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養牛人。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了肉牛養殖過程常見的技術問題,希望對廣大養牛的朋友有所幫助。
1.肉牛優良品種引進主要包括哪些形式?標準化養殖場在引種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目前,我國肉牛優良品種的引種方式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引進活體種牛;另一種是引進凍精和胚胎。標準化養殖場在引進種牛或是凍精、胚胎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查看引進公牛、凍精或胚胎的系譜,避免近交。
(2)查看該公牛是否有後裔測定成績或遺傳評估結果;該胚胎的父母代是否有生產性能測定記錄。
(3)對於種牛要查看該公牛外貌表現及發育情況;凍精要查看精液品質;胚胎要鑑定其胚胎質量。
2.針對不同養殖方式和經營目標,養殖場在引種過程中應選擇哪種方式引種?
(1)原種場、種公牛站引種時主要以活體種牛和凍精為主,條件和經費允許時可適當考慮胚胎。
(2)舍飼架子牛繁育場主要經營目標是利用繁育群,面向社會提供架子牛。引種時主要以凍精為主。
(3)引種時主要考慮以種牛引進為主,採用本交方式配種。如果人工授精等設施完備的養殖場,也可考慮凍精。
(4)對於農戶或小規模養殖場,由於養殖數量較小,最佳的方式是利用凍精進行人工授精。
3.怎樣因地制宜選擇肉牛品種?
(1)南方地區指秦嶺、淮河以南的部分省區,包括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海南、重慶、貴州、雲南及四川東南部12省區。推薦使用婆羅門牛、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和婆墨雲牛(BMY)。
(2)中原地區包括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6省區。推薦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夏洛萊牛、利木贊牛和皮埃蒙特牛等國外肉牛品種,或本地區良種黃牛魯西牛、南陽牛。
(3)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3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建議使用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夏洛萊牛、利木贊牛以及黑毛和牛進行雜交改良,同時國內品種如秦川牛、魯西牛、南陽牛、晉南牛、延邊牛等也推薦使用。
(4)西部地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西部及四川西北部等8省區推薦使用安格斯牛、西門塔爾牛、利木贊牛,夏洛萊牛,適宜推廣的國內品種為秦川牛;四川西北地區犛牛品種和數量相對較大,已形成優勢產業,應重點推廣大通犛牛等犛牛品種。
4.為什麼要開展肉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良種是肉牛產業發展的基礎,種群選育是提高群體遺傳水平和生產性能的根本措施,性能測定則是提高種群選育水平的先決條件。肉牛生產性能測定內容主要包括:
(1)生長發育性狀。初生重、6月齡斷奶重、12月齡重、18月齡重、24月齡重、36月齡體重及相應年齡段體尺性狀。
(2)肥育性狀。育肥始重、育肥終重、育肥期日增重、飼料轉化效率。
(3)胴體性狀。宰前重、熱胴體重、冷胴體重、屠宰率、淨肉率、背膘厚。
(4)肉質性狀。眼肌面積、大理石紋、嫩度、肉色、脂肪顏色、pH值、失水率
(5)繁殖性狀。睪丸圍、採精量、精液品質。
5.母牛同期發情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母牛同期發情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一次前列腺素法。肌內注射前列腺素及類似物是最簡便的同期發情方法,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用量為20毫克~30毫克,前列腺素C(PGC)用量為400微克~600微克。
(2)二次前列腺素法。由於前列腺素對母牛排卵後5天內的黃體無溶解作用,一次處理僅有70%的母牛有反應,因此採用間隔11天~12天兩次用藥的方法,可獲得更高的發情率。
(3)孕激素陰道栓法。使用特製的放置器將陰道栓放入陰道內,先將陰道栓收小,放入放置器內,將放置器推入陰道內頂出陰道栓,退出放置器即完成。
(4)前列腺素結合孕激素處理法是先用孕激素處理7天,結束處理時肌注PGF2α。同期發情處理結束時,給予3毫克~5毫克卵泡促激素(FSH)、700單位~1000單位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或50微克~150微克促排卵素。
6.如何提高母牛繁殖力?
(1)積極治療繁殖機能障礙。對發情異常、產後50天內未見發情的牛隻,應進行生殖系統檢查,對患有繁殖機能障礙的牛隻及時治療。
(2)提高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定期清群、治療或淘汰各類發情異常或劣質母牛,抓好母牛膘情,做好發情鑑定和適時配種工作,減少或避免漏配、失配、誤配。抓好犢牛按時斷奶工作,促進母牛性周期活動和卵泡發育,能提早發情、提高受配率。
(3)防止流產。對妊娠後5個月的母牛要精心飼養,禁止飼餵發黴、腐敗、變質的飼料。
(4)提高犢牛成活率。抓好接產、助產和初生犢牛護理和培育工作。
(5)推廣應用繁殖新技術。目前母牛的發情、配種、妊娠、分娩、犢牛的斷奶培育等各個環節都已有較為成熟的控制技術。
7.標準化牛場如何進行秸稈氨化?
秸稈氨化是生產中提高秸稈飼用價值的方法。通常使用尿素或碳酸氫銨作為氨化劑,用量為一般尿素按幹秸稈重的5%,碳酸氫銨按10%,用水溶解,均勻地噴灑在秸稈中。氨化窖應建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要求窖壁不漏氣,窖底不漏水。填裝時,沿秸稈面向窖邊鋪,然後用泥壓實,氨化時間隨氣溫而定,低於5℃,4周~8周;5℃~15℃,2周~4周;15℃~30℃,1周~2周;高於30℃,1周以下。放氨處理:秸稈氨化後在餵用前要開垛放氨,取出氨化好的秸稈,放置在通風陰涼的院內或草棚裡1天~2天,每天翻動幾次,沒有刺激性氨味即可飼用。
8.標準化牛場如何製作半乾青貯飼料?
(1)應適時刈割禾本科在孕穗期,豆科則在初花至盛花期,可適當推遲。另外,在含水量較低和天氣晴朗時收割。
(2)調節水分。含水量調節到40%~60%。
(3)鍘短。一般鍘成1.5釐米~3.5釐米長度。
(4)裝填方法和速度。以青貯壕裝填為例,原料裝填應從壕一頭的兩個角開始,分段進行,裝滿一段再裝下一段;在裝填完的部分及時蓋上結實的塑料布和適量的重物。分段裝填比分層裝填(每天只裝0.5米~0.6米厚)的青貯效果好,5天內裝完。
(5)密封嚴實。裝填過程的壓實要求比一般青貯高,越實越好。壓實後,及時密封。一般密封45天以上,可開窖取用。
9.如何製作玉米青貯飼料?
(1)青貯窖準備:對舊窖進行修補整理,清理雜物、剩餘原料和髒土。土窖應在窖底、四壁鋪襯塑料薄膜。
(2)原料收穫:全株玉米青貯一般在玉米乳熟後期或蠟熟期收割,玉米秸稈青貯在玉米收穗後儘快收割,以有一半綠色莖葉為宜。
(3)用機械將原料切短到2釐米~3釐米,且玉米秸破節率75%以上。
4)每填裝30釐米,隨即用機械壓實,注意壓實四個角落。
(5)水分控制在60%~70%,通常全株玉米不需加水,玉米秸稈青貯則需加一定量的水。
(6)原料快裝滿時,在四壁鋪襯大小足以將青貯窖覆蓋的塑料布。
(7)當原料填裝到高出窖口50釐米以上時,覆膜蓋嚴。小型青貯池覆膜後再覆土20釐米~30釐米封窖。大型青貯池覆膜後,可覆壓輪胎等重物封窖。
10.如何製作苜蓿青貯?
苜蓿青貯製作方法有窖貯、包膜青貯兩種。青貯池(窖)貯存製作步驟為:
(1)在現蕾至初花期(20%開花)進行收割。
(2)晾曬12小時~24小時,通常為早晨刈割,下午製作,或下午刈割,第二天早晨製作。
(3)用鍘草機將苜蓿切成2釐米~5釐米長。
(4)填裝入青貯池(窖),大約每填裝50釐米厚,攤平、用農用機械壓實(特別要注意靠近窖壁和拐角的地方),並在上面均勻鋪撒青貯飼料添加劑。
(5)逐層裝填、壓實,至高出池面20釐米~30釐米,上鋪塑料薄膜,覆土20釐米~30釐米密封。
(6)管理:窖口防止雨水流入及空氣進入。在青貯池(窖)四周應有排水溝或排水坡度。
包膜貯存製作步驟為:苜蓿適時收割、晾曬、鍘短後,先用打捆機壓製成形狀規則、緊實的圓柱形草捆,再用裹包機將草捆用塑料拉伸膜緊緊包裹、密封。
11.什麼是全混合日糧?如何加工全混合日糧?
按照營養需要設計的日糧配方,用專用攪拌機械或人工方法,將粗料、精料、添加劑等日糧各組分均勻混合,供肉牛自由採食的一種營養平衡日糧。全混合日糧應用中,須定期評定肉牛體況,按不同生長階段對肉牛分群。機械加工製作方法步驟:
(1)原料填裝。立式全混合日糧(TMR)攪拌車的原料填裝順序為乾草、青貯飼料、農副產品和精飼料。臥式TMR攪拌車的原料填裝順序則為精料、乾草、青貯、糟渣類。添加原料過程中,防止將鐵器、石塊、包裝繩等雜物混入攪拌車。
(2)原料混合。採用邊投料邊攪拌的方式,通常在最後一批原料加完後再混合4分鐘~8分鐘。原則是確保攪拌後日糧中長於4釐米的粗飼料佔全日糧的15%~20%。人工製作方法是由人工將配製好的精飼料與定量的粗飼料(乾草應鍘短至2釐米~3釐米)多次摻拌,至混合均勻。
12.為什麼農區利用作物秸稈飼餵肉牛時必須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
秸稈是農區肉牛飼養的主要飼料,如不加工處理,會存在適口性差、消化率低和蛋白質、鈣、磷、維生素含量少的問題。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方法加工處理,可以提高秸稈適口性,增加肉牛採食量,提高消化率,改善生產性能。生產實踐中秸稈加工處理的常用方法有切短、揉搓、粉碎、壓塊、制粒、氣爆、鹼化、氨化、青貯、微貯等。一些專門化機械設備將秸稈加工處理後飼餵肉牛,不僅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補充肉牛飼養短缺的飼料資源,生產優質的牛肉產品。
13.異地育肥時新購入架子牛的標準化管理有哪些措施?
(1)隔離。飼養隔離區飼養15天以上,隨時觀察牛群健康狀況,發現異常要及時處理和治療。
(2)飲水。肉牛長途運輸到場後,首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進行飲水。首次要掌握好飲水,根據體重大小每頭飲水不超過10公斤左右;第二次可在3小時~4小時後進行。
(3)粗飼料。飲水後飼餵青乾草,餵量應限制,根據體重大小每頭2公斤~5公斤,並逐漸增加,5天後自由採食。
(4)精飼料。一般2天~4天開始飼喂,由少到多,逐漸添加,一般到15天時餵量不超過1公斤~1.5公斤。
(5)分群。按大小強弱分群,每頭牛佔圍欄面積4平方米~5平方米。
(6)驅蟲和防疫。一周後進行驅蟲,一般可選用阿維菌素。驅蟲3日後,每頭牛口服「健胃散」350克~400克。驅蟲可每隔2個月~3個月進行一次。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進行疫苗注射。
(7)建立檔案。用塑料耳標進行編號並認真填寫架子牛採購記錄表,建立檔案
14.如何選擇肥育用架子牛?
肥育用架子牛應以健康狀況、體形以及好的遺傳素質等內容來選擇。基本要領可歸納為三點:一看、二觸、三選擇。「一看」,是看牛的健康狀況,外表上看應該精神、有力、活潑、被毛光亮、無眼屎、鼻鏡溼潤有水珠、排便正常、腹部不膨大。「二觸」,是摸摸牛體、提提牛皮,看牛的被毛是否柔軟細密、牛皮是否鬆弛不緊繃。「三選擇」,是要選擇與它的月齡相稱,身體各部位應勻稱、頭不算太大,前腿、前胸寬而有力,體高而且蹄子健康。
15.採購好的架子牛在運輸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
要避免路上時間太長、運輸前餵得太飽,密度要適當。到達目的地不要立即飲水,充分休息後(約3小時~4小時)再提供溫水(夏天飲涼水)。供給優質的粗飼料自由採食,精料的飼餵要看牛的排糞情況,且只能供給牛體重的1%,以後逐漸增加。
16.高檔牛肉生產技術要點有哪些?
在牛不同的生長階段,供給不同的飼料和營養飼養體系。可以用三句話來形象歸納:育成期間,粗飼料,消化器官快快長;肥育前期,配合料,肌肉生長快起來;育肥後期,能量料,肌間脂肪沉積好。
(1)育成期(4月齡~12月齡)是牛骨骼、內臟等組織發育的活躍時期,供給的粗飼料含量要達到14%~16%,可消化營養總量(TDN)68%~70%;配合飼料按體重的1.2%~1.5%限制供給。在此期間,應限制配合飼料飼喂,增大粗飼料的供應量。
(2)育肥前期(13月齡~18月齡)是育成期限制飼餵的補償增重最高的時期。育肥前期要進行限飼,供給飼料中粗蛋白質(CP)11%~12%,可消化營養總量(TDN)71%~72%,配合飼料的飼餵量是體重的1.72%~1.8%。
(3)肥育後期(19月齡至出售)要飼餵高能飼料,可消化養分總量(TDN)達到72%~73%;後期粗飼料和配合飼料都可採用自由採食。
17.如何選擇育肥牛的出欄時間和出售方法?
(1)出欄最適期。一般來說,以高檔肉生產技術飼養的牛,肌內脂肪含量直線上升一直到24月齡為止。但飼養者的技術水平、飼料費用等隨市場波動的因素也應該綜合考慮,在牛價下降、收入減少時出售體重小一些的牛;牛價上升時出售體重大的。
(2)出售方法。現在普遍是按牛的活重賣給肉牛商,但如果育肥效果好、出肉率高,就應該按出肉率和副產品價格區分進行結算比較合算。也可以發展以畜一宰一消為主體的高檔肉生產模式,把高檔肉直接賣到專賣店,開創品牌。
18.對於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怎樣利用犢牛初乳灌服技術提高犢牛成活率?
犢牛初乳灌服技術就是利用灌服器讓新生犢牛在出生後半小時內吃到初乳,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提高犢牛成活率的目的。
(1)灌服時間。初生犢牛最好在出生半小時內吃到初乳,最晚不能超過4個小時。
(2)灌服量。第一次飼餵初乳的分量按犢牛初生重的1/10計算。以後每天飼餵3次,每次飼餵量不能超過犢牛體重的10%,連續飼餵3天。
(3)灌服方法。首次飼餵時使用初乳灌服器,之後採用常規方法用奶瓶灌服即可。
19.什麼是超聲波測定技術?它在肉牛生產中有什麼重要作用?
超聲波測定技術是利用超聲波活體側膘儀在牛活體12肋間~13肋間測定牛眼肌面積、大理石花紋、背膘厚,以此判斷肉牛脂肪沉積和肥育程度。
20.育成牛飼料搭配有哪些注意事項?
犢牛斷奶至初次配種的母牛或公牛稱為育成牛。
(1)6月齡~12月齡。要能提供足夠營養,又必須具有一定的容積,以刺激前胃生長。除給予優質的乾草和青飼料外,還要補充精料。精料比例約佔乾物質總量的30%~40%。
(2)12月齡~18月齡。此階段日糧應以青粗飼料為主,比例約佔日糧乾物質總量的75%,其餘25%為精料。
(3)18月齡~24月齡。應以優質乾草、青草或青貯飼料為主,精料少餵或不喂。但妊娠後期,須補充精料,日定額為2公斤~3公斤。
21.架子牛階段如何降低飼料成本?
在選擇了適宜的牛種之後,應當考慮在降低飼料成本方面下工夫,應當根據當地飼料資源特點和價格進行合理選擇,特別是更多利用低成本的非糧飼料資源。
22.拴系和散養哪個是標準方式?
養殖標準化不限制養殖方式。栓系和散養各有利弊,需根據當地情況來定。拴系的好處是節約牛舍空間,便於管理;缺點是飼養密度增加,影響牛舍環境,容易誘發疾病,耗費人工,牛舍建築費用較大。栓系養殖時要保證拴牛鏈(繩)的長度足夠牛的起臥和採食。散養與放牧不同,是散欄飼養,在一個圈內飼養數頭或數十頭。散養的好處是牛一定程度上能自由活動,患病率較低,節約人工,但需要較大的養殖用土地。
23.肉牛場常見的牛舍有幾種類型?
肉牛舍根據牆面不同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有窗式牛舍,也可以按照牛舍屋頂造型和結構的不同分為單坡式、雙坡式、鐘樓式、半鐘樓式等樣式。單坡式牛舍結構簡單、多見於小規模牛場,適用於單列牛舍,投資少。
肉牛舍內按照牛隻在舍內的分布方式可分為單列、雙列和多列。單列式布置只有一排採食位,牛舍跨度一般小於6米,長度不宜過長,以60米~80米為宜。雙列式牛舍有兩排採食位,根據牛採食時的相對位置,可分為對頭式和對尾式飼餵牛舍,牛舍跨度一般大於10米。對頭式飼餵牛舍是肉牛舍較常用的布置方式,牛舍中間設一條縱向飼餵通道,兩側牛群對頭採食,每側設置相應的清糞走道。這種牛舍布局,便於實現機械化飼喂,易於觀察肉牛的採食狀況。採用拴系飼養牛位寬1.0米~1.2米,小群飼養每頭牛佔地面積不小於3.5平方米、以6平方米~8平方米為宜。
牛舍食槽一般有地麵食槽和有槽邦食槽兩種形式。實行機械飼餵的牛舍一般採用地麵食槽;人工飼餵而無其他飲水設備的採用有槽邦食槽兼作水槽;放牧飼養一般設補飼食槽。地麵食槽設計時食槽底部一般比牛站立地面高15釐米~30釐米,擋料板或牆比食槽底部高20釐米~30釐米,防止牛採食時將蹄子伸到食槽內,食槽寬60釐米~80釐米。有槽邦食槽一般為混凝土或磚混結構。有槽邦食槽外抹水泥砂漿須堅固,防止牛長期舔舐對食槽表面造成損害,槽底做成圓弧形,也可用水磨石或瓷磚作為食槽表面。
26.肉牛場飼料攪拌設施有哪些?
規模化牛場選擇飼料加工攪拌設備可採用TMR全日糧混合攪拌車,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按攪拌方式可分為立式攪拌車和臥式攪拌車。立式攪拌車佔地小,耗能低,操控方便,省時省力,混合效果快捷均勻;臥式攪拌車具有適用性廣、混合均勻度好、物料殘留少、維護保養方便等特點。對於粗飼料和青貯飼料加工設備有鍘草機、揉搓機等,可用於完成對飼料原料的切割、粉碎、成形、混合等。
27.對肉牛場青貯池的建造有哪些要求?
常見的青貯池分為半地下式、地下式和地上式,無論哪種形式的青貯池池底應距離地下水位0.8米以上。青貯池應建在離牛舍較近的地方,地勢須高燥、易排水,以防止漏水、漏氣。
修建青貯池時,池四角修成弧形,便於青貯料下沉,排除殘留空氣。池底要用水泥抹平,並有一定的斜度,青貯池四周要修排水溝,防止雨水排入池中。大型青貯池也可採用聯池建設,便於操作和節省佔地。側壁可以採用鋼筋混凝土構件,計算壓實青貯料時產生的側壓力,避免裂縫,寒冷地區建設的連體青貯池兩側壁外可用土堆起,既可增強抗壓力,又可防止青貯池的凍結。
28.如何提高肉牛養殖場經濟效益?
(1)選擇適宜品。種根據生產目的、品種的生產性能、消費者的要求,從中選出適宜的品種。
(2)加強牛的飼養管理。制定最佳的飼料配方,滿足牛的營養需要,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飼料消耗。
(3)適時出欄,加快周轉在生產中,可以比較不同飼養方式的經濟效益,選擇恰當的方式,確定適宜出欄時間。
(4)在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實施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飼養、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增加生產、減少費用消耗、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5)加強管理,節省開支做好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物資管理及產品銷售等管理工作,節省費用。
29.中、小型養殖戶如何定位其經營方式和規模?
目前制約肉牛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就是基礎母牛數量的迅速下滑和牛肉品質問題。在肉牛養殖產業中,只有母牛種群達到存欄總數的40%才能確保產業的良性發展。小規模的養殖場,母牛頭數一般為20頭~30頭,中等規模為30頭~50頭。
從風險和利益的雙重角度來講,規模越大、利益就越大,但風險也越大。牛的生產周期比較長,一頭牛從出生到成年配種產犢,至少需要兩年半的時間,再加上每頭牛投資成本高,前期投資較大、需要的流動資金較多、資金收回時間較長,所以投資時一定慎重考慮,建議以中、小規模經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