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捕捉蜜蜂真有趣,但是捕到沒有蜂王的蜂群,要怎麼辦呢?

2021-01-08 閩南蜂哥

喜歡養蜜蜂的業餘養蜂人,特別喜歡野外搜捕野蜂。野外搜捕野蜂,是一件具有挑戰意義的事,也是一件讓人又驚又喜的事。在捕捉野蜂時,常常會遇到一些難於一挖開的洞穴,只能放棄蜂脾和蜂蜜,但是可以用煙將蜂群逼出洞穴。其實像這種無法挖開的洞穴,用煙攻也不一定可以完全將蜂群逼出來。有時候洞穴太過複雜,蜜蜂會一直往洞穴深處鑽,結果只能捕捉到一部分蜜蜂。這樣捕捉回來的蜜蜂,要怎樣處理呢?

一、最簡單實用的方法

沒有捕捉到蜂王就選擇合併蜂群,是最簡單直了的方法,也沒有後顧之憂。直接將收回來的蜜蜂,噴上空氣清新劑,然後將蜂群也噴上空氣清新劑,再將收回來的蜜蜂放入蜂群中。注意觀察是否出現打架現象,關於合併蜂群的注意事項,我們在這裡就不多講解。

二、需要後續操作的方法

如果收到的蜜蜂數量比較多,我們可以選擇調入卵蟲脾的方法,讓沒有蜂王的蜂群,自己建造王臺培育新蜂王。這個方法需要養蜂人後續操作。首先要趕蜂上脾,然後連續獎勵餵養蜂群,要少打擾,少查看。這樣的蜂群剛開始容易出現飛逃,但是又逃不掉,因為沒有蜂王。等蜂王出臺時,要及時補入卵蟲脾,防止蜂群飛逃。

其實捕捉回來的蜂群沒有蜂王,還是選擇合併蜂群最好,沒有後顧之憂。當然也可以選擇介入開產的蜂王。如果是採用調入子脾讓蜜蜂自己建造王臺,就需要養蜂人後續的管理,還有蜂王能夠交尾成功,才能保住蜂群。

相關焦點

  • 收回的蜜蜂沒有蜂王就只有合併嗎?學會這招,增加一個蜂群
    對於收回來的蜂群怎麼合併的問題,這是在蜜蜂養殖中常見的情況。就蜜蜂的合群來說,一般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蜜蜂合群的成敗,所以在我們想要把兩個蜂群合併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下面幾個問題。所以說如果我們的蜜蜂是從山上收回來的,那麼我們可以先確定我們收捕到的蜜蜂是中蜂。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中蜂和意蜂都是蜜蜂,但是意蜂屬於國外的蜂種,是國內引入的,與中蜂是存在生殖隔離的,就算放在一起養殖也不靠譜,所以如果我們要對蜜蜂合群,只能中蜂與中蜂合群,意蜂與意蜂合群,交叉了是不能合群的。
  • 這樣捕捉石頭洞蜜蜂,蜂王才不會丟下,老蜂農經驗分享
    石頭洞是很常見的一種野蜜蜂居住地,也是構造最複雜的一種野蜜蜂居住地。雖然有些石頭洞很寬敞,看似很容易捕捉,但是往往收不到蜂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最主要的是,石頭洞裡面的縫隙太多太複雜,表面的寬敞迷惑了收蜂人,使其粗心大意,結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 最快找到野生蜜蜂窩的方法.野生蜜蜂怎麼抓到蜂王?
    1、判斷有無蜂群找野生蜜蜂窩之前先要判斷當地有沒有野生蜂群,倘若當地沒有野生蜂群再怎麼找都是徒勞無功的,而判斷有沒有野生蜂群則可在蜜源豐富的地方觀察,有蜜蜂採集且當地無人工養殖的蜂群時說明附近有野生蜜蜂窩,實際上只要當地有野生蜂群找到它們就只是時間問題。
  • 在野外見到蜜蜂,如何將它們收捕回家?具體方法步驟是什麼?
    其實野外生存的蜜蜂在經過人工飼養以後,如果管理得當,完全可以繁殖出大量的蜂群,而且還是生產出原生態的蜂蜜,這種蜂蜜由於擁有原生態的成分,一般市場價格比較高,最受喜歡蜂蜜的朋友們歡迎。既然蜂蜜對人體有那麼多好處,而且野生蜂蜜更是最受歡迎,那麼我們在野外發現野生蜜蜂的時候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將它們收捕回家呢?
  • 分蜂群容易出逃,把蜂王翅膀剪了可以嗎?解決蜜蜂出逃源頭是關鍵
    二,把蜂王翅膀剪了能防止蜂群出逃嗎?三,把蜂王翅膀剪了有影響嗎?分蜂群為什麼容易出逃分蜂群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分蜂產生的分蜂群,另一種是人工分蜂產生的,分蜂群容易出逃是什麼原因所導致呢?山娃認為有兩方面因素所引發的。
  • 為什麼要給蜂王剪翅膀呢?理由有三條,對蜂群有影響嗎
    這樣的天氣雖然很舒服,可是令人頭痛的是,蜂群又開始出現飛逃現象了。這天我在蜂場直播的時候,突然飛來了一小群蜜蜂,看樣子又是飛逃的蜂群。有蜂友就問我:"蜂哥!怎樣控制蜂群飛逃呢?"我下意識的回答:"把蜂王翅膀剪了。"那問題來了,蜂王剪翅膀對蜂群有影響嗎?為什麼要給蜂王剪翅膀呢?理由有三條。一.防分蜂在外界粉蜜源植物豐富的時候,由於蜂群快速發展,很容易造成內勤蜂過剩。
  • 養殖蜜蜂,蜜蜂沒有蜂王了,如何安全的介入蜂王?
    養殖蜜蜂常常會遇到各種情況,養殖蜜蜂,蜜蜂蜂王莫名其妙就不見了,這是很常見的。蜜蜂如果失去蜂王,蜂群就會慢慢衰敗,最後滅亡。造成蜜蜂的蜂王不見,原因很多,有的是人為造成的,大多數是蜜蜂造成的。例如胡蜂危害,衝群,合併蜂群割蜂蜜等,都有可能會引起蜜蜂圍王,蜜蜂為了保護蜂王而圍死蜂王。蜂王不見,就要介入蜂王,介入蜂王不是直接放進去那麼簡單,做的不對,蜜蜂還是會圍王。現在小編分享一個介蜂王的辦法。如果是蜂王不見沒有多久,工蜂還沒有產卵的,我會將蜂王用囚王籠關住,囚王籠需要調到工蜂不能進去的形狀。然後再把囚王籠連同蜂王摁到蜜蜂的巢脾,儲存蜂蜜的地方。
  • 蜂群失王后工蜂做的2件傻事,足以證明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
    ,還有一種認為就是蜂王是一個蜂群中必不可少的蜜蜂,只要蜂群中的蜂王死亡,就等同於蜂群毀滅,在過去曾經有一個說法,如果想要滅掉一個蜂群,只要滅掉蜂群中的蜂王即可,但是這種說法最後被慢慢破解,發現就算滅掉蜂群中的蜂王,蜂群也不一定就毀滅了,於是人們對蜜蜂的研究進入到了另外一個方向,找到了真正可以滅掉一個蜂群的方法,也推翻了只要滅掉一個蜂群中的蜂王,其它蜜蜂就算暫時不死也活不成的說法
  • 工蜂會為蜂王「養老送終」,為何卻對雄蜂趕盡殺絕?蜜蜂也認親戚
    提到蜜蜂,我們很多朋友都見過蜂群,在一個蜂群中我們可以看到蜂王、雄蜂、工蜂三種蜜蜂,但是這三者之前的關係又極為複雜,其中以工蜂作為一個蜂群的主體,蜜蜂的生殖方式很特別,是以一隻母蜂對應多隻雄蜂的生殖方式,工蜂則是放棄了生殖權利的雌性蜜蜂,所以整個蜂群裡面的事情,幾乎都是工蜂在做,雄蜂和蜂王的任務,就是繁衍,這也註定了工蜂需要成為一個發蜂群中的主體,同時掌握了整個蜂群中的每個個體的生死大權
  • 蜜蜂養殖技術|從蜂群分蜂時的3個方面看蜂王基因優劣
    蜜蜂是營群體生活昆蟲,在蜂群中蜂王的基因優劣不僅關係到養殖的難易程度,更重要的影響著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蜜蜂養殖過程中,尤其是重要的活動行為中,判斷蜂王的優劣,為日後優選培育蜂王提供參考依據。以標準框為例,巢內蜂脾相稱,每脾蜜蜂約2300隻,大約為12框。意蜂群的日產卵量是中蜂的兩倍,且每張脾的巢房數量少,蜜蜂個體大,單脾蜜蜂覆蓋數量少,理論群勢遠大於中蜂的2倍,27框左右。2、蜂群群勢的判斷時間不同的中蜂品種、地理環境、蜜粉源狀況等,對蜂群的實際群勢都有影響,但是蜂群在一年中表現出的最強時間是確定的。
  • 圍著蜂王的蜜蜂,都是蜂王的「丫鬟」,專家:也有可能是「打手」
    其實從字面意思來看,我們都可以猜到,圍繞著蜂王周圍的蜜蜂,是給蜂王餵食或者保護蜂王的,或者說兩者兼有。確實,圍繞著蜂王的蜜蜂,不但要負責飼餵蜂王,還要負責保護蜂王,這看起來更像是古代帝王們的貼身丫鬟和御前侍衛,所以很多養蜂人在提到蜂王的時候都會說,蜂王有多威風多威風,走到哪裡其他蜜蜂統統繞道,還帶有貼身「丫鬟」。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0.5(母女關係),而蜂群中的王臺與蜂群中的蜜蜂及蜂兒之間的親緣關係指數為
  • 現代化的養蜂,沒有看到養蜂人剪蜂王翅膀,為什麼蜜蜂沒有逃跑?
    剪掉蜂王翅膀的利弊分析如果我們要說剪掉蜂王的翅膀一點好處都沒有,這是不可能的,畢竟過去這是我們老一輩的養蜂人們用來預防蜂王逃跑的最佳方式,但是很顯然,這個技術操作困難,少量的可能還好,如果是大量的養殖,採用這種方式並不好,而且不利於我們蜂蜜的生產,我們來看看剪掉蜂王翅膀的好處和壞處。
  • 為什麼蜜蜂世界只有蜂王沒有蜂后?誤解太深!雄蜂真的是送快遞的
    ,很多朋友都會想到一隻特別的蜜蜂,那就是蜂王,但是很奇怪,對於我們不是專業研究蜜蜂的朋友來說,說蜂王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蜂后可能就沒有人聽說過了,但是在蜜蜂的養殖中,的確有蜂后的說法。其實要說把蜂群中只有一隻雄性蜜蜂、其他蜜蜂都是這隻雄蜂的「妻子」這種說法當成真理也還能理解,令人不能理解的是,蜂群裡面還有另外一種蜜蜂,介於蜂王與工蜂之間,這個發現推翻了蜂群中的蜂王是雄性,且只有一隻的說法,也真正揭開蜂群中的合作分工和三型蜂的秘密。
  • 蜂群中蜜蜂成千上萬,老蜂農一眼就能找出蜂王,訣竅是啥?
    老班長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一隻好王千斤蜂蜜」,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足見蜂王的重要性。因此,蜂農們巡場時少不了多多關注一下蜂王,雖然蜜蜂成千上萬,但是一些老蜂農常常是一眼就能找出蜂王,相比之下,剛剛入門的養蜂新手就非常的頭疼:怎麼快速找到蜂王呢,老蜂農們都有啥訣竅?
  • 野外收回來的蜜蜂,怎麼樣做才能留住蜜蜂
    很多朋友會在野外發現蜜蜂,就想把蜜蜂收回家裡自己養。但是如果不懂留住蜜蜂,野外收回來的蜜蜂很快就會逃走。有什麼辦法防止野外收回來的蜜蜂逃跑呢?圖片來源於蜂友1.在野外發現了蜜蜂,當我們把蜜蜂收回來後,先準備一個空蜂箱,把收回來的蜜蜂放入蜂箱後。在蜂箱的巢門口安裝一塊防逃片。
  • 蜜蜂在野外很好,為什麼收回來後,會飛跑呢?
    蜜蜂逃跑與開始採蜜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外面的蜜蜂被養蜂人抓回家後,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如何處理才能讓蜜蜂安心住下來,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不管蜂群之前的生活多么正常,都和收捕後沒有任何的關係。那怎樣才能讓蜜蜂安心的住下來了,下面閩南蜂哥就來分享2點經驗。
  • 一個蜂團中有沒有蜂王,老蜂農一眼就能看出來,訣竅是什麼?
    養過中蜂的朋友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收捕野蜂的經歷,但是在收捕野蜂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有的朋友收捕的野蜂中會出現沒有蜂王的情況,那麼這種情況是如何產生的呢?其實想要知道一個蜂團中有沒有蜂王,我們通過蜂團的外形還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好這種技巧,不但可以保證收到有王蜂團,還有可能利用無王蜂團找到蜜蜂的巢穴。我們都知道,當一個蜂群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蜂群就會發生分蜂現象,這是蜜蜂繁衍的一種常見現象。
  • 蜜蜂蜂群飛逃後,怎樣重新收回?
    蜂群飛逃後再回原箱盜蜜,有什麼辦法留住它嗎?只要能找到飛逃的蜂王,復回後,就自然能留住蜜蜂,盜蜜的零散蜜蜂是留不下來的。因為,工蜂的行動是由蜂王控制的,只聽蜂王的調令。收回原來蜂王必須具備這些條件。第一,排除蜂群出逃的原因。
  • 如何讓蜜蜂為我們造蜂王,不需要人工育王
    很多的養蜂新手,因為不懂育王,養的蜜蜂少,又想培育蜂王,那怎麼辦呢?圖為我第一次育的王只有讓蜜蜂為我們急造王臺了。具體做法是挑一群蜜蜂,要有蜂卵,有幼蟲的蜂群,不要挑到斷子的蜂群了。使用囚王籠把蜂王扣住,蜂群如果發現蜂王不見了,就會起急造王臺。扣住蜂王可以放在巢梁上面,我扣過蜂王近二十天沒有死。但是這個也說不準的。有工蜂飼餵就不死。扣住蜂王的第二天就會發現蜂群起急造王臺了。也可以把蜂群裡的脾分開,讓蜂群起急造王臺,可以提一塊幼蟲脾出來保溫板外,次日也會起急造王臺。如果發現隔板外的幼蟲脾上的工蜂,回去隔板內,就提兩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