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量採購、分級診療政策的不斷推動下,基層市場已經成為藥企業績增長的新出口。另外,政策方面也利好基層市場,例如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布《關於印發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確定了118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同時鼓勵醫聯體內統一管理模式,用藥市場結構有望重塑,基層醫院市場也將迎來更多的機遇。
業內表示,隨著政策方面的支持,市場方面老齡化加劇,慢性病患者數量增多,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患者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基層市場前景廣闊。預計未來,慢病治療的藥品將會在縣域、基層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另外,隨著500個縣的緊密型醫共體逐步建成,將關係到藥企經營模式的轉變,其藥品耗材採購方式、支付、用藥、管理方式將發生大變革。因此,還需要藥企加強重視和關注。
在此背景下,內外資藥企已經將目光瞄準基層市場投入。其中,拜耳、輝瑞、賽諾菲、諾和諾德、阿斯利康等外資藥企鎖定城市基層醫藥市場;科倫藥業、梧州製藥、珍寶島藥業、辰欣藥業等內資藥企在鄉鎮基層醫藥市場也早有布局,且佔比較大。
另外,輝瑞、阿斯利康、拜耳、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等各大外資藥企正在招聘基層醫藥代表。華潤雙鶴、浙江京新、雲南白藥等國內藥企也在積極布局。
實際上,早前就有醫藥人士透露,各大藥企都在廣招醫藥代表。之所以擴大招聘規模,主要還是由於一些藥企都在嘗試下沉,組建基層銷售隊伍。另外,也有一些藥企選擇合作方式,準備在基層市場進行更深層次的發展。
例如,輝瑞正在大量擴充基層市場的醫藥代表,目前已經開放了將近1000個崗位;阿斯利康也開始了2019年全國招聘,招聘基層市場的銷售人員,覆蓋範圍達到16省141市。
雖然縱觀這些招聘基層醫藥代表的藥企,和外資藥企相比,國內藥企給出的工資不算很高,但要求中基本有明確「有外資製藥企業銷售經驗、既往銷售業績優秀者,均可綜合考慮其特點,優先錄用」,另外還要求「有良好的當地醫藥網絡人脈、熟悉基層市場銷售模式」。可見基層市場對於藥企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加大。
醫藥代表的生存危機已經籠罩該行業已久。調查顯示,大批醫藥代表被撤崗,其中60+%的醫藥代表認為政策導致公司內部策略的變動以及學術推廣的難以落地是一大難題,很多醫藥代表正考慮轉型。
隨著基層市場的吸引,或為醫藥代表提供新的機會。曾有醫藥代表分析,雖然區縣這樣的城市單個產出較少,但數量巨大,一個代表管理幾個區縣城市,成本不大,且以量取勝,對醫藥代表的收入也會有所提升。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