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鐵帽子王的直系後代淪落到拉洋車,連皇帝都對他嗤之以鼻了

2021-01-09 忠貞不二呂奉先

清朝皇室冊封爵位從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下共十四等,但是這個爵位並不能永遠世襲,而是每世遞降一等。也就是說即便你是最高等級的親王,你的子孫也終有一天會變成普通的皇族成員,不可能永遠是親王。但是在這個規矩之外,也有例外,那就是民間俗稱的「八大鐵帽子王」家族式永遠世襲的。原來,禮親王、睿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豫親王、順承郡王、克勤郡王八個家族在滿清的建立過程中立了大功,所以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可以說有清一朝,此八家都足以稱得上光耀顯赫了。

今天的主角不是初代王爺,而是初代克勤郡王的一個子孫,名字叫做晏森。晏森是鐵帽子王克勤郡王家族最後一個王爺,也就是末代克勤郡王。晏森繼承王位的時候只有十四歲,又偏偏趕在了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的前一年。也就是說,正兒八經的王爺只做了一年,大清國就這麼亡了。

要知道,清朝的這些王公貴族平日裡都是過得十分瀟灑的。他們都是嬌貴慣了的,只知道在北京街頭提籠架鳥,吃喝嫖賭。清朝沒滅亡的時候,朝廷還給他們發著薪水,賦予著他們各種特權,可以說不愁吃不愁穿的。但是清朝滅亡之後,他們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很多王公貴族竟然變賣了祖業來揮霍,以維持已經形成習慣的奢靡生活。

當然晏森也逃不脫歷史的命運啊,克勤郡王府中也陷入了困境。於是晏森遣散了家中的奴僕,開始變賣祖業度日。按照常理來說,很多王爺都是先變賣自己家中的古玩字畫,然後變賣祖宅,這樣最起碼可以撐得起基本的門面,維持一下「皇室」的最後一點尊嚴。但是晏森卻年輕氣盛,一出手就把自己的祖宅給買了,而且買主就是民國的總理熊希齡,只是晏森從沒對外說過祖宅究竟被他賣了多少錢。

但是即便祖宅能買很多錢,也架不住揮霍。僅僅過了一年,晏森手裡的錢就不夠花了,沒辦法只好又把自己的祖墳那塊地給賣了。當然在這期間晏森還把自己家中所有的財產和田地都賣了個一乾二淨,可以說是賣的很徹底了。按理來說,這筆錢也不少,維持自家的生計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但是過慣了闊綽日子的鐵帽子王爺忍不了沒錢的日子,依然是吃喝嫖賭,過得還是以往王爺的生活。沒過幾年,家裡連下鍋的米都沒了,沒辦法,晏森只好幹起了拉洋車的買賣。開始買賣還不錯,因為北京城都知道,拉車的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鐵帽子王爺晏森。由於都想看看這位平日的王爺怎麼拉起車來了,所以有很多人坐他的車,可是久而久之人們也都習慣了,也就沒人特意照顧生意了。

不久之後,遠在東北的溥儀聽說了此時,覺得晏森的行為十分給皇室丟人。於是派人將晏森帶到東北,此時的溥儀正在日本的控制下建立「偽滿」,但是對於滿清遺老遺少溥儀還是很有威信的,晏森自然不敢不聽從溥儀的話。但是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晏森也是很不受待見,萬般無奈又做起了回京的打算,甚至還想走街串巷去拉洋車,但是臨走之時溥儀卻對他下了死命令,叫他不要再去拉車,甚至給了不少錢。雖然錢總會被揮霍淨,但是自此之後晏森卻真的沒敢再上街拉車。看來皇帝的話還是起了作用的。

自此之後的晏森再沒有在京城的公開場合露面,一直到死。後來,晏森去世後,京城人把他的墳墓所在地都改名叫做「車王墳」了,可見「車王」這個形象有多深入人心。但是,不知道,八大鐵帽子王如果泉下有知的話,會如何看待這個「另類」的子孫?

相關焦點

  • 清朝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都是哪個皇帝冊封的?
    這八個人,因功勳卓著,同時又是皇室,因此被封為八大鐵帽子王。 努爾哈赤視八旗為私人財產,因此他將八旗分封給他的子孫和親屬,如他的嫡系子孫代善、皇太極、多爾袞、嶽託、豪格等人,麾下都有八旗佐領,甚至直接成為旗主,不過此時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封爵制度,因此,並未確定八大鐵帽子王。
  •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康熙晚年九王奪嫡,十三爺允祥是雍正的鐵桿盟友,雍正登基後,又出任議政大臣,輔佐雍正處理重要政務,他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為雍正立下了汗馬功勞。
  • 胤祥被封和碩怡親王,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清末他的後代如何?
    清朝有12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其中又分為清初以戰功分封的八大鐵帽子王以及清中後期以恩封的四個鐵帽子王,其中十三爺胤祥的鐵帽子王就是後者。能成為鐵帽子王,必然是對大清有大功的。當然,成為鐵帽子王之後也有特權:爵位世襲罔替,不降等;俸祿豐厚;有專門的鐵帽子王府。這是看得見的特權,看不見的、隱形的特權也很多。那麼,胤祥為什麼能成為如此貴重的鐵帽子王呢?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最後結局
    比賽大會召開前一天,皇太極派人前來看望嶽託,同時請他出席大會,進行射箭表演。而嶽託以身體尚未痊癒為由予以回絕。皇太極聽說後,再次派人前來宣諭,諭中講:如果你不出席,其他各旗大小貝就會有藉口也不來參加,而且你是右翼四旗的和碩貝勒,四旗諸王貝勒大小官兵都在關注於你。再有,你如果身體不適,射箭時可以慢慢拉弓,不用猛力。皇太極能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嶽託只好奉旨遵行。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是其中一支的始祖,兒子孫子皆皇帝
    歷史上李顯是唐中宗,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他的母親是武則天,他的弟弟李旦是唐睿宗,他的兒子是唐殤帝李重茂,他的侄子是唐宣宗李隆基。也就是說他的身邊加上自己一共出了六位皇帝,因此李顯也就得了一個六味帝黃丸的綽號。這樣的事情當真是十分罕見的了,可是清朝時期有一個人也比較傳奇。雖然他自己不是皇帝,但是他的兒子和孫子後來都做了皇帝,此人是誰呢?那就是醇親王奕譞。
  • 八大鐵帽子王到底是誰?多爾袞就是其中的一個
    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朝當時冊封的八大鐵帽子王吧,這個封號都是從清朝的君王和親王中比較顯赫的人物中封出來的,直接顯示出顯赫的地位和功績,一般都是對國家的建設那是戰功赫赫,流血流汗廝殺戰場的親王。歷史上眾多的親王也就只有八位出色的親王封為八大鐵帽子王,今天就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想必大家在看清朝的歷史劇時,都會常常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往往都代表著非常強大的地位與實力,那麼鐵帽子王到底代表著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十三爺胤祥被雍正封為鐵帽子王,清末他的後代情況如何?
    及長,胤祥與雍正延續了自兒時起建立的兄弟情誼,但在九子奪嫡中胤祥似乎並沒有能真正提供給胤禛幫助,因為根據記載,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後 ,胤祥突然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原因不詳,或是因為他體弱多病康熙不想讓他承擔太多事務,或是受到廢太子的波及。康熙最後的十幾年對胤祥而言,是最難熬的日子。不過中國有句古話,叫作苦盡甘來。康熙去世,雍正登基,胤祥的苦日子終於熬到頭了。
  • 被廣泛傳播的鐵帽子王老照片 不過是指鹿為馬的移花接木
    清朝入關,平定天下後,對自己子弟只封爵不列土,只給了他們一個空的爵位,而且分封的諸王不能離京,王府都必須建在北京城裡。在清朝分封的上百位王爺中,最為主要的是清初封的八大「鐵帽子王」。何謂「鐵帽子王」呢?就是這些承襲的爵位不需要降等,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即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 見證八大鐵帽子王后代,坐吃山空,由富變窮,有人三代蝸居兩居室
    八大鐵帽子王的後人坐吃山空,到最後,有的甚至是兩三代人擠在狹窄的兩間房子中。他們到底經歷了些什麼?鐵帽子王的後人們又是如何講述其家族興衰史的? 一、睿親王多爾袞的後代 據歷史學家考證,才略和膽識一點兒也不亞於皇太極的多爾袞後無男丁。不過,他以弟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為嗣子,其家族算是被繼承了下來。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你都知道是誰嗎?
    人們常常把這樣的爵位稱為鐵帽子。第一位:禮親王代善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他隨清太祖徵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圖魯」。這個代善以前是滿清的太子可是最後卻被廢了,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嶽託擁皇太極即位,1636進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代善又主持立福臨為帝。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其中兩個被削爵。
  • 八大鐵帽子王不止8位,沒有綠帽子王,他們都是那幾個王?
    熟悉清宮劇的朋友們,應該對於鐵帽子王是再熟悉不過了,郭德綱在相聲裡也是用于謙的爺爺是八大鐵帽子王綠帽子王來調侃于謙,可是這八大鐵帽子王究竟是那幾個王呢?什麼是鐵帽子王呢?所謂鐵帽子王就是清朝對於世襲罔替的親王的一種俗稱,難道爵位不是都是世襲罔替的嗎?
  • 歷史上誰曾是鐵帽子王?
    宋太祖本是周世宗柴榮的心腹大將,世宗駕崩後,他的手下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奪了柴氏的江山。他心中有愧,對後代皇帝立了兩條鐵律:不殺柴氏子孫;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也就是說,周世宗的後代在大宋享受了可免除死刑的司法特權,這一莊嚴承諾載入丹書鐵券,頒發給柴氏子孫世代相傳。「鐵 券」外形如筒瓦狀的鐵製品,民間俗稱「免死金牌」。
  •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幾乎一半是他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
    清朝將幾個勇猛的皇族將領追封為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又有兩層意思。一是清朝對有血緣關係、在建國初期戰功顯赫的親王,加封的爵號;二是相當於「鐵飯碗」的意思,但它比鐵飯碗更好使,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這個封號和特殊待遇,自己後代也有人可以世襲此下去。清朝統治兩百年間,也就出了八個鐵帽子王而已。八個分別是: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塞碩、嶽託、勒克德渾。
  • 清朝有一官職叫鐵帽子王,如今相當於什麼官職?
    關注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鐵帽子王,地位很高,但是有多高?怎樣才能成為鐵帽子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清朝的鐵帽子王的地位相當於英王室的公爵,全國就那個幾個,可以世代相傳。縱觀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鐵帽子一共有十二頂,其中八頂是開國初期賞出去的另外四頂是中晚期賞出去的。前八頂中有六頂是和碩親王,兩頂分封給多羅郡王。最晚分出去的三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很倒黴,因為剛得到,往下傳了沒幾個後人清朝就亡了。想要成為鐵帽子王,首先必須是皇室宗親,其次還要有非常大的貢獻,比如開疆擴土。
  • 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各個軍功顯赫嗎?他就不是
    鐵帽子王是皇太極稱帝後,封賞開國建功的八個人。爵位可以世襲,也就是爵位是世襲不變的,如果在爵位者因有罪被罷免,這個王爵的爵位改由親屬中的其他人承襲,但不會削除。這八個王爺都是靠軍功封的嗎?有一個是特例。
  • 混到要飯的地步,和珅也得跪安的清朝鐵帽子王,到底牛在哪?
    【老袁侃一侃】:很多朋友都看過有關和珅的電視劇:作為清朝的巨貪,和珅在與任何人比財富的時候,都是不怵的。但是在鐵齒銅牙系列之中,有這麼一個人,叫金大菸袋。和珅與他鬥富,無意中知道了他的祖上身份是正紅旗旗主,二話不說,直接就給人跪了。今天,老袁就給大家說一說這混的再差,哪怕要飯去,旗人見了也得跪安的鐵帽子王。清朝「鐵帽子王」什麼意思?
  • 清代的「鐵帽子王」都是一些什麼人?
    到了宋代,世襲罔替基本被取消。明代時,皇族封爵為世襲罔替。至清代時,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世襲罔替是其中的王爵,俗稱「鐵帽子王」。
  • 想知道清宮劇中,八大鐵帽子王誰的權勢最大嗎?就看這篇吧
    如果去數中國的清宮劇有多少,估計誰也數不清楚,清朝的皇帝們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可以拍的東西,不論是康熙的英明還是雍正的勤勉,甚至乾隆的十全武功,都值得搬上熒幕。可是真的刻畫清朝崛起的片子並不是很多,很多人並不清楚滿族是怎麼從部落到大清帝國的。
  • 清太祖嫡子代善:清朝鐵帽子王之首,八大鐵帽子王他家佔三個
    一般情況下,恩封的爵位屬於世襲遞降,降到輔國將軍為止,而功封的爵位則屬於世襲罔替,意思就是不會逐層往下降級,而且從字面上我們也能看出其中功封的爵位是最有實權、最有地位的,因此這個爵位的王爵也被稱為「鐵帽子王」,但這個「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人獲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