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帶兵北伐時,為續命研製出七星圖陣,最後還是人不勝天

2021-01-08 強強歷史記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軍師,劉備曾經為了照顧好這個軍師的情緒,還不惜得罪了自己結拜的兄弟關羽和張飛,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所以,在劉備將死的時候,把諸葛亮叫到床頭邊上,把兒子和國家一併託付給了諸葛亮。

劉備對諸葛亮有大恩,諸葛亮也不是之恩不報的人,自從劉備死後,諸葛亮便對先帝託付給自己的夙願日夜憂嘆,想著怎樣才能儘快為先帝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遺願。

自從先帝託孤後,諸葛亮面對先帝唯一的兒子阿鬥,只能是一邊為國事操勞,一邊招兵、買馬、屯糧,為北伐之戰出謀劃策。諸葛亮此時也已經年近半百了,還這樣日夜操勞,自然身體好不到哪去,而且心裡天天裝著北伐這個憂慮,深思倦怠,拖垮著諸葛亮的身體。

諸葛亮在做好了準備活動之後,寫下了出師表,讓大軍師出有名,便開始了北伐戰爭。

蜀國地處四川境內,地勢顛簸不平,坑窪錯亂,出入時,都要忍受一番顛沛的風波。諸葛亮北伐戰爭時,曾經在蜀山中往返多次,路途的艱辛以及掌握大局的勞累早已經消耗盡了諸葛亮的體力,讓諸葛亮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公元234年,這是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戰爭。諸葛亮為了這一戰,拼盡了蜀國全部的國力,還聯合了吳國的孫權,想要兩面夾擊魏國。

但是事與願違,魏國派出的兩路兵馬,一路有魏明帝親自率領阻擊孫權,一路有司馬懿帶領,只守不戰。

時間一天一天的小號下去,諸葛亮的身體越來越差了,但是戰況卻非常不利。孫權那邊已經被魏明帝節節敗退,而司馬懿一直按兵不動,諸葛亮已經沒有命再跟司馬懿拖下去了。

這時,諸葛亮身邊的人想出讓諸葛亮為自己施法續命的法子。諸葛亮自己對續命之說本就不大相信,但是為了戰況,他不得不一試。

諸葛亮善於排兵布陣,早年就研究出七星陣的續命圖陣,但是只是理論而已,從來沒有實施過。如果不是情勢緊急,諸葛亮恐怕也不會嘗試。

諸葛亮帶著想要為自己續命的願望,在軍隊裡擺出了七星陣。這七星陣,是用七盞明燈代替天上的七顆星宿擺在地上,有著向上天借命的意思。諸葛亮施法坐在這七星陣中,希望自己能夠借命成功。

但是天不遂人意,諸葛亮還是沒能成功續命,在這一年,由於操勞過度,很快便在軍營裡病倒了。

諸葛亮的死,就意味著蜀國失去了希望,但是諸葛亮臨死還為蜀國獻出了一計。讓將士們抬著自己的遺體,大搖大擺的回蜀國,躲避了司馬懿的追殺,為蜀國保留下了一點兵力,至此,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全盤失敗了。你怎麼看待諸葛亮為續命擺七星圖呢?說說你的看法吧!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北伐時,孫權為何不偷襲西川?
    當年關羽北伐曹魏時,孫權在背後捅了刀子,一下子就滅掉關羽並將荊州收入囊中。而諸葛亮北伐時,為何孫權陸遜不趁機也偷襲西川呢?其實,孫權當時並沒有機會去偷襲西川,因為當時的東吳陸遜疲於防守曹魏,而蜀國已派人嚴防東吳,加上孫權又忙於其它事,所以孫權無瑕西顧蜀漢之地,去偷襲西川。
  •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漢明顯弱小,為何孫權還不出手相助保持平衡
    可是我北伐的時候,你能不能響應一下?孫權厚著臉皮連連點頭:要的要的,你放心去北伐,我要是助你一兵一卒算我輸!不對不對,怎麼把心裡話說出來了,你放心北伐,我肯定窮盡東吳之軍力努力在東邊打出一片天。諸葛亮眉頭一皺,不過也只能黯然嘆息,誰讓家底都被劉備和關羽給敗光了呢!
  • 劉邦北伐一次就奪取關中,而諸葛亮五次北伐全失敗,這是啥原因?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是三國第一謀士,他聰明絕頂,用兵如神,讓本就羸弱的蜀漢能做到與魏國和吳國三足鼎立,但他也有很多遺憾,為了讓蜀漢佔據主動權,他在掌管蜀國軍政大權後開展了五次北伐,但均以失敗而告終,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盡全國之兵,率大軍十萬,想要衝破關中地區的防線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不到一年,為何匆匆再次北伐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諸葛亮第二次出師北伐。諸葛亮這次北伐走陳倉道,出散關,包圍了陳倉城。曹真率軍趕來救援,和蜀軍在陳倉對峙。魏明帝曹叡得知以後,又從荊州抽調張郃率軍三萬前往陳倉增援曹真。不過不等張郃趕到,和曹真對峙一個多月的蜀軍已經糧盡退兵。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用趙雲姜維守街亭,為什麼用紙上談兵的馬謖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有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投降,形勢一片大好,但因街亭失守,諸葛亮前無所據只好撤軍放棄北伐。以至於一般都認為,任用是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命令,堅守街亭,那麼肯定不會大敗的。
  •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屢戰屢敗?姜維死前一句話不小心說出真相
    諸葛亮生平最後一個對手就是司馬懿。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諸葛公,真乃天下奇才也"。這是對諸葛亮作出的高度評價。在公元228年,諸葛亮整頓了蜀國的國力,當國力強盛起來之後。他決定帶兵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首先徵求了參軍馬謖的意見。並且還運用了馬謖的離間之計。當時的曹真可是比司馬懿好對付,所以諸葛亮一下子就拿下了三個城池。
  • 諸葛亮到底得了什麼怪病?七星陣都不能續命,病名讓人背後發涼
    《三國志》記載:「青龍二年,諸葛亮出斜谷,並田於蘭坑……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也就是說諸葛亮是因疾病去世,操勞過度是原因之一,但諸葛亮到底得了什麼怪病?七星陣都不能續命,病名讓人後背發涼。
  • 拼命工作的諸葛亮,最後一年在忙什麼?
    1在進行最後一次北伐前,諸葛亮處死了一名朝中大臣,且原因有些另類。那年正月,車騎將軍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為太后拜年。誰知,太后竟特意留下胡氏,直到一個月後才放她回家。劉琰這人能說會道,年輕時儀表出眾,又與劉備是同宗,早在劉備做豫州牧時便被徵為賓客,跟隨劉備交際應酬,他自然以蜀漢元老自居。
  • 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吸引了曹真的主力,諸葛亮才得以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就是說趙雲在箕谷大戰曹真,沒有在諸葛亮身邊,《三國演義》裡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演義的,派趙雲守街亭就篡改歷史了,所以不能派趙雲守街亭。
  •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讓趙雲、魏延鎮守街亭,而是讓口嗨的馬謖去?
    馬謖和趙括都是紙上談兵的代表街亭之戰是諸葛亮最為重要的一次北伐,守住了街亭也就是相當於牢牢的把控住北伐的門戶,丟了街亭就相當於被徹底的堵死了北伐大軍的道路,馬謖的失敗,也導致了蜀國徹底的沒了崛起的機會。
  • 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蔣琬本來在成都南部的廣都縣當一個小小的縣長,有天劉備剛好出遊來到廣都,於是他叫地方縣長出來,誰知道叫了半天,竟然沒人理他。劉備親自上縣政府辦公室一看,哇!只見公文堆積如山,不知道荒廢多久的政事,正待發怒時,這位縣長搖搖晃晃走了出來。《三國志蔣琬傳》曰:先主嘗因遊觀奄至廣都,見琬事不理,時又沉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
  • 司馬懿身邊來了一個老頭,諸葛亮嘆氣說我命休矣而且果然應驗了
    諸葛亮作為歷朝歷代都備受著推崇賢能大臣,他的事跡大家因該都熟悉而且很清楚,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為了報達劉備的賞識之恩,寫了出師表,表明了自己將為劉備平定中原,還原舊都的遺願,他鞠躬盡瘁,任勞任怨,死而後已,諸葛亮在一次次的北伐中,但是天不幫他,每次都是失敗而終,留下了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諺語
  •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
    按部就班,腳踏實地,諸葛亮搞不過的。為了給蜀漢續命,諸葛只有劍走偏鋒。 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十八年(907~925年)。 後蜀:934——966,又稱孟蜀,33年。出了個花蕊夫人。 蜀漢,公元221年到263年,一共42年,基本和李特的成漢時間持平,考慮到劉備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4年)就已經佔領成都,蜀漢一共49年,不錯了。諸葛亮的策略沒問題。
  • 參加北伐之後,五虎上將趙云為何突然身亡?與這兩個人脫不了關係
    趙雲自動請纓,要求前往北伐戰場公元228年,諸葛亮平定孟獲,搞定內亂。所以便寫下了千古名篇《出師表》向後主劉禪提出申請,期望能夠帶兵完結當年先帝劉備的希望,計劃出動軍隊攻打曹魏,也便是北伐。而劉禪呢?他爽性來了一個順水推舟,不光贊同讓諸葛亮出動軍隊伐魏,並且還對外宣傳說此次給諸葛亮調撥了20萬人馬。
  • 曹操「稀裡糊塗」收養的他,卻成為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剋星」
    而其中的《三國演義》想必大家都有看過,它從劉備三兄弟桃園結義開始,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充滿了權謀交錯、熱血沸騰的三國世界。不過,我們要搞清楚的一點是,《三國演義》並不是真正的歷史,它是基於三國歷史而進行文化稱作的小說。所以,在《三國演義》中,便有著作者很強的個人色彩,很多人物也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抹黑和貶低。
  • 孔明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魏延的死已經說明問題
    一一《出師表》對於《出師表》每一個人都知道,它是諸葛亮的傑作。他的一生也是按照《出師表》所說而做的。「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未出隆中時就為劉備寫下《隆中對》,指出了劉備一統天下的步驟。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
    李嚴,與諸葛亮一起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一,李嚴經過"三劉",與孔明成了知音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也。少年時當過小官吏,表現出特別的精明,在任上以才幹著稱。荊牧劉表派使者到各地郡縣督促官吏成績申報。當時曹操已經到了荊州。李嚴還是秭歸縣令。他認為曹操太張狂,所以扔下秭歸縣令不幹了,從水路到了益州,投奔劉璋。
  • 北伐全軍覆沒:楊秀清決策失誤,還是林鳳祥指揮不行?
    此時,經歷了兩年的太平天國北伐失敗,北伐軍全軍覆沒,兩萬多精銳老兵陣亡,給太平天國造成了巨大損失。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中說:「派林鳳祥掃北,這是大錯」,把北伐失敗列為太平天國十大敗因之一。或許早伐的教訓太深,1860年,李秀成毀掉「江南大營」,洪秀全讓他帶兵北伐,李秀成拒絕了。所以,全軍覆沒的北伐,楊秀清的決策失誤,還是林鳳祥的指揮不行,關鍵是誰?
  • 都說虎父無犬子,為何諸葛亮才高八鬥,諸葛瞻卻平庸無能敗給鄧艾
    再來看看諸葛亮的唯一親生兒子諸葛瞻,諸葛瞻出生於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當時諸葛亮已經46歲高齡了,當年劉備的親生兒子劉禪出生時,劉備也是46歲,蜀漢還真是老來得子的典範,同時也說明了諸葛亮的生育能力不強,只有這麼一個親生兒子。
  • 蜀漢只有一人可守街亭,可惜諸葛亮不用,否則張郃要提前三年退休
    三國時期,蜀漢北伐,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就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了。這一次北伐時,曹魏的重心全在東吳,根本就對蜀漢沒啥防備,以至於諸葛亮出兵時,很快就取得了大的戰果,曹魏震動。不過接下來的發展就非常的戲劇化了,原本有可能翻盤的蜀漢,在街亭之戰中卻遭到大敗,逼得諸葛亮不得不撤退,放棄了前期戰果,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