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可愛和真性情的孔子

2021-01-09 世間人說

很多時候人們很喜歡用「你以為」這種眼光去看待事物,但現實許多時候往往是「沒想到」。《武林外傳》看多了,你以為孔子像呂秀才一樣是一個搖頭晃腦,成天之乎者也的酸儒,但現實讓你沒想到的是,他卻是一個可愛而又有真性情的孔老夫子呢。

假如你不喜歡孔子,他不會和你爭辯,也不會討好你,只會感慨一番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哎呀,花言巧語,掐媚卑恭是左丘明羞恥的,我孔丘也是這樣,你不喜歡我,我也沒辦法拉,但我肯定不會討好你,就算你是領導也一樣啦。但是我也不會心懷怨恨還假裝和你做朋友,我孔丘才不恥這樣做呢。

你看,活得多麼真誠的一個人,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人家會說「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而不會冷落你,怠慢你,甚至假裝不認識你。畢竟要論懂禮貌,孔子可是這方面的老祖宗,那麼有這樣一個真誠的朋友,難道不是一個人的莫大幸運嗎?(孔子此刻在牆角默默嘀咕: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當然了,你要想成為人家孔子的朋友,那也是有要求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成為他的朋友。因為人家覺得「無友不如己者」,不會和不如自己的人成為朋友,你看多傲嬌一人。西方哲學家加繆說:

不要走在我後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

So,要想和哲學家快快樂樂地做朋友,不求超過人家,最起碼也要做一個能夠肩並肩的朋友。如果你落後了,那麼繼續往下看……

假如你有幸成為孔子的學生,他不會板著臉告訴你「我是一個學富五車的權威學者」,而是會跟你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大家不要覺得我孔丘生來就這麼博學啦(謙虛臉),我也只是對知識有點興趣,再加上一些勤奮,所以才有今天的博學啦。

所以當我的學生,你們一定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因為只要你們問了我問題,我一定會盡力的去解答,一定要不恥下問。當然了,在此之前你們都要把學費該交的交了哈,畢竟老夫子不是神仙,也是要吃飯的。雖然老夫子我曾經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但前提是不義之財喲。

你要是偷了人家的錢財來侍奉孔子,恐怕只會被孔先生的唾沫星子淹沒。雖然孔子提倡安貧樂居,但人家還是認識到了錢財的重要性,並不是後世那些迂腐的酸儒所謂視錢財如糞土,孔子就說了「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哎呀,如果有一份好的工作,又能賺不少的錢,就算去給人家當執鞭的馬夫,我也不會拒絕的啦,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嘛。不過要是沒有這種合適的工作,我還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吧,倫家是不會出賣靈魂的啦。這樣可愛又真性情的孔子,大家肯定沒有想到吧。

不過不要以為當了春秋名師孔子的學生你就萬事大吉了,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不能有所成就還是得看你自己。要是你一天懶懶散散不求上進,那肯定是免不了被老夫子臭罵一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畢竟老夫子最喜歡聰明好學的學生啦,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去世以後,老夫子很傷心地感慨「天喪予!天喪予!」唉,老天爺把我的寶貝學生搶走了,這是要我的老命啊。想不到老夫子還是這樣愛恨分明的性情中人呢!當然了,老夫子絕不會因為自己的博學而看不起任何人,人家覺得「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現在人家不如你,但將來就不一定了哦。

不過,要是你很不幸的像原壤那樣成為了老夫子不喜歡的人,他一定會痛罵你「老而不死是為賊」,要是老夫子心裡氣不過,還會拿手杖打你喲!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老夫子可是那種正義感爆棚的人,你要是做了違背禮儀道德的事情,他一定會寫大字報痛斥你的行為,上面還有幾個大字「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老夫子是一個粗魯霸道的教書先生喲,人家說「見義不為,無勇也」。我只是心中一腔熱血和正義的驅使,做了一些符合公道和人心的事情啦。但是人家並不提倡暴力喲,大家還是要做一個懂禮貌的文明人啦,所謂仁者無敵嘛。

有的人會說還有「以德報怨」,老夫子此刻投來鄙視臉,我可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喲,不信看原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老夫子心說我可沒有提倡以德報怨喲,而是提倡以德報德,至於怎麼回應怨恨舊仇呢?老夫子想了想,用你的正直吧——

但老夫子教了你這麼多東西,你要是不聽,不接受,人家老夫子也沒有辦法,他可是相當尊重你的個人選擇和意願的。對此他也只好悠悠的說一句「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我不想人家把他們的意圖強加於我,我也不想把自己的意圖強加給別人,得,既然大家說不到一個點子上,不是一路人,那就「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當然了,孔老夫子也是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陽貨兩個問題把老夫子給問得啞口無言,最後只好乖乖地接受他的建議出來做官——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論語·陽貨篇》

但老夫子為恢復周禮奔走一生但卻沒有獲得成功,到了晚年也難免感到有點落寞,回想一生奔走各國,為了心中的理想耗盡了光陰,而自己一天天的衰老下去。老夫子只好感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哎呀,我老的原來如此厲害了,已經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可是自己的理想還沒有實現呀,站在河水旁邊的老夫子心中五味雜陳,不由得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看看人家老夫子這滿滿的理想主義和文藝範,想必他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有著淡淡憂傷的文藝青年吧。不過老了又如何呢?老夫子不服老,不向現實妥協,他就是這樣一個有志氣的人。

所以人家老夫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又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看看人家孔老夫子,不僅有大志氣,而且還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So,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對真實的孔老夫子有了新的認識?想不到他其實是一個可愛、三觀超級正、愛恨分明、有理想、而且不輕易服輸的性情中人吧!

相關焦點

  • 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對顏回的評價相當之高。孔子認為顏回能夠很長時間保持「仁」的品格,別的學生最多只能保持一個月」仁「的品格,而顏回唯獨能堅持三個月。並且顏回是孔門中好學的代表,他得孔子教誨最多,並且從不反駁孔子,看起來很愚笨。但當顏回退下後自己勤於思考,又能有所發現,並向孔子反饋,屬於大智若愚之人。孔子堅持」有教無類「,所以弟子們出身有高有低。
  • 孔子的父親是誰?
    孔紇,子姓,孔氏,名紇,字叔梁,又稱郰人紇、郰叔紇,是伯夏的兒子,孟皮和孔子的父親。魯國郰邑大夫。叔梁紇與正妻施氏有九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孟皮,卻因為有足疾,不能做繼承人,叔梁紇便向魯國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叫顏徵在。
  • 孔子之受困於陳蔡
    孔子看了他一眼,接著說道;''不過,仲由也不過就是有點勇敢罷了;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優點了。」學生們笑了。子路想了想,原來老師是在批評自已有急躁病,便笑了笑,說道:「我就是個冒失鬼。老師說過我好多次了,就是不容易改正呢!」「對了,」孔子說,「要想實現自己的主張,不僅要勇敢,還得有耐心啊!」正在這時,請冉求回國做事的魯國使者來了。他說明來意後,孔子非常高興,立刻答應道:「好的,好的。
  • 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
  • 孔子「食不厭精」的飲食觀
    民以食為天,孔子對於吃的要求對現在也有很深的影響。我們來看看孔子健康優雅的飲食觀「席不正,不坐」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古代那時候的人們家裡設施比較簡單。當時沒有現在這樣的椅子,家裡人都是席地而坐。來了客人也全部都是席地而坐,所以對席是很講究的。
  • 原來富貴於我如浮雲,是出自孔子的話,兩千年前的智慧,至今有用
    這是兩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孔子的話,出自《論語》。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如果不行道義,即使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在這裡孔子做了個對比,一種是清苦的生活——吃粗糧,喝冷水,連枕頭都沒有;一種是大富大貴,但卻沒有道義。
  • 【國學】孔子語錄精華100句(附釋文)
    ——摘孔子《論語》  (要依靠道德治理國家。這樣就象北極星一樣,雖然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但群星卻甘願環繞在它周圍。)  21、《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摘孔子《論語》  (《詩經》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 一起走近孔子,認識孔子的道德準則
    孔子是全世界公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是大變革時代社會矛盾的反映,孔子學院在現在世界各地都有所發展,可見孔子思想對我們現在教育的重要影響,我們知道孔子畢生從事教育活動,建樹了豐功偉績,更是在實踐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首創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一起走進孔子吧。
  • 孔子唯一的兒子,為什麼不出名?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孔子有著無人可以與之比肩的地位。他輝煌的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人成大賢。 沒有一個家族,能夠像孔氏家族這樣,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 再讀《論語》,孔子的幽默與快樂你都懂嗎?
    有人路過東門,看見孔子的模樣,就對子貢描述道:「東門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國的子產,可是自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狽不堪,無精打採的樣子,真像一條喪家之狗。」子貢找到老師後,把此人之話如實告訴了老師,孔子一聽大笑不已,高興地說,這人形容像一條喪家之狗,簡直是準確至極,準確至極喲!孔子這樣自我嘲弄,開了中國文人自嘲的先河。
  • 成語「喪家之犬」居然說的是聖人孔子,你怎麼看?
    【人物】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了如指掌」說禘禮:聖人孔子為何孤掌難鳴?
    對於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亂世現象,孔子嘆息道:「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是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上圓下方,有四條或八條稜角,容量大約是二升,後來觚改成了上下都是圓的。孔子藉此表達自己的不滿,說:觚已經不是原來的觚了,那還能叫觚嗎?還能叫觚嗎?觚,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祭祀時的禮器。觚失其稜,孔子認為是名實不符,禮崩樂壞的徵兆。
  • 路人形容孔子為「喪家犬」,孔子:說得對極了!這是為什麼?
    同年,35歲的孔子也來到了齊國。除了迫於魯國局勢動蕩之外,孔子更是想藉助齊國施展抱負,實現政治理想。《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仕齊「為高陽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但後來由於齊相晏子的反對,孔子很快離開了齊國,離去時狀況相當狼狽,「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
  • 八分鐘:為什麼把孔子形容成「喪家狗」
    有觀眾問我,梁文道,你每天介紹一本書,那些書你是不是自己都看過呢,我在這兒要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沒錯,我在這邊介紹的每一本書,那些書我或許不是讀得非常細,但起碼我是從頭到尾看過一遍的,因為我很相信專業倫理。
  • 每日一個小故事,孔子這樣勸人,救了三條人命,情商高的人會說話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是山東人,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極大。關於論述孔子的書可謂是汗牛充棟數不勝數,而且孔子還流傳下來許多的事跡,然後帶的人津津樂道。他說過的話被他後代的弟子整理成了一本書就叫做論語,被列入古代封建社會考試的四書五經之中。
  • 孔子是「喪家狗」?
    確實,對於許多中年人來說,在接受教育的初期,有關孔子和《論語》,受到的灌輸,受到的教育,都象李零教授所說的這樣,是如何批判孔子、批鬥孔子式的人物的。「唯有讀書高」、「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等,都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受到批評最多的觀點。而孔子也被認為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分不清青菜與韭菜的「祖師爺」。
  • 紀念孔子誕辰,重溫孔子經典語錄,學習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一、孔子文化聖人孔子在中國傳統社會歷史上,逐漸被推為最重要的文化聖人。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孔子思想開始上升為朝廷正統思想。隋唐以後儒家經典逐漸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孔子因此受到朝廷推崇及讀書人頂禮膜拜,中國各地遍布文廟祭奉孔子。
  • 孔子:被人罵「喪家狗」卻坦然接受
    孔子到楚國,就遇到一個狂士叫接輿。既是狂士,你就自己在家狂吧,他偏不甘寂寞。他跟在孔子的車旁,一邊走路一邊唱歌。那時沒網絡,沒報紙,狂得想讓別人知道,還真得現出真身。他唱得還不錯:「鳳凰呵,鳳凰呵,為什麼你的德行會如此衰敗?!過去的已無法挽回,未來的還可以回頭呵!算啦,算啦,如今執政者實在很危險呵!」孔子一聽這麼好的歌聲,連忙下車,想和他聊一聊。哪知此人根本不買孔子的帳,急行避去。
  • 享讀|孔子:至聖之人,也是一介布衣
    提到孔子,大家都會不自覺地吟誦出幾句《論語》。一直以來,我們對孔子的印象多為:學者、教育家;不苟言笑,甚至有些迂腐。其實,如果你了解《論語》全貌、看過史書記載中的孔子,就會發現出身貧賤而又一生四處碰壁的孔子,當然會不平則鳴、憤世嫉俗,也會讓心上常存著悲苦。但是他也是一個平和、平凡、實際、幽默,甚至還讓懷裡常常揣著快樂的人。
  • 孔子借糧,好借好還
    孔子的琴從來是不離身邊的,他仍然不停地彈琴唱歌,不光是樂以忘憂,好象連飢餓也不覺得。子路卻沉不住氣,對孔子說:"咱犯了什麼過錯,讓他們圍在這沒人煙的地埝!"孔子嘆息說:"看來我教你們的東西太少了,要是你對世情能跟魚識水性那樣,也就不會這麼問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