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市場要爆發,一批藥企正在招聘醫藥代表

2021-01-16 製藥網

  【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在武田製藥傳出裁撤銷售人員的同時,一些藥企正在招聘醫藥代表,其中包括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全球體外診斷企業羅氏診斷、以及國內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石藥集團等知名製藥公司。業內認為,隨著洗牌加劇,醫藥代表將回歸到學術推廣的本質。目前很多藥企都在計劃將業務下沉到基層醫療或者四線五線的城市,組建基層銷售隊伍,爭搶千億的基層市場,這對於醫藥代表而言是新的機遇。
 

  默沙東
 

  據悉,默沙東近期正針對腫瘤PD-1療法可瑞達(Keytruda)這一產品招聘醫藥信息顧問若干名,負責的區域在成都(市區及簡陽)、重慶(市區及萬州、永州等周邊)、德陽、廣元、攀枝花&西昌、自貢、內江等地。
 

  資料顯示,Keytruda是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阻斷PD-1與其配體PD-L1和PD-L2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激活可能影響腫瘤細胞和健康細胞的T淋巴細胞。在PD-(L)1腫瘤免疫療法領域,Keytruda是領頭羊,已批准20多個治療適應症,2019年全球銷售額達到111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幅度高達58%。
 

  在國內,Keytruda日前獲批了一個新的適應症,用於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治療。隨著這一新的批准,Keytruda現在在中國被批准用於3種不同類型癌症的5個適應症,包括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單藥治療和聯合化療)和作為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線治療。
 

  羅氏診斷
 

  羅氏診斷正針對心臟標誌物、重症標誌物、腫瘤標誌物等產品招聘臨床推廣專員,負責鄭州、太原(兩個崗位)區域。要求具備學術影響力、大客戶把控能力等條件。
 

  資料顯示,羅氏診斷致力於開發和提供從疾病的早期發現、預防到診斷、監測的創新、高性價比、及時和可靠的診斷系統和解決方案。2000年8月,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作為外商獨資公司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成立,開展中國大陸的業務。公司擁有2000多名員工,分布在全國70多個城市。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在北京、廣州、南京、杭州和濟南均設立了分公司。
 

  濟民可信
 

  濟民可信正針對腎科線產品招聘學術代表,負責重慶核心市場。要求具備一年以上的醫藥臨床推廣經驗,以及出色的學術推廣能力、科室會及學術會議組織能力等條件。
 

  據了解,濟民可信在腎病、呼吸、疼痛及心血管等治療領域已取得豐碩成果,在微球、脂質體和吸入劑等特殊製劑方面具備國內優勢。目前公司正精耕有技術壁壘的高難度型仿製藥,精做特色創新中藥,前瞻性布局核心技術和創新藥,形成現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研發體系和差異化競爭布局。
 

  石藥集團
 

  石藥集團針對克艾力(白蛋白紫杉醇)抗腫瘤事業部招聘代表/高代/學術主管,負責上海市胸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區域。
 

  2018年2月,石藥集團的艾克力獲批上市,根據公開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石藥集團克艾力的銷售額為11億元。
 

  5月27日,石藥集團公布2020年度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石藥集團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1.3億元,同比增長11.5%;第一季度淨利潤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其中抗腫瘤藥品克艾力(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及津優力(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多美素(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等於期內錄得銷售收入15.52億元,同比增加53.7%。其中克艾力的銷售收入增加114.0%。

相關焦點

  • 基層市場迎來機遇 醫藥代表不必太多焦慮了!
    預計未來,慢病治療的藥品將會在縣域、基層市場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另外,隨著500個縣的緊密型醫共體逐步建成,將關係到藥企經營模式的轉變,其藥品耗材採購方式、支付、用藥、管理方式將發生大變革。因此,還需要藥企加強重視和關注。  在此背景下,內外資藥企已經將目光瞄準基層市場投入。
  • 醫藥代表面臨大批裁撤?新機會來了!
    有藥企表示,早在2018年底,公司整個業務模式做了比較大的調整,目前已經沒有醫藥代表這個職位了。而從近年來跨國藥企的裁員對象來看,醫藥代表也是高失業人群。  醫藥代表備案制的推進,意味著醫藥代表這個行業更加透明化,一旦「越界」將會被拉入「黑名單」,有利於懲戒醫藥代表違規情況,規範醫藥生產、零售企業的行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環境,對於患者的利益、社會的和諧穩定而言是一大保障。  在此背景下,不少醫藥人都表示,醫藥代表這個職位恐怕要「涼了」,也有不少醫藥代表早早就轉型。
  • 千家縣級醫院或升級三甲,基層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有條件的地區,要打破縣域內不同醫共體之間的區別,探索縣域內藥品耗材的統一管理和採購配送等。對於藥企來說,如何抓住縣級醫院牛鼻子成為關鍵。目前來看統一用藥目錄、統一採購配送、統一支付貨款,打通了醫共體上級醫院和基層的用藥目錄,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醫共體的用藥目錄範圍會擴大,這對於非基藥來說是極大利好,如果能夠在醫共體中進入首診目錄,原來不在基層銷售的藥品,其基層市場將會被打開。
  • 輝瑞普強拆成三大塊,網際網路醫療業務首次獨立,藥企進調整季
    隨著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家藥企都在調整業務板塊,為今後的醫藥市場進行布局。 與此同時,華森製藥、億帆醫藥、廣生堂、健康元等在內的多家藥企發布了關於組織架構調整的信息,明確業務方向,營銷體系改革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事實上,隨著全國藥品集採、一致性評價等政策不斷推進,今後將會有更多藥企調整業務框架,如何在不斷變化的醫藥市場上生存,已成為每家藥企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 1000家縣級醫院將升級大三甲,輝瑞招聘上千名藥代進縣城
    這也就意味著,這1000家縣級醫院要升級三級醫院了,未來縣級市場即將擴容。早在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在2017年要實現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有專家表示,未來縣級醫院在專科服務尤其是住院上,有較大的發展機會。
  • 醫藥人才流動方向正在逆轉,50歲大佬重新「下海弄潮」
    不止賽諾菲,在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加快,鼓勵藥械創新政策落地,帶量採購等新政持續推進之下,中國醫藥市場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革。跨國藥企躺贏的時代過去,本土的創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醫藥教父」吳曉濱曾預言,未來3到5年,中國創新藥企將出影響全球市場的「大藥」。
  • 在400多人的醫藥代表群潛水,我第一次聽到這麼多變化
    我無意中進到這個群裡,又加了幾位成員私聊,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個有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群體,第一次聽到這麼多這個行業正在發生的變化,也是第一次,體會到他們的困境,和他們從這個職業中找到的價值。△醫藥代表被禁止進入診療區域,但這個群體卻又真實存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我不是藥神》啟示錄:醫藥創新,我們正在路上|IDG資本
    根據當年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真實事件改編的《我不是藥神》,作為國內醫藥領域第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片,收穫了市場上出人意料的高關注度,「醫藥創新」這個話題也隨之進入大眾視線。作為關注科技創新和醫學進步的投資者,IDG資本一直以來關注醫藥創新領域。
  • 秘密錄音曝光:默沙東廣東醫藥代表爆驚人交易
    作為交換,贊助企業得到的好處是:開會的效果非常好———由於會上藥企通過權威專家的口來講述自己的產品,醫藥代表與醫生溝通更加容易,普通專業醫生會更易接受醫藥代表的建議,更易接受該藥企的產品及其相關醫學知識,並在日常工作中逐步養成開處方使用這種藥物的習慣。
  • 2020醫藥關鍵詞,一個比一個扎心|關鍵詞|關聯詞|網際網路|醫藥|集採|...
    而對於會議等商務活動,也累積了豐富的管控經驗,各個藥企的會議在今年五六月後逐步恢復,千人大會也已不是罕見。後續的國慶長假檢驗了國內大規模人口流動的有效性。而在今年11月上海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在展現有效性的同時,輝瑞、強生、禮來等跨國藥企紛紛驚豔亮相自家創新產品,以彰顯自身在華持續投資的態度。當然,對於醫藥公司來講,新冠最大的副產品當屬——網絡會。
  • 線上「賣藥」,就是藥企的市場營銷數位化嗎?
    這一波醫藥新零售浪潮以網際網路公司為主要玩家——以BATJ為首的巨頭紛紛參賽,新興創業公司前赴後繼,接連湧現了十多家醫藥O2O項目,半數以上拿到了投資,而且幾乎都承諾24小時送藥上門。 不過,這些項目看上去「很美」,卻在僅僅一年之後折戟。2016年,「藥給力」還沒站起來 「藥快好」又倒下了。
  • 英伯來,一家專注醫藥行業的人才招聘網站,已獲百萬種子輪融資
    當然,有問題就有機會,英伯來希望成為改變這個行業的參與者之一,英伯來是一家專注於醫藥行業的招聘網站,幫助求職者應得相匹配的工作,給企業主推薦更好的人選。2013年初,兩個在來自跨國藥企的「年輕人」出於好奇申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取名「醫藥人才互推平臺」,平臺迅速成為擁有15萬粉絲的行業大號。
  • 醫藥代表自述:工作重心不斷變化,「帶金銷售」越來越少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孟)醫藥代表是代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從事藥品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但一直以來,醫藥代表總是與「回扣」「商業賄賂」等詞彙聯繫起來,被認為是藥品銷售人員。《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將於今年12月1日實施,對醫藥代表的工作內容進行規範,讓醫藥代表這一職業回歸本位。
  • 追逐FIC藥物研發,中國創新藥企將面臨哪些靈魂拷問?
    不過,FIC研發高風險高投入帶來的高回報,卻也是不少藥企眼中「性感」的「遊戲」。過往,FIC是海外藥企的專屬,而在2015年後,中國創新藥市場裡也開始湧現一批first-in-class的候選藥物。當醫改等大環境倒逼著藥企做創新,索元生物創始人羅文感慨:「FIC意味著風險和不確定性,但現階段在中國做FIC的大環境已經比以前容易多。」
  • 藥師幫雙十一狂歡go 攜手藥企深入線上化布局
    疫情下爆發的直播帶貨模式,讓醫藥電商平臺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而精準覆蓋30多萬家藥店、診所等B端用戶的藥師幫,則進入藥企的視野,有效協助藥企覆蓋院外零售市場。  根據藥師幫平臺的交易數據,藥師幫為藥企的產品提供包括目標客戶、市場規模、產品定價等線上化的營銷策略,產品上架後,藥企通過直播、拼團、視頻、圖文等方式進行線上宣傳,藥師幫為藥企提供的SaaS工具秒級同步平臺上的交易數據,藥企不僅獲得實時流向,更能通過用戶數據反饋,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形成完整閉環,藥企零售市場線上化得以高效進行。
  • 電商創新案例之醫療健康篇II :醫藥「新零售」跑出「加速度」
    在泉源堂 CEO 陳洲華看來,醫藥新零售有兩個核心。一是要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升級的需求,二是醫藥新零售本質還是「零售」,需要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在這份理念的加持下,泉源堂的發展越來越「硬核」。正所謂機遇伏於危機之中,疫情下的市場,釋放出對醫藥健康消費的新需求。此背景下,泉源堂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的優勢逐漸顯現。數據顯示,自疫情發生以來,泉源堂 O2O 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 150%,其中成都市場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其他區域市場則迎來爆發式增長,重慶及華南市場 O2O 訂單量也幾乎是之前的10 倍和 5 倍,重慶市場的 O2O 銷售總額更是同比增長了接近 20 倍。
  • 醫藥英才網:藥品市場規範發展 醫藥人才需求上漲11%
    11月20日,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公布《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級的裁量基準(2020版)》、《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的操作規範(2020版)》;11月26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發布消息,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55個中選藥品,在北京市正式執行,平均降價在一半以上。藥品市場規範發展,醫藥人才需求也穩步上升。
  • 年薪百萬的藥企高管,為何在50歲轉行做保險
    受訪者徐聰穎,20年前,由醫生轉型為醫藥代表;2年前,由藥企高管轉型為保險代理人。轉型時她已年近50歲。90年代末,我脫下白大褂,從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辭職,轉型為一家跨國製藥公司的醫藥代表。那時候,一批外資製藥公司剛剛進入中國市場,而醫藥代表是一個光鮮、令人尊敬的職業。從收入上來看,當時我月收入為500~600元,而進到跨國藥企,光一個月底薪就有3000元。
  • 醫藥行業中期投資策略:科技引領未來
    然而,除行業的剛需屬性外,我們認為近年來醫藥產業內在運行邏輯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企業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市場對於優質藥企普遍已經給予了一定估值溢價的情況下,這更加可能會成為未來我們進一步挖掘醫藥板塊投資機會時的重要方向。客觀來說,醫藥行業目前的市場化程度已經較高。
  • 外資藥企的「集採無用論」:入圍就死,出局得生?
    文:稿王 編輯:說不得國家醫保局組織的全國藥品帶量集中採購,走向正在變得微妙。拜耳和輝瑞在這一周相繼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其中涉及中國市場帶量採購政策的內容很有意思,也代表了參與集採企業的共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