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裡的千百年松柏樹,到底是孔子那時留下的麼?

2021-01-07 暖妹子愛旅行

曲阜,一個離濟南百多公裡的歷史文化名城,動車半個小時便可抵達。我卻是遲遲未能真正的去感受一下「孔子故裡」深厚的文化底蘊所能帶給人的衝擊,終於,借著「行走慢城曲阜」的活動,我一腳踩上了孔府的石磚路,腦子裡卻滿是導遊口中的「仁、義、禮、智、信」……

孔廟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在孔廟的南門正對的是「萬仞宮牆」正對,這也是曲阜城牆的南門。說起這曲阜的城牆,該是有一段歷史去追溯的,我只是淺顯的知道,這明城牆是在文革後被拆除,具體的原因並不詳盡,直至2002年因為了更好的發展曲阜的旅遊事業,才把20多年前拆除的城牆重新建起來,兩年的光景完成建設完成,直至到現在,便是我們看見的模樣。

剪一段過去的時光拿來回味,說不清歷史的變故給人帶來的種種滋味。文化總會在潛移默化的一舉一動中給人點滴的改變,似乎走在曲阜的街道上,都有了比在濟南更深厚、更小心翼翼的心情。我不得不說,對於文化的敬畏,是從每一個人骨子裡透出來的。

在「萬仞宮牆」甕城內向北望,是「金聲玉振」坊,由此坊進入孔廟。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為廟,歲時奉祀。孔廟內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佔地327畝,前後九進院落。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0多間,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

孔廟前三進為引導部分,布置有金聲玉振牌坊、石橋、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和大中門,這是孔廟的前奏。它用橫向的牆垣,把縱深的空間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院落,各院落內古柏蔥翠。

聖時門。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跡歸納為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抬頭是湛藍的天,一旁是參天的松柏,蔭蔽全宇。孔子曾說:「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孔子崇尚松柏,孔廟的院內,古柏林立也是最恰當不過的。觸摸松柏的枝幹,有些棘手的感覺,似乎一瞬間把人拉回千年之前,而伸向天空的枯枝,依舊固執的向上,哪管沒有葉子的庇護。

不知怎的,我還是被那松柏的樹瘤,吸引了目光,日光總是能在不經意間給人驚喜。曲阜孔廟裡,成群的柏樹也該是最為壯觀的景色之一了!柏樹身上的樹瘤(木瘤)奇形怪狀,更是讓人心生好奇,日光照射,一面是鋥亮的樹瘤,一面是處再影子裡的樹幹,光暗對比,我覺得甚是獨特。

自大中門起才是孔廟本身,平面長方形,周圍有院牆,四角有角樓,仿宮禁制度。自大中門入內經,同文門,為一座兩層樓閣——奎文閣。閣高24.7米,是孔廟的藏書樓,建於明弘治十七年。

奎文閣至大成門之間為碑亭院落。其中隔一橫街,東、西有兩側門,東稱毓粹門,西稱觀德門。道路兩旁,左右對稱地布置有歷代帝王所立的石碑和碑亭。碑亭共十三座,皆重簷高閣,形體宏大,金、元各一座,餘為明清所建。

奎文閣前兩側,是四座明代御碑。這些馱碑的動物,人們習慣叫「龜馱碑」,實際上它的名子叫「贔屭」,是神話傳說中龍的兒子。「龍生九子不成龍」,贔屭的特徵是龍首、龜背、鷹爪、蛇尾,善於負重且能長壽,所以統治者要用它來馱御碑。

孔廟的發展史為我們勾畫了一幅中華文化的演變宏圖。孔廟的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杏壇是一座方亭,重簷,四面歇山頂,十字結脊,黃瓦飛簷二層,雙重鬥拱。亭內藻井雕刻精細,彩繪金龍,色彩絢麗。

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大殿,正中供祀孔子像,兩側配祀顏回、曾參、孟軻等十二哲像。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重簷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殿建在兩層石砌高臺上,規制相當於故宮保和殿。殿的外簷柱都用石料琢成,為明代遺物。正面十根石柱刻有蟠龍,上下兩龍對翔戲珠。殿內柱用楠木;天花錯金裝龍;彩畫五色間金,富麗堂皇;中央藻井蟠龍含珠,如太和殿形制。

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句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如此可見孔廟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圖文/乍暖 微博@乍暖行書】

相關焦點

  • 到了北京孔廟,去了這兩個地方也便不虛此行了
    信則有,不信則無,來到北京孔廟除了參觀旅遊,我想大部分人來到這裡都是為了求學升遷來的,畢竟孔子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提到孔子,不得不說一下中國四大文廟,這四大文廟分別是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曲阜孔廟以及吉林文廟,因為我們是在北京旅遊,所以這裡便以北京孔廟為主,其他三個文廟這裡便不再贅述,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對大成門前的孔子塑像
  • 走進孔廟,在松柏樹下回望流年
    我卻是遲遲未能真正的去感受一下「孔子故裡」深厚的文化底蘊所能帶給人的衝擊,終於,借著「行走慢城曲阜」的活動,我一腳踩上了孔府的石磚路,腦子裡卻滿是導遊口中的「仁、義、禮、智、信」……在「萬仞宮牆」甕城內向北望,是「金聲玉振」坊,由此坊進入孔廟。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為廟,歲時奉祀。孔廟內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佔地327畝,前後九進院落。
  • 漢畫像磚石中的松柏樹寓意
    因其四季常青,歷嚴寒而不衰,故象徵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嚴肅穆。《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文藝作品中,常以青蔥碧綠、挺立在冰天雪地裡的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南陽漢畫像磚石中,刻畫有柏樹內容的漢畫像磚石較多,根據出現的畫面差異,其代表寓意也有不同,現針對不同畫面逐類淺析。
  • #臺南孔廟#(免費)
    #臺南孔廟#(免費)   臺南孔廟修建於1665年,為臺灣的第一座孔子廟,也是古代臺灣的最高學府,有「全臺首學」之稱。   進入孔廟只能走側門,也就是大成坊。坊外還有一座1687年設立的「下馬碑」。碑上刻著「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意味著所有人到此都只能步行入內,以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走進孔廟內,便看見古樸的廟堂建築,以及蒼翠的古樹。建築屋頂上高高翹起的屋簷,融合閩南民居風格,頗具特色。三百多年來,始終保持原樣,未曾經歷大型修繕。孔廟內還可以參觀舊時學生們研習儒學經典的場所「明倫堂」。
  • 讀懂天台山|天台縣孔廟考
    孔廟碑文背面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死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翌年,哀公於孔子舊宅立廟守塋,是為孔子立廟之始。禮記上說:「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後漢崇儒,立學必廟祀孔子,魏正始至隋大業間皆尊孔子為先聖。唐初曾改尊周公為先聖,配以孔子,後復升孔子為罷周公。所以孔廟又有先聖廟之稱。中央官學之內建置孔廟,始於北魏孝文帝之際。地方官學之內建置孔廟,始於北齊文宣帝時代。
  • 貴州醇景區道路兩旁的松柏樹威武莊嚴神聖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對松柏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徵堅強不屈的品格,並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松柏樹原是寒帶和高山生長的樹木,由於長期在寒冷的環境中生活,形成了獨特的禦寒構造。松柏樹的葉一般都縮小呈針形、線形或鱗片形,由於葉片面積小,因而水分不容易蒸發散失。有的葉片具有厚的角質或蠟質,有的著生有很厚的絨毛。
  • 1966年孔子墓蒙難:墳冢被掘 聖賢頭顱被當球踢
    在紅衛兵闖入孔林掘墓之前,他們已經光顧了孔廟和孔府,砸斷歷代碑刻,火燒孔子塑像,摧毀了一切「代表封建主義罪惡腐朽勢力」的瓶瓶罐罐。    許多年後劉亞偉說,自己是個罪人。其實,他只是一個看熱鬧的孩子。
  • 儒家講究孝道,為何孔子會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和你想的一樣麼
    它真的就是在罵所有的老者麼? 如果你要是這樣理解,那可真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孔子之口。孔子說這話的時候,年紀也已經不小了。如果單純是罵老年人的話,那豈不是把孔子自己也帶進去了?
  • 尋訪孔子故地,感受聖人遺風——記育秀小學五年級六班曲阜之行
    不過在孔夫子生活的年代,這算是一趟出國之旅,是從齊國跨到魯國,孩子們知道了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是以泰山為界的,孔子生活的曲阜是魯國的首都。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很榮幸地請到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作為導遊,這位李老師態度和藹,聲音洪亮。汽車到達停車場時,他早已衣著整齊地耐心等待著我們。
  • 孔子當年做過一件好事,直到今天,孔林仍然見不到烏鴉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就在今天的山東省曲阜市,在他故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曲阜建了孔廟、孔府和孔林,合稱「三孔」。這其中,孔林最神秘,因為這裡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烏鴉從來不會落在這裡的樹木上。
  • 「大使走進文昌」——孔子學堂聽課 逛椰子大觀園文昌昨日迎來一批...
    11月25日上午,18名駐華使館官員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來到文昌孔廟參觀,進孔子學堂聽課,逛椰子大觀園,品椰子水,賞椰子系列產品,感受文昌椰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自然生態。文昌孔廟建於北宋慶曆年間,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月25日上午,18名外賓從海口抵達文昌,先到孔廟參觀。文昌市7名志願者隨行陪同、用英語進行講解文昌孔廟的歷史。
  • 秦嶺人文故事|在家歡樂辭家苦,顧盼老小皆團圓——尋訪千柏樹溝
    - 1 -三裡地後,千柏樹溝深處,山中的景致,仿佛是另一個世界。飛鳥在天空盤旋,時而低飛,時而高掠,時而啾啾啼鳴。松樹筆直高大,在藍天下挺直了腰杆,恣意任性地生長著。這山很寧靜,這裡啥都好,就是人太少了。一路走進來,除了在溝口碰到的兩位老人外,我們再也沒有見到其他人。千柏樹溝沒幾戶人家,所以一路走來,心裡都是空嘮嘮的。
  • 一起走近孔子,認識孔子的道德準則
    孔子是全世界公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是大變革時代社會矛盾的反映,孔子學院在現在世界各地都有所發展,可見孔子思想對我們現在教育的重要影響,我們知道孔子畢生從事教育活動,建樹了豐功偉績,更是在實踐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首創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一起走進孔子吧。
  • 在曲阜拜別了孔子 怎能不再到鄒城拜見孟子?
    人至孔孟之鄉濟寧,如果只去曲阜拜見了孔子,而不去鄒城拜訪孟子,總覺著少點什麼。孔孟之道,孔孟,孔孟,繼往開來,一脈相承。因此,認得了孔子,還需認識孟子,拜別了至聖,還應再去拜見亞聖。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戰國時期鄒國人。
  • 附華南最大孔廟開筆禮免費名額
    Joe已經產卵,為保證鱷魚蛋順利孵化,工作人員要把它們從沙堆裡挖掘出來送到溫室進行孵化。阿農首先用長棍將Joe趕出沙池。再把鱷魚蛋從沙堆裡挖掘出來。一個一個又一個,不知不覺,盆子就裝滿了。鱷魚的壽命一般能活60年以上,它一年繁殖一次,每年4—5月為交配期,6—7月為產卵期,一次產蛋20—60隻。
  • 每天一點國學:下學而上達,孔子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孔子之所以稱為「聖人」,在於活了七十二歲,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教育事業,門下弟子三千人,留下名號的賢者就多達七十餘人,當之無愧的名師。
  • 留下法制印痕
    那時,我們這些從事法學高等教育、律師和新聞傳播學的專家、學者,產生了一個共同的願望,每年編一本這樣的書:囊括當年我國法制新聞的重大事件、社會熱點,用法學和新聞傳播學的專業眼光予以挑選、分析,評價每一個有影響力的事件。  一年過去了。2013年中國社會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腐旋風,「薄熙來案」「18省部級高官落馬錄」等中央一系列革除腐敗的決心深得民心。
  • 儒家四聖,孔子、顏回、孟子、曾國藩
    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神學和宗教從來沒有佔據文化主流位置,因此中國文化延續了5000年,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先說孔子,貴族血統,家道沒落,從事儒這個職業。老夫子開創了私塾,普及教育。在今天的人眼中,就是一個私立學校的校長。老夫子弟子三千,72賢。有人說,孔子的教學水平不行,這是不了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