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武術發展有深遠影響的三位道醫

2021-01-13 阿七聊功夫

道家五門「山、醫、相、命、卜」中,尤其中醫與武術一脈相承,有很多共通的東西。

中醫講究五行、八卦及經絡穴位等,在傳統武術中亦是如此。

包括道功、武術、符咒、法術這些均屬於「山」門,因而講究「辨證施治、道地藥材」的中醫與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武術有著同根一系的微妙關係。

在歷史上,有三位出名的道醫對武術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

首先是扁鵲,扁鵲是戰國時期醫學家。他不僅通曉內外科,擅長針灸,還對導引、吐納和氣功方面卓有建樹。

應該說扁鵲對人體經絡、穴位和呼吸之法頗有研究和心得;對武術特別是內功方面亦有深遠的影響,可惜他的著作基本都已失傳,現存的《難經》等都是後人的託名之作。

第二位是華佗(145-208),他在傳統內外科診治中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尤其以創麻沸散、行解剖術和操五禽戲聞名於世;他醫術精湛、手術神奇,有「神醫」之美譽。他創立的五禽戲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武術健身功法,對後人內外兼修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有《青囊經》、《枕中刺經》等著作,可惜失傳。

                       

另外一位是明朝醫學家李時珍,他所著的《本草綱目》是我國醫學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李時珍除了對藥草有高深的研究,且對人體經絡研究細微,並擅長武功,著有《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這部著作不僅在醫學領域且對中華傳統武術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醫者武者對人體經絡研究參考的重要學術資料。

相關焦點

  • 淺談:各個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
    這個時期,戰爭發展了,軍事鬥爭成了推動體育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因此軍事體育活動的內容較為豐富,這一時期,-些有關體育的概念及理論也在逐步地形成和發展,如射、御、舞、拳、搏、壽等。這在某種程度上為後世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例如,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田獵活動,對傳統體育的奔跑、狩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春秋戰國傳統體育的興盛。
  • 《河南省武術志》出版!填補全國沒有省級武術志書的空白
    圖為:《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吳海舒 攝中宏網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南省武術志》是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該志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共約4000多年。
  • 《河南省武術志》面世 少林、太極「領銜」
    1月7日,由少林、太極「領銜」的《河南省武術志》面世,記錄保存武術歷史,賡續武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武術志》新聞發布會通報稱,歷時六載編纂的《河南省武術志》是河南省第一本創修性行業志,填補了中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圖為《河南省武術志》上下兩部。
  • 歷史上的武術門派和真實功夫拳種 中國武林中的武功和鏢局的歷史
    那麼這一期我們講一下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武術門派,以及真實的武林是什麼樣的,門派和小說中、影視中、傳說中的區別又是哪些?還有自古就有的拳種歷史上真實的武林門派並不像小說和影視中每天揣著器械或者帶著弟子成群結隊的去某些門派挑釁又或者打架,因為影視劇是為了凸顯演義效果而讓武林門派擁有這麼多的「恩怨情仇」,首先要了解的是為什麼成立武林門派?
  • 影響歷史最深遠的疾病,一隻跳蚤改寫人類歷史
    人類也會患上寄生蟲病和傳染病,但是大家所熟知的人類近代歷史上的大多數疾病,如麻疹、水痘、感冒、流感、天花、肺結核、黃熱病和黑死病等,還沒出現。 藉助其他歷史記載,當我們回首人類的發展歷程時,會驚奇地發現,人類的歷史便是一部與傳染病鬥爭的編年史。
  • 講述河南武術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填補省級層面武術類...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1月7日,河南商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南省武術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河南省武術志》日前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我省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
  • 我國首部省級武術類志書《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該志是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全書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本志既收錄了明清時期河南的武狀元列表,主要拳種如太極拳、心意六合拳、查拳等傳承譜系等史料。
  • 中國紅薯之父「陳振龍」:苦心孤詣引進「物種」,對後世影響深遠
    集一生之精力,為我國的雜交水稻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甚至對世界糧食生產都有著深遠影響。袁隆平,深受國人敬仰。同樣,在中國歷史上也曾有一位和他一樣偉大的人,在民生和糧食危機的背景下,為國人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挽救了無數貧苦之人,對我國歷史也影響深遠。他就是明朝的「袁隆平」,被譽為「甘薯之父」的陳振龍。
  • 揭秘海南武術:自成體系 民間各路高手盡顯申通
    雖然瓊州海峽阻隔,但人文精神卻隨歷史脈動。因而,不僅「文脈」能「破天荒」,「武脈」亦然。  海南大學體育部教授李秀接受採訪時,以海南拳為例分析了瓊派武術的淵源:一是海南拳多由廣東、廣西、福建傳入,受洪拳、蔡家拳、莫家拳、儒拳、五行拳等拳術的影響,形成了相對清晰的行拳風格。二是海南是歷代失意官員被貶之地和充軍犯人流放之地。
  • 硃砂掌是不是武術?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理念?
    有的甚至把它說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強調所謂的「悟」,由務實的技術發展到意識的抽象理念的「玩索」。武術是務實的技術,相應的觀念也應是唯物的。按通常的說法,硃砂掌是靠體內「氣」的運行,在普通的掌上聚集而生成一種連硃砂掌自身也說不清楚的一種「物質」。如被擊中後,此掌的威力就在於幾日之後才能泛起硃砂色的掌記。這個「技術」使用的結果是迷人的。以往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的寂述,都是這種結果。
  • 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
    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中華武術在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深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精忠報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尊老愛幼」等諸多世人所崇尚的傳統美德和思想觀念,形成了佔據主導地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思想觀念是蘊藏在武術文化深層的武術精神。
  • 巴西柔術是中國武術的「後代」?為什麼
    因為首先巴西柔術是由日本的古柔術發展而來的,而日本古柔術的鼻祖又是我國明朝時期的陳元斌。明朝時,中、日兩國已有密切的交往,所以將武術也同佛教一樣傳入日本是很正常的事。至於有些文章說的"柔術"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並通過中國傳入日本,其實說這些話的人可能對中國武術的歷史並不了解,因為在古印度高僧跋陀(北魏孝文帝年間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與達摩(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到中國傳教之前,中國早已有武術廣泛流傳,這一點很多典籍都有記載,就連日本著名空手道大師、極真空手道創始人大山倍達,在其於1983年出版的《空手道》一書中都承認日本武術源自中國,而且承認中國從周朝時武術就早已盛行
  • 陽光體育中心線上課堂|武術系列六——武術器械
    武術器械通過前幾期基本功與難度技巧等內容的介紹,大家是否對武術有一定的了解了呢?除了武術拳術是大家比較知道的內容,那武術特有的器械大家是否了解呢?武術器械是由古代兵器演化而來。古代兵器除用於實戰外,大多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用於演練、防身或健身。現在,隨著對傳統體育文化的弘揚和繼承以及武術競賽的需要,對刀、槍、劍、棍等幾種常用器械作了具體規定。
  • 「非遺」傳承人晏西徵:梅山武術德技並修的「傳」與「承」
    梅山文化歷史悠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古便有尚武崇文的傳統,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武術拳法。梅山武術隸屬南派拳術,是古人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在和野獸的搏鬥時,「觀其禽技,仿其獸姿」總結而成的一套拳法。其招式非打即防,沒有虛招花架,樸素而又實用。2014年,梅山武術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晏西徵是梅山武術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清朝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本影響深遠,卻有一決策史書都不願寫
    作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名人林則徐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直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他主導的虎門銷煙更是影響深遠,但若是全面地看待這位民族英雄,發現他也難免會有一些瑕疵,這是後世的史學家都不願提及,而史書也不願記載的。
  • 《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新華社鄭州1月7日電(記者劉金輝)記者從7日舉行的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經6年編纂而成的《河南省武術志》近日出版發行,這部著作記錄了中原地區4000多年的武術發展歷程。據介紹,《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全書共約120萬字,12章。
  • 講述河南武術的「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突出以少林和太極為主的河南省起源的拳種《河南省武術志》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我省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該志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共約4000多年。
  • 淺析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發展的三大影響因素
    飲食文化發展到今天,種類豐富、色香俱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體現。筆者不禁想問,古代中國人類的飲食有現在這麼豐富嗎?他們都吃的什麼呢,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後來據說有一次打雷,森林著火,動物被燒焦,人類嘗到火燒後的美味,便有了對食物燒制的意識。堯舜禹時期,開始出現國家政治形態的萌芽,形成以國家政治權力為中心的政治體制,出現王權、職官平民等政治觀念。這種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早期的飲食文化。飲食出現君民的差別,歷史上有記載皇帝使用銀子打制的酒杯,可見其奢靡,還有著名的晉惠帝詢問大臣鬧饑荒時"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 傳統武術真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嗎 那出現在古希臘的拳擊該怎麼說
    不過按照個人認為,比起某些只會表演和打徒弟的所謂正宗傳人,雷雷這些人也是有可取之處的,至少他們敢上擂臺。今時今日,曾經號稱天下無敵的中國武術已然跌落神壇,當年由李連杰的《少林寺》帶起來的武術熱,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而起源於明清兩代的太極詠春一類的拳種,相對作為現代搏擊基本拳法的拳擊來說,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一說法,都變的蒼白而脆弱。
  • 國內有名「武術之鄉」,居住著眾多華僑,在國外也非常的出名
    隨著近幾年旅遊業的大發展,國內也出現了很多人氣旅遊城市,國內的旅遊資源比較豐富,或者由於這個城市的特殊魅力,每年都可以吸引很多遊客去遊玩。我們國內也有很多歷史遺產文化,例如,武術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傳播,很多外國朋友來學習了,國內武術的故鄉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