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中除了研究軍事戰法外另外就是武學,特別是戚繼光晚年對民間傳統拳術多有研究。
他的研究與一般武術家不一樣,因為戚繼光是結合戰場的生死實戰來研究的,所以僅這一點,也是戚家拳與其他拳派的最大區別。
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不僅對綿拳、長拳、鷹爪等拳術有描述,同時對拳法、腿法、身法等更有經典分析,尤其對拳之「秒」、「猛」、「快」、「柔」還作了側重的闡述。
他在【拳經捷要篇】中說「而其猛也,披劈橫拳」;而「猛」正是傳統劈掛拳所具備的特點,劈掛講究大開大合,要求做到腰似車軸、手似鞭杆。
劈掛拳,古稱披掛拳,是始於明代、中國北方一種長橋大馬之拳法,以勇猛著稱。
不過,後來劈掛門中又衍生出了一支「大聖劈掛」,是大聖門創始人寇四之高徒耿德海將大聖門及劈掛門這兩種功夫融匯而成。
「大聖」即猴拳,「劈掛」即劈掛拳。耿德海自幼學劈掛拳,因後來又得寇四猴拳真傳,故創立了「大聖劈掛門」。
大聖劈掛門可能知曉者不多,但這個門派卻是「明星之門」,不僅這個門派的高手眾多且不少還是影視界的武打明星,如陳觀泰、高雄、冼灝英、錢小豪、錢嘉樂、黃秋生等。
這其中以陳觀泰師傅最為有名,是劈掛門最早的成名弟子,也是劈掛們中最早進入影視界的弟子,1969年他在第一屆東南亞國術比賽中獲得冠軍;1967年他以武行進入演藝圈,1972年他主演的《馬永貞》紅極一時,成為當時邵氏影業的頂梁柱演員。
另外,劈掛門人中,包括高雄主演《精武門》中的霍元甲,錢小豪主演《太極張三丰》中的天寶估計大家都不會太陌生。黃秋生更別說了,2003憑《無間道》摘取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他現在是大聖劈掛門的掌門人。所以說「大聖劈掛」它是影視藝術界中武打影星最多的拳派也不為過。
陳觀泰師傅出道最早,無論劈掛功夫、演技還是武指都是一流的;與截拳道宗師李小龍也是很好的朋友。所以,對我來說他是我早就想拜訪的劈掛「老拳師」。
或許稱他為「老拳師」不太妥當,因為他是名副其實的香港老一代功夫巨星。
2012年中國傳統國技總會在香港成立,陳觀泰師傅任主席,他的師弟黃秋生任會長。
巧的是2012年參加第四屆國術錦標賽我有幸在馬來西亞與陳觀泰師傅相識,而那次大會陳師傅也正是以國技總會的身份作為大賽總顧問參加。
當時因為都很忙,且他是組委會請來的「明星」級人物,我們也沒有過多的接觸,只是簡單聊了幾句並在一起合影留念。
但陳師傅當時給我的初識印象是沒有明星架子、很有親和力。
三年後,通過香港朋友的引薦,我提前預約了陳觀泰師傅,決定登門拜訪向他請教功夫的學問及武指的行當。
令我想不到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功夫影星居然親自開車來動車站接我,恐怕這是國內很多大師做不到的。
在我面前他就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
但就是這樣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還是平時自己開車到處拍戲,見我的時候他剛從徐浩峰的《刀背藏身》劇組回來。
先帶我參觀了他的道場,然後又帶我去郊外吃羊肉湯,在他眼裡我就是遠方的客人。
吃飯的時候我們興致地聊影視、聊功夫、聊家常,陳師傅好不保守,只要我想問的他知道的都會耐心地講給你聽。
∣關於第一屆東南亞國術大賽
陳師傅於1969年在東南亞國術比賽輕量級甲組比賽中獲得冠軍,且是五戰五勝,他說那個時候的比武都是不戴拳套的是真打,他使出的功夫就是「大聖劈掛」,也就是那個時候他向世人證明了傳統功夫是可以上擂臺實戰的。
陳師傅說傳統功夫能不能實戰,關鍵看你是否練到了身上。
∣∣關於練功
作為七十多歲的老人,又常年在外拍戲,我很關心這麼多年來他是如何堅持練功的。
陳師傅說最早進入影視圈他是做武術指導,後來當演員,所以練功對他來說沒有斷過一天,但現在已經幾年沒有練拳了,畢竟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
的確,陳師傅不同於一般的老人,他有自己的生意要做,還要經常拍戲。
「那你不是停止了練功嗎」?我問。
陳師傅聽了笑了笑說:「停止了打拳並不等於停止了練功,我每天的樁功是要練的,而且這麼多年我還自己總結了一個樁功,不僅長功夫且利於養生」。
陳師傅這句話頗有奧妙,慢慢回味起來似乎是對「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另一種見解。
∣∣∣關於練拳
我打了段拳,請陳師傅指點,陳師傅說:「不論練什麼拳,架口很重要,所以學什麼拳其實外形已經不重要了,關鍵要符合拳理,要有大開大合的東西;所以,我看拳只是看人的架口,你的方向是對的有架口的東西,我把劈掛的原理講給你就行了,供你參考」。
從陳師傅的話中讓我覺得他不虧為劈掛門家,深知百拳一味的道理,可惜他不是職業教拳的,否則他一定會培養出很多優秀的門人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多觀摩他早期的功夫電影,很多影片中都有他對功夫的理解和詮釋,如《洪熙官》、《殘缺》等。
∣∣∣∣練武的最終目的
陳師傅的爺爺和大聖劈掛門創始人耿德海是好朋友,所以他在七八歲就開始接觸這門功夫,後來拜在耿德海的徒弟陳秀中門下。
陳師傅一生經歷了很多事情,也經歷了很多坎坷,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不懂事也下過賭場輸得精光,他說不論是一個武打演員還是一位劈掛弟子,其實現在想起來都是以武入道,是人生的修行。
陳師傅說他現在的業餘時間都是學習道家的思想文化,他說你不要看我這把年紀了我還拜了江西龍虎山道家的師父學道呢。
陳師傅因平時拍戲太忙,所以跟他學劈掛的弟子不多,有名的就是香港主持人敖嘉年是其弟子。
陳師傅說弟子不在於多少,而在於人品,能把祖上的東西傳下去就不錯了。
2018年,我再次拜訪陳觀泰師傅。
陳師傅還是那麼步伐穩健,思維敏捷,心態年輕;他說「練武的人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現在傳統武術界相互看不起不團結這個風氣很不好」。
之後,我們成了忘年之交,相互鼓勵。
陳觀泰師傅折服我的不僅僅是他的功夫,更是他的修養與人品。
徐浩峰的《刀背藏身》中的師父原型就是陳師傅的師爺耿德海,陳師傅在片中親自演繹這個角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