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8月17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周珊)曾經的急性子竟然變成了一個溫吞的男人,還經常頭暈腦脹,家庭工作受盡埋怨。近日經多學科專家智囊團抽絲剝繭,才知竟是非典型焦慮抑鬱症作祟。
「家務不做,孩子不管,越來越懶!」面對妻子的抱怨,47歲男子孫翔(化名)已習以為常。五年前,他總感到莫名頭暈腦脹,胸悶憋氣,檢查查出竇性心律稍緩。醫生告知他問題不大,好好休息注意勞逸結合即可,但幾年來,他的症狀依舊如故。尤其最近半年,原本性子急、工作效率高的孫翔,也因整日頭部悶脹、白天嗜睡、忘性大被領導提醒多次,「本來得心應手的文書,不到1個小時就能完成,現在要多出兩三倍的時間才能勉強理順。」談起工作上的失意,孫翔倍感無奈。對於家庭,自詡「甩手掌柜」的他面對家人的抱怨也顯得異常淡漠。
「以為是人到中年,工作生活趨於平淡,正常的疲累感。」直到最近半個月,要麼一睡覺就噩夢連連,被嚇醒後全身大汗、心慌胸悶「憋」得慌,;要麼就整晚失眠,白天做什麼都提不上勁形成惡性循環。聽說睡眠不好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兩周前,掛著重重黑眼圈的孫翔來到武漢腦科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睡眠中心就診。
經詳細詢問病情及發病經過,完善檢查排除心、腦、消化系統等各部位器質性病變後,睡眠中心接診專家李清主任即刻組織醫院「失眠及身心疾病多學科小組」進行討論分析,確診患者為長期焦慮抑鬱導致的軀體化障礙。焦慮症多存在遺傳或心理社會因素,往往在經歷了某種不良的生活事件或家庭因素等引發。李清介紹,孫先生常表現為各種身體不適,但身體檢查一般不呈現異常,而實際上身體的症狀,可能是患者不能面對的潛在情感衝突的反映。
考慮患者病程較長,軀體症狀呈進程性加重,充分尊重其隱私的基礎上,李清為孫翔制定了個性化的抗焦慮抑鬱等對症綜合治療。目前,他的失眠已顯著改善,頭暈、胸悶等不適也得到緩解。
並非所有的焦慮抑鬱患者都會出現情緒化的表徵,李清提醒,應警惕焦慮抑鬱症的「偽裝術」。她指出,除了像患者孫先生一樣莫名頭暈、胸悶、憋氣等症狀,一旦日常出現不明原因的腹脹、噁心、返酸、噯氣等消化系統症狀,頭痛、頭腦不清等神經系統症狀,胸悶、心慌等呼吸循環系統症狀,頸背腰酸痛、關節疼痛等肌肉骨骼症狀,發冷、發熱、蟲爬感、多汗等皮膚症狀,性慾降低等泌尿生殖系統症狀時,應積極至正規醫院進行身心疾病的全面檢查。在排除原發器質性致病因後,一經確診為非典型焦慮抑鬱症的,一定要配合專業醫生進行積極的幹預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