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國兒科醫生的抗疫日記(九):每天都會發生意外事件

2021-01-09 瀟湘晨報

埃菲社自5月5日起,開始連載一位名叫科琳·菲茨派屈克的美國兒科醫生寫下的與成千上萬醫護人員奮戰在美國紐約州抗疫第一線的所見所聞,記錄了她在抗疫中的真實感受,現刊發她的第9篇日記,內容如下:

(埃菲社5月13日文章)

5月13日

每次輪班結束,我都脫下防護裝備,把工作服留在醫院清洗。一回到家,我就會馬上清潔汽車內部,洗衣服,然後洗澡。紐約州重症監護室的大多數醫護人員下班後都會走這樣一個流程。

我通常早上來到長島塞奧西特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替換夜班的同事。隨後一整天的工作就開始了。雖然一早就會接到當天的任務,但這個工作任務單從來都不是固定的。

我抵達重症監護室後第一件事就是列印患者名單,並逐個記錄呼吸機的數據,然後對每名患者的用藥、化驗結果和X光片進行評估。

我會儘快完成任務,以便及時參加會診。與會者通常包括肺科醫生、重症監護室的其他成員,還有一名隨身攜帶筆記本電腦的遠程醫療服務專業人員,以及營養師、社會工作者和藥劑師。在一般情況下,會診都應該是面對面進行的,但為了避免暴露在可能存在新冠病毒的環境內,目前我們只能遠程交流。

會診結束後,我們會根據與會專家的建議,對呼吸機進行調整,查看臨床報告,以期收到更好的療效。

這些工作計劃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重症監護室收治的都是病情危殆的患者,因此隨時都可能出現變數。患者的血氧水平可能急劇下降,呼吸機通氣管可能意外錯位,患者還可能突然出現低血壓或心率過速……每種情況都必須立即處理。

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意外事件,如果某天風平浪靜反而顯得「不正常」了。雖然這讓我疲憊不堪,但我還是挺了過來。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在武漢的奮戰的日子裡,查醫生每天用語音發回一段日記,作為對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匯報,作為給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也作為對擔心自己的家鄉朋友的統一回應。日記經仁濟醫院宣傳處整理成文後,被廣大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從援鄂第一天天到最後一天,共67篇日記。日記中她一字字一句句記錄下來在武漢親身經歷的人和事,這是她對自己這段難忘經歷的記錄。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元氏法院:一名元氏法院人的抗疫日記
    元氏法院:一名元氏法院人的抗疫日記 2021-01-15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群人和「小刺蝟」病毒的故事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看著每天不斷上升的感染人群數字,作為一名醫生的我心中充滿著焦急。當院裡通知是否自願參加援鄂醫療隊時,我第一時間把名報了上去,我想這是一名醫生,一名共產黨員在這個時刻應該做的事情。2月6日接到院裡通知正式加入了北醫三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帶著不安,帶著激動,我們這113人陣容強大的醫療隊2月7日來到了武漢。武漢真是座美麗的城市,長江與漢江交匯,縱橫的跨江大橋,雄偉的黃鶴樓。
  • 「抗疫最美職工」大黑河島公安分局:我的「抗疫」日記
    黑河城區核酸集中採樣工作中,大黑河島公安分局幹警全員出動,負責全市5個採樣點3天的現場秩序維護工作,引導群眾按秩序接受檢測、保持安全距離,防止發生擁擠踩踏等事件發生,確保居民有序接受檢測。全體幹警克服天氣寒冷、工作時間長等困難,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防線。今天,讓我走進這群「最可愛的人」,分享「抗疫最美職工」的感人故事!
  • 兒科醫生月入1w,為什麼還是沒有人去做?醫生:呵呵!
    兒科醫生月入1w,為什麼還是沒有人去做?醫生:呵呵!在醫院的各大科室,都有著非常忙碌的醫生。他們穿著一身白大褂,在醫院的走廊、病房裡行走。而在醫院,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你走進去可以看到很小朋友在打鬧,但是還有的在父母的懷裡哭泣。這些小朋友們在聚集在這裡看病,這個地方就是兒科。而兒科裡有很多的兒科醫生,他們則是這裡的主人,也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 一位兒科醫生的「靈丹妙藥」
    「懸壺濟世,大愛無疆」,是中國人對好醫生的美譽。好醫生積德行善、治病救人,他們以妙手仁心贏得世人崇敬和感戴。在北京海澱,就有這樣一位好醫生:孩子們叫她「丁媽媽」,家長們稱她 「丁大夫」。她接診過的孩子,日後但凡有個頭疼腦熱,家長十有八九都會再來找她。有人甚至發現,丁大夫出診的日子醫院門口就容易堵車。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陳曉、王子文變身「治癒系超人」
    作為一部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的影視作品,該劇同時還探討了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親子關係等社會話題。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常年處於超負荷運轉的兒科醫生其資源短缺的情況也愈加緊張。與此同時,職業題材中有關兒科醫生的劇集也處於空白狀態,《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應運而生填補了兒科醫療劇的市場空白。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記者日前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開啟全球預售。這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由該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該書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68天的難忘經歷。據了解,該書入選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書目,並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20年4月「中國好書」。
  • 方倉小姐姐手繪暖心「抗疫日記」漫畫,感動百萬網友,還被官方大V...
    方倉小姐姐手繪暖心「抗疫日記」漫畫,感動百萬網友,還被官方大V點名直播畫畫!為隊友們創作了這些「定製版防護服」▼雖然只是簡單的漫畫卻蘊含著滿滿的力量~看著他們互相加油鼓勁相信勝利一定會不遠啦▼這邊醫護人員有「漫畫師」病人中也是有位美膩的小姐姐用畫筆記錄了自己在方倉醫院治療期間的「抗疫日記
  • 一個「噴嚏」累倒一群兒科醫生 背後「兒科醫生荒」咋破
    「兒科醫生太少了。」連日來,全國多地暴發流感,各大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量均呈上升趨勢。1月15日,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不少兒科醫生放棄調休,輪班應診,依然忙不過來。超負荷工作的背後,凸顯出兒科醫生緊缺的窘境。全面二孩時代,如何破解「兒科醫生荒」,重慶正做出積極探索。
  • 這位護士的抗疫日記讀起來,讓人淚奔……
    戰疫日記 疫情洶洶,勇者逆行。轉眼間,從1月6日我市第一批支援石家莊的抗疫醫護人員出徵,到今天已經過去了整整10天。 在十天裡,這些奮戰在石家莊抗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寫下了自己的「戰疫日記」。今天,小葵花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醫護人員郭營營寫的「戰疫日記」。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今天在上海書展舉行全球首發式
    《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生撰寫,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從除夕到3月31日,查醫生日記共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也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記。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兒童急救情節太揪心,女主人設成敗筆
    等了一個月,終於是迎來了《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首播,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講述兒科醫生題材的電視劇,而從第一集來看,整體來說還算可以。其實跟大多數講述醫生題材的電視劇差不多的就是,第一集除了交代一下主要角色之外,一定要有急診患者的戲份。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第4集:醫霸的世界裡連玩遊戲也是在學習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由陳曉、王子文、賈青等人主演,講述兒科醫院中一群優秀的醫生為了拯救每一名患兒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的故事。故事選在了上海童馨醫院的普外科。忙忙碌碌的人群,行色匆匆的家屬,還有醫生辦公室裡各種努力奮鬥的身影。
  • 實拍夜晚的兒科急診室,家長疲累醫生著急,每一幕都感慨萬千
    進入到12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轉冷,即便是在祖國最南端的海南島,隨著冷空氣的侵襲,氣溫也是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醫院裡感冒的病人明顯增多了不少,朝九晚五的八小時之外,醫院裡依然是熱鬧的景象。在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裡,一些年幼的孩子們最容易就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12月4號晚上7點,攝影師選擇了海南海口市一家婦幼醫院,親身體驗了帶著孩子的家長們,以及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加班加點工作的辛苦。
  • 一位巴黎醫護人員的抗疫日記:「是我殺了他!我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隨著歐洲新冠疫情的蔓延,醫護人員們艱難的抗疫之路受到關注。26歲的義大利裔住院實習醫生蘿塞拉(化名)從3月23日開始,在巴黎一家負責接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醫院工作。本網已於3月30日登載她寫下的3篇「抗疫日記」,記錄了她在這場「戰爭」中的真實感受。
  • 兒科醫生呼籲:舞蹈中這個動作,別再輕易讓孩子做
    但兒科醫生卻呼籲:舞蹈中這個動作,別再輕易讓孩子做了。曾經有新聞曝出:一名女童,在練習舞蹈下腰這個動作時摔倒,僅僅幾個小時,原來健康活潑的孩子,全身都沒有了知覺。送到醫院後,醫生的檢查結果讓所有人都嘆息:孩子高位截癱,治癒的希望很渺茫。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首播,男女主演技在線,但劇情懸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由陳曉、王子文、賈青等主演的都市醫療劇,該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而陳曉在本劇當中飾演一個出色的兒科醫生,不管是在劇情當中專業救治的畫面,還是在日常狀態中呈現了一個非常高冷的醫生,都讓大家感受到了陳曉把人物角色非常出色的呈現,而且在很多觀眾眼中陳曉的高顏值始終沒有改變,但是在近幾年陳曉所出演的作品則是有著更多的突破和改變,並且陳曉也在近幾年中從一個偶像派的演員轉變成為了一個實力派的優秀演員。
  • 從武漢兒科醫生「紅黑榜」看好醫生的標準
    好醫生的標準  一位把病人當成機器的醫生,即便有妙手回春之力,誰又能說他是好醫生呢  最近,一個關於武漢兒科醫生「紅黑榜」的帖子在網上流傳。上萬名媽媽根據帶寶寶看病的經歷和體驗,列出了武漢各大醫院兒科的「好醫生」和「壞醫生」,吸引了數十萬網民閱讀。如今,這個帖子成為很多媽媽的「看病指南」。  那麼,一個民間版的醫生「紅黑榜」,為什麼如此受追捧?說到底,是因為真實可信。與很多官方評選的先進榜相比,這個「榜」不教條、不粉飾、不冷漠,都是用真人真事說話,因而更有親和力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