香菜喜好為何各不相同
  • 巨型烏賊全基因組序列公布 人們對它的了解...
    近日,由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公布了神秘巨型烏賊的全基因組序列,揭示了其解剖和進化的重要線索。該小組成員包括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MBL)的科學家Caroline Albertin。巨型烏賊很少被發現,也從未被捕獲並存活過,這意味著關於它們的生物學知識、甚至它們是如何繁殖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基因組序列可以提供關於生物的重要的信息。
  • 螞蟻基因組序列被破譯 有助探究人類衰老根源
    美國科學家8月30日表示,他們首次繪製出了兩種螞蟻的全基因組序列圖。此舉可為科學家更好地了解人類衰老以及行為表現提供幫助。
  • 史上最大生物學研究項目公布:10年內,測定150萬種真核生物基因組序列
    該項目計劃耗資47億美元,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測出所有已知的150萬種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序列,並為我們找到尚未發現的全新物種。1990年,上一項全球性基因組測序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的共同推動下,截至2003年項目結束,我們首次成功解開人類的基因密碼、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開發出人工基因組高效簡化策略
    近日,《基因組生物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戴俊彪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們開發出一種稱為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的人工基因組高效簡化策略,並以此方法刪除了第12號染色體左臂中超過一半的非必需基因,為構建第一個最小真核基因組及理解真核生命的核心組成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 這種正在瘋狂擴散的小龍蝦,到底是吃貨的福音,還是生態災難?
    2018年2月5日,英國權威期刊《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報告了大理石紋鰲蝦的基因組序列。呂克解釋,歐洲和非洲的小龍蝦對這種瘟疫真菌不具有抵抗力。一旦大理石紋鰲蝦入侵,當地原生的小龍蝦族群將遭嚴重影響。不過,在中國,目前公眾可能不必過度擔憂。一位寵物愛好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國內,這種龍蝦早就在水生寵物圈流傳,大家稱之為「龍紋」,但養者並不多。
  • 食蟹猴和中國恆河猴基因組測序完成
    近日來自中山大學、廣東華南新藥創製中心、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華南理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對兩種獼猴屬動物食蟹猴和中國恆河猴的基因組測序工作
  • 碧鳳蝶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公布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學燕副研究員帶領的昆蟲研究團隊運用三代長讀長測序技術,結合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Hi-C)技術,成功地組裝了碧鳳蝶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這是首個利用Hi-C技術完成的染色體水平的蝴蝶基因組。
  •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研究團隊發表了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了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馮少鴻說。特異基因可能與物種特異性狀的起源和演化有關科研團隊從現存鳥類的科階元中,選取一個代表性鳥類物種,共計獲得363隻鳥類的全基因組數據,覆蓋92%的科階元,其中267個物種的基因組數據為首次發布。
  • 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首次「出爐」!中外科學家共同完成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7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近日,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已發表於英國著名的《自然》雜誌。該成果是以該研究團隊獲得的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的基因組數據,最終追根溯源,獲得了距今大約1.8億年前的早期哺乳動物祖先的基因組演化信息。(圖由周暘等繪)「我們這次構建出的哺乳動物祖先序列對於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