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由狼轉化而來的,但是人類的馴化在裡面有沒有作用,現在還沒有準確的證明。人和狗到底什麼時候建立的夥伴關係呢?科學家現在還有爭議。
人們發現的犬的化石通常只有7千餘年的歷史,因此人們推測狗的馴化也是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不過隨著新的化石證據不斷被發現,狗的馴化時間正不斷地向更久遠的年代挺進。在德國的一個距今14000年前的遺址,波恩-上卡塞爾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人和狗合葬的證據。而中國最早的犬化石,是在河南發現的,位於新石器時代的賈湖遺址中。
歐洲中石器時代遺址,比如瑞典特雷勒堡(5250-3700 BC)也發現了被埋葬的狗,進一步證實了這種毛茸茸的動物對獵人-採集者這種定居模式的普遍價值。在猶他州西部博納維爾盆地中的一處洞穴裡,人們發現了美洲最早的埋葬狗的洞穴,這些遺蹟距今11000年。德克薩斯的一個考古遺蹟也曾出土過9400年前的狗的骨頭碎片。
最近科學家們用線粒體DNA研究狗的歷史,這可能刷新了人類馴化狗的歷史。他們分析了來自比利時、烏克蘭、俄羅斯的117個史前犬類的頭骨,並且發現了一個明顯與現在的狼不同的頭骨,它來自比利時,最有可能是史前犬類留下的。這塊頭骨來自比利時的戈耶洞穴。
這個19世紀中期就挖掘出的洞穴最近頗受科學家們的關注,利用加速質譜法能測出這個頭骨是31,700年以前的。這個頭骨最有可能屬於史前的犬類,而不是狼。同樣的技術也檢測了烏克蘭的蕭韋巖洞和Mezhirich巖洞,均發現了史前犬類的頭骨,分別是距今2萬6千年和1萬5千年。
史前的犬類與史前和現今的狼相比,有更短、更寬的鼻子,相對較寬的頭蓋骨,和較小的頭骨。這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犬類頭骨也證實了這一點。不過,也有不同意見認為,戈耶洞穴的頭骨不是一隻被馴化的狗,而是一隻正在轉變為狗的狼。我們所看到的史前犬類頭骨的變化,主要是鼻子變短。
這很可能是由於食物的變化引起的,而不是人類選擇了特定的性狀。食物的變化則可能是由於人和狗開始建立關係引起的,雖然這種關係最初可能只是史前犬類跟著獵人並撿點兒人剩下的殘羹冷炙,而不像後來那麼親密。
狗的歷史,倒不如說是人和狗夥伴關係的歷史。這種夥伴關係是建立在人對狗的利用和需求的基礎上的,狗幫助人們放牧、狩獵、放哨,有時成為人們的食物,也可以成為人們的伴侶——這也是現代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這種關係對狗狗來說也不無好處,它們同樣得到了陪伴、保護和庇護所,還有固定的食物來源。
儘管關於狗的馴化和起源的研究,對狗最早到底什麼時候被馴化還遠未達成一致的意見,狗的化石在距今兩萬年前的時間段也出現了斷層。不過,距今1.4萬年前人和狗就已經一起生活了,這事倒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了。(編輯:惜惜xixi)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