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湖保護區鳥類數量增加3倍多

2020-12-02 網易新聞

2020-12-01 16:57:46 來源: 內蒙古晨報

舉報

  

  記者從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通過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保護區內鳥類種類和數量均大幅增加。

  據統計,今年夏季呼倫湖保護區共監測到鳥類14目27科56屬97種78800餘只,與2019年同期監測到鳥類8目20科35屬60種22100餘只數據相比,保護區內鳥類種類增加了37種,數量增加3倍多。

  呼倫湖作為中國北方數千裡之內的唯一大澤,特定的地理位置與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決定了呼倫湖保護區是東北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和驛站,是鳥類繁殖的理想家園。棲息著丹頂鶴、白頭鶴、大鴇、金雕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區鳥類52種,其中有些是世界性的珍稀瀕危物種。在我國分布的9種鶴中,有6種在保護區內分布。

  近年來,隨著呼倫湖保護區綜合治理工作的實施與科學管護執法能力的不斷提升,使得鳥類的棲息生存環境得到了持續有效的改善和恢復,從而吸引越來越多地鳥類在此棲息繁殖。

  據了解,呼倫湖保護區自1995年開始實施鳥類監測工作以來,每年都會對保護區境內的鳥類進行全範圍觀察監測。通過對鳥類分布、遷徙情況開展常規監測,了解鳥類的遷徙時間節律、遷徙路線、停歇繁殖情況及棲息地變化,明確保護區內環境及其變化情況對鳥類的生存影響,從而為鳥類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法律聲明: 1. 凡註明「來源:內蒙古晨報」或"來源:內蒙古晨網"的稿件,均為內蒙古晨報社記者的原創稿件,版權均屬內蒙古晨報社所有。未經內蒙古晨報社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轉載、下載或建立鏡像等。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註明"來源:XXX(非內蒙古晨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本網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對其真實性負責。 3. 如遇轉載作品內容、版權問題,以及違法信息、不良信息等問題,請於發現時立即與本網聯繫,本網負責及時審核並根據實際情形作出相應處理。 4. 內蒙古晨網用戶申請刪除信息指南,請點擊「刪稿流程」——內蒙古晨網刪稿申請單。 ★ 內蒙古晨網聯繫方式: 電話:0471-3369757 郵箱:nmgcbqmt#163.com(請手動將#改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生態美群鳥歸 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安裝人工鳥巢為鳥類...
    生態美群鳥歸 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安裝人工鳥巢為鳥類棲息繁殖提供溫馨家園 2020-04-22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烏蘭諾爾溼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鳥類「住客」越來越多
    烏蘭諾爾溼地迎來了各種遷徙鳥類築巢繁殖期。近年來,隨著呼倫湖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烏蘭諾爾溼地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溼地內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和魚類為遷徙的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烏蘭諾爾溼地腹地內,蘆葦隨風搖擺,水面微波蕩漾,數百隻不同種類的鳥兒展翅飛翔、翩翩起舞。它們時而優雅地在水草間散步,時而在水中嬉戲,怡然自得。
  • 8匹狼現身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月22日,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數位化監控平臺首次拍攝到8匹狼活動的珍貴影像。這段畫面拍攝於今年1月23日,視頻中清晰看到,8匹狼同時出沒在呼倫湖保護區烏蘭諾爾管護站監控點附近的溼地草原,它們有的在草叢中嬉戲,有的逗留觀察周圍環境。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的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更是達到100餘萬隻。2020年過境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的候鳥,春季數量為40餘萬隻,進入秋冬季以來數量已達32萬餘只。
  • 「黑頸鶴之鄉」青海隆寶鳥類數量再創新高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2020年,我們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共進行了8次鳥類調查,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保護區本年度新增物種7種,鳥類種數達到121種,鳥類數量再創新高。」青海隆寶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說,建立36年來,隆寶自然保護區已從最原始的看護發展到了現代化的全面監測,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工作穩步開展,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 內蒙古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護5隻疣鼻天鵝
    中新網呼倫貝爾11月11日電 (李愛平 王豔清)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日對外消息指,該保護區烏蘭諾爾管護站工作人員兩天前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巡護時發現並救護了5隻幼鳥。龐博 攝該保護區分析認為,由於呼倫貝爾今年較往年溫度降低得快,烏蘭諾爾湖面較2019年提前20天冰封,導致這5隻幼鳥由於還未達到遷徙的能力,不能順利跟隨成鳥進行遷徙。據介紹,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歐亞大陸東端中北部,處在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是遷徙候鳥重要的繁殖地和遷徙驛站,一些候鳥在遷徙途中由於食物不足、受傷、迷途等原因往往造成落單、受困。
  • 鼎湖山保護區2015年度鳥類監測工作成績斐然
    據初步統計,一年裡共記錄到鳥類16目52科101種,分別佔鼎湖山鳥類總記錄數(18目55科232種)的88.89%、94.55%、43.53%;累計記錄到鳥類數量7166隻,拍攝鳥類照片千餘張。其中種群數量最多的三種是淡眉雀鶥(Alcippe hueti )、暗綠繡眼鳥(Zosterops japonicus)和白頭鵯(Pycnonotus sinensis ),分別記錄到1130、906、579隻,佔總數量的15.8%、12.6%和8.1%;同時發現3種鳥類為鼎湖山保護區的新記錄,分別是白喉短翅鶇(Brachypteryx leucophris )、白尾藍地鴝(Myiomela leucura
  • 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在華數量14年增長10倍多
    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在華數量14年增長10倍多 2017-10-11 16:31:5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津城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今年10月以來,我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我市,這個數量超過全球總數量的50%,是歷年同期數量的3倍多。  昨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
  • 鄱陽湖艦功成退役,航速25節的新一代補給艦——呼倫湖艦來了!
    鄱陽湖艦退役儀式現場作為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首型遠洋綜合補給艦首艦,鄱陽湖艦於1979年12月16日正式服役,舷號「882」,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2次,為人民海軍從黃水走向藍水提供了堅實保障。
  • 中國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
    青海省生態辦公室兼三江源辦公室副主任李曉南說,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實施6年來,開展了溼地保護、退牧還草、人工增雨等項目,灌喬植被得以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好轉,種群數量逐漸恢復和增長。  國家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最新的科學考察報告指出,2010年三江源地區生物物種數量與10年前相比明顯增加。  青海省測繪局總工程師黃偉星說,如今在三江源地區,各類野生動物隨處可見。
  • 黑龍江珍稀鳥類數量恢復性增長 丹頂鶴16年增加300隻
    全省有陸生野生動物476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61種。近年,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鳥類數量明顯增長,尤其珍稀鳥類數量有恢復性增長。丹頂鶴種群由2000年的500餘只增加到了現在800隻。東方白鸛的天然巢從2000年不足10個,經過近年來的保護和恢復,繁殖巢已超過100個。 每年鳥類遷徙從3月下旬到5月初,由於今年春季提早到來,鳥類遷徙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
  •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1999年的7萬隻增加到目前的10萬隻以上。  西藏自治區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處卓瑪央宗處長說,根據近幾年來對野生動物的調查和國內外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西藏是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區,藏羚羊種群分布在西藏羌塘60多萬平方公裡的區域,並涉及西藏的那曲、阿里、日喀則三個地區的17個縣。
  • 青海湖畔監測到:普氏原羚10年增幅近4倍
    8月3日至12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進行了2020年生物多樣性綜合監測野外調查工作,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青海湖周邊達到或超過世界種群分布1%的水鳥有1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種。普氏原羚2744隻,比2018年增加了709隻。
  • 大西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即將誕生
    這裡是重要的海鳥保護區,幾千萬隻信天翁、企鵝和其他物種在此繁衍生息。一個新成立的海洋保護區將為鳥類重要的覓食地提供保護。想要登島,必須從南非乘7天船;踏上島嶼的瞬間,「你會覺得自己仿佛來到了世界邊緣」,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英國海外領土小組的負責人Jonathan Hall說。現在,這個由四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將成為68.7萬平方公裡的海洋保護區,面積幾乎是英國的三倍。11月12日,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政府宣布,島鏈周圍90%的水域將成為「禁捕區」,禁止開展捕魚、採礦和其他開採活動。
  • 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
    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憑藉著一幅可愛的面孔和天生的捉鼠天性,家貓備受人類寵愛,如今它們已經遍布全世界各地,總數預計超過5億隻,是貓科動物中數量最龐大的一個群體。各種鳥類、爬行類、小型哺乳類都是家貓的獵物。就算是在主人的照顧下衣食無憂的家貓也會經常捕殺小動物。那麼,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呢?觀點一:如果家貓消失了,鳥類數量將會大幅增加這種觀點是站在貓是鳥的天敵的角度考慮的。小型貓科動物都喜歡吃鳥,家貓更是其中的代表。
  • 白洋澱野生鳥種類數量多了
    3月22日,安新縣白洋澱溼地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在進行生態巡護過程中,在白洋澱的一處荷塘裡,觀測和拍攝到13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白琵鷺。這是該管理處今春首次拍攝到白琵鷺,也是近幾年來觀測和拍攝數量最多的一次。 春季是野生候鳥由溫暖的南方飛回北方的重要遷徙時段,白洋澱作為野生候鳥重要的遷徙驛站之一,每年春季都會有諸多的野生候鳥來到白洋澱棲息、覓食、築巢、繁衍。
  • 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數量增至15萬隻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江白近日在拉薩舉行的「西藏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年來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15萬隻左右。我國西部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
  • 生態宜居|津城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十三五」期間,我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根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社會普遍關注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的全球總數量已經達到9000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