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著蜂王的蜜蜂,都是蜂王的「丫鬟」,專家:也有可能是「打手」

2020-10-24 蜂部落

見過蜂群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個蜂群中有一隻最大的蜜蜂,我們把這隻蜜蜂叫做蜂王。

實際上,關於蜂群中這隻最大的蜜蜂,其名稱以及性別都曾經遭受太多質疑,甚至長期被認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蜂王一直被認為是雄性的,今天我們一直沿用的蜂王,其實也是最初對蜂王錯誤認知的將錯就錯。

隨著蜜蜂養殖行業對蜜蜂的認識越來越多,如今已經明確的知道了蜂王並不是雄性,而是一隻雌性,且是蜂群裡面唯一一隻可以正常產卵的蜜蜂,所以關於蜂王的說法,在後來的著作或者不同的國家,專業人士更形象的給了蜂王另外幾個稱呼,比如蜂后、產卵母蜂、母蜂等等,這些名稱很顯然已經把蜂王當成了雌性。

其實不管蜂王的性別如何,在蜂群裡面我們始終能看出蜂王的霸道,只要是蜂王出現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其他蜜蜂都得通通讓道,甚至在蜂王大量產卵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發現蜂王的四周,總是圍繞著一群蜜蜂,這個圈子始終存在,不管蜂王走到哪裡,這些工蜂都會圍著蜂王,雖然圍著蜂王,但是又不會影響蜂王的活動。

關於蜂王四周的工蜂,在蜜蜂養殖業上以及蜜蜂相關的研究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飼餵圈、侍衛圈。其實從字面意思來看,我們都可以猜到,圍繞著蜂王周圍的蜜蜂,是給蜂王餵食或者保護蜂王的,或者說兩者兼有。

確實,圍繞著蜂王的蜜蜂,不但要負責飼餵蜂王,還要負責保護蜂王,這看起來更像是古代帝王們的貼身丫鬟和御前侍衛,所以很多養蜂人在提到蜂王的時候都會說,蜂王有多威風多威風,走到哪裡其他蜜蜂統統繞道,還帶有貼身「丫鬟」。

從表面上來說,的確蜂王在蜂群中的活動有這樣的傾向,看起來也比較形象,但是圍繞著蜂王的這些蜜蜂,卻不僅僅是保護和飼餵蜂王的,其實還對蜂王起到監督作用,可以說這些蜜蜂好的時候就是就是為蜂王服務,不好的時候也是蜂王的逼迫者。

或許一個蜂群裡面根本就不存在王者

雖然說我們從表面上把蜜蜂的世界形容得就像我們古代的帝王社會,但是實際上,蜂群裡面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王者,就如我們看到的蜂王周圍的侍衛蜂,這些侍衛蜂也未必就終身維護蜂王,而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的,嚴格來說蜂群裡的蜜蜂,有一種相互依靠,相互監督的感覺,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讓蜂群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所謂的蜂群裡面的故事,都是圍繞著利於蜂群發展下去的目標進行的。

這樣下來,實際上蜂群裡面就根本就不存在王者了,僅僅是一個明確分工的過程,所謂的故事,其實僅僅是圍繞蜜蜂不能完成自己分內工作而展開的。比如蜂王在產卵量變少、殘疾等情況下,工蜂就可以培育新的蜂王;雄蜂在交配結束以後,如果蜂群中缺蜜,工蜂不但驅趕雄蜂,甚至屠殺雄蜂,但是當蜂群中有處女王存在的情況下,工蜂則對雄蜂也形成飼餵圈,保護雄蜂,以此來保證蜂王有充足的雄蜂進行交配。

至於工蜂,工蜂也是蜂王的女兒,這樣下來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所謂的蜂群裡面的故事,都是三型蜂分工合作下的相互依存機制,因為每個級型的蜜蜂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蜂群的發展,所以說蜂群裡面,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王者。

什麼時候蜂王的「丫鬟」會變成「殺手」

要說蜂王周圍的工蜂會變成「殺手」有點過了,但是變成「打手」是得到專家們證實的。也就是說,蜂王附近我們所謂的「御前侍衛」和「貼身丫鬟」,其實並不是只為蜂王服務,也會對蜂王進行監督。

蜂群中的蜂王,或許並不知道蜂群對它的命運的安排,因為蜂王在蜂群中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制度去管理一個蜂群,而是依靠蜂王物質來影響其他蜜蜂,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蜂王物質也像是其他蜜蜂對蜂王處理的標準,一旦蜂群中的蜂王物質不足,則蜂群發生分家、交替等現象,這些時候蜂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而發生分家或者交替等現象的執行者,對蜂王影響最大的就是圍繞著蜂王的那些蜜蜂。

對於蜂群中的蜂王來說,如果不是蜂王迷巢或者錯誤的自行或者人為進入其他蜂群,本群的工蜂不管是圍繞著蜂王的還是沒有圍繞著蜂王的,都是不會屠殺蜂王的,但是會撕咬蜂王卻是存在的,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圍繞蜂王的工蜂會變成監督者。

第一:蜂群中培育王臺的時候

這個時候蜂王是出現被工蜂撕咬的情況的,前蘇聯養蜂專家塔蘭諾夫觀察到蜜蜂分蜂期建造王臺後工蜂逼迫蜂王產卵的現象,可以說蜂王有的時候是不情願在工蜂建造好的王臺中產卵的,但是不管蜂王是否願意,只要工蜂建造了王臺,工蜂都會逼迫蜂王在王臺中產卵,塔蘭諾夫在實驗中觀察到憤怒的工蜂會拉扯不在王臺中產卵的蜂王的腿,甚至跳上蜂王的背上,直到蜂王在王臺中產卵,但是並沒有出現工蜂圍王現象,所以上面蜂部落小編說了形象的說應該是「打手」。

第二:蜜蜂分家的時候

關於蜜蜂分家,似乎這個問題與蜂王沒有多大關係,尋找新的住址、分家這些事情都是工蜂在做,蜂王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分家的時候被一部分工蜂逼迫離開蜂窩。

其實這個過程是確切的,我們都知道,蜂王是大腹便便的,一般情況下根本飛不起來,蜂王的這種特徵,主要是由於進食充足的蜂王漿造成的,在蜜蜂即將分家的時候,工蜂會限制對蜂王的餵養,這時候蜂王只能吃少量的蜂王漿,甚至到蜜區吃蜂蜜,導致蜂王身體消瘦,卵巢萎縮,適應飛行,而這些傑作,其實都是工蜂在做,這個時候圍繞蜂王的那些蜜蜂,自然的消失。

當王臺中的蜂王即將出房的時候,分家就會發生,發生分家的時候,其實也是工蜂主動,蜂王在這個過程中有點被脅迫的感覺,在蜜蜂養殖中有的養蜂人為了避免蜂王逃跑會把蜂王的翅膀剪掉,但是在蜜蜂分家的時候卻發現剪了翅膀的蜂王飛出了巢門,據相關專家觀察,沒有了翅膀的蜂王,其實是被幾隻工蜂「抬」出蜂箱的,在塔蘭諾夫的觀察中,也有關於蜂王被脅迫分家的記錄

被長期認為是王者的青銅

關於蜂王,其實不知道被誤認為是王者的時間有多少年,人類對蜜蜂的現代化研究,也就是進入到蜂群內部的研究,應該不會超過300年,但是蜜蜂形成社會化的群居習性,已經幾千年,而在這麼漫長的數千年的歷程中,蜂王就被認為是真正的王者。

現代化的蜜蜂養殖已經知道了蜂王其實就是分配了產卵任務的普通蜜蜂,他的所謂的控制整個蜂群,更像是為了向蜂群證明自己還能產卵,一旦蜂王信息素減少,蜂王的苦日子就到來

在蜜蜂養殖中兩個現象很形象,那就是蜂王不能廝殺的雙王群和被和平交替的蜂王。

有的養蜂人在組織雙王群的時候,由於技術等原因,把蜂群中的中隔板換成了工蜂可通過但是蜂王不能通過的隔板,兩邊都放蜂王,這樣下來蜂群中就出現了雖然一窩蜂裡面有兩隻蜂王,且這兩隻蜂王可以相互看見,但是卻無法接觸。

在這種情況下,要不了多長時間工蜂就會對兩隻蜂王進行「評估」,評估的依據自然是蜂王物質的多少,最後蜂群裡面劣質的蜂王會被孤立,最後死亡或者離開蜂窩。

比較冷清的是在蜂群和平交替的時候,這個過程是工蜂先培育交替王臺,然後逼迫蜂王在王臺中產卵,由於蜂王已經變老或者殘疾,蜂群並不會分家,而是新王出房以後進行正常的活動,和老王一同生活,最後老王實在難以產卵之後,死亡在蜂群中被工蜂拖出巢門或者獨自離開蜂箱 ,到蜂場附近的草叢中或者角落裡等死。各位看官,看到這裡你還認為蜂王是王者嗎?下方留下你的答案,咱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養殖蜜蜂,蜜蜂沒有蜂王了,如何安全的介入蜂王?
    養殖蜜蜂常常會遇到各種情況,養殖蜜蜂,蜜蜂蜂王莫名其妙就不見了,這是很常見的。蜜蜂如果失去蜂王,蜂群就會慢慢衰敗,最後滅亡。造成蜜蜂的蜂王不見,原因很多,有的是人為造成的,大多數是蜜蜂造成的。例如胡蜂危害,衝群,合併蜂群割蜂蜜等,都有可能會引起蜜蜂圍王,蜜蜂為了保護蜂王而圍死蜂王。蜂王不見,就要介入蜂王,介入蜂王不是直接放進去那麼簡單,做的不對,蜜蜂還是會圍王。現在小編分享一個介蜂王的辦法。如果是蜂王不見沒有多久,工蜂還沒有產卵的,我會將蜂王用囚王籠關住,囚王籠需要調到工蜂不能進去的形狀。然後再把囚王籠連同蜂王摁到蜜蜂的巢脾,儲存蜂蜜的地方。
  • 1群蜜蜂不容2隻蜂王,原來蜜蜂是這樣認識蜂王的,難怪介王常失敗
    其實在小小的昆蟲世界裡,有這樣一種昆蟲,也可以用一山不容二虎來形容,這就是蜜蜂社會裡的蜂王。自然界中的蜜蜂,每一群只能有一隻蜂王的存在,新蜂王出現後,老蜂王就會被無情地殺滅或者被逼分家。蜜蜂的這一特性,給養蜂人帶來了許多不便之處,如:蜜蜂繁殖期間,想要使雙蜂王繁殖蜂群,就不得不採用特殊的處理,才能雙王養殖。
  • 養殖蜜蜂,怎樣防止蜂王逃跑?
    其實對於蜂王來說,一般是不容易逃跑的,甚至在很多情況下蜂王離開蜂巢都不是蜂王自願的,而是工蜂的逼迫。那麼我們看看在哪些情況下蜂王會離開蜂箱,離開的原因是什麼,對我們的養蜂是不是有影響。第一:認巢試飛當一個蜂群中產生蜂王以後,蜂王在出房後很快就會進行認巢試飛,這個過程可能是要進行幾次,有時候只進行一次,但是這是必須進行的,而且是蜂蜜生存的一種正常現象,飛走的蜂王只要沒有出現意外,都會飛回來,所以這種蜂王離開蜂箱我麼是可以不用去管理的。
  • 蜜蜂養殖技術 培育最佳蜂王的方法
    一、蜂王的特點 蜂王是蜂群內唯一雌性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蜜蜂, 其專職任務就是產卵。一般蜂王體重是工蜂體重的2~3倍,意蜂的蜂王體長約20~25mm,體重約300mg;中蜂的蜂王體長約18~2mm體重約250mg,蜂王腹部發達,翅膀短而窄,只能蓋住其腹部的1/2-2/3,在產卵期間, 工蜂給蜂王飼餵的都是蜂王漿,使蜂王保持快速的代謝能力。
  • 養蜂人怎麼幫蜜蜂更換蜂王?這樣更換蜂王才是最安全的
    養蜂人養殖蜜蜂常常需要更換蜂王,更換蜂王又存在蜂王交尾失敗的風險,但是不換蜂王,蜂王老了蜂群就發展慢,難維持強群,愛分蜂。那怎麼樣更換蜂王才是最安全的呢?1.可以將蜜蜂分蜂交尾,首先準備一個空蜂箱,將要更換蜂王的蜂群的一半巢脾提到空蜂箱內,要注意看老蜂王在哪裡。
  • 最快找到野生蜜蜂窩的方法.野生蜜蜂怎麼抓到蜂王?
    蜜蜂因能採花釀蜜而被人們所熟知,很多想養蜂的人往往都苦於沒有蜂種,實際上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野生蜜蜂資源,找到這些野生蜜蜂便可解決蜂種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如何快速找到野生蜜蜂窩吧
  • 工蜂會為蜂王「養老送終」,為何卻對雄蜂趕盡殺絕?蜜蜂也認親戚
    一說到繁衍的本能,說人可能一時間還有點不那麼確切,畢竟人是高等動物,但是植物和其他的低等動物,我們就可以直接說是為了繁衍了。提到蜜蜂,我們很多朋友都見過蜂群,在一個蜂群中我們可以看到蜂王、雄蜂、工蜂三種蜜蜂,但是這三者之前的關係又極為複雜,其中以工蜂作為一個蜂群的主體,蜜蜂的生殖方式很特別,是以一隻母蜂對應多隻雄蜂的生殖方式,工蜂則是放棄了生殖權利的雌性蜜蜂,所以整個蜂群裡面的事情,幾乎都是工蜂在做,雄蜂和蜂王的任務,就是繁衍,這也註定了工蜂需要成為一個發蜂群中的主體,同時掌握了整個蜂群中的每個個體的生死大權
  • 人工培育蜂王簡單,中華蜜蜂人工育蜂王就三步
    養殖中華蜜蜂,就需要更換蜂王,人工分蜂。當自然王臺不夠用時,或者我們想選種育王時,就需要人工育蜂王。那麼人工如何育蜂王呢?1.選擇培育群。培育群是指把蜂王放到培育群裡培育。儘量挑選強群一些的蜂群當做培育群。
  • 蜜蜂的蜂王什麼時候換合適?一年換幾次?
    養殖蜜蜂是常常需要更換蜂王的,如果是養的蜜蜂少,那倒任由蜜蜂自行發展,如果養的多,是需要換蜂王的,那麼養殖蜜蜂什麼時候換新蜂王合適呢?一年換多少次蜂王呢?圖片來源於網絡當我們發現蜂王的產卵能力不行了,蜂王老劣了,不能維持強群了,兩三脾的蜂量都起分蜂熱的時候,這種蜂王就絕對要更換掉了,當然了蜂王的產卵也跟蜂量和花粉蜜源等有關係的。
  • 蜜蜂養殖,有什麼辦法快速找到蜂王?
    關於有什麼辦法可以快速的找到蜂王的問題,在蜂部落看來最簡單的方法無非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蜂王的特點、二是我們人工處理。蜂王的特點對於蜂王來說,其實蜂王就兩種情況,要麼產卵王,要麼處女王。第一:處女王的尋找方法處女王雖然是蜂王,但是由於還沒有交尾產卵,往往在蜂群中還沒有真正被工蜂認可,所以在一個有處女王存在的蜂群中,我們是很難看到處女王附近有完整的侍衛圈存在的,如果不小心,還有可能認為是一個無王群,尤其是在處女王認巢試飛或者婚飛期間,這時候由於處女王要適應飛翔,往往身體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比工蜂大不了多少,如果不仔細辨認,很難辨別出來。
  • 什麼是蜜蜂?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的區別!
    蜜蜂:蜜蜂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人工馴養資源昆蟲,市面上常見的蜂蜜,都是由人工飼養的蜂蜜釀造加工製成的,而在蜂農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蜜蜂族群的擴大和發展。當然,餵養蜜蜂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學會區分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下面,就和編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上了防逃片的蜂箱,蜂王是如何逃走的?蜂王這一計騙了好多人
    說到蜜蜂我們大家都不陌生,蜜蜂的世界就像我們人類的世界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分工,而且還有著森嚴的管理制度。蜜蜂養殖中的囚王現象蜜蜂養殖中的囚王原因:由於生產需要,有時候養蜂人不得不採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把蜂王限制起來,以此來達到我們生產活動的目的。一句話,囚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我們在蜜蜂養殖中遇到的問題,只要是通過囚王可以解決的,都可以採用囚王的方式來解決,比如我們常見的冬季囚王斷子越冬、分蜂期預防蜂王飛走上防逃片等等。
  • 3種蜂王儲存技術,讓蜜蜂主動餵養多隻蜂王,中蜂適用嗎
    蜜蜂儲存蜂王技術,向來都是養蜂人經常討論和研究的技術,特別是中蜂如何儲存多隻蜂王技術,更是業餘養蜂人夢寐以求的技術。由於中蜂對蜂王的保守性,導致中蜂很難接受其他蜂群裡的蜂王,尤其是同時接受多隻蜂王,所以中蜂儲存蜂王,要比西蜂儲存蜂王難得多。
  • 老農養一箱蜂,蜂王停產卻被蜜蜂拖出蜂箱,這是怎麼回事呢
    鄉下的老農民們,可沒有閒情遛狗遛貓,他們更喜歡種莊稼,養家禽,甚至養蜜蜂。提到養蜂,您知道蜂王是蜂群中最重要的一員嗎?蜂王后並不是一家之主,僅僅是因為停止產卵,才有可能被蜜蜂拖出蜂房,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人類有生之年將會死亡,何況蜂王。事實上,在蜂群中,產卵是蜂王的主要任務,一個無法產卵的蜂王,不僅會造成大量的蜂群退蜂,甚至會面臨滅群危機。
  • 大量雄蜂在空中追逐蜂王交尾,最後是如何停下來的?還是蜂王厲害
    比如採用遠距離引種實現雜交,甚至到了近代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也只能採用這種方法,雖然說看起來不是很先進,但是由於是在地面上進行,人類可以很容易的操控,導致其他物種都在人類的影響下進行了改變,培育出了各種雜交品種,但是對於蜜蜂的雜交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沒有辦法的,如果不是蜜蜂人工授精儀的產生,可能直到今天我們對於蜜蜂的雜交也還停留在只能仰天長嘆的一步。
  • 蜂群中蜜蜂成千上萬,老蜂農一眼就能找出蜂王,訣竅是啥?
    老班長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一隻好王千斤蜂蜜」,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足見蜂王的重要性。因此,蜂農們巡場時少不了多多關注一下蜂王,雖然蜜蜂成千上萬,但是一些老蜂農常常是一眼就能找出蜂王,相比之下,剛剛入門的養蜂新手就非常的頭疼:怎麼快速找到蜂王呢,老蜂農們都有啥訣竅?
  • 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一群蜜蜂只有一隻蜂王,一直是自然界蜂群生活的規律,但是人工養殖的蜂群,由於養殖技術的提升,還有研究人員不斷的鑽研,兩隻蜂王養殖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蜂王的特性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
  • 蜜蜂的蜂王是好是壞可以從這幾點看出
    一隻好的蜂王對於養蜂人來說很重要,對於蜂群來說更重要。一隻好的蜂王能讓蜂群維持強群,能維持強群的蜜蜂才能讓我們收穫更多蜂蜜。圖片來源於網絡1.可以從蜂群的王臺就能觀察,那些小個的,長歪的,有可能就是不好的蜂王。反之那些長的大個的長相端正的,就是好的蜂王。2.再從出房的處女王看,如果蜂王體型小,行動緩慢,可能就是不好的蜂王。
  • 動物性別的秘密——由蜂王控制性別的蜜蜂
    一提蜜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疼痛!我們很多人都有被蜜蜂蟄過的經歷,長長的細細的帶毒的針,想起來就怕。那麼蟄人的蜜蜂是雄性的嗎?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蜂王了。所有的個體都是蜂王的後代,她有一個特別厲害的本領,那就是能夠控制自己後代的性別。有一些動物可以不依賴雄性,雌性自己就能產生後代,蜜蜂就有這種本領。當她們決定不依賴雄性的精子,自己產下未受精卵時,這枚卵就會發育成雄性;當他們決定讓卵子受精,這枚卵就會發育成雌性。
  • 在蜜蜂王國中,蜂王真的是"王"嗎?為什麼都說它有名無實?
    蜜蜂作為一種具有高度社會性的昆蟲,其群體的存在形式和古代王國很是相似,最直接的體現便是每個蜂群中都有一個王(蜂王)和數以萬計的子民(工蜂)。依一般人的看法,無論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還是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34;這個形象給人的感覺都是一呼百應,唯我獨尊。那麼,在蜜蜂王國中&34;的地位也是如此尊貴嗎?&34;在蜂群中真的能夠決定一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