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回憶童年時最傷感的一句話,可惜很多人都沒有讀懂

2021-01-10 月下寒鴉文談

魯迅有一本散文集叫《朝花夕拾》,裡面記錄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一些生活以及所思所想,這本集子總共有10篇文章,其中回憶童年的文章有一半的篇幅。例如我們中學課本裡都學過的《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些都不乏童真的樂趣和對以前家人、親友的懷念。但這10篇散文裡,有一篇寫得最為傷感,文章的名字叫《五猖會》。

很多人都認為《五猖會》這篇文章寫的是封建強權教育對孩子天性的扼殺,但我們如果細細品讀,會發現魯迅在字裡行間完全沒有這個意思,尤其是文章最後一句話「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這一句尤為耐人尋味。作為成年人的魯迅,他真的不知道父親為什麼要在那個時候叫他背書嗎?肯定不是。那這句話是表達對父親的不滿,對以前接受教育的方式的控訴嗎?也完全看不出這個意思。要讀懂這句話,還要看一看全篇文章的思路。

《五猖會》這篇文章乍看起來零散的很,整片文章的結構顯得很亂,但實際上,這麼亂的結構是跟當時魯迅內心的煩亂緊密相連的。首先整篇文章一會兒用兒童的視角去敘述,一會兒又跳脫出來用成人的觀點去評論,就是一種很不尋常的表達。

在這篇散文的前兩段,魯迅用兒童天真的視角寫了自己小時候對迎神賽會的憧憬與渴望,表現出來的是回憶童年的純真與失落。緊接著三、四段,他突然回到當下成人的視角,寫到讀《陶庵夢憶》時看到以前的賽會場景,以及表達了自己對這些場景的體會與看法,從而引出一句「我到現在終於沒有和賽會發生關係過」。

文章前半段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是沒什麼大問題的,但細細體會就知道魯迅當時寫這篇文章的心境並不太平。他一提筆是完全沉浸在童年的回憶中的,但寫了兩段之後,內心的煩悶不禁湧起,所以不自覺地從童年的情感中脫離了出來,開始用理性的話語來敘述和點評歷史上的賽會場景。整個前半段都是為下文的五猖會做的鋪墊,他的信筆由來完全是順著自己煩亂心境的自然流露。

《五猖會》的後半部分才開始切入主題,寫自己終於有機會去東關看五猖會了,這是童年罕逢的機會,也是整個家裡男女老少的盛事。寫這一段的時候魯迅依然是用成人的視角寫的,是理性地敘事和議論筆法。但後面寫到自己和家人即將乘船出發的時候,父親突然出現了,命令自己背完《鑑略》才能跟著去看五猖會。

魯迅一寫到父親,可以很明顯地發覺一下子他又陷入了童年的回憶中,整個筆調都瞬間飽含著深情。他又變成了一個孩童的視角來敘述整件事情,用七歲的小孩感官,寫到自己的父親和他同坐在一張桌子前,一句一句地教他讀書的場景,然後寫到父親留下自己背書時的心境,「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並且還寫到母親、保姆和工人在等他背書時的焦急,與他背完書之後所有人的皆大歡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所有人都為他背完書而高興的時候,魯迅寫到:「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直到現在,別的完全忘卻,不留一點痕跡了,只有背誦《鑑略》這一段,卻還分明如昨日事。」這種失落和傷感真的是魯迅當時去看五猖會的心境嗎?並不見得,這一點從他敘述的語言中可以感覺出來。他之所以這樣寫,表達出來的完全是魯迅在寫這篇文章時候的真實心情,是他在受到打壓和排擠,並對中國革命前途表示擔憂時候的真實寫照。

由此再來看本文的最後一句話,也是突然而來的點睛之筆:「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魯迅並不是不知道為什麼父親會讓他在那個時候背書,他寫這句話的真實意思也並不是要追究這個問題。整句話只是他當時傷感心情的自然流露,裡面沒有對父親的抱怨,也沒有對小時候所受的教育的控訴,反而是有些懷念的情緒在裡面的,懷念父親的嚴格,懷念童年的境遇。魯迅也正是用這種懷念,來排解當時心中的煩悶。其實,這也是當時魯迅寫《朝花夕拾》幾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相關焦點

  • 魯迅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15字,罵人不帶髒字,你都以為是在誇你
    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魯迅了,魯迅的文章在中小學當中非常多,不管是《故鄉》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的「犀利」語句也是讓人印象深刻,而魯迅時常說的一些話也成了後世的經典名句。
  • 魯迅的《社戲》:還記得兒時最難忘的一件事嗎?
    魯迅無疑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有人說如果魯迅還活著,他一定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對魯迅來說,獲獎這件事並不重要,他的寫作初衷從始至終都沒有變過。他最想讓國民醒悟,讓國民不再愚昧,所以才棄醫從文。
  • 魯迅筆下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
    或許是我們讀懂魯迅最好的體會。  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巨人,是文化運動的裡程碑。可是面對如此完美的文學作家,他筆下的作品給人卻是苦澀和悲哀的色調,在作品中讀出成年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究其一生,我們卻不難發現.魯迅有魯迅的悲哀,從作品中也讀出了成年人的悲哀。
  • 這一年:魯迅也慘遭「毒手」2016毀童年遊戲盤點
    【本文由作者供17173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年年毀童年,今年特別多。某些廠商毀IP的能力實在太強,各種童年情懷IP就沒有被放過的!於是,又一大波毀童年辣眼睛的遊戲出現了!
  • 魯迅一句話許多人都讀不懂,還被當做了病句,這就是先生的智慧
    提到以筆做武器的人,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這個人,他就是魯迅。在看到國家現狀,還有國民的愚昧之後,他毅然選擇棄醫從文,選擇用文字來喚醒當時人們愚昧的思想。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一生作品無數,都是非常的具有教育意義,有深度的有名作品。如《朝花夕拾》、《吶喊》、《彷徨》等等。他一生的傳奇無數,他還是我過現代文學的奠基者,白話文的開拓者,而且是一個非常富有智慧的人。
  • 梁山好漢楊志的一句話,竟然想到了魯迅的《狗·貓·鼠》!
    他日仰望流雲時,過去的東西也許會在眼前一閃而過,那也算是一絲回憶吧! 言歸正傳,還是回到主題上吧。前面寫過一篇關於楊志的文章,閱讀量不多,還是很失望的。在寫那篇文章時,楊志的一句話讓我沉思了很久,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魯迅《狗·貓·鼠》中的一句話,怎麼就有異曲同工之妙之妙呢!
  • 很多人童年的回憶,我國的金魚正種,被視為龍的化身的——墨龍睛
    很多人童年的回憶,我國的金魚正種,被視為龍的化身的——墨龍睛龍睛是一種金魚,屬鯉亞目,龍井是中國傳統金魚的品種,因為可以長到半尺之長,體型碩大,被中國人視為金魚正種,尤其是墨龍睛,被視為龍的化身。可以說龍睛就是金魚金魚就是龍睛,龍睛是很多人小時候美好的回憶。最出名的龍睛以山東秧為首,因為山東魚秧的龍睛,眼大,似「荸薺扁」,又名「算盤子」眼睛。龍睛中只高凸而不扁,如牛子眼的,為龍睛下品。魚身要短而肥,尾大而長,並且周正的為上品。龍睛魚以顏色分別高下,故能以魚的顏色不同,分出難養易養的不同。龍睛魚由卵曬出後全為金色,經過相當時間之後,開始變色。
  • 同為回憶百草園的文章,魯迅只寫2000字,周作人竟寫了7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是因為它曾作為課文,長期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教科書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魯迅的胞弟周作人先生,寫了更多關於百草園的文字。
  • 魯迅童年的家庭文化環境,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魯迅童年的家庭文化環境,影響了他們的一生李新宇寫著魯迅的家庭出身,就想到了周家的文化環境。這個家庭的文化如何?魯迅受過怎樣的薰陶?這是一般的研究者不屑一顧的,我卻覺得很重要,理由很簡單:無論武功還是手藝,童子功都很重要。那麼,做人,處事,想問題,童子功就不重要嗎?童年形成的習慣,思想上打下的底色,常常影響人的一生。
  • 專家呼籲:少不讀魯迅,教材中魯迅作品大撤退,滑稽理由讓人心痛
    讓人無奈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留在我們學生時代的魯迅作品,卻因為種種原因逐漸被移除語文教材。而對於比較著名的《記念劉和珍君》,韓石山的評價更是匪夷所思:在他看來,作品寫得太過血腥,魯迅對劉和珍的悼念太過於激烈,單是「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這一句話,就完全能夠帶壞青少年的思想,也不應當入選。對於這些評價,我只想說:淺薄永遠是可怕的,因為淺薄到一定程度,就意味著上演荒謬鬧劇。
  • 走近魯迅|讀懂《野草》,在絕境中學會自我反省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歡迎來到「走近魯迅」這個欄目,這是2020年度的最後一次「走近魯迅」,回想即將過去的2020年,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每到年底,我們總喜歡談一個老掉牙的話題:今年的目標完成了嗎?我也學一下魯迅的「耍大牌」,對於年度目標,我也沒什麼好講的。在本文,我主要是想跟你談談魯迅的《野草》。魯迅的《野草》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沒有之一!
  • 114年前魯迅照片公布:魯迅還是一個「暖男」
    自五十年代以來,魯迅被深深地烙印在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之中,然而關於魯迅的影像,留存的卻不多。  日前,迄今為止最全的魯迅生平照片在南京展出,共有127張照片,最早的一張拍攝於1902年秋,最晚的一張拍攝於1936年,跨越34年。  在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魯迅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還可以看到魯迅對兒子和家庭的愛,還有和朋友間的情誼,錚錚鐵骨的魯迅還是一個「暖男」。
  • 90後童年最火的4部動畫片,看過3部的已生2胎,可惜最後一部爛尾
    說到我們童年時期看過的動畫片,我想大家也是能隨口的說出來幾個,並且小時候我們在看動畫片的時也是會對劇中的情節來一個展示。那麼今天咱就來說一說90後童年最火的4部動畫片,看過3部的已生2胎,可惜最後一部爛尾了!1.
  • 《龍貓》票房過億,妹妹小梅的行為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在影院重溫這部電影的時候,裡面妹妹小梅的行為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那個時候還沒有這麼多的車,所以即使在村莊附近到處亂跑家裡人也不會特別擔心。我家鄉的風景特別好看,是電影裡面的那種有山有水有成片的稻田和小溪流的地方。每次放學的時候,就和同村其他小夥一起上山撿果子,摘蘑菇,爬樹掏鳥窩。
  • 魯迅時的中國已過去,雄雞逐漸在東方抬起頭顱,並會一直強盛下去
    魯迅扛著旌旗跟在陳獨秀、胡適身後反封建、反吃人的禮教,因其揮舞大旗身姿最英勇最雄偉,成了「五四」的方向。先生的筆鋒犀利猶如針頭,扎得人頭腦清醒。「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作為那個時代清醒的人,魯迅註定是孤獨的,看到「愚昧腐朽」的國民,發出時代的吶喊,終究也無人懂得。
  • 這個世界上最能讓人流淚的一句話,就是別哭了 - 傷感說說
    (12) 愛到分才顯珍重,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擁有隻到失去才看到,其實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重的.(13) 我用一麻袋的錢上學,換了一麻袋書。畢業了,用這些書換錢,卻買不起一個麻袋。(14) 生活絕對抵不過天亮的摧殘,你剛準備好而別人早就捷足先登,有些你說不出口的話,別的早就替你說完了,所以分離只是為下一站準備。(15) 心中有座墳,藏著未亡人。
  • 七龍珠、迪迦奧特曼、貓和老鼠、棒球英豪,哪一部是童年時的最愛
    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到家,就會立刻打開黑白電視機看動畫片,我記得小時候經常看的動畫片有七龍珠、西遊記動漫版、大力水手、迪迦奧特曼、貓和老鼠、足球小將和棒球英豪等等,雖然看了很多優秀的動漫作品,但是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以下這四部動漫,討論一下哪一部是我們童年時的最愛。第一部七龍珠。
  • 《巴黎淘氣幫》:每個人都有關於童年的回憶!
    導演勞倫·泰拉德通過對小尼古拉這個角色的了解和定位,對漫畫原著進行剖析和解讀,刪減了很多情節,既要保證故事的連續性,又不過於拉雜,讓整體劇情保持連續和流暢的思路。勞倫選擇了從小尼古拉的視角,以童真的語言來表述,以勾起觀眾對童年最為純真的懷念。他比較有名的電影作品是《莫裡哀情史》,為他贏得了法國凱撒獎的提名。
  • 《彷徨》中魯迅的影子\魯人
    這近一年的時間裡,魯迅做的事基本是看房,看病,借錢,買房,修房。那段時間怕是魯迅生活中最陰鬱的日子。  在那段日子裡,夜深人靜時,不知魯迅會想些什麼,但通過《彷徨》中的作品,我們是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內心的痛楚的。  周氏兄弟失和後,周作人寫了《破腳骨》,以紹興街頭的流氓無賴比喻他的大哥;魯迅則寫了《兄弟》紀念曾經的親情。
  • 90%人的童年都玩過這些
    90%人的童年都玩過這些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遊戲類型層出不窮,諸多大作的湧現也讓玩家們在大呼過癮。但在過癮之餘,總是會有人忍不住想起當年陪伴自己童年時的那些經典遊戲們。那些曾經讓我們瘋狂的遊戲如今看起來都已經有些過時了,但是我們藏在遊戲裡的那種情懷和回憶是怎麼也抹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