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佘 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往線上「搬家」的速度更快了——今年1月至11月,商品零售31.68萬億元,同比下降3.0%,但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卻超過10.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1月至10月又提高0.6個百分點。
消費者在網上都買了些什麼?
「1月份搶口罩,線下買不著,只能去線上搶,最貴的時候4元錢1個。」重慶渝北區消費者李女士打開自己的網購頁面展示給記者看。「後來覺得買菜不方便,就在網上買菜買肉,什麼3年老鴨、5年老鵝、陽光玫瑰葡萄、內蒙古沙蔥……以前不好買,現在網上都有。」
李女士的網購愛好很有代表性。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全國消費者幾乎同時開啟了「宅」模式。至於宅得安全、宅得有趣與否,主要就靠電商和快遞小哥了。
拼多多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1日0時到1月20日24時,平臺累計售出口罩類商品36.3萬件,相比去年同期上漲近310%,維C泡騰片超過13萬件,上漲162%。同時,平臺上的84消毒液、白醋、板藍根等產品銷量也都有50%以上的同比漲幅。除了醫療、消毒用品需求大幅上升外,疫情期間水果生鮮、方便速食、數碼產品、兒童玩具、棋牌娛樂、健身器材等類目的商品銷量也出現了大幅上漲。
除此之外,在「宅」家防控疫情的日子裡,不少人開始利用充分的時間修煉廚藝。據天貓國際提供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至今年二三月份,進口廚房電器、食品原料等產品需求明顯增長。其中,英國摩飛多功能鍋、日本三明治機備受年輕人青睞,和面機銷售同比增長400%,麵條機同比增長280%。營養便捷的方便速食也成為新選擇。在天貓國際網購平臺,韓國速食米飯、越南鹹蛋黃泡麵、澳大利亞全麥即食麥片等都成為宅家熱門美食。
之後,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能美美地出門顯然就更加重要了。在近期拼多多發布的初冬女性購物排名前十的熱門商品中,服飾類商品佔據了絕大多數,ins潮秋冬外套、鯊魚褲、光腿神器成為熱銷商品前三名,口紅也出現在了熱門商品榜單上。
現在回看,電商平臺不只幫消費者順利度過了疫情。為了幫助滯銷農產品順利賣出,各大電商平臺紛紛上線直播助農。以農產品銷售最突出的拼多多為例,截至10月31日,其相關助農專區和活動已累計成交5.5億單,賣出農副產品32.5億斤,幫扶農戶近108萬戶。
電商平臺熱賣的各種玩具、睡衣,原本很可能是要乘坐貨櫃漂洋過海的外貿商品,但因為疫情,它們只好留在了國內。助力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也成為電商平臺的積極作為。2020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拼多多發起的「美好生活中國造」活動,就通過工廠直播、家鄉好貨直播、萬人團等方式,向全國消費者集中展示了中國具備「低價優質」能力的產業帶,在外貿領域響噹噹的「中國玩具禮品之都」廣東汕頭澄海,「箱包之都」河北白溝,「中國竹鄉」、涼蓆主要產地浙江安吉,「中國家電製造業三大集群之一」浙江寧波,中國睡衣主產地廣東普寧等都參與其中。
直播帶貨毫無疑問是今年電商最大的熱點。據商務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電商直播就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認為,今年整個消費市場的發展在8月份開始加速恢復,可以進一步判斷,消費還是引領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從結構來看,目前的線上消費實現了消費增長的引領作用。
另外,新生代已經成為消費的主力軍,在一些細分消費市場,比如旅遊市場,「90後」消費者佔比接近50%,在餐飲消費中,「90後」及「95後」佔比達到51%。對這些年輕人來說,消費者理念將更加理性,簡約、實用性強、性價比高的商品和服務更受歡迎。這也是未來電商發展的發力點。
來源:經濟日報