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是皇太極稱帝後,封賞開國建功的八個人。爵位可以世襲,也就是爵位是世襲不變的,如果在爵位者因有罪被罷免,這個王爵的爵位改由親屬中的其他人承襲,但不會削除。這八個王爺都是靠軍功封的嗎?有一個是特例。
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承澤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熟悉清初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幾個人都是皇帝的子孫。因此,這一次封王,既考慮了戰功,又考慮了受封者的身份。
入關前所封這六個王都是嫡出的。代善,生母為努爾哈赤元妃佟佳氏所出。多爾袞、多鐸,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烏拉納喇氏所出。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的嫡六子,努爾哈赤侄子。豪格的生母為皇太極的繼妃烏拉納喇氏。嶽託,是代善的嫡長子。其中,代善是正紅旗旗主,多爾袞是鑲白旗旗主,濟爾哈朗是鑲藍旗旗主,多鐸是正白旗旗主,豪格是正藍旗旗主,嶽託是鑲紅旗旗主,因此這六個王,又被封為和碩親王,即一等親王。
這裡面沒有軍功的是多鐸。多鐸被封為旗主,是努爾哈赤生前確定的。天命七年(1622),努爾哈赤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的三月以後,他就把他統領的兩個旗,一旗分給阿濟格和多爾袞,一旗分給嫡幼子多鐸。而這弟兄三個是一母所生,生母為努爾哈赤最後一個嫡妻大妃。
當時多鐸僅9歲(虛歲),努爾哈赤就暫領多鐸的一旗。天命十一年八月,努爾哈赤死後,多鐸就成為了一旗之主,因為滿蒙民族的習俗是父產傳於嫡幼子。此時的多鐸只有13歲。皇太極繼位後的天聰二年,15歲的多鐸與同母兄 17歲的多爾袞,才第一次隨從後金大軍出徵。當然,在清軍入關的戰役中,以及掃平明朝餘黨的過程中,多鐸是立下很大戰功的。
因此,13歲的多鐸以旗主受封為和碩親王,完全因為他是努爾哈赤的嫡幼子。根本不是因為憑軍功,而是靠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