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中蜜蜂成千上萬,老蜂農一眼就能找出蜂王,訣竅是啥?

2020-12-05 神鳥知訊三農

老班長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一隻好王千斤蜂蜜」,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足見蜂王的重要性。因此,蜂農們巡場時少不了多多關注一下蜂王,雖然蜜蜂成千上萬,但是一些老蜂農常常是一眼就能找出蜂王,相比之下,剛剛入門的養蜂新手就非常的頭疼:怎麼快速找到蜂王呢,老蜂農們都有啥訣竅?

要說訣竅,老班長覺得外形是最直觀可見的了。從個頭上來說,蜂王的體形比普通工蜂要大,雖然有一些雄蜂的個頭也比較大,但是還是可以和蜂王分辨的,比如蜂王的尾部就要比雄蜂的長一點。看腹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由於產卵的需要,即使是處女王也會有較大的腹部,相比於較長的身體,蜂王的翅膀就顯得較短,只能覆蓋身體的一半左右。

除此之外,蜂王經常在卵脾上活動,蜂農們在查看時可以將帶卵的巢脾取出快速查看,蜂王在活動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工蜂讓路的情況,這也會一個比較直觀的方法。蜂王的一個顯著特性是怕光,所以在檢查蜂群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去尋找。將巢脾對著陽光查看,如果發現有向背光處爬行的蜜蜂,那蜂王很可能在這個地方。

以上的方法都是依靠蜂王特點進行觀察,在實際的蜜蜂養殖過程中,有很多蜂農會採用標記蜂王的辦法,一來是易於尋找,二來是能夠根據標記明確知道蜂王的年齡,以便及時的更換蜂王,標記的方法在蜂場管理中非常重要,剛入門的養蜂新手們一定要學習起來。標記區分的方式可以採用顏色、數字或者字母的方式。

很多蜂農會選擇丙酮膠的方式,也有一些蜂農省事使用顏料、記號筆甚至塗改液、指甲油的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過大的氣味,很容易導致工蜂圍王的現象,因此在處理的過程中可以等標記幹之後,噴灑蜂蜜水等遮蓋氣味,再將蜂王放入箱中。除了氣味之外,也要注意儘量使用正規的顏料以免對蜂王造成傷害。

以上就是一些在蜂群中分辨蜂王的方法,對於新手來說,只要細心觀察,在長時間的養蜂過程中也是完全能夠掌握老蜂農們「火眼識王」的技能。關於養蜂,如果你還有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路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一個蜂團中有沒有蜂王,老蜂農一眼就能看出來,訣竅是什麼?
    其實想要知道一個蜂團中有沒有蜂王,我們通過蜂團的外形還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好這種技巧,不但可以保證收到有王蜂團,還有可能利用無王蜂團找到蜜蜂的巢穴。我們都知道,當一個蜂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蜂群就會發生分蜂現象,這是蜜蜂繁衍的一種常見現象。
  • 蜂王總是逃跑該咋辦?老蜂農:有一種方法挺好用,就是有點殘忍
    最近,總是有一些朋友問,「我的蜂王為啥又不見了?怎麼又逃跑了?該咋辦?」。其實,蜂王失蹤應該是養蜂初期很多人遇到的一個問題,對此,老蜂農們是很有經驗的,今天我們就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蜂王不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婚飛時發生意外,蜂群自然分蜂以及缺蜜期或者病蟲害嚴重時逃群等。
  • 阿壩中蜂王可以介入雲南野生蜂群中嗎?老蜂農告訴你答案
    關於阿壩中蜂王是否能夠介入雲南野生蜂群的問題,從目前蜜蜂養殖的情況來看,這個操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至於原因,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考慮:1.阿壩中蜂王與雲南野生蜂王的差別2.介王成功的關鍵3.阿壩中蜂介入雲南野生蜂群中好嗎阿壩中蜂王與雲南野生蜂王的差別
  • 蜜蜂建造房間要積極,4個因素是關鍵,老蜂農卻發現1個新門道
    蜜蜂建造「房間」其實就是在建造巢脾,巢脾是蜜蜂「生兒育女」,儲存蜂糧和蜂蜜的地方,是蜂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野生蜜蜂,常常把巢脾建造在石洞、土洞、樹洞、舊家具裡等,而人工養殖的蜜蜂,大多是讓蜜蜂在木箱子、木桶裡建造巢脾。
  • 蜂群失王后工蜂做的2件傻事,足以證明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
    這個相當於就是蜂群的「王宮」了,住在中間,個頭最大的,大腹便便不斷產卵,就是這個蜂群中的蜂后,它是整個蜂群中的「母親」,我們所能看到的蜜蜂,都是她的「子女」,好的蜂王,一天可以產卵達到兩三千粒,這是為什麼我們能夠看到一個蜂群中有大量蜜蜂存在的根本原因吧。
  • 蜂群中,很多蜜蜂的顏色開始發黑,這難道是工蜂老化了?
    了解蜜蜂的人應該懂的,蜜蜂的一生非常短暫,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蜜蜂在經歷出生和死亡。如果有太多死去的老峰,並且同時又沒有足夠的幼蜂來補充它們,整個蜂群都會崩潰。若是養蜂人遇到了這種情況,那麼這個蜂群是肯定發展不起來了。
  • 蜜蜂養殖為啥總生巢蟲?老蜂農:5個方面提前預防,免得秋衰
    病蟲害是蜂農們養殖蜜蜂過程中的一大擔憂,其中蜂蟎是個持久戰,耗時耗力,而巢蟲是個大隱患,輕則秋衰,重則蜂群逃散。巢蟲的危害性可謂是極其強大了,老蜂農們的經驗就是對付巢蟲一定要從防治開始,早早就做好準備,今天,老班長就和大家一起看一下他們都是怎麼預防巢蟲的。
  • 蜜蜂養殖技術|從蜂群分蜂時的3個方面看蜂王基因優劣
    蜜蜂是營群體生活昆蟲,在蜂群中蜂王的基因優劣不僅關係到養殖的難易程度,更重要的影響著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蜜蜂養殖過程中,尤其是重要的活動行為中,判斷蜂王的優劣,為日後優選培育蜂王提供參考依據。一、分蜂時的群勢1、中蜂群的理論群勢強群具有蜜蜂數量多、哺育力強、採集效率高、蜂產品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管理省事,飼養強群是每個養蜂人的目標。中蜂群的理論強群為蜜蜂的平均壽命(約30天)×蜂王的日產卵量(1000粒)=3萬隻,約2.78kg。
  • 為什麼蜂農要不定時的把蜂王翅膀剪掉?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為什麼蜂農要不定時的把蜂王翅膀剪掉?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蜜蜂是一直默默無聞為人類勤勞地工作著,蜜蜂跟人類一樣,有一個領導者,掌握著主導權,人類的領導者有的叫主席,有的叫總統,帶動全國人民走向富強民主的道路。
  • 收回的蜜蜂沒有蜂王就只有合併嗎?學會這招,增加一個蜂群
    對於一個蜂群來說,一般對氣味辨認比較敏感的又是蜂群中的老年蜂,幼蜂對氣味的辨認並不是很敏感,所以如果一個蜂群中全部是幼蜂,我們是可以採用直接合併的方式的;另外就是溫度,一般來說,如果溫度很高,蜜蜂可以活躍,這時候蜜蜂的嗅覺比較靈敏,也容易引發廝殺,但是如果外界溫度較低,蜜蜂不活躍,這時候我們採用直接合併成功率也比較高。
  • 給蜜蜂儲備蜂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看看老蜂農怎麼做
    儲備蜂王,是養蜂人都想學習的一項技術。只要掌握這項技術,就不會出現,因丟失蜂王而造成無王可用的尷尬局面。理論上講,用一群蜜蜂,來儲備多隻蜂王是可行的,但是在現實操作中,常常出現意想不的結果。到底蜂能不能儲備呢?如何才能做到安全儲備蜂王呢?
  • 只要做到這幾點,即使不開箱檢查,也能判斷出蜂群即將要分蜂了
    每逢春分時節,氣溫回升加上外界蜜源充沛,蜂群的繁殖能力尤為旺盛,猶如人一樣,家庭成員多了就易分家,蜜蜂也是如此。所以說在這個時節分蜂熱搞不好在你還未發覺就形成了。很多新手養蜂人在蜂群將要分蜂這段時間都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是忙前忙後的開箱檢查是否起王臺,其實對於是否將要分蜂,我們是沒有必要每天開箱檢查的,有經驗的老蜂農都知道,只要注意這三點即使不開箱我們也能判斷出是否將要分蜂。今天小編就跟大夥嘮嘮如何箱外觀察蜜蜂動態判斷分蜂。
  • 分蜂群容易出逃,把蜂王翅膀剪了可以嗎?解決蜜蜂出逃源頭是關鍵
    導讀:剛剛分離的蜜蜂,把蜂王翅膀剪了有影響嗎?山娃養蜂來為您解答。養蜂分群,幾乎每個養蜂人都實施過,初次分蜂,多數人也經歷過分蜂群出逃的狀況,這算是養蜂成長的一個過程吧,了解分蜂群出逃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把蜂王翅膀剪了,真的能防止分蜂群出逃嗎?一,分蜂群為什麼容易出逃?
  • 揭秘蜂群中的工蜂叛變,真假蜂王各自為政,堪稱昆蟲版戰國七雄
    蜜蜂是無脊椎動物中社會化群居程度最高的昆蟲,其生活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有著明確的分工,這種等級制度和分工與蜜蜂的三型蜂相適應,可以說蜂群中的三型蜂的產生,實際上就是蜜蜂社會化分工合作的結果,三型蜂的分工讓蜂群向著最有利於種族發展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可以以犧牲蜂群中任何一個級型和任何日齡的蜜蜂作為代價,比如蜂群中的工蜂淘汰老王,驅逐和屠殺雄蜂
  • 野外捕捉蜜蜂真有趣,但是捕到沒有蜂王的蜂群,要怎麼辦呢?
    喜歡養蜜蜂的業餘養蜂人,特別喜歡野外搜捕野蜂。野外搜捕野蜂,是一件具有挑戰意義的事,也是一件讓人又驚又喜的事。在捕捉野蜂時,常常會遇到一些難於一挖開的洞穴,只能放棄蜂脾和蜂蜜,但是可以用煙將蜂群逼出洞穴。其實像這種無法挖開的洞穴,用煙攻也不一定可以完全將蜂群逼出來。
  • 看看,其實老蜂農都這樣做
    分蜂是蜂場增加蜂群數量以及擴大蜂蜜生產的有效途徑,但是很多蜂農都比較擔心自然分蜂的發生,一是費時費力,二是還有收捕不回的危險。這個時候,掌握人工分蜂的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今天老班長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老蜂農們經常用的原地人工分蜂方法。
  • 什麼是蜜蜂?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的區別!
    蜜蜂:蜜蜂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人工馴養資源昆蟲,市面上常見的蜂蜜,都是由人工飼養的蜂蜜釀造加工製成的,而在蜂農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蜜蜂族群的擴大和發展。當然,餵養蜜蜂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學會區分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下面,就和編編一起來看看吧!
  • 在蜜蜂王國中,蜂王真的是"王"嗎?為什麼都說它有名無實?
    蜜蜂作為一種具有高度社會性的昆蟲,其群體的存在形式和古代王國很是相似,最直接的體現便是每個蜂群中都有一個王(蜂王)和數以萬計的子民(工蜂)。依一般人的看法,無論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還是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34;這個形象給人的感覺都是一呼百應,唯我獨尊。那麼,在蜜蜂王國中&34;的地位也是如此尊貴嗎?&34;在蜂群中真的能夠決定一切嗎?
  • 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一群蜜蜂只有一隻蜂王,一直是自然界蜂群生活的規律,但是人工養殖的蜂群,由於養殖技術的提升,還有研究人員不斷的鑽研,兩隻蜂王養殖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蜂王的特性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
  • 蜂群中的蜂王「侍衛圈」,為啥有時有有時無?與2個因素有關
    說起蜜蜂相信我們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對於一個蜂群來說,可能最讓我們很多朋友好奇的就是蜂群中的蜂王,在很多朋友的眼中,蜂群中的蜂王是至高無上的,就像咱古代人類中的皇帝一樣,只不過蜜蜂的社會並不是父系氏族社會,而是母系氏族社會,蜂王是一個蜂群的母親,整個蜂群中的蜜蜂,都是蜂王的「子民」。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很多朋友認為整個蜂群都是在蜂王的控制之內,蜂王統領著整個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