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市場迎來機遇 醫藥代表不必太多焦慮了!

2021-01-16 化工網

  在帶量採購、分級診療政策的不斷推動下,基層市場已經成為藥企業績增長的新出口。另外,政策方面也利好基層市場,例如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關於印發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確定了118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同時鼓勵醫聯體內統一管理模式,用藥市場結構有望重塑,基層醫院市場也將迎來更多的機遇。

  業內表示,隨著政策方面的支持,市場方面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者數量增多,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患者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基層市場前景廣闊。預計未來,慢病治療的藥品將會在縣域、基層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另外,隨著500個縣的緊密型醫共體逐步建成,將關係到藥企經營模式的轉變,其藥品耗材採購方式、支付、用藥、管理方式將發生大變革。因此,還需要藥企加強重視和關注。

  在此背景下,內外資藥企已經將目光瞄準基層市場投入。其中,拜耳、輝瑞、賽諾菲、諾和諾德、阿斯利康等外資藥企鎖定城市基層醫藥市場;科倫藥業、梧州製藥、珍寶島藥業、辰欣藥業等內資藥企在鄉鎮基層醫藥市場也早有布局,且佔比較大。

  另外,輝瑞、阿斯利康、拜耳、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等各大外資藥企正在招聘基層醫藥代表。華潤雙鶴、浙江京新、雲南白藥等國內藥企也在積極布局。

  實際上,早前就有醫藥人士透露,各大藥企都在廣招醫藥代表。之所以擴大招聘規模,主要還是由於一些藥企都在嘗試下沉,組建基層銷售隊伍。另外,也有一些藥企選擇合作方式,準備在基層市場進行更深層次的發展。

  例如,輝瑞正在大量擴充基層市場的醫藥代表,目前已經開放了將近1000個崗位;阿斯利康也開始了2019年全國招聘,招聘基層市場的銷售人員,覆蓋範圍達到16省141市。

  雖然縱觀這些招聘基層醫藥代表的藥企,和外資藥企相比,國內藥企給出的工資不算很高,但要求中基本有明確「有外資製藥企業銷售經驗、既往銷售業績優秀者,均可綜合考慮其特點,優先錄用」,另外還要求「有良好的當地醫藥網絡人脈、熟悉基層市場銷售模式」。可見基層市場對於藥企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加大。

  醫藥代表的生存危機已經籠罩該行業已久。調查顯示,大批醫藥代表被撤崗,其中60+%的醫藥代表認為政策導致公司內部策略的變動以及學術推廣的難以落地是一大難題,很多醫藥代表正考慮轉型。

  隨著基層市場的吸引,或為醫藥代表提供新的機會。曾有醫藥代表分析,雖然區縣這樣的城市單個產出較少,但數量巨大,一個代表管理幾個區縣城市,成本不大,且以量取勝,對醫藥代表的收入也會有所提升。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基層市場要爆發,一批藥企正在招聘醫藥代表
    【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在武田製藥傳出裁撤銷售人員的同時,一些藥企正在招聘醫藥代表,其中包括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全球體外診斷企業羅氏診斷、以及國內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石藥集團等知名製藥公司。業內認為,隨著洗牌加劇,醫藥代表將回歸到學術推廣的本質。
  • 醫藥代表面臨大批裁撤?新機會來了!
    隨著藥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及「4+7帶量採購」影響下,大批具備「帶金」營銷手段的醫藥代表正被裁撤。
  • 千家縣級醫院或升級三甲,基層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在政策鼓勵與縣級醫院提升硬體水平剛需的影響下,基層市場充滿潛力和機遇,藥企在基層的份額之爭也拉開序幕。」與2014年國家衛計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關於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相比,本次目標更高了,要求90%的縣級醫院力爭達到規定的服務能力和標準。意味著這1000家縣級醫院技術、人才、重點專科等領域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 臺灣業者盼把握機遇開拓大陸生物醫藥市場
    新華社臺北4月10日電(記者賈釗、石龍洪)10日在此間舉辦的「臺灣生醫產業躍進大陸掌握先機」論壇上,臺灣業者表示,大陸醫療服務市場發展空間廣闊,臺灣生物醫藥及醫療科技企業應深入研究、積極開拓。  臺灣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分析說,大陸推動質量一致性評價、鼓勵醫藥創新,醫藥發展產生了新的需求和商機,使臺灣相關企業進入大陸發展的意願大幅躍升。  臺灣聯合骨科器材公司2001年進入大陸市場,2017年在山東合資設廠。該公司董事長林延生認為,臺資企業投資大陸應該明確自身競爭力,藉助當地夥伴開拓市場、創造機遇。
  • 凱萊英醫藥集團第一屆凱萊英國際醫藥研討會
    5月4日,凱萊英醫藥集團主辦的第一屆凱萊英國際醫藥研討會在波士頓藝術中心召開,幾十位醫藥學界、業界人士齊聚,圍繞「中國創新藥合作機遇—
  • 知識付費行業:市場規模達278億,販賣焦慮成困境,疫情帶來機遇
    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92億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機遇2017年以來,中國知識付費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19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78.0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392億元。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知識付費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基礎,隨著網絡視聽行業不斷增長,知識付費很大程度上也會享受到紅利,行業規模將持續擴增。
  • 博時基金牟星海:中概股回流潮 港股市場迎來哪些機遇?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博時基金牟星海:中概股回流潮 港股市場迎來哪些機遇? 近期中概股回歸成為市場熱議話題,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都宣布回流港股。很多敏銳的投資者也在這中間看到了投資的機遇。中概股回歸的熱潮到底意味著什麼,釋放哪些信號?
  • 阿卡波糖「集採」令市場重新洗牌 華東醫藥能否逆轉仍待觀察
    醫藥工業板塊同樣實現逆勢雙增長,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0.84億元,同比增長6.69%;淨利潤13.78億元,同比增長5.00%。華東醫藥在中報中表示,隨著各地第二批集採逐步實施,對公司阿卡波糖片的原有醫院市場影響較為明顯,但到目前已逐漸趨於相對穩定。對於國家集採中存在的失標風險,華東醫藥稱將大力拓展基層社區以及OTC市場,提升基層和零售終端市場覆蓋率以保持市場的穩定增長。
  • 「醫藥創新與產業升級」中國醫藥城打造產業新格局
    本次論壇聚焦「醫藥創新與產業升級」的主題,知名醫藥企業家、創新科學家、投資人等200多人盛情出席,就醫藥行業面臨的新形勢、生物類似藥在自身免疫疾病應用的挑戰與機遇、醫藥產業創新升級過程中的園區作為、醫保談判和帶量採購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為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戰略思路。
  • 漳州案已有57名醫藥代表被抓
    解說: 醫藥分開的改革目前已經開始啟動,而於明德更呼籲,如果這一改革能夠切實推行,那麼政府完全可以把藥價更多交給市場調控。 於明德: 醫藥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競爭性的市場,競爭非常充分,這裡面政府管制應該是最高限價的一道紅線就足夠了,要想把每一個產品都管住,這是不可能的。
  • 2020將至,醫藥零售行業迎來18大變局,藥店該如何應對?
    隨著國家對藥品行業監管力度加大,醫藥行業新政頻出,醫藥零售也相應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無論是藥品研發企業還是生產企業,都面臨了很大挑戰。從發展趨勢看,行業集中度與連鎖率迅速提高,藥店數量增加導致單店服務人口平均數下降,而電商及資本力量的介入也為醫藥行業發展帶來諸多可變因素。
  • 在400多人的醫藥代表群潛水,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多變化
    客戶從厭惡你到不反感你,再到最終接受你,這中間有太多的工作要做。破冰之前,客戶冷漠如一塊鐵板,醫藥代表需要捕捉對方的縫隙,把握那些微妙且重要的洞察。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那些一上來就講藥品原理的,會被直接懟回去。關係一旦建立起來,客戶對自己的產品從不支持到分流一部分,再到後來的儘量支持,後面再入其他產品也會容易很多。
  • 《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會議圍繞「聚基層」「新生長」兩大議題,深入探討疫情時期診所發展的困境與機遇,會上重磅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40+位大咖雲集 共商基層醫療的定位與未來從1月疫情爆發多地診所被緊急叫停,到2月國家衛健委糾正「一刀切」式停診,各地診所逐步恢復開診。與此同時,強基層呼聲下「分級診療」被加速推行,「線上問診」迎來爆發式生長,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直接或間接地對基礎醫療行業產生多層次的深遠影響,也為診所市場帶來更多可能和挑戰。
  • 2020年最後一個月,將迎來這些變化!|中新社|試行辦法|醫藥代表|何...
    通知發布的《新增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目錄》顯示,本次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共370條,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之間的往返航線,涉及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出發的航線較少。同時,民用航空主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國內運價的監督,將價格違法違規行為記入信用記錄,並依據《民航行業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實施懲戒。資料圖:某醫院掛號大廳內排起了長隊。
  • 中國醫藥市場長期向好 ——訪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大中華及東南亞區...
    醫藥市場諮詢調研機構——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艾美仕)大中華及東南亞區總裁宓子厚在接受新華網新加坡頻道專訪時說,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使得人們對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儘管醫療改革這項世界性難題仍未取得良方,但中國的醫藥市場仍長期向好。
  • 電商創新案例之醫療健康篇II :醫藥「新零售」跑出「加速度」
    正所謂機遇伏於危機之中,疫情下的市場,釋放出對醫藥健康消費的新需求。此背景下,泉源堂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的優勢逐漸顯現。數據顯示,自疫情發生以來,泉源堂 O2O 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 150%,其中成都市場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其他區域市場則迎來爆發式增長,重慶及華南市場 O2O 訂單量也幾乎是之前的10 倍和 5 倍,重慶市場的 O2O 銷售總額更是同比增長了接近 20 倍。
  • 醫藥行業中期投資策略:科技引領未來
    2019 年國內化學發光市場規模(按照出廠價)預計接近 300 億元,增速預計維持在 20%左右。渠道下沉提供發展機遇。在分級診療等政策的推動下,二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提升,給國產化學發光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以新產業近年化學發光儀銷售情況為例,三級醫院的銷售量佔比不大,主要是二級醫院和基層市場。
  • 傳承發揚壯醫藥瑰寶 服務全民「大健康」
    學校自2012年開設與壯醫藥相關的課程,並大力弘揚壯醫藥文化,通過壯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壯醫藥人才的培養培育出了一方沃土。通過開拓性教育創新,建設了一系列適合中等職業教育的壯醫藥及特色技能品牌課程,為壯鄉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才,極具推廣和借鑑意義。
  • 美國開始焦慮,三巨頭將代工轉移至亞洲,中國芯或將迎來新機遇!
    美國開始焦慮晶片製造外包對於三大巨頭來說是好事,這有利於利潤的增長,但是美國卻開始焦慮了。因為美國科技企業逐步放棄晶片製造的研發及創新,這無疑是給了亞洲晶片製造企業一個新的機會。結語這不僅是亞洲代工企業的一個機遇,對於我國來說同樣是一個機遇。目前,全球晶片幾乎已經達到摩爾定律的瓶頸,如果沒有新材料的應用,想有較大的突破是非常難的,這就給了我國晶片行業成長的時間。只要我們抓緊這個時間差,就能縮短我們與美國之間的水平差距,甚至實現超越。
  • 進軍醫藥電商不惜虧錢,「康之家」寒冬下掛牌新三板
    原因就在於「醫藥電商賠錢賺吆喝」,這也是不少行業內人士多次指出的醫藥電商問題之一。對於虧損,康之家在公告中指出,這是「為了在短期內力爭擴大產品銷售市場、提升註冊用戶數量和培養消費者的網絡購藥習慣、以迅速佔領醫藥電商市場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