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億年前,已有恐龍長出了羽毛,或證明它們就是鳥類的祖先

2021-01-15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古脊椎動物雜誌》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該文章指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4年的時間對在遼西地區發現的反鳥化石進行研究,最終弄清楚了反鳥的骨骼結構和其消化系統。那麼反鳥是一種怎樣的古生物?研究人員在遼西地區還發現了什麼?

說到反鳥,首先要從鳥類的起源開始講起。如今學術界的主要觀點認為,現代鳥類是從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至於是哪種獸腳類恐龍演化成鳥類的祖先,目前還沒有定論。有一種觀點認為,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的小盜龍很可能是現代鳥類最早的祖先,那麼小盜龍又是一種什麼生物呢?

這種恐龍屬於獸腳類恐龍,它長出了一雙類似翅膀的結構,而且該結構的表面覆蓋了羽毛,但是小盜龍並不會飛行。小盜龍的體型比較小,從已經發現的化石來看它的體型和一隻烏鴉差不多。此外,研究發現小盜龍的爪子和現代鳥類的爪子結構已經十分接近了,綜合以上多種相似處它被認為是小型獸腳類恐龍朝著鳥類進化的過渡物種。

可惜小盜龍的命運並不長久,它們到了白堊紀就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兩種被認為是最早的鳥類,分別是今鳥和反鳥。今鳥,顧名思義就是與現代鳥類較為接近的古生物,而反鳥則是與現代鳥類存在較大差異的古生物。反鳥與現代鳥類最大的差異就在於肩胛骨和鳥喙骨的連接方式,一直以來古生物學家都想對這種生物進行研究,但所發現的化石十分稀少。

在這次的研究中,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針對4年前在遼西地區發現的反鳥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不但弄清楚了反鳥的主要骨骼構造,還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鳥類食團。所謂的鳥類食團,指的是鳥類吃進去的食物由於難以消化,最後它的消化系統將食物擠成團狀,然後再吐出來。

鳥類之所以能夠在天空自由地飛翔,除了與出色的飛行能力有關之外,與它的體重和體內消化機制密切相關。為了保持較輕的體重,鳥類無法一次性吃入大量的東西,而且它們沒有牙齒,因此吃東西只能夠囫圇吞棗,這就導致了它們體內常常有無法消化的食物,這些食物最終會以食團的方式再被吐出體外。

而遼西地區的反鳥化石中存在食團,這說明了現代鳥類的消化機制從白堊紀開始就已經形成了,同時這也將現代鳥類與它的祖先聯繫了起來。研究人員除了發現反鳥的消化機制之外,還弄清楚了反鳥的骨骼結構,發現與現代鳥類相比,反鳥的骨骼構造幾乎是相反的。至今沒有研究人員能夠解釋這種情況,但至少進一步發現了現代鳥類的起源細節。

相關焦點

  • 2.3億年前的恐龍已長出羽毛,卻不能飛,它們是鳥類的祖先
    研究認為鳥類的祖先起源於2.3億年前在我國遼寧西部,多年來一直都是研究恐龍時代和鳥類起源、進化的重要化石地之一,截止到目前,已經有100多種恐龍和早期鳥類化石被發現。在所有的化石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擁有著類似於現生鳥類的爪子,但是卻並不會飛的肉食性恐龍化石。
  • 不少恐龍都是長羽毛的 南京專家稱還是鳥類的祖先
    摘要: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在西伯利亞發現的1.6億年前恐龍化石顯示,很多恐龍可能和科學家原先所想像的不同,其實都長有羽毛。「恐龍長羽毛」就是證明  隨著帶羽毛恐龍的發現,「鳥類是恐龍後代」這一說法得到證實。
  • 羽毛出現在鳥類前2.5億年?科學證明,或先有羽毛才有鳥類的改變
    根據科學最新研究表明,我們地球上是先有了羽毛,才有了鳥類的改變,羽毛在鳥類出現前1億年出現,這改變了我們對恐龍,鳥類和翼龍,飛行爬行動物的看法。科學報告指出,本次的研究結果,還改變了我們對羽毛本身,功能以及它們在一些最大的進化事件中的作用和理解。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為何恐龍都沒羽毛?來看看羽毛是怎麼出現的
    如果說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可能有不少朋友都不相信,恐龍都是陸地上的龐然大物,鳥類都是天空中輕盈的精靈,這兩種動物怎麼會有關係呢?要是這麼想的話,很顯然是先入之見影響了判斷,因為恐龍也並非都是龐然大物,有些恐龍的體型並不大,而鳥類也並非都會飛翔,如鴕鳥、企鵝等都不會飛翔,但是從已有的古生物證據方面來看,鳥類確實是從恐龍進化過來的。那麼鳥類是由會飛翔的翼龍進化過來的嗎?
  • 這是一個怪恐龍!2.3億年前已長出羽毛,最後進化成奇怪生物
    在2016年發現奇異食魚反鳥後,科學家們就對它進行了研究,發現雖然時隔1.2億年的時間,而且奇異食魚反鳥早已經於白堊紀晚期的滅絕,但是,它們的消化系統仍然和現代鳥類相差無幾,這意味著,鳥類的特殊消化系統,或許早在1.2億年前就已經形成了。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鳥類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答案是——恐龍。早在1.6億年前,最早的鳥類就已經出現了。在我們印象中,恐龍可是個大傢伙,龐大的阿根廷龍身長可達40米,它的一截腿骨就有2.5米高,把它的大腿骨豎直放在家裡,差不多就能夠到房頂啦。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鳥類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答案是——恐龍。早在1.6億年前,最早的鳥類就已經出現了。在我們印象中,恐龍可是個大傢伙,龐大的阿根廷龍身長可達40米,它的一截腿骨就有2.5米高,把它的大腿骨豎直放在家裡,差不多就能夠到房頂啦。進化成鳥類的當然不是這些大塊頭,而是一些身上長有羽毛的小型恐龍。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但是,前段時間我國中科院的一支科研團隊在發表於《生物通訊》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了遠古時期鳥類缺少一側卵巢的化石,這說明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是為何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恐龍最早從1.2億年前就開始向鳥類演變,但並非所有恐龍都能演變成鳥類,一種體表長出羽毛的獸腳類恐龍成為了鳥類祖先的可能答案。那麼我國科研團隊是如何發現鳥類的單側卵巢與恐龍之間的關係呢?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那麼恐龍最先進化出鳥的什麼特徵?
    恐龍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活躍於侏羅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它們統治了地球一億五千萬年,由誕生到繁榮,由繁榮至進化,最終帶著無數謎題走向消亡儘管迄今為止,關於恐龍羽毛的最早證據來自於侏羅紀的肉食性恐龍,並且鳥類大概也是從相同的時間就開始進化的,但研究人員同時還在親緣關係非常遠的植食性恐龍身上也發現了剛毛一樣的絲狀結構。如果這些剛毛結構代表了早期的羽毛,那麼它意味著羽毛在恐龍中的進化可能發生在距今約2億年前。
  • 原來鳥類是它們進化來的,中生代那些長有羽毛的恐龍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介紹下幾種帶有羽毛的恐龍,有羽毛的恐龍(有時被稱為「恐龍-鳥類」)是侏羅紀和三疊紀時期小型食肉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我們今天所熟知和喜愛的鳥類之間的一個重要中間階段。近鳥龍名稱:近鳥龍(希臘語,意為「幾乎是鳥」)棲息地:亞洲的林地歷史時期:侏羅紀晚期(1.55億年前)尺寸和重量:大約一英尺長,幾盎司重飲食:可能是昆蟲顯著特點:體積小;前肢和後肢上的羽毛在中國遼寧化石地層中發掘出的小型、有羽毛的「恐龍鳥」,已被證明是一個無盡的困惑之源。
  • 中以科學家合作發現長羽毛恐龍1.2億年前已順序換羽
    中國和以色列科學家最新通過對鳥類祖先恐龍的化石記錄研究發現,已知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至少在約1.2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比之前推算的7000萬年前向前推進了5000萬年。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以色列海法大學生物學家約瑟夫·基特(Yosef Kiat)團隊與該所徐星研究員團隊合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關於1.2億年前小盜龍化石的研究成果論文,認為能夠確保鳥類和非鳥恐龍維持全年飛行能力的順序換羽模式至少在約1.2億年前已經出現,推測其演化與日常覓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為緊密相關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兩者為何差別那麼大?我國遼西化石給出了答案
    如果說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可能有不少朋友都不相信,恐龍都是陸地上的龐然大物,鳥類都是天空中輕盈的精靈,這兩種動物怎麼會有關係呢?實際上鳥類早在1億多年前就出現了,是由獸腳龍類中的似鳥龍類進化出來的,如盜蛋龍等,實際上是獸腳龍類中有不少恐龍都已經進化出了羽毛,如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的「中華龍鳥」化石,這種恐龍就已經進化出了很多羽毛,可以說給恐龍進化出羽毛的事實給出了答案,另外還有鸚鵡嘴龍、奔龍等,在6500萬年前恐龍被滅絕的時候
  • 鳥類的祖先是誰?古生物學家給出答案,它們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早
    提起鳥類的起源,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始祖鳥,不過它並不是鳥類的祖先,始祖鳥仍然是恐龍的一種,它們存在的時間距今大約有1.5億年的歷史,而且始祖鳥並不會飛,它們最多只能是會進行短距離的滑行。同樣,通過化石分析,它和鳥類在身體結構上也存在很多區別,簡單來說,始祖鳥的身體結構與恐龍更接近,同時,它也被認為是恐爪龍的祖先。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它用什麼姿勢學會了飛翔(圖)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早在2001年就發現了第一塊顧氏小盜龍化石,但直到收集到六塊化石之後才開始進行研究,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觀察的準確性。    「從恐龍前後肢上羽毛的形態和排列方式來看,它們與鳥類的翅膀完全相同,」徐博士說,「從骨骼特徵上分析,小盜龍在起源關係上與鳥類最接近,而且用定量方法分析二者之間的譜系關係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 科學家發現長羽毛恐龍順序換羽行為
    研究認為,能夠確保鳥類和非鳥長羽毛恐龍維持全年飛行能力的順序換羽模式至少在約1.2億年前便已出現,推測其演化與日常覓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為相關。羽毛是複雜而精巧的結構,對鳥類十分重要。除飛行功能外,在鳥類的溫度調節、視覺交流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羽毛非常脆弱,所有鳥類面臨著一個問題,羽毛受損怎麼辦?對於這一問題,鳥類演化出換羽行為,來修補身上磨損老舊的羽毛。
  • 鳥類也要換毛?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是這樣
    圖片來源:All About Birds鳥類換羽的三種模式作為一種具有複雜結構的表皮衍生物,羽毛承擔了大量的功能,卻同樣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磨損和替換。一般來說,越是精巧的結構,就越是易碎的。對於鳥類而言,羽毛的磨損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因此,它們需要獨特的策略去更換這些磨損的老舊羽毛。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嗎?是什麼力量讓恐龍離開地面,奔向天空?
    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各種動物的祖先,希望發現更多生命的奧秘。有人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也有人認為陸地和海洋的生命可能是同時出現的。不管是哪種看法,總沒有人會覺得生命起源於天空吧。於是天空中飛翔的鳥類就成了科學家眼中的謎團。這些鳥類從哪裡來?它們為什麼會進化出翅膀?誰又是它們的祖先呢?科學家追尋生物祖先的方法一般都是通過化石研究。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嗎?是什麼力量讓恐龍離開地面,奔向天空?
    於是天空中飛翔的鳥類就成了科學家眼中的謎團。這些鳥類從哪裡來?它們為什麼會進化出翅膀?誰又是它們的祖先呢?科學家們經過對化石的分析和研究發現,這些化石代表的鳥類與現代鳥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長有羽毛,但同時也與爬行動物有相似之處。於是科學家判斷,這些化石應該是鳥類從爬行動物向飛行動物過渡時期的代表。
  • 恐龍爬行動物,真的有羽毛嗎?專家證實猜測
    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鼎盛時期,恐龍進化填補大多數生態系統中的生態位。有些大,有些小,有些在陸地上行走,有些是兩棲的,有些恐龍甚至具備飛行的能力。他們有真正羽毛嗎?多年以來,科學界一直知道,恐龍譜系中僅存的後代就是鳥類。近年來,古生物學最令人驚訝的發現了像鳥類一樣的鳥類。實際上很多恐龍都擁有羽毛。
  • 鳥類愛換「衣服」的特性 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這樣
    鳥類愛換「衣服」的特性 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這樣萬物冷知識與生活在陸地、海洋的動物相比,飛翔在天空中的鳥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呢?第一個答案或許就是羽毛。對於鳥類來說,輕盈而精巧的羽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