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承彬
德國寺位於尼泊爾藍毗尼園,是德國在尼泊爾藍毗尼修建的寺廟。
藍毗尼園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
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有蓮花座金剛杵雕塑。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和優曇花)之一,又是吉祥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前後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臺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據《大日經》載:「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認為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認為:「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幹擾.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於蓮花在佛教上的神聖意義,佛經中把佛教聖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掌」,甚至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蓮花王子」。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淨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迴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淨的。佛菩薩顯現在輪迴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汙染。
金剛杵梵名瓦支拉,藏語稱「多吉」,曾音譯為伐折羅、縛日囉、伐折囉、跋折囉、伐闍囉。又叫做寶杵、降魔杵等。原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於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故稱金剛杵。
在佛教密宗中,金剛杵象徵著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為密教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曼荼羅海會之金剛部諸尊皆持金剛杵。真言行者亦常攜行,蓋以此杵象徵如來金剛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內魔與外道諸魔障。
據《大藏密要》記載,金剛杵是菩提心義,能「斷壞二邊契於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為中道,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金剛杵有金、銀、銅、鐵、石、水晶、檀木、骨頭等多種質料,長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中間為把手,兩端有獨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等刃頭,人形杵羯磨金剛、塔杵、寶杵等,而以獨股、三股、五股最為常見,分別象徵獨一法界、三密三身、五智五佛等。獨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寶杵、塔杵合稱五種杵。其中,獨股杵為最古之形式,其鋒頗長,為密跡金剛力士所持。此外,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金剛杵手,及金剛藏王菩薩一百零八臂中之一手,亦持獨股杵。於五種金剛杵中,以獨股杵與蓮華部相應,置於壇城之西方,其獨鋒象徵獨一法界。三股杵與羯磨部相應,置於大壇之北方。通常稱瓦支拉者,一般係指三股杵。五股杵又稱五智金剛杵、五峰金剛杵、五峰光明、五股金剛,其五峰系表五智五佛,其中一鋒象徵佛之實智,其餘四鋒則為四佛權智之標幟。
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山門
作者邱承彬手捧天珠學《解密天珠》在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大殿前
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金剛杵蓮花雕塑
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蓮花金剛十字杵雕塑
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蓮花座金剛杵雕塑精美,山門大氣,大殿建築恢弘,文化底蘊豐厚,是一處佛教勝地,也是一處旅遊勝地。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肚皮舞理論家,旅遊專欄作家,旅遊文化學者,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歷山頌》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